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鎮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轄鎮

四望鎮地處武穴市西部,與蘄春縣接壤,版圖面積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813畝,水田39072畝,園地1500畝,林地53745畝。轄29個村1個社區,237個村民小組,257個自然垸,13227戶,總人口5.2萬人。鎮內生態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有京九鐵路麻陽高速、梅馬公路橫穿而過。

四望鎮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全鎮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富鎮、項目興鎮、城建靚鎮、商貿活鎮”發展戰略,以建設“現代農業強鎮”的思路,積極作為,真抓實幹,實現了經濟較快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全鎮共新建、續建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4個,有力的促進了工業、農業、商貿業等各項產業的發展和水利、交通等各項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突出抓好花果苗木和旅遊休閑兩大產業,帶動“一村一品”發展,逐步形成四望特色;繼續執行“昂龍頭、抓城建、拉框架、樹形象、活商貿”的發展思路,一張藍圖畫到底,積極爭取上級立項扶持,加快兩個集鎮建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3億元、農業生產總值5.17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6億元,公共預算收入94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6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877元;被湖北省評為“省級生態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精準扶貧、交通、林業生態示範創建等工作獲優勝單位。

歷史沿革


四望鎮因四望山得名。
1950年9月,由大金鋪區人民政府改名為四望山區人民政府。
1958年12月改稱四望人民公社管委會。
1961年5月複名四望區公所。
1987年9月拆區建立四望鎮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位置

四望鎮位於武穴市西部,與蘄春縣蘄州鎮交界處。地處東經115°41’至115°49’,北緯29°57’至30°06’。東與大金鎮交界,南與大法寺相連,西與蘄州鎮相望,北與梅川鎮毗鄰。

氣候

四望鎮屬半亞熱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以丘陵為主,氣候季風性濕潤,年平均氣溫16.8°C,年均降雨量1282—1342毫米。

水文

境內港溪8條。域內已建成水庫22座,總庫容量1200萬立方米,開挖水庫干、支渠95條,總長120千米,共建成電灌站31處,裝機容量1800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311公傾,有效灌溉率達81%。

面積

全鎮國土面積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35公傾,水域545公傾,林地3583公傾,森林復蓋率32%,

行政區劃


四望鎮
四望鎮
四望鎮轄1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
新廟陸政樂斯向邊饒文科
張沖大蔣胡勝栗木壟口
魏家田北海田下垸落針八田南仲
倉下劉婆店何橋高堖田應祖
吳興竹隱山李應福陶堖周篤
德里橋劉壽鋪爾堖吳義嶺紫石村

人口民族


全鎮轄管29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有243個村民小組,11023戶,總人口5.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6500人,勞動力28678人。
武穴市四望鎮是武穴市與蘄春縣交界處的一個鎮,主要以種植稻穀、棉花、油菜籽、花生為主。四望鎮的新廟街和鐵石街為該鎮兩大集市區。

政治


四望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陳建新;四望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娜
四望鎮
四望鎮
四望鎮黨委副書記
四望鎮黨委副書記

經濟


概況

2011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到54131萬元,財政收入450萬元,國稅250萬元,地稅9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322元。

第一產業

全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兼而畜牧業,農業生產總值17486萬元,主要農特產有糧、棉、油、花生、黃豆、芝麻、山藥,全域糧食播種面積4637傾,總產37912噸,生豬出欄94082頭,其它經濟作物面積3239公傾,總產8673噸,農村經濟總收入43431萬元。

第二產業

域內工業以加工業主,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200萬元。工業企業3個,個體工商戶485戶,從業人員986人,主要工業門類有糧油加工、縫紉、磚廠等。

第三產業

域內金融網點有兩個,2011年末存款餘額達1.3億元。貸款額3500萬元,郵政儲蓄餘額7125萬元,函件業務30萬件。截至2011年底,開通程式控制電話2875部,寬頻用戶625戶,有移動、聯通手機2563部,有線電視接入563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100%,商業網點485個,營業面積5萬平方米,商業零售額9500萬元。
服務業發展迅速,飲事業36家,理髮業52家,修理業60家。

交通


鎮內建有客運站兩個,分別為新廟街、鐵石街,京九鐵路穿鎮而過,過境鐵路12.5公里,在栗木鎮設立四級客運站。陸路國道有黃黃高速公路10.5公里,縣道有梅馬公路,劉新公路全長4公里,鎮道28公里。通村公路62公里,連通過30個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114.2公里,硬化率78%,橋樑五座,分別為婁家河大橋、樂斯河大橋、魏家河大橋、鐵石河大橋、袁郁河大橋。新修大橋四座。

