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教

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

神道( Shinto )教簡稱神道,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分為大和神道和琉球神道。

大和神道最初以自然崇拜為主,起源於本州島四國島本地的崇神傳統,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

琉球神道起源於琉球群島,以龍宮信仰、御岳信仰為主(註:御岳是對琉球神道聖域的總稱,是琉球神話中神存在的地方,是接待神的場所,大和神道有類似的鳥居)。

名稱由來


神道教起初沒有正式的名稱,一直到了公元5至8世紀,佛教經朝鮮傳入日本,漸漸在當時的日本擴張開來,為了與“佛法”一詞分庭抗禮,於是便創造了“神道”一詞來區分日本固有的“神道”,與從外國傳入的“佛法”。
神道教的神道又稱天道,語出《易經》“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自漢以降,神道又指“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
“神道”二字源自漢字,最早出現在「日本書記」,書中記載「天皇信佛法,尊神道」。「神道」二字雖然源自中國漢字,但實際上中國與日本對此詞的概念不同,若按字面來解釋神道教,必會被其名稱所誤導。
漢字傳入日本后,“神”字被用來表示日語中的“かみ”(kami)。日本人稱稱皇室、氏族的祖先與已逝的偉人英雄之靈魂為“かみ”,亦將認為值得敬拜的山嶽及樹木、狐狸等動植物的靈稱為“かみ”。“かみ”還包括一些令人駭聞的凶神惡煞。
《古事傳記》一書對Kami作了以下的註釋:“凡稱迦微者(Kami),從古典中所見的諸神為始,鳥獸草木山海等等,凡不平凡者均稱為迦微。不僅單稱優秀者、善良者、有功者。凡兇惡者、奇怪者、極可怕者亦都稱為神。”也就是說: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僅是中國人所謂的神祇,亦包括一些令人駭聞的凶神惡煞。(即神道教的核心神明觀念“森羅萬象”。)
神道教
神道教

歷史沿革


神道教(Shinto)簡稱神教,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也賦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
神道教信仰多神,號稱有80萬神、800萬神或1500萬神,特別崇拜作為太陽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稱日本民族是“天孫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並且是其在人間的代表,皇統就是神統。祭祀的地方稱神社或神宮,神職人員稱為祠官、祠掌等。
神道起初沒有正式的名稱,一直到公元5世紀至8世紀,漢傳佛教經朝鮮半島百濟傳入日本,漸漸在當時的日本擴張開來,為了與“佛法”一詞分庭抗禮創造“神道”一詞來區分日本固有的傳統信仰與外國傳入的佛法,吸收中國儒家與佛教學說后,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
神道教初期以伊勢神宮信仰為中心之神道說。鎌倉初期受兩部神道之影郵興起,至南北朝時代(一三三六|一三九二),由度會家行完成。以《御銀座次第記》、《御銀座傳記》、《御銀座本紀》、《賓基本記》、《凄姬命世記》為神道五部書。其後,人物神的歷任天皇、幕府將軍、功臣等也漸漸被作為膜拜對象。在《日本書紀》〈用明天皇紀〉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現了“神道”這個稱呼。
佛教初傳入日本時,神道教信徒甚為反對。由大陸渡來的有力氏族,例如蘇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擁護神道教,反對佛教。佛教僧侶具有大陸先進的知識,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時神道教失勢。
至8世紀末,佛教僧的權力亢進,天皇欲抑制佛教的勢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勢,兩種宗教逐漸互相混合。至明治時期,百姓等信仰兩宗教。於是佛教寺院和神道教的神社,兩者渾然。例外的是伊勢神宮,供奉天皇的祖先,屬於古神社。至江戶時代末期,國粹的神道理論家宣稱,兩者不能相混。
9世紀初至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佛教極為盛行,神道教由於沒有嚴密的教義體系和完備的組織,一時成為佛教的附庸。佛教把本地垂跡說應用到對神道教所奉之神的解釋方面,謂佛或菩薩是本或本地,而日本神道教的諸神是佛或菩薩為應機說法而顯現的化身(或分身),稱為垂跡;有時也把日本諸神作為佛教的護法神。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先後形成兩部神道和天台神道等。
德川幕府時期(1603~1867),一部分神道學者把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義與朱熹理學相結合,強調尊皇忠君,主張神道教獨立;從而出現吉川惟足的吉川神道、山崎齋的垂加神道等學派。
德川後期,由荷田春滿倡導,中經賀茂真淵、本居宣長,至平田篤胤,逐漸形成復古神道;依據《古事記》、《日本書紀》等日本古代典籍闡述神道教義,反對儒、佛,並利用部分儒、佛學說和某些西方神學思想來解釋神道教義,鼓吹以日本為中心,建立以神道教為統治思想的世界秩序。同時,在民間以傳統的神道信仰為基礎,吸收復古神道等神學理論,陸續形成若干神道信仰團體,后稱為教派神道。
明治維新(1868)以前,佛教盛行,神道教處於依附地位,二者結合形成兩部神道、天台神道等神道學說。
明治初年,興“廢佛毀釋運動”。神道教成為國家的宗教。雖明治政府承認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為日本國民的義務,成為統治國民的手段。當時在日語中稱為“國家神道”。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為了鞏固王權,將神道教尊為國教,是為國家神道,成為明治政府教導百姓忠貞愛國﹑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戰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英勇表現」就是最佳證明。
1945年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后,在盟軍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離裕仁天皇發布詔書,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廢除國家神道,政府不得資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經成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主流。信仰神道教的人數約佔總人數的80%。

