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生氏鄉

蒲生氏鄉

蒲生氏鄉(1556~1595),伊勢松阪城主,會津領主,信長之婿。戰國時期智勇兼備的名將之一。侍奉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兩代立下無數戰功。信長曾經評價他眼神犀利絕非尋常之輩,秀吉則說他是一個可怕的男人。本能寺之變后將信長的親屬接到日野中野城,拒絕了明智光秀的勸降。精通茶道,是利休七哲之首。四十歲便英年早逝,因此有“秀吉毒殺說”流傳至今。

人物關係


人物詳解


才華橫溢倍受青睞

蒲生氏鄉家徽
蒲生氏鄉家徽
1556年,蒲生氏鄉出生於近江日野的中野城,父親蒲生賢秀當時二十三歲,蒲生家的家督是蒲生賢秀的父親蒲生定秀。蒲生氏鄉的母親是近江國南半守護六角義賢重臣后藤播磨守的女兒。氏鄉幼名鶴千代,是賢秀夫妻第一個孩子。氏鄉十三歲時,父親賢秀臣服信長,氏鄉成為蒲生家的人質被送到岐阜城。信長見到氏鄉大喜,稱讚他雙目有神絕非常人,並且將自己最小的女兒冬姬許配給氏鄉。此後氏鄉一直在信長身邊侍奉,雖然年僅十三歲,但信長一談到戰爭方面的話題,氏鄉都會專心聆聽,甚至有時到了深夜還不斷向前輩們討教。看到氏鄉的樣子,稻葉一鐵曾低聲感慨道:“蒲生家沒人比他更優秀,如果將來他不是優秀的武士,那其他人更不可能是。”與稻葉一鐵判斷的一樣,氏鄉在十四歲初陣時,便親手砍下了敵將首級,此後更是轉戰四方威名遠播。本能寺之變后,留守在安土城的蒲生氏鄉將信長的親屬接到日野中野城堅守,拒絕了明智光秀的勸降。信長死後秀吉對氏鄉也有很高的評價,千利休也曾評價氏鄉是日本武將中罕見的文武全才。在學習能力最強的年少時期便陪伴在信長身邊,受到偉人影響並且學到了不少政治和合戰配置等知識,也許這也是鄉秀日後能成為名將的原因之一。
蒲生氏鄉與愛馬小雲雀
蒲生氏鄉與愛馬小雲雀
在戰場上蒲生氏鄉有如出山猛虎作戰勇猛,勇名響遍天下,但其實他還非常精通和歌和宗教,是安土桃山文化的代表人物,在茶道方面也名列“利休七哲”之首。另外蒲生氏鄉還精通西洋的宗教與文化,曾接受基督教洗禮,洗禮名為萊昂。
氏鄉除了文武雙全外,還重信重義一諾千金,也許這是受到父親賢秀的影響。細川忠興看中了蒲生家世代相傳的佐佐木寶鎧,氏鄉爽快地一口答應。家臣綿利八右衛門提出意見,希望能用其他適合的鎧甲代替這一家傳的重寶。但氏鄉卻說“如果失去信義何以為人,用其他的鎧甲代替矇混過關,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良心?再珍貴的傳家寶,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送出!”隨後氏鄉按照約定把佐佐木寶鎧送給了細川忠興,不過細川忠興卻覺得自己要別人家的傳家寶很不合適,於是多次提出返還的請求,但氏鄉卻堅辭不受。直到氏鄉去世后,秀行時代,細川家才把佐佐木寶鎧還到蒲生家。