社會


教育

全鎮現有初中2所,小學10所,教學點6處,幼兒園4所,在職教師190人,在校學生5358人,其中初中1744人,小學3614人,在園幼兒43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98%,初中升學率達86.7%,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四望鎮中小學校
武穴市四望鎮中心小學武穴市四望鎮中學四望鎮三田小學
四望鎮樂斯小學四望鎮倉下小學四望鎮何橋村小學
四望鎮劉壽小學四望鎮劉店村小學四望鎮北海村小學
四望鎮啟元小學四望鎮周謄村小學四望鎮德里橋村小學
四望鎮柴石村小學四望鎮田應祖小學四望鎮竹影山小學
四望鎮針八小學四望鎮鋪爾堖小學四望鎮陸政小學
四望鎮陶墩小學四望鎮鐵石中心小學四望鎮鐵石中學

文化藝術

文化藝術、傳統藝術形式有:採茶戲、黃梅戲、文曲戲、漢劇等,藝術團體有地方採茶戲劇團、黃梅戲劇團。2008年榮獲武穴市第四屆民歌大獎賽二、三等獎。農家書屋29個。傳統體育項目有:武術、氣功等,主要活動場所,有村文化活動中心。

醫療衛生

域內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職工有45人,醫療點13個,醫務人員40人,能開展常見病預防,保健婦產外科業務等,下設12個醫療室,從業鄉村醫生48人。全年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1001戶,42959人,參保率99.8%,計劃生育率8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6.9‰,出生性別比117:100。地方病防治情況,血吸蟲病,隨著血防滅螺工程的完善提高,有力防治了血吸蟲病的發生。

社會保障

2011年域內落實農村低保786戶,1569人,發放低保金41.67萬元,五保老人362人,其中集中供養的54人,分散供養的308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1900元。

環境保護

19個村建有農村飲水工程,受益村民32805人,沼氣池960個,太陽能2460戶。

村鎮建設

四望鎮現有中心集鎮兩處,分別為新廟街,鐵石街,小型村級集鎮有11個,分別為樂斯、三里廟、袁郁河、栗木橋、倉下、北海、針八、鋪爾堖、周篤、德里橋、劉壽等。
新廟集鎮是四望鎮政府所在地,集鎮面積1.25平方公里,總人口329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09人,常住人口1425人。流動人口1870人,集鎮有6條街道,分別為正街、民衛路、振興路、文化路、文科路、泰盛路。
2009年10月對集鎮進行了總體規劃,規劃期限:2009年至2020年。集鎮性質: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武穴市西部區域重要貿易區,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和以旅遊配套服務的山鄉田園鄉鎮。發展規模:人口規劃,鎮區人口0.9萬人,1.8萬人。用地規劃:建設用地1.25平方公里,人均139平方米,遠期建設用地3.14平方公里,人均108平方米。規劃內容:確認城鎮性質,發展方向,預測人口和用地規模,界定規劃區範圍,安排城鎮總體布局結構,確定各類用地指標,安排各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確定建設規劃內容。建設向邊工業區、新廟生產生活區、四望山旅遊區。

基礎設施

集鎮道路長度1.7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車行道1100米,人行道3400米,總面積6800平方米。下水道1200米,綠化帶3400平方米。2010年建立了大金自來水廠,鋪設自來水管道2萬米,日供水4000噸,供水戶1600戶,供水普及率17%,液化汽站1個,園林綠化5處,面積達6000平方米,安裝街道照明路燈60盞,配製垃圾桶50個,建設6個垃圾池,垃圾處理場1個。

旅遊


域內旅遊資源豐富,有佛教聖地石門寺,座落在風景秀麗的四望山上。藥王廟座落在德里橋村白水塘邊。有生鐵冶鍊遺址,座落在何橋村鐵石港邊,有文物遺址鼓山,出土文物達2千多件,座落在栗木火車站旁。紅色旅遊有抗日將士紀念塔,陶文寨抗日戰場遺址,崇山口抗日戰場遺址,四望山解放戰爭戰場遺址,有何子會烈士墓等人文景觀。

領導班子


四望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陳建新。四望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