主要派別


現存流派
神道教大致有三種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個教派,每個教派有自己的創始人;民俗神道無嚴密組織,是農民自己祭祀農事和路神。
神社神道
神道教的主體。因以神社為主要祭祀場所和宗教活動中心而得名。又因重視對天地神祇和祖先神的祭祀,亦稱祭祀神道。換言之,是指沒有宗教理論或宗教教派基礎的、以族緣或地緣為基礎、以神社為中心的崇敬祖先神、氏神、地域神的信仰。崇信皇祖神天照大神,主張神皇一體、祭政一致。明治維新以後居於國教地位,被稱為國家神道。在行政和教育上與國家密切結合,進行敬神愛國、崇祖忠皇教育。全國有大小神社8萬多個,其中重要的有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祭祀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供奉明治維新以後100多年來在侵略戰爭中死亡的官兵名冊,其中包括被遠東軍事法庭處以絞刑的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等。 
國家神道是一種旨在維護天皇制的宗教思想意識形態,存在於明治初年至二戰結束這一時期。1868年3月下令實行“神佛分離”,在全國掀起了“廢佛毀釋”運動。1870年發布了《大教宣布之詔》,定神道為國教,將天皇作為現人神,從而正式建立了“國家神道”,恢復了古代的“祭政一致”原則,在中央政府中設置了與相當於內閣的“太政官”並立的“神祇官”,後來改名神祇省和教部省,並由國家出錢建造了祭奠所謂“為國戰死者”的靖國神社和祭奠前輩天皇的明治神宮、平安神宮等“國營神社”。1940年,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又以所謂日本皇紀2600年為由設立了“神祇院”,再次確認了神道的國教地位。
1945年12月向日本政府下達“神道指令”,廢止國家神道,實行政教分離。鑒此,當時已是民間法人的神社神道團體——大日本神祇會、皇典研究所、神宮奉齋會於1946年2月14日經協商共同設立了非國營的宗教法人——神社本廳。它以奉天皇祖神天照大神為主神的伊勢神宮為本宗,以“尊奉神祇恩德,謀求神社興隆,宣揚神道,作興道義”為宗旨,在全國各個都道府縣都設有支部——神社廳。至2000年12月末,它已經下統分佈於全國各地的近79200家神社或團體,約佔全國神社總數的98%,擁有神職人員21600人。它的法人代表叫“統理”,決策機構是由神職人員和“氏子”(崇拜者)中選出來的代表組成的“評議員會”,執行機構為理事會。
除了神社本廳外,神社神道中還包括了16個宗教團體。 
教派神道
俗稱“神道十三派”
由於德川幕府過於注意保護既有宗教,社會上出現了宗教的形式化,脫離了民眾對宗教的精神需求。因此,在一些社會基層民眾中間出現了要求對神道進行“維新”甚至創立新宗教的趨向。這些新宗教多有教祖,而且有創立、產生信仰的“體驗”,許多教派還有教義,更加具有宗教色彩。由於這些新宗教沒有師承、依據的經典,屬於土生土長的宗教,因而也可以被稱作廣義的“神道”。明治政府為了推行神道國教化,以神社神道為中心建立起超宗教性質的國家制度——國家神道,主張廣大國民日常參拜神社的神道不是普通宗教,而只把這些宗教色彩濃烈的新宗教納入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的神道宗教體系加以規制,