征戰南北英年早逝

《信長之野望創造:戰國立志傳》蒲生氏鄉
《信長之野望創造:戰國立志傳》蒲生氏鄉
侍奉秀吉后,蒲生氏鄉征戰四方,1585年因戰功受封伊勢松島12萬石領地,成為伊勢松坂城城主,此時大量的日野區商人因為仰慕蒲生氏鄉的仁德,不惜背井離鄉與氏鄉一起遷居松坂城。1590年,小田原之戰從軍,戰後三十五歲的氏鄉移封會津黑川,同年討伐奧州葛西、大崎氏之亂。第二年南部氏一族九戶政實謀反,蒲生氏鄉平叛有功,得到會津92萬石領地。雖然蒲生氏鄉戰功卓著,是世人仰慕的名將,卻也野心勃勃。因此秀吉在發揮氏鄉實力的同時,片刻都不會對氏鄉掉以輕心。小田原之戰後,為了加強對東北地區的控制,抑制仙台的伊達政宗,山形的最上義光和剛剛或封關八州的德川家康,秀吉將會津92萬石領地賜給蒲生氏鄉。傳說氏鄉當時便半倚著大堂中的柱子淚如雨下,周圍的人都以為他這是感動的表現,但氏鄉卻隨後說到:“雖然身份低微,但靠近京城,還有號令天下的希望。無論是多有身份地位,身在千山萬水的遠方,則徹底失去了號令天下的希望。看來我已經是沒希望的人了,因此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雖然氏鄉野心勃勃,但他卻擁有配得上他野心的能力。而氏鄉坐鎮會津時不但大力發展內政,還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監視任務,同樣野心勃勃的伊達政宗幾乎不能行動,甚至有傳說伊達政宗為了使自己得到解放,特意派出了刺客暗殺氏鄉。
《信長之野望14》蒲生氏鄉
《信長之野望14》蒲生氏鄉
傳說氏鄉上洛時,他的侍從詢問關白秀次是否能在太閣秀吉百年之後繼承天下,氏鄉說:“誰會去侍奉那個蠢材!”侍從繼續詢問下一任天下之主是誰,氏鄉回答是加賀大納言又左衛門前田利家。侍從繼續詢問利家之後是誰統治天下,氏鄉的回答竟然是自己。當問到家康為何不能統治天下時,氏鄉答道:“家康不是統治天下的人,因為他沒有給予部下足夠賞賜的器量,而利家則會給予部下過多的封賞,自己卻一無所有。統治天下的人必須向利家這樣才行!”可惜氏鄉英年早逝,否則日後的歷史也許會真的改寫。
“身為主將,出戰時必須身在最前線,光在後方發號施令絕對不行!”“與部下交往應該曉之以情動之以利!”氏鄉留下了很多類似的名言,這些名言不但是戰國生存的真諦,在現代社會中也一樣通用。然而正值壯年的名將蒲生氏鄉卻於1595年2月7日突然病逝,現代病因推斷為腸癌或直腸癌。不過當時的名醫曲直瀨玄朔診斷氏鄉死因為中毒,也因此產生了秀吉畏懼氏鄉而下毒謀殺的傳說。
氏鄉死後,十三歲的秀行繼承家督之位,1598年因幼弱無力統治蒲生家的理由,減封下野國宇都宮18萬石。傳說是因為氏鄉的妻子冬姬不肯依從秀吉,蒲生家才會遭到這樣的懲罰……

驚人功績澤披後世

織田信長建設安土城、開設樂座樂市、整頓城市,造就了自由富裕的桃山時代,他的女婿蒲生氏鄉也像他一樣,在會津留下了腳印。進入會津后,氏鄉開始著手整頓鶴城,從自己的故鄉近江國召集來大量技術者,在荒野地上建起七層的天守閣。在蘆名時代,會津外城狹窄擁擠,蒲生時代則
蒲生氏鄉頭盔
蒲生氏鄉頭盔
煥然一新。神社、寺院將天守閣與家臣住所連接,內城外利用河水建成壕溝,外城居住普通百姓。會津若松市依然保持著在要地配置神社和寺院的古建設風貌。為了鼓勵工商發展,氏鄉進行一系列改革。為了方便交易,氏鄉按日規定各地市場,馬場市為1號和8號,本鄉市為2號和7號,三日市為3號,柱林寺市為4號和9號,大市為5號和10號,六日市為6號。氏鄉還從近江國招募了大量的手工藝師傅,奠定了至今仍為會津支柱產業漆器產業的基礎。另外還招募了大量造酒和冶鍊工人移居會津,在會津發起了被後世傳頌的產業振興。
蒲生氏鄉的功績到還影響著會津人民的生活,“十日市”是會津正月里招牌慶典。氏鄉從近江引進的漆器和造酒則是歷史與自然的恩賜,如今仍然是會津代表的兩大產業。會津若松市民依然稱頌蒲生氏鄉為當地的恩人,並且經常舉辦紀念氏鄉的活動。

