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幕府

日本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幕府政權

江戶幕府(えどばくふ、Tokugawa Shogunate/Tokugawa Bakufu,又稱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幕府政權,因位在江戶城(今東京)而得名。

基本簡介


江戶幕府
江戶幕府
從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8年明治天皇期間,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為止。
在江戶幕府時期,將軍是實際上權力最大的人。征夷大將軍的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佔有七百萬石俸祿高達一萬石以上的武士稱為“大名”,相當於中國古代的諸侯,大名的種類可分三種:
* 親藩大名:
親藩大名屬於德川一族,用來保護江戶安全,家康的九男德川義直、十男德川賴宣、十一男德川賴房合稱御三家:尾張藩、紀伊藩、水戶藩;只要是軍事要地、政治重心和經濟富饒地區,皆安置親藩大名。其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佔有二百六十萬石。
* 譜代大名:
豐臣秀吉死前投靠的,德川封為譜代大名,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如本多正信、大久保忠鄰等。德川家康設計幕府統治必須完全由親藩和譜代大名操控,外樣大名不得參與。其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佔有六百七十萬石、
* 外樣大名:
豐臣秀吉死後與德川關原之戰結束之後臣服,德川封為外樣大名,如伊達政宗、藤堂高虎等;這些大名離江戶最遠,最靠近外海,如果這些大名要叛變必先經過德川一族及家臣的領地。其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佔有九百八十萬石

統治政策


江戶幕府
江戶幕府
中央集權
德川幕府的統治行使封建制,不過其統治政策卻不同歐洲或中國的封建制度,德川的統治政策含有極度的集權,可以防止諸侯造反。
一國一城令
1615年幕府發出一國一城令,限令各藩除藩都以外,所有城堡一律夷平,防止大名軍事實力過高起兵造反。家臣武士被集中在幕都或藩都城堡周圍的城下町聚居,加強幕府及大名對家臣的控制
參覲交代
1633年幕府強制實行參覲交代制度,命令諸侯經常定期來回江戶覲見,在江戶城留府供職,大名一年留國一年留府,關東地區之大名更須每半年覲見一次,而大名留國其間,須將妻子定居江戶府上。此制度除了令他們的錢大多花上旅費上,也令他們無時間組織叛變。
頒布法令
德川家也頒布武家諸法度、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寺院諸法度及諸社彌宜神主法度,分別控制旗下的諸侯大名、住在京都的天皇公家貴族、佛寺及神社
此外,幕府也規定大名有義務向將軍作定期捐獻、為將軍作戰及資助幕府大型工程,以增加大名的支出,削弱大名實力
階級封鎖
江戶幕府是封建社會,幕府為維持穩定,不希望人民有階級流動的自由,遂規定人民須遵循世代的家業,不可轉移職業,安守本份。當時人民的社會地位由高至低如下:
武士:人數共有二百多萬人,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包括將軍、三百位左右的大名及旗下家臣;另外,公家貴族、神官和僧侶的地位亦等同於武士,人口大致上有六十萬人,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二,公家貴族的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佔有十萬石,而神官和僧侶的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佔有四十萬石
農民:人數共有二千五百多萬人,佔全國人口百分之八成半
工匠 商人:工匠及商人人數共有一百八十萬人,佔全國人口百分之六
穢多非人:地位等同奴隸的階級,為數三十萬人,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一,位列於士農工商四民之下
提倡儒學
德川幕府提倡朱熹的儒家學說,希望借儒家強調的三綱五常,來培養人民忠於幕府的思想,以維持社會穩定。早在德川初年,幕府經已任一些著名儒學者(如林羅山)為食客,以宣揚這種理念。
重農抑商
幕府本身極力限制階級的流動性,更希望限制著人民的地區流動性,以方便管治。所以德川幕府重視農業,希望絕大部分人民維繫在他們的農地上,而反對如 商人般可自由流動。從幕府的稅制中可看到它對農業的側重,幕府的最主要收入是田賦,其次是林林種種的消費稅,而它是沒有向工商業者徵收直接稅的,這並非因 為厚待商人,而是令幕府可任意強令商人向它捐獻。幕府對外支出也使用大米而不用黃金,可見它對商業經濟的否定。需注意的是,所謂重農其實只是相對抑商而 言,幕府重視農業在於維持社會穩定及自身財政,而非厚愛農民,德川家康自己也曾表示:
“統治農民最好是令他們餓不死又飽不了”
自豐臣秀吉年代開始,日本政府經已發覺西班牙及教會往往會來帶來的威脅,為免日本被殖民、防止西方思想傳入以保障國內政治穩定及意圖壟斷對外貿易,於1624年與西班牙絕交,亦禁止船隻往來日本及菲律賓,1633年正式頒布鎖國令,不準已出國之日本人回國,並於1638年島原之亂后,在1639年頒行最後一次鎖國令,禁止與葡萄牙貿易,今後只容許荷蘭人及中國人在長崎出島進行貿易。(對朝鮮貿易則集中在對馬島的對馬府中藩、對蝦夷人及西伯利亞民族的毛皮貿易則集中在北海道的松前藩、另薩摩藩在江戶時代後期也和琉球進行走私活動)至於其他國家,則一律拒絕和它們來往。