這13個教派是:神道本局(后改名為“神道大教”)、神理教、出雲大社教、神道修成派、神道大成教、實行教、扶桑教、御岳教、神習教、禊教、黑住教、金光教、天理教。這些教派的名稱中幾乎都有一個“教”字,表明它們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至2000年12月末,教派神道共有信徒361萬人,擁有教會等法人團體5860個。教派神道的信徒數量雖然遠不能與神社神道相比,但由於它們各個宗派幾乎都有明確的教義和教規以及嚴密的組織,因而在日本社會仍然佔有一定地位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民俗神道
日本民間流行的一般神道信仰,如對土地神、屋神的信仰以及重視崇神祭祖的儀式和占卜、咒術、巫醫等方術習俗等。實際上與神社神道無嚴格區別。 
歷史流派
兩部神道
亦稱兩部調合(原文作習合)神道或真言神道。兩部指佛教真言宗所說的金剛界、胎藏界,調合指佛教、神道教融合一體,如日本《羅山文集》卷六十九:“所謂兩部習合神道,乃最澄、空海等之沙門,以佛法合於佛道,以胎藏、金剛兩界合於陰陽,遂以為神佛本跡一體。”這種神道學說是以本地垂跡理論為指導,用真言宗“金胎(金剛界和胎藏界)不二”思想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認為世界萬有的基本要素是金剛界(智、心、識)和胎藏界(理、色、地、水、火、風、空),而大日如來是統一金、胎兩部的本體,一切皆為大日如來的化身。伊勢神宮內宮所祀天照大神為胎藏界的大日如來;外宮所祀豐受大神為金剛界的大日如來。從鎌倉到室町時期(約13~15世紀),教理逐漸系統化。主要文獻有《麗氣記》、《中臣祓兩部鈔》等。 
天台神道
亦稱日吉神道(因所奉山王在日吉神社)、山王一實神道。以天台宗空、假、中三諦圓融教義為基礎而建立。認為釋迦牟尼是一切神、一切存在的本體,也是日本天台宗大本山比睿山保護神山王的本體;山家(天台宗)的山字的豎三畫即空、假、中三諦,橫一畫即一字,這是三諦即一之意;同樣,山王的王字的橫三畫為三諦,豎一畫為一,也是三諦即一。日本天台宗用這種學說來論證神佛同體之義。主要文獻有《山家要略記》、《三寶住持集》等。 
反佛教神道學派
日本進入鎌倉幕府時期(1192~1333)以後,確立了以封建領主經濟為基礎的武士統治體制。宗教界舊有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真言宗等日見衰微,而新成立的凈土宗、真宗、日蓮宗以及新從中國傳入的臨濟宗、曹洞宗正在迅速傳播,在神道界也出現了反對佛教的神道學派,其中影響大的有:
①伊勢神道。14世紀由伊勢神宮外宮祠官度會行忠、度會常昌等創立,故亦稱外宮神道或度會神道。否認本地垂跡說,提出系統的以神道為主體,以儒、佛、道為從屬的神道理論。認為宇宙的本原神是國常立尊,其創造萬物的神妙作用稱做天御中主神,二神共為一體。宇宙本原神具有五行之首的水德,而伊勢外宮所奉的豐受大神是水神和食物神,與天御中主神也是同體;伊勢內宮所奉的天照大神是日神,具有火德,與豐受大神互相依存;並強調神皇一體思想,認為“大日本者,神胤也。……神者君之內證,垂慈悲而同塵;君者神之外用,昭儉約而治國”。他們還注重封建道德的宣傳。主要文獻是《神道五部書》。