簡介


近江蒲生郡日野出生,蒲生賢秀之子,幼名鶴千代。忠三郎,初名賦秀
《太閣立志傳5》蒲生氏鄉
《太閣立志傳5》蒲生氏鄉
、教秀,之後並改名為氏鄉,官位為飛驒守,賢秀降服於信長后,蒲生氏鄉成為人質,後來並與信長之女冬姬結婚,之後氏鄉先後參與金崎合戰,姊川合戰、燒毀比叡山、討伐長島一向一揆、包圍石山本願寺等戰役,天正十年本能寺之變時,氏鄉坐鎮於安土城,事變后帶領信長的妻子逃至日野城,翌十一年秀吉攻打伊勢瀧川一益,及攻滅柴田勝家后,氏鄉仍保住原有的領地,翌十二年參加小牧長久手之戰,並自信雄處獲得松島十二萬石,同十五年參加九州島征伐戰,並攻下了難攻不落的岩石城,戰後敘任為從四位下侍從,同十六年成為從四位左近衛權少將,並築四五百森城,由於領地在松阪,故氏鄉又被稱為松阪少將,後來因為在小田原城征伐時立有戰攻獲得會津越后十二郡四十二萬石,居城設在會津黑川城,此時氏鄉又被稱為會津少將;之後移封至陸奧,成為擁有九十二萬石的大名,文祿四年死亡,享年四十歲。

相關考證


有說法稱會津轉封是家康進言所造成的。秀吉本來是把堀秀政排在第一,蒲生氏鄉排在第二,而家康建議將其互換。家康是這樣說的:由於對手是伊達政宗,如果讓秀政去的話不好,因此還是氏鄉比較合適。結果是秀政死去,氏鄉被踢到會津……
並沒有發現蒲生家與德川家康積極交涉過,假如氏鄉直到關原之戰時期仍然活著,他會加入哪一方呢?筆者衡量下來,若是加入西軍的話,三成可能還是會擔任盟主,氏鄉大可以在比毛利輝元更遠的地方坐著靜觀其變。西軍如果勝利的話,戰後恐怕也是可以得到相當的獎賞的!但是,這並不是因為他還是一個有希望得到天下的人,氏鄉如果真的再多活幾年的話,也應該是五大老之一了,更好一些的話還可能達到“天下副將軍”的級別。但只要他的領地還是在會津,哪怕是他做西軍的盟主,勝利也一樣是屬於家康的。
還有一種方案就是反過來加入家康方,象前田家一樣送人質到家康那裡,戰後作為百萬石以上的大藩生存下來。但就算是這樣,到了下一代也多半要崩潰。
氏鄉很可能是被秀吉毒死的,死於關原戰前數年,他的遺臣大都加入西軍。與其說是為了報答秀吉的恩典,還不如說是與石田三成比較有親近感。

