工程鯽

鯉形目鯉科動物

工程鯽又名湘雲鯽,是中國工程院劉筠院士為首的技術協作組,運用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相結合的生物工程技術而培育出來的三倍體新魚種,2002年,湘雲鯽通過國家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優良品種審定。與普通鯽的生長性能相比,具有性腺不發育、抗病力強、耐低氧、耐低溫、食性廣、易起捕等優點,特別是生長速度快,工程鯽比普通鯽魚快3倍;而且在商品特點上也有很多優勢,出肉率高,但肉質鬆散,有不良商販會將它冒充野生鯽魚賣,價格高出普通鯽1倍。

物種簡介


湘雲鯽是由經多代自交且能保持穩定遺傳性狀的四倍體(4N)新型魚類種群(簡稱“基因庫魚”)為父本,與日本白鯽(2N)母本或普通鯉魚母本雜交而產生的後代(3N)。由於湘雲鯽是經過遺傳基因重新組合的新型魚類,它既具有雜交鯽魚的優點,也具有普通鯽魚和一般雜交魚不同的生物學特徵。

形態特徵


湘雲鯽外觀與普通魚鯽相似,湘雲鯽體色背部為青灰色,腹部為白色;頭部與其它鯽魚相似,但較小,有一對較小須突;側線鱗一般為30~32片,性腺不育,內臟少,腹部比其它鯽魚小,背部肌肉明顯厚於其它鯽魚。工程鯽是完全鯽魚體形,頭小體大,頭部、鱗片及鰭條顏色一致,其鱗片與鯽魚無明顯區別,僅背鰭至尾鰭捌線上部的鱗片(特別在靠近尾鰭)捧列較為紊亂.仔細觀察其吻部可看到一對極細短的吻突。

工程鯽特點

自身不能繁殖
湘雲鯽均為3倍體魚(3N=150),不能繁殖後代,故可以在任何養殖水域放養,不會造成其它鯽、鯉品種資源混雜,也不會出現繁殖過量導致商品魚質量的下降。
生長速度快
生長不受性成熟的局限。
工程鯽
工程鯽
一般鯽品種因性成熟早而影響
生長速度,限制了個體長大。湘雲鯽具有明顯的生長優勢,且由於性腺不育,所攝取營養基本用於生長,經同池對照生長試驗測定,湘雲鯽生長速度超過母本(日本白鯽)40%,是普通鯽魚的3~5倍,當年魚苗最大生長個體可達0.75公斤,春片養殖成魚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

魚種培育


魚苗下塘前的準備工作

苗種下塘前要做好兩項工作:清塘消毒和肥水。清除池邊雜草,以減少水生昆蟲等產卵場所。放苗前兩周,採用生100~125kg/畝生石灰或3-5kg/畝漂白粉對池塘消毒,以殺滅野雜魚、病原體
工程鯽
工程鯽
和寄生蟲(卵)。一周后注水至0.8m,按150~250kg/畝施發酵過的農家肥料以培肥水質,以待放苗。

夏花培育

夏花的培育,一般採用池塘單養的形式。採取肥水措施一周后,水體浮游生物已開始大量繁殖,此時是放苗的好時機,一般畝放8~10萬尾水花為宜。魚苗下池時要特別注意池水與魚苗袋中的水溫溫差不能超過2℃,否則有可能造成魚苗大量死亡。魚苗下塘一周后開始轉換食料,由以浮游生物為主轉為攝食人工餌料為主,每天適量投喂人工顆粒餌料(如米糠、麩皮、豆餅、花生麩,經混合浸泡后投喂)。經過20~30d培育,一般長到尾長3cm以上時,要及時分池,降低塘中密度,促進夏花生長,提高出池規格。出池前需進行2~3d的拉網鍛煉,拉網時動作要輕,速度要慢,以免傷及魚體而患病死亡。

大規格魚種培育

大規格魚種的培育可以採用池塘和網箱養殖兩種方式,無論採用何種養殖方式,放養密度、飼料品質、投餌技術以及水質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刑佐平採用池塘放養規格為3cm/尾、密度為5000~10000尾/畝夏花魚種,投喂精蛋白含量為30~37%的鯽魚飼料,經過4~5個月的飼養,可以達到平均125g/尾的規格,飼料係數為1.4~1.5。大規格魚種的培育,要做好及時分塘(箱)的工作,以培養出高產量、大規格魚種。

成魚養殖


湘雲鯽所具有的生長快、食性廣、抗病力強、耐低溫低氧、網捕率高、自身不育等優良特性,可以在各種淡水水體採用多種養殖方式養殖,然而,只有在餌料來源較豐富或有充分保障的水域養殖才能發揮耐密養、群體產量高的養殖特點,反之則不會有好的養殖效果。