②吉田神道。由室町時期文明年間(1469~1487)京都吉田神社的祠官吉田(祖姓卜部)兼俱創立,也稱卜部神道、唯一神道(謂日本自古唯有神道,“純一無雜”)。反對“佛主神從”的神道學說,認為宇宙的根本神是太元尊神,《日本書紀》中稱之為國常立尊,它是萬物的本體;不是神為佛的化身,而是佛為神的化身;神道是安人心,防鬼神之道;人心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七個機能,人身有生、長、病、老、死五種機能,而要使這些機能表現正常,就應作“內外清凈”的修行。自稱所創神道是無本宗源神道、大日該國固有之神道。主要文獻是《神道大意》、《唯一神道名法要集》。 
神儒調合的神道學派
江戶時期(1603~1867),儒學從佛教中獨立出來並得到迅速發展,一些神道學者吸收儒學的理論,特別是其中的朱熹理學,創立了神儒調合的神道學派,其中影響較大的有:
①吉川神道。亦稱理學神道。創立人吉川惟足先從伊勢外宮祠官度會延佳學度會神道,又從吉田兼從學吉田神道,並吸收朱熹理學而建成。認為朱熹理學中的太極即日本的國常立尊。一切神即為太極的具體表現。把一般神社神道稱為行法神道並予以批評,稱自己的神道為治天下的神道,推崇儒家倫理,特彆強調君臣之道,謂人倫之道以君臣之道為最高,以此忠道貫於夫婦、父子、兄弟、朋友之道,而“君臣之道,萬古不易”。五行中土是萬物之母,金是五行中最重要的,就人心講它是義,是“敬之用”;敬義一體,此為人倫道德的根本。主要文獻有《神代大意講談》、《神道大意注》、《日本神道學則》、《神代卷惟足抄》等。
②垂加神道。山崎?齋創立。齋名嘉,字敬義,?齋是號,幼曾出家為僧,后習朱子學,還俗為儒,晚年從度會延佳和吉川惟足學神道,把朱熹理學與神道教結合起來創立垂加神道。垂加兩字取自吉川惟足所授垂加靈社之號,原出自度會神道的經典《倭姬命世紀》:“神垂以祈禱為先。冥加以正直為本”?齋常以“神垂祈禱、冥加正直”為座右銘。其神道學說主張“道即大日孁貴之道,教則猿田彥神之教”,猿田彥神即迎天孫下治人間之神;並以朱熹的理氣說和五行說解釋神世列代的神話,以陰陽五行配天神七代;鼓吹尊皇忠君,大義名分,宣傳以日本為世界中心的神國思想。主要文獻有《神代捲風葉集》、《中臣祓風水草》、《垂加草》等。
從江戶時期元祿年間(1688~1703)到明治維新,由國學者荷田春滿倡導,中經賀茂真淵、本居宣長至平田篤胤完成復古神道的學說體系,反對神道教依附於佛教或儒教,反對用儒佛思想解釋日本古典和神道,主張依據日本經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來探明日本神道教的本義。認為宇宙萬物的創造神是天御中主神,世界分為顯(現世)、幽(死後世界)兩界,現實世界由天照大神的子孫天皇統治,而死後的世界由大國主命統治。人死後要在幽界接受審判。根據生前的不同行為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善成神者將長生不死。認為倫理綱常中孝道最重要,廣義的孝包括孝父母、敬神和忠於天皇。鼓吹日本民族是天照大神的後裔,當統治世界,其國體皇位尊嚴無上。其思想對明治維新王政復古有很大影響,也是近代神社神道的主要理論依據。主要文獻有荷田春滿的《創學校啟》,本居宣長的《直毗靈》、《玉?百首》、《百事記傳》,平田篤胤的《古道大意》、《俗神道大意》等。