生平經歷


日野時代

蒲生氏鄉,乳名鶴千代,弘治二年(1556)生在近江國日野地方的中野城,六角家臣蒲生左衛門大夫賢秀家裡。永祿十一年(1568),年紀不過十三歲,就被送到侵攻而來的織田信長處做了人質,赴岐阜城居住。岐阜瑞龍寺的南化和尚,是鶴千代茶道上的啟蒙老師。
隔年,信長攻略伊勢北畠家,鶴千代隨父親蒲生賢秀進擊大河內城。身邊的侍從轉瞬間不見了少主,大為慌亂,不料鶴千代手提敵兵首級,突然又殺將出來,眾人為之驚嘆不已——這就是鶴千代成功的初戰。更重要的,是信長甚為看重他,親自為他元服取名忠三郎,又以十二歲女冬姬妻之。十四歲的蒲生忠三郎賦秀自此回到家鄉日野,往後十來年為信長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直至天正十年(1582)。
是年,信長死於京都本能寺的大火中,留守安土城的蒲生賢秀保護信長遺族逃入日野,抵擋住了明智大軍。當時冬姬已經懷有身孕,第二年忠三郎的長子蒲生秀行出世。
信長的死亡,不用說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忠三郎賦秀當年未滿三十,卻將作出關係到全族生死的決定。最終,忠三郎拒絕了柴田勝家的遊說,投向秀吉一方。
得封奧州時,氏鄉前去拜謁秀吉,秀吉開口就說:“聞卿手跡極善,幸為我寫謠曲一本可也。”一方面,氏鄉於文藝上的造詣,當時早有聲名在外;另一面也見出秀吉對氏鄉的籠絡。無怪乎氏鄉做了秀吉的家臣。
勝家敗死之後,織田信孝自殺,織田信雄轉與德川家康舉兵。忠三郎將信雄手下伊勢諸城一一攻落,秀吉遂封以伊勢松島,蒲生家離開日野,遷居伊勢,時當天正十二年(1584)。這一年早些時候,蒲生賢秀死在日野。
日野地處近畿,百物豐足,忠三郎在此城留下的紀念,是供茶湯所用的日野三名水——“若草之清水”、“落葉之清水”、“清水肋之清水”。
蒲生家菩提寺信樂院,為貞和五年(1349)小御門城的蒲生高秀始築,蒲生家先後移居音羽城、中野城,都在城中再築信樂院。寺中陳列蒲生氏鄉初陣所用的鎧袖、陣太鼓,納有氏鄉遺發的地藏菩薩立像等物。
從這個信樂院緩緩而行,走到河水近處,有一所地藏小屋,若草之清水淌流其側,令人回憶起千利休高弟蒲生氏鄉在此飲水行茶的風貌。因是,不少人據此題詠,比如天明年間的畫家島崎雲圃。
當地的歌碑寫道:“たちよれば やがて心の底すみて むすぶにあかね 若草の水”。

伊勢松坂時代

《信長之野望12》蒲生氏鄉
《信長之野望12》蒲生氏鄉
從日野四萬石城主,到領有十二萬石的大名,官位升進為飛驒守,武勇人所共知,這就是那時忠三郎平凡的成功。
忠三郎離開祖先長年行宿的故鄉,想必也略感懷念。移至伊勢以後,他見松島城地勢險狹,利於固守而不適用於治世,遂費數年時間在松島城近處新築城池。這座新城名叫松坂。忠三郎模擬故鄉繁華,建起了新的城下町,實行樂市樂座制度,使懷念蒲生家的日野商人紛紛遷移而至。
平定伊勢、攻略紀州、征討佐佐成政,忠三郎賦秀作為秀吉忠實可靠的家臣,和千利休門下茶人,送走了數年歲月。天正十五年(1587),秀吉征伐九州島津氏,蒲生家立下大功,因而受賜羽柴一姓。這以後,蒲生忠三郎賦秀自託名門之後,取祖先藤原秀鄉的“鄉”字,改名蒲生氏鄉。
氏鄉家臣拜領蒲生姓氏的,常常同時拜領氏鄉一字,比如蒲生源左衛門鄉成、鄉喜父子,以及後來被石田三成高祿招募的蒲生鄉舍。
蒲生氏鄉善使人,曾對人講過用人的秘訣。
“……賞賜和關懷,乃是車子的兩輪。倘若只有關懷,在物質上卻吝嗇無比,自然不成。然而,稀有關懷,不過是給予家臣很多賞賜的話,手下也會對上級失望。因此賞賜與關懷,必須當成車子的兩個輪子,需要經常性地適當調整。”
早年,氏鄉曾把有功家臣叫到自家,親自煮開一大鍋熱湯,跳到裡面洗濯一遍,然後把熱湯賞給家臣。於是蒲生家臣,為了得到用主公所洗湯水來泡澡的賞賜,爭相努力。

