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田吐夢

內田吐夢

日本導演。曾當過流浪藝人。1920年開始在影片中飾演角色。執導的第一部影片為《三天的比賽》(1927)。執導過喜劇片《皮鞋》和《面臨的職業》(1927)。諷刺喜劇片《活的玩偶》(1929)被認為是一部社會問題片。在影片《復仇的勝利者》(1931)中嘲笑了封建道德和武士道精神原則。根據八木安太郎的劇本執導了具有社會傾向的影片《人生劇場》(1936)、《空城)和《無止境的前進》(1937)。他的優秀影片《土地》(1939)則講述了農民的困苦生活。他拍的影片還有:《富士的血矛》(1955)、《在毀滅的邊緣》(1957)、《浪花戀物語》(1959)等等。

生平


內田吐夢
內田吐夢
內田吐夢(1898年4月26日生於岡山,1970年卒於東京)日本電影導演。原名常次郎。岡山人,岡山第一中學畢業后,曾當過鋼琴調律師,1920年入大正活映株式會社,當過演員、後來為剛從好萊塢回來的栗原托馬斯的副導演、攝影助手、大道具員。1926年入日活京都大將軍製片社,1927年晉陞為導演。執導的第一部影片為《三天的比賽》(1927)。內田吐夢的成名作為《活的玩偶》(1929)。這部電影成為日本傾向電影的代表作,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關係的冷酷性,使之成為日本前所未有的解剖社會的優秀影片。無聲電影時代末期,內田吐夢的《復仇的勝利者》(1931)被譽為無聲電影時代的傑作,嘲笑了封建道德和武士道精神原則。
1932年,內田吐夢和村田實等 7人退出日活株式會社,成立了新電影會社,后更名為新星電影社。由於經營者們過份理想化而不善經營,結果只完成了由田坂具隆導演的《昭和警備隊》(1932年)后就再也沒有作品問世,很快自然消失,內田吐夢於1935年回到了[日活],進入在京王沿線新建立的[多摩川製片廠]。在後來的一系列作品從《人生劇場》(1936)到《無限的前進》(1937),一直保持著站在弱者的立場上,刻畫他們生的光輝的創作原則,成為那個時代日本電影史上少有的、有氣魄、有雄心壯志的、能成為社會精神支柱的電影作家。他以兩年多時間,深入農村,了解現實,拍出了名作《土》(1939)。在這部影片中,內田大膽地使用了紀錄片的手法,如實地展現了那個時代佃農們貧困之極的生活狀態,揭露了封建社會勢力的腐朽性。1942年後其思想衰退,傾向唯心論,在戰時體制下,1945年他被發配到滿映。
內田吐夢
內田吐夢
然後到了光復、蒙滿帝國解散,還在做著美夢的“內田吐夢”因為睡懶覺,沒有趕上逃跑的飛機,竟然被衝鋒而來的蘇聯軍隊給逮了。從此,解放,內田吐夢兄就單獨給扣留了下來……同時,從內地來的中共軍迅速把原來的製片廠給改名換姓為——“長春製片廠”這可是中國第一個製片廠哦!這段歷史在中國方面記錄是通常是這樣寫的:……光復后,一些進步的日本人士加入了由中共領導的製片公司,內田吐夢就是其中之一,為也為新中國的,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其實是這樣的:內田吐夢被扣押下來以後,對家鄉日本甚是思念,他老是惦記著日本同行們,每每聽到黑澤明、小津、溝口或者市川……等等誰誰又拍新片了,他都會裹在被窩裡辛酸地痛哭一場,他留在中國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教中國人如何使用“長春製片廠”裡面的日本設備拍……從此當上了老師而且,這一當就是八年!
於1954年回國,回國后第一部作品《血槍富士》(1955)。戰後較受歡迎的作品有《宮本武藏》系列電影(1961)。他捕捉了作為人的武藏的真實及其強悍、無常的特點,引起了觀眾的興趣。1964年以日本某情殺案件為素材的《飢餓海峽》以其壯闊的畫面和人物情緒的真實感,受到廣泛好評。後繼續從事電影導演工作,直至病倒在拍攝現場。
主要作品還有:《三日競爭》、《慳恪鬼長者》(1927)、《復仇選手》(1931)、《生命之冠》(1936)、《裸街》(1937)、《東京一千零一夜》(1938)、《土》(1939)、《大菩薩卡》系列電影(1957)、《妖刀物語》(1960)、《人生劇場·飛車角與吉良常》(1968)、《決一勝負》(1971)等。

評價


內田的作品從尖銳深刻的社會諷刺片直至富有娛樂性的俠士好漢的古裝片都有建樹,而且氣勢磅礴,擅長在社會大環境中刻畫人物,揭示他們的內心活動,並具有男性的剛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