兩部神道

亦稱兩部調合(原文作習合)神道或真言神道。兩部指佛教真言宗所說的金剛界、胎藏界,調合指佛教、神道教融合一體,如日本《羅山文集》卷六十九:“所謂兩部習合神道,乃最澄、空海等之沙門,以佛法合於佛道,以胎藏、金剛兩界合於陰陽,遂以為神佛本跡一體。”這種神道學說是以本地垂跡理論為指導,用真言宗“金胎(金剛界和胎藏界)不二”思想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認為世界萬有的基本要素是金剛界(智、心、識)和胎藏界(理、色、地、水、火、風、空),而大日如來是統一金、胎兩部的本體,一切皆為大日如來的化身。伊勢神宮內宮所祀天照大神為胎藏界的大日如來;外宮所祀豐受大神為金剛界的大日如來。從鎌倉到室町時期(約13~15世紀),教理逐漸系統化。主要文獻有《麗氣記》、《中臣祓兩部鈔》等。

天台神道

亦稱日吉神道(因所奉山王在日吉神社)、山王一實神道。以天台宗空、假、中三諦圓融教義為基礎而建立。認為釋迦牟尼是一切神、一切存在的本體,也是日本天台宗大本山比睿山保護神山王的本體;山家(天台宗)的山字的豎三畫即空、假、中三諦,橫一畫即一字,這是三諦即一之意;同樣,山王的王字的橫三畫為三諦,豎一畫為一,也是三諦即一。日本天台宗用這種學說來論證神佛同體之義。主要文獻有《山家要略記》、《三寶住持集》等。