會津若松時代

天正十八年(1590)秀吉征伐小田原城,蒲生氏鄉隨同參陣。一方面因為戰功,另一方面出於牽制伊達政宗的需要,蒲生家被轉封到會津黑川城,所領四十二萬石,後來漸次增至九十二萬石。
據說,氏鄉拜受會津之封既畢,退而倚柱以泣。山崎某問道:“得了大封,想必很感動吧?”氏鄉低聲答道:“不,不。我的封地若在中原,雖小國足以圖霸業。如今棄居邊陬,做不成什麼了。是以當哭!”
如果此事是真,秀吉恐將懷疑氏鄉。當時秀吉身邊,也有不少針對蒲生家的讒言。但是,氏鄉基本上是平靜地離開了近畿的政治中心,前往奧州。
移封會津后,領地大增,舊部家臣的知行自然也要加添。為此氏鄉下令說:“你們各自好好計算自己所立的功勛,然後向我報告你們自己認為應該領取的適當封賞吧。”部下們都興高采烈地一一申報自己認為應該領取的封賞,但是將所有部下申報的部份合計后,卻高達氏鄉所領五十萬石的兩倍。這時氏鄉把部下們的申請全部退回,又命令說:“會津的總收入只有五十萬石。你們應該以此為界限,好好互相討論后,再一次向我申告。”於是部下們便召開會議,並且很仔細的互相討論彼此提出的額度與總額到底適不適當,之後也完成了適當的結論,向氏鄉申告獲准。這就是日本最初所見到類似“預算制度”的雛型,也由此可見氏鄉異於他人的才能。〗(以上一段,抄錄自小吉城)
會津是奧州重鎮,氏鄉將之改名若松(地名來源於氏鄉故鄉日野城近處的若松森林),召集近江木地師到會津建設城下町,發展產業,為此地甚耗心血。
秀吉移封氏鄉到會津主要目的是讓他監視獨眼龍“伊達政宗”,氏鄉到會津後天正19年(1591年)大崎?葛西一揆,氏鄉向秀吉告發伊達政宗是這場叛亂的煽動者。其後為平定九戸政実之亂立下汗馬功勞。
九十二萬石的重要大名蒲生氏鄉,當時僅次於領有關東二百四十萬石的德川家康,中國一百二十萬石的毛利氏,和加賀一百萬石的前田利家,乃是天下第四強藩。然而,守著會津的窮荒之地,是否會偶爾夢到京畿,蒲生氏鄉的心跡,似乎是模糊不清的。
秀吉侵略朝鮮,氏鄉心緒不快,曾經為此罵道:“這隻猴子,不死找死!!”只得從會津趕往九州,其間染上重病。文祿二年(1593)隨同秀吉回到大阪,第二年亦即文祿三年再次發病,癥狀逐漸惡化。秀吉雖親遣醫師看護,仍是於事無補,文祿四年二月七日,蒲生氏鄉卒於京都,享年四十歲。