池塘養殖

以主養湘雲鯽池塘為例,成魚養殖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從夏花直接養成商品魚(200g以上),在北方該種養殖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既可避免越冬期魚體的消耗及死亡,又可節省越冬期的管理費用,養殖密度不可過大,以1500~3000尾/畝為宜,可以搭配鰱、鱅、草、鯿魚種,因魚種個體較小,初養時池水不宜太深,以1m左右為宜,以後隨著魚體增大逐漸加深至2m左右。另外一種是由大規格魚種養成魚,即將第一年培育的大規格魚種在冬季或第二年春季再投放到池塘養成商品魚。

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亦可以採用池塘養殖的兩種方式。放養密度要視養殖技術水平、水域條件、魚種規格、餌料供應等因素而定,一般情況下,網箱放養的湘雲鯽規格在100~150g/尾左右,放養量為25~30尾/m左右。為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資源。網箱內可適量套養部分規格為150~200g/尾的鰱魚、鱅魚和規格為100g/尾的魴魚種。魯雙慶等通過比較一定時間內(1個月)不同網箱大小、養殖密度及飼料粗蛋白含量條件下湘雲鯽(放養時規格為70g/尾左右)的平均增重倍數及飼料平均轉化率發現,用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5.2%(較30.0%)、養殖密度為150尾/m左右的大網箱(6×4×2.5)養殖效果最好。

稻田養殖

魚种放養前同樣要做好養殖環境的清整和魚種的消毒,每畝稻田用60kg生石灰兌水全田潑灑(水面要高出稻田面5cm),插入秧苗一月後,以養殖面積佔10%為例,每畝投放規格為50g/尾左右的湘雲鯽苗種200尾,其它魚100尾/畝,放養結束后,保持溝深60cm左右,利於稻秧生長即可,並經常保持一定的水循環(微流水狀態)。湘雲鯽放入稻田的第二天起可投喂少量細糠、麥麩供其食用,一個月後開始投喂鯽魚全價顆粒飼料,飼養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每半個月注入適量清水,每月追施生石灰一次10~20kg/畝,保持水質“肥、活、嫩、爽”。稻田用藥時將稻田灌足新水,使魚進入魚凼和魚溝內,應盡量使用高效低毒農藥,藥水噴霧在稻葉上,減少藥物入水,以避免魚中毒。
池塘養殖湘雲鯽相比其它鯽魚具有明顯的生長優勢,生長速度為普通鯽魚的2~3倍。網箱養殖湘雲鯽具有投資回報率高但風險較小的特點,其個體大、生長速度快的雜交優勢適合網箱高密度養殖。稻田養殖湘雲鯽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稻田養魚模式,湘雲鯽食性雜,抗逆性強,是養殖水體淺、生長季節較短的稻田養殖的理想品種,它比普通稻田養魚產量高2~4倍,效益高3~5倍,是值得推廣的一種稻田養魚模式。三種養殖方式相比較,在資金投入方面,網箱養殖投入最大,池塘養殖次之,稻田養殖最小,而產出效益卻各有不同,以閩北地區的光澤縣為例,將經過強化培育的湘雲鯽夏花進行成魚養殖試驗,其投入產出比為池塘養殖1:1.62,網箱養殖1:1.49,稻田養殖:1:3.02,因此養殖戶可根據自己的資金及地域情況進行適合自己的養殖方式進行養殖。

食性


湘雲鯽兼有濾食浮游生物的特點,同時具有易捕撈、易垂釣的特點,在一般池塘網捕率可達80%以上,也是開展垂釣業的理想品種。

抗逆性


湘雲鯽自然惡劣環境的抵抗能力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耐低氧能力強。其臨界窒息點很低,一般在0.1~0.3mg/L範圍內。所以當“泛池”發生時,草、鰱、鱅等養殖魚類因缺氧而發生死亡時,湘雲鯽在嚴重缺氧情況下,往往能夠“漂”在水面用嘴呼吸而不易窒息死亡。
(2)抗病能力強。湘雲鯽經多年推廣養殖,無論是池塘、湖泊或其它水域養殖,均沒有因疾病而發生大量死亡的現象。
(3)適應性廣。經多年推廣實踐證明,湘雲鯽適合於各種淡水水域養殖。
(4)抗低溫性能強。湘雲鯽在冬春季,水溫10℃以上(四大家魚在水溫≤15℃時已基本停止生長),仍能正常攝食生長。據檢測,它常年腸道均保持充實,魚種經過一冬春(12~3月)的培育,體重可以增重15%~20%。

肉質


湘雲鯽肉質鮮美,質量高
一方面,湘雲鯽肉質鮮美,保持了鯽魚的風味。另一方面,湘雲鯽營養價值高。經測定,湘雲鯽五種呈味氨基酸含量比母本高1倍;同時細刺少,內臟少,可食部分比一般鯽高出15%,且個體大,體型美,深受消費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