反佛教神道學派

日本進入鎌倉幕府時期(1192~1333)以後,確立了以封建領主經濟為基礎的武士統治體制。宗教界舊有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真言宗等日見衰微,而新成立的凈土宗、真宗、日蓮宗以及新從中國傳入的臨濟宗、曹洞宗正在迅速傳播,在神道界也出現了反對佛教的神道學派,其中影響大的有:
①伊勢神道。14世紀由伊勢神宮外宮祠官度會行忠、度會常昌等創立,故亦稱外宮神道或度會神道。否認本地垂跡說,提出系統的以神道為主體,以儒、佛、道為從屬的神道理論。認為宇宙的本原神是國常立尊,其創造萬物的神妙作用稱做天御中主神,二神共為一體。宇宙本原神具有五行之首的水德,而伊勢外宮所奉的豐受大神是水神和食物神,與天御中主神也是同體;伊勢內宮所奉的天照大神是日神,具有火德,與豐受大神互相依存;並強調神皇一體思想,認為“大日本者,神胤也。……神者君之內證,垂慈悲而同塵;君者神之外用,昭儉約而治國”。他們還注重封建道德的宣傳。主要文獻是《神道五部書》。
②吉田神道。由室町時期文明年間(1469~1487)京都吉田神社的祠官吉田(祖姓卜部)兼俱創立,也稱卜部神道、唯一神道(謂日本自古唯有神道,“純一無雜”)。反對“佛主神從”的神道學說,認為宇宙的根本神是太元尊神,《日本書紀》中稱之為國常立尊,它是萬物的本體;不是神為佛的化身,而是佛為神的化身;神道是安人心,防鬼神之道;人心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七個機能,人身有生、長、病、老、死五種機能,而要使這些機能表現正常,就應作“內外清凈”的修行。自稱所創神道是無本宗源神道、大日該國固有之神道。主要文獻是《神道大意》、《唯一神道名法要集》。
神儒調合的神道學派
江戶時期(1603~1867),儒學從佛教中獨立出來並得到迅速發展,一些神道學者吸收儒學的理論,特別是其中的朱熹理學,創立了神儒調合的神道學派,其中影響較大的有:
①吉川神道。亦稱理學神道。創立人吉川惟足先從伊勢外宮祠官度會延佳學度會神道,又從吉田兼從學吉田神道,並吸收朱熹理學而建成。認為朱熹理學中的太極即日本的國常立尊。一切神即為太極的具體表現。把一般神社神道稱為行法神道並予以批評,稱自己的神道為治天下的神道,推崇儒家倫理,特彆強調君臣之道,謂人倫之道以君臣之道為最高,以此忠道貫於夫婦、父子、兄弟、朋友之道,而“君臣之道,萬古不易”。五行中土是萬物之母,金是五行中最重要的,就人心講它是義,是“敬之用”;敬義一體,此為人倫道德的根本。主要文獻有《神代大意講談》、《神道大意注》、《日本神道學則》、《神代卷惟足抄》等。
②垂加神道。山崎?齋創立。齋名嘉,字敬義,?齋是號,幼曾出家為僧,后習朱子學,還俗為儒,晚年從度會延佳和吉川惟足學神道,把朱熹理學與神道教結合起來創立垂加神道。垂加兩字取自吉川惟足所授垂加靈社之號,原出自度會神道的經典《倭姬命世紀》:“神垂以祈禱為先。冥加以正直為本”?齋常以“神垂祈禱、冥加正直”為座右銘。其神道學說主張“道即大日孁貴之道,教則猿田彥神之教”,猿田彥神即迎天孫下治人間之神;並以朱熹的理氣說和五行說解釋神世列代的神話,以陰陽五行配天神七代;鼓吹尊皇忠君,大義名分,宣傳以日本為世界中心的神國思想。主要文獻有《神代捲風葉集》、《中臣祓風水草》、《垂加草》等。
從江戶時期元祿年間(1688~1703)到明治維新,由國學者荷田春滿倡導,中經賀茂真淵、本居宣長至平田篤胤完成復古神道的學說體系,反對神道教依附於佛教或儒教,反對用儒佛思想解釋日本古典和神道,主張依據日本經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來探明日本神道教的本義。認為宇宙萬物的創造神是天御中主神,世界分為顯(現世)、幽(死後世界)兩界,現實世界由天照大神的子孫天皇統治,而死後的世界由大國主命統治。人死後要在幽界接受審判。根據生前的不同行為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善成神者將長生不死。認為倫理綱常中孝道最重要,廣義的孝包括孝父母、敬神和忠於天皇。鼓吹日本民族是天照大神的後裔,當統治世界,其國體皇位尊嚴無上。其思想對明治維新王政復古有很大影響,也是近代神社神道的主要理論依據。主要文獻有荷田春滿的《創學校啟》,本居宣長的《直毗靈》、《玉?百首》、《百事記傳》,平田篤胤的《古道大意》、《俗神道大意》等。

民俗神道

日本民間流行的一般神道信仰,如對土地神、屋神的信仰以及重視崇神祭祖的儀式和占卜、咒術、巫醫等方術習俗等。實際上與神社神道無嚴格區別。

文化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內,都會被父母帶領參拜神社,在3、5、7歲 的11月15日所謂七五三節要參拜神社,升學、結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但平時求籤、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禮也要佛教和尚主持。每個神社門前有一個叫做“鳥居”的日本牌坊,正殿門楣上掛一鈴鐺,懸一粗繩,參拜者先要拉動粗繩,再大聲鼓掌以驚動神靈,然後雙手合一默默祈禱。一般不用下跪,但進入殿內須脫鞋。因日本大學升學競爭相當激烈,每年高考時,都有大批學生到神社祈禱。神社不設立靈牌。具有重要任務的神社,一般稱為神宮。比較重要的神道教神社有伊勢神宮、明治神宮、日光東照宮、出雲大社、嚴島神社等。