其他相關

據說,氏鄉臨死時,其茶道師傅大茶人千利休來看望,氏鄉示以自詠和歌:“限りあれば 吹かねど花は 散るものを 心短き 春の山風”。利休泫然流涕,說道:“嗚呼惜哉,失此無雙國士!”於是歌以答之:“降るとみば積らぬ先きに掃へかし雪には折れぬ青柳の糸。”暗指秀吉嫉其能而謀殺之。
死後,佑筆福田某啟視氏鄉硯函,見有遺下的書信,寫道:“願移封朝鮮。”大概是對秀吉的疑心所作的反應吧。
作為千利休門下七哲之一,蒲生氏鄉深得茶湯三昧,兼以幼習和歌,常有吟詠,很少有人將他視諸單純的武將。
十二歲的嫡子鶴千代,也就是蒲生秀行,繼承會津若松九十二萬石,娶了德川家康的養女振姬。秀行年幼,未幾家中不和,被秀吉下令減封至下野宇都宮十八萬石,關原戰後得以復歸。
秀吉所提拔的大名,在江戶幕府下,像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嘉明兩代而斬,終究沒有什麼好結果,蒲生家也未能例外。
蒲生家世繼多早夭,蒲生秀行二十九歲而亡,留下兒子忠鄉。蒲生忠鄉又在二十四歲過世,無嗣除封,其弟出羽上山藩主蒲生忠知移封伊豫松山二十萬石,外加祖傳領地近江日野四萬石——但這個忠知同樣沒有兒子,蒲生家終於斷絕。
通常,說到“取得天下的人”,誰都會想到“三人組”——信長、秀吉、家康。但除了這三人以外,是不是還有能夠得到天下的人呢?從歷史上來說,要做“天下人”(取得天下的人)是要有一定的必要條件的。這三人雖然同樣是取得了天下,但在時機上還是有微妙的差別。有的學者認為信長並沒有成為天下人,他掌握了五畿內,但實際上還是“挾將軍以令大名”。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信長還只是一個新政權的樹立者。而秀吉是“繼承”,家康則是“政變”。如果三人當時置身的場景換一下的話……比如說,本能寺之變之後,家康能夠第一個返過身來討伐光秀的話,那麼秀吉也不可能順利得到天下的吧!
蒲生氏鄉若要奪取天下的話,是會在秀吉政權成立以後吧!海音寺潮五郎在十幾年前曾對蒲生氏鄉做出很高的評價:“除了信長、秀吉、家康以外,能得到天下的也只有黑田官兵衛或者蒲生氏鄉吧!”
與信長相似的人有兩位,一位是細川忠興,另一位就是氏鄉。雖說單單相似未必就有取得天下的能力,但忠興和氏鄉在脾氣和嗜好上都與信長相像異常。一樣狂妄的脾性,在和歌和茶道方面有獨到的功力,就連與周圍的切支丹秘密糾纏不清這方面都很相像。身邊也都有著一群親友。這兩位雖然對出身卑微的秀吉有所畏懼,但恐怕不會怎麼尊敬的吧!
被轉封到會津的時候,氏鄉嘆道:“身處百萬石的地方,不會再志存天下了!”,另作和歌一首:“山風勢微因春短,心如櫻花尤自散。”(我估摸了半個多小時湊了這麼一句,做不得準的。)(一說為辭世歌。原文:限りあれば吹かねど花は散るものを心みじかき春の山風;吉川明靜殿譯:花之有期當謝時,春至山風掠我懷。)儘管是後世之人想象他有要奪取天下的念頭,但他也許真的有過這樣的野心。
氏鄉是個明白人,移封到會津就象是對他道明:“不會遇到奪取天下的好時機了。”會津太偏僻了,距離爭霸天下的舞台很遠。單單就這個會津的地方就可以斷定:“想要統治天下的人連萌芽的機會都沒有。”
但是,伊勢或近江有百萬石的話,一定是會構成威脅的。

大事記


1556年 出生於近江國蒲生郡日野,幼名鶴千代。
1568年 成為人質,進入岐阜城。
1569年 伊勢大河內城初陣。
1570年 元服,改名忠三郎賦秀,迎娶信長之女冬姬。
1582年 本能寺之變,保護信長親屬。
1585年 移封伊勢松島,改名氏鄉。
1588年 建成伊勢松坂城,日野商人移居松坂城。
1590年 小田原出陣,受封會津黑川42萬石,之後黑川改名若松。改封會津92萬石。
1592年 準備文祿之役奔赴九州。
1595年 京都病逝,安葬於大德寺。

逸話趣文


以下是選出了江戶時代末、明治時代的史學者(館林藩出身).岡谷繁實(1835‐1919)所著的《名將言行錄》中有關蒲生氏鄉的逸話給大家看看…當然不是同文中,有關蒲生氏鄉的所有內容,以下只是選取了其中個人認為最好的十則逸話。 —有關《名將言行錄》—
《名將言行錄》一書出版於明治二年(1869),明治二十八年(1895)再版。到目前為止,都是不少史學家在介紹戰國史人物時,常用的一部參考書。同書共七十卷,付加一卷編述。用了十六年的時間編成。所寫的戰國史人物凡一百九十二人,相關引用史料達一千二百五十二點。故此,雖難以確定內里的故事是否真有其事,但也確實有十分的參考價值及趣味性。
著者.岡谷繁實,本為館林藩(當時藩主是秋元氏)的藩士,在著作《名將言行錄》中的序言就說到「讀近代之史書,名將之言行,多明記而不分細大,斯片言只句,於世人裨益多大也。然可憾者,事迹多散見於龐大史籍之片斷間,欲知一人之事,非讀數書不可,且同一事卻因書之記述而各異,表現亦異。而細心查考,當中實多誤記誤傳之例矣。故欲知武將之真事迹,實難中之難也。故此,我拔鈔群書,而成《名將言行錄》一書,以便有心之人閱讀。因立如此之志,各書皆閱,有趣者定必抄錄。自身之藏書當然不夠,他家之書亦借閱作輯。範圍之廣,苦勞之重,果真意外矣。」

信長的注視

永祿十三年(1568),九月,氏鄉與父親賢秀降伏於信長。當時氏鄉十三歲,幼名.鶴千代。信長見到鶴千代時說「蒲生之子(氏鄉)目光奇特,想必異於尋常者,乃上優之若者也」。后信長納鶴千代為女婿,留之於岐阜城,以彈正忠(信長當時的官名)的「忠」字賜名為「忠三郎」。
信長每次之武略談話,氏鄉雖只得十三歲,但常列席間,至夜深仍欲聽至最後,一心不亂。稻葉直通見此,說「蒲生之子非凡物,必成優於眾人之武勇者也。」

得名馬馳騁第一之譽

織田金左衛門有一匹能聽人音之名馬,諸人皆欲之。金左衛門知此事後說「戰時,乘此馬率先殺入敵陣,並得功勛者,當獻此馬」。聽此條件之人,都不欲求此馬。氏鄉,當時年十六,聞此事後,即至金左衛門處,說「次回之戰,欲為先鋒沖陣,以立首功。」,以此為條件,終得此馬,十日後,武田信玄出兵東美濃,盡燒沿途村落,以示其威。氏鄉乘馬,以先鋒殺入敵陣,遇到武田方之斥候,討取,並得其首級。後來氏鄉會見信長,看到氏鄉的武勇的金左衛門便向信長提及自己與氏鄉之間的承諾,信長聽后感動落淚。
氏鄉十七歲的時候,向信長提請「雖為信長公的陪臣,但欲為柴田勝家殿的部屬。勝家殿乃天下武將中的武將,故想學習何謂真正的武將」,信長聽后便批准氏鄉的要求。

本能寺之變

《本能寺之變》連環畫
《本能寺之變》連環畫
天正十年六月,信長父子被明智光秀殺於京都,氏鄉父親賢秀當時是安土城的守將,氏鄉在日野城得知事變,率兵士五百餘騎,轎五十,鞍馬百匹,隨騎二百匹連夜趕到安土城,賢秀大喜,以此接送信長家眷到日野城,以謀討逆之計。光秀得知后,遣使至蒲生父子曰「若助光秀,則與貴父子近江半國」。但父子二人無意跟隨,並三番四次罵走光秀的使者。后信長三男.信孝率兵從攝津攻入京都,光秀被殺。氏鄉便陪同信長二男.信雄一同入京。此時秀吉對氏鄉之忠勇深感五內,便把與明智一黨的國眾的領地賞與氏鄉。

賞賜返還

天正十一年,秀吉與信孝不和,四月滅勝家,八月破瀧川一益於龜山城。氏鄉因屬秀吉有功,受賜龜山城,但氏鄉恭謹的說「龜山乃關氏歷代所領之地,若我取之則彼族可憐也,故願請返還此城與關一政」,秀吉曰「則從汝願」,一政得回龜山後,與氏鄉親。
秀吉與勝家對立之時,擔心伊賀、伊勢不穩,故令氏鄉留守日野城戒備,伊賀守某終起兵反抗,氏鄉率兵破之,勝家戰死北庄后,伊賀守某死守於比智山,氏鄉欲攻之,便與老臣商議。老臣們曰「外圍有六個支城,先攻支城,使比智山孤掌難鳴后再攻之」氏鄉反對曰「非也!若逐一攻破支城,逃兵將入比智山,若先攻比智山,則其兵皆逃入支城。故先攻比智山為要」比智山城陷后,六個支城不戰即潰。

西海之役

西海之役,秀吉曰「巌石城極為嶮阻,熊谷越中守又擁兵固守,多次攻擊都敗北而回,敵士兵益盛,還是率兵,直攻鹿兒島(應為薩摩內城)較好吧。」但氏鄉再三要求先讓自己攻下此巌石城,最後秀吉也容許此要求。氏鄉則與前田利長一同強攻巌石城,秀吉從本陣見其勇武,則令人以淺黃色的柳葉縫製一件羽陣織授予氏鄉,「穿著此織攻陷敵城吧」。氏鄉感激拜領,並終與利長攻破此城。秀吉大喜,賜名馬一匹予氏鄉,並曰「得此馬非因秀吉之喜,乃因汝之忠功也。」巌石城陷落後,九州亦不久被平定,人皆言此乃氏鄉破巌石城之故也。