神社與神宮

到日本旅遊的人一定會參觀神社,並對這大大小小的神社留下深刻的印 象。神社與神宮是神道教徒祭祀之處,至於何時起源已無法考據。最初的神社形式是在樹木茂盛之地建一小屋,中央種一常綠樹,信徒們相信神靈居在其中,遂開始敬拜,稱為“神籬”,以後就漸漸發展成今日的各種神社了。
依所祭拜的亡靈種類,神社被區分成六大類:
(1)祭祀古代諸神祇的神社;
(2)祭祀歷代諸天皇亡靈的神社,又稱神宮,如祭拜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
(3)祭祀有功勛皇親的神社;
(4)祭祀國家功臣的神社;
(5)祭祀諸氏族祖先的神社;
(6)祭祀國郡鄉土功勞者的神社。
總計日本現有神社已超過八萬座,其中每年參拜人數最多的有:鎌倉八幡宮(約六百萬人)、伊勢皇天大宮(約四百八十二萬人)、東京明治神宮(約六百二十五萬人)與靖國神社(約三百萬人)。
神社通常有一個具傳統風格的入口,稱為鳥居,從鳥居沿正道而行,可到達凈盆處,參拜者可在此洗手漱口。神社本殿供有神體(Shintai,又稱御靈代),不過只是一些象徵物,如神鏡、木偶、叢雲劍等。

教義與經典

神道教徒不像基督徒有每周的固定禮拜,信徒可在每月一日和十五日或是祭 日至神社參拜,也可按照個人需要隨時到神社膜拜,虔誠的神道教徒則每日早晨前往神社敬拜。新生兒出生后30~100天內需參拜保護神,3、5、7歲的兒童則於11月15日七五三節參拜神社,感謝神祇保佑之恩,並祈祝兒童能健康成長。日本人多同時信奉神﹑佛兩教,婚禮多從神道教習俗,而喪殯則多從佛教葬儀。傳統日宅兼有神道神龕與佛教祀位,神道神龕多是供奉保護神與天照大神,佛教祀位則是敬拜祖先亡靈。
神道教的重要祭典有(1)新年祭;(2)神嘗祭;(3)新嘗祭;(4)月次祭。新年祭又稱春祭,每年二月四日舉行,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為主;神嘗祭與新嘗祭於每年新谷成熟時舉行,每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由天皇親自向神明供獻新谷;月次祭則於每年的六月與十二月的十一日舉行。
祭祀主要內容有三部份:行禊祓﹑奏神樂﹑向神祈禱。禊祓乃指在某一時期內要潔凈身心與各種飲食器皿,是為齋戒;神樂又稱神遊,是一種祭神的宗教音樂;祈禱則和一般宗教祈禱相似,祈求國泰民安與個人蒙福。神道教特別注重戰爭勝利的祈求,因此每逢戰事,便有大批的神道教徒為了戰勝至神社膜拜祈求。
嚴格說來,神道教並沒有經典可尋,若要列出具代表性的經典,《古事記》與《日本書紀》兩部古書可勉強稱為神道教經典。
《古事記》計有上﹑中﹑下三卷,全書收納開天闢地以來至公元628年推古天皇的各種神話﹑傳說﹑歌謠與歷史,是以天皇為中心的一貫思想,於公元712年由太安萬侶奉元明天皇之命撰成。十八世紀時本居宣長著《古事記傳》為《古事記》作批註,成為研究日該國學與古代宗教﹑歷史的重要書籍。
《日本書紀》共計三十卷,是日本最古老的官撰正史,以漢文寫成,記載神話時代至持統天皇(公元697年)的事迹,公元720年由舍人親王與太安萬侶等人完成。根據1981年在日本的宗教調查﹐當時日本的宗教人口為二億多﹐是全人口的二倍以上。大部份的成人持有兩﹑三種不同的信仰﹐此為日本宗教的特徵。因為江戶時代的檀家制度﹐強制性地使佛教成為家庭的宗教﹐明治時代國家神道的氏子制度﹐使神道教進入家庭﹐因而佛教及神道教便成為一般日本家庭的宗教信仰。
縱觀一般日本人的一生﹐在他們的生活中﹐亦參與許多的神道教及佛教的慶典活動﹐混合著神道教及佛教的色彩﹐從男孩出生后第32天﹐女孩第33天﹐就會被帶往神社參拜出生地的守護神﹐男童在三歲和五歲﹐女童在三歲和七歲時﹐也會被帶往神社參拜﹑祝賀及祈願孩童的成長。每年新年時大多會到神社參拜。成年後近90%的婚禮是採用神道教儀式的﹐但許多年輕人則喜好基督教的結婚儀式(在旅館有專供婚禮用的禮堂或教堂)。到最後一生的盡頭則是佛教喪禮。但如果你問他們什麼是神道教及佛教時﹐大多數的 人卻答不出來。
神道教的神觀和基督教的神觀完全不同。神道教是多神教,日本人認為有八百萬神(虛指,表示很多),自然界的山川、森林、太陽、火、雷、動物(如狐、蛇)、祖先的靈等都成為他們祭祀崇拜的對象﹐因此有山神、水神、海神、田神、地神、雷神、太陽神(如天照大神)等等。
到神社參拜者,通常會先到神社的小水池處洗手,表示潔凈后再去參拜。而傳統的神道教結婚禮在進入神殿前有手水儀式,是用水洗手和口以表示潔凈的儀式。
在神道教中把大地也當做神,因此在地上蓋房子時有“地鎮祭”儀式:神道教的神宮以祝詞來慰撫地神使其不發怒。即使科學先端的原子爐起工式時也舉行了地鎮祭儀式,這背後反映出他們的懼怕及對安全的期望。
江戶時代中期開始,訂定每年十一月十五日為祝賀男孩三歲及五歲,女孩三歲及七歲的成長節日簡稱七五三節(起因於早年孩童的夭折率高,存活不易)。這些孩童們被帶往神社參拜,一方面感謝,另一方面祈願孩童能繼續平安的長大。