欲得天下

小田原之役后,秀吉召集諸將,曰「會津乃關東之要地,必得選一能將座鎮於彼地。誰是最佳人選?汝等不用顧慮,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吧」。諸將聽到后,十居其九認為細川越中守忠興乃上上之選,秀吉聽到后曰「你們真是愚昧到極點啊!鎮置會津的,當然就要選蒲生忠三郎了!」後來氏鄉受賜會津九十萬石,當時是天正十八年八月的事。氏鄉退殿後,寄柱而泣,看到此狀的山崎右近片家以為氏鄉是因為得到無比的封賞,喜極而泣,故走近氏鄉身旁曰「感到感激至極真是十分應該的啊!」氏鄉細聲的回應道「並不是這樣,即使只是小名,只要身近京都,還可望得到天下,現縱為大國之太守,卻身在千里遠國,欲為天下人之野心已成泡影。我感自己已是被遺棄之物,不禁流淚而已。」

秀吉畏氏鄉

氏鄉出發前往會津時,秀吉把自己的褲裙賜給氏鄉,並暗問左右「氏鄉對遠行奧州之事,有何想法?」左右小者回應「非常無奈及不解」。秀吉就曰「這是當然的,若把氏鄉留在此地,將會是恐怖的傢伙,故才遣他到奧州去!」

知心性而減其俸

氏鄉以一萬石招攬了橋本總兵衛,有一次,總兵衛跟人閑談時,說「若有十萬石俸給,就算有很多的孩子,舍其中一人於河川也沒有問題。」氏鄉聽得此事後,就與總兵衛會面,「你是否說過『俸給與自己的孩子交換也沒問題?』,那麼,你就不再可靠了。若是有人以高俸招誘,你會否考慮舍人質於不顧?原本答應給你一萬石的俸給,但得知你的心底后,是不能給你一萬石的!所以扣回一萬石,改予一千石為俸給吧。」

退智者

九、退「智者」玉川左右馬乃是辯才學智兼備,有名於世的人物。有人把他推薦給氏鄉,氏鄉大喜迎之,以賓客禮遇之。左右馬謁見氏鄉后高談闊論一番,連續十日夜夜長談。但最後氏鄉只遣金打法左右馬離開。推薦者大感失望,氏鄉的老臣都大感不解,問氏鄉「玉川乃富才智之人,本以為若主公用之,將成身邊的謀臣,但主公卻打法他離開,究竟是為什麼?主公夜夜與他長談,也沒有跟我們提及他的事,是何解?」
氏鄉回應說「你們大惑不解是正常的。世間所謂的「智者」,不過是外表可靠,威風壓群,巧於言詞,兼備才智,騙人耳目之人而已。現時乃文治不彰的時代,故不知如何去看人,故才認為那種人是才智之輩。我看到玉州時,認為他不過是世間所謂的「智者」,就是這個原因而已。他見到我后,甫一開始就讚美我,又稱讚諸將,儘力的討我歡心,還在自詡自己的長處,這樣的人作為普通之友還可,但這樣的人,就算是『智者』,也是不能留在身邊的人。」
後來玉川到了某家出仕,家中都因為得到有才幹之人而大悅,但後來,玉川迫退家中老臣、妒忠直之者,狐假虎威,家中個個都忌憚他。最終主家衰落,其主人也因此把他逐出其家。家臣們得知后,無不嘆服氏鄉明察如神。

俸給與情乃車之兩輪

氏鄉在寫與一名叫伊藤平五郎的家臣的書信提及「使家中情益深,則授俸給。但若只給俸祿而無情,則難稱萬全。若只有情而無俸,還是無用、虛假的。俸給與情,有如車的兩輪,鳥的兩翼。商賈求的是圖利,而利,對武士的心來說是不必要的。收成若能用到來年六、七月,那麼一萬石到了來年秋天,還是會有一萬石的收成,是絕不會缺損的。上級的武士應多募武勇之士,那麼只要對他們有稱讚,褒獎,他們一定會挺身而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