主要神祇

① 國常立尊。天地開闢后最初出現的神,即神世七代的第一代神。《日本書紀》第1卷載稱:“天地開闢生成之初,於時天地之中生一物,狀如葦芽,便化為神,號國常立尊。”
②造化三神。《古事記》中記載天地形成后最早出現的天之御中主神、高皇產靈神、神皇產靈神,此三神創造萬物,並謂天御中主神,是天地初分時天上最高的元始神。他們與皇祖神天照大神都受到特別尊崇。
③伊奘諾尊(亦作伊邪那歧命)。日本神道教所說神世(神代)七代中最後一對配偶神中之男神,與女神伊奘冊尊(亦作伊邪那美命)一起稱為日該國土的生成神。謂此二神受天神之命造成大八洲(日該國土)、山川草木以及主宰萬物的各種神靈,其中包括天照大神、月讀命、素盞鳴尊等神。
④大國主命。也作大國主神、國造大神,又名葦原醜男、八千戈神、大已貴命,為國土經營神。據《古事記》載,大國主神奉天神之命,與出雲國的少彥名命共同經營國土,開墾田畝,興修水利,開拓山林,發展畜牧,除災醫病。后把國土讓給天孫瓊瓊杵命,而專司“幽界”之事。
⑤天照大神。亦稱天照大御神、天照大日孁貴、大日孁貴,伊勢神宮稱之為天照坐皇大御神;是太陽女神,日本天皇尊奉為祖先神。《日本書紀》稱伊奘諾尊和伊奘冊尊生出大八洲及山川草木后,“共議曰:吾已生大八洲國及山川草木,何不生天下之主歟?於是共生日神,號大日孁貴”。後派天孫瓊瓊杵尊下治“葦原中國”(日本),於是,天照大神後裔世世代代作為天皇統治日本。
⑥瓊瓊杵命。亦作天津彥彥火瓊瓊杵尊,神道教謂其為天照大神之孫(天孫或皇孫),奉天照大神之命降世統治日本。《日本書紀》載,天照大神與高皇產靈神議,派瓊瓊杵命君臨葦原中國。
神道教
神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