重要一職


中央官
* 大老:幕府臨時的最高職務,負責統括政務,參與重要政策的確定,定額是一名
* 老中:常設的最高職務,直屬將軍負責輔助管轄的政務最高責任者,總理政務的幕府官員,共四名或五名,由食祿二萬五千石以上的世襲諸侯中指派。
* 側用人:將軍近侍的最高職。向老中傳達將軍的命令,將老中的呈報傳達給將軍
* 若年寄:負責管理將軍直屬的武將旗本與家臣御家人,定額為三至五名
* 奏者番:掌管有關殿中所用禮儀事項的職務。在年初等諸大名謁見將軍的時候,負責進行轉達
* 高家:由老中支配,掌管幕府的儀式和典禮。負責欽差、朝臣的接待,過往宮中的使節等。俸糧是僅一千五百石,不過官級與大名並列。
* 大目付:由老中支配,作為老中的耳目,進行對大名、交代寄合、高家的監察等,負責幕政一切的監察
* 町奉行:負責掌管江戶城下町的警政、市政、消防、仲裁庶民爭端,負責支配江戶的町方,由老中所支配,比堪定奉行職位高
* 勘定奉行:掌管幕府的財政,收支出納,和租稅徵收
* 寺社奉行:全國的寺院和神社、寺院和神社領的管理,掌管宗教統制的職務
地方官
除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及駿府城代外,以下各官職一律統稱遠國奉行,由老中所支配
* 京都所司代:負責京都警衛,對朝廷與關西大名的監視,並統轄畿內的直轄地。在編製上是僅次於老中的重要職務,也是地方官職中的最高。
* 大阪城代:幕府駐大阪的長官,負責大阪城的城防,對關西大名的監視,手握關西緊急時的軍事指揮權及訴訟裁斷權,並統轄在大阪值班的幕府役人,由譜代大名出任
* 駿府城代:幕府駐駿府的長官
* 京都町奉行:負責京都一般町政與司法,定員2名
* 大坂町奉行:負責大阪一般町政與司法,定員2名
* 駿府町奉行:負責駿府一般町政與司法,定員1名
* 伏見奉行:負責伏見的民政與司法,定員1名,唯一由大名就任的遠國奉行
* 長崎奉行:負責長崎的民政與司法,及負責對外的交涉,最初定員1名、寛永10年(1633年)增加至2名、貞享3年(1686年)增加至3名、元祿13年(1700年)增加至4名、十八世紀后又降至2名
* 浦賀奉行:負責監視進入江戸灣的船舶,定員1名
* 堺奉行:負責堺的民政與司法,定員1名
* 山田奉行:負責守護伊勢神宮、伊勢、志摩兩國的司法及鳥羽港的警備,定員1名
* 日光奉行:負責守護日光東照宮,定員2名
* 奈良奉行:負責監視奈良的大寺院如興福寺、東大寺等,定員1名
* 佐渡奉行:負責佐渡金銀礦管理,定員1名
* 新潟奉行:在1843年設置,因應鴉片戰爭外國人活動日趨頻繁而設,負責管理日本海的交通要衝,新潟港,幕末開港后又負責對外國人之交涉,重要性日增
* 羽田奉行:在1842年設置,負責鞏固江戸灣的防備,兩年後職位被取消
* 箱館奉行:又稱松前奉行,在1802年設置,負責在北海道的警備,幕末開港后又負責對外國人之交涉,定員2名

衰落原因


經濟商業化
倒幕思想崛起
外國衝擊
內部分化:將軍繼嗣之爭
由於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1853-1858)體弱多病及無子嗣,因而於1858年前後出現水戶藩德川齊昭之子德川慶喜(1837年出生,時年21歲,他於1847年過繼一橋家)及紀伊藩德川齊順之子德川慶福(13歲)對繼承權之爭奪,由於慶福在血緣上較親及得到最大勢力的譜代大名近江彥根藩井伊直弼的支持(而井伊直弼與德川齊昭又在開國問題上意見相左),最後慶福亦成功繼位為第十四代將軍,改稱德川家茂(1858-1866年)。但由於慶喜有水戶藩及其他反對幕府的公卿及大名支持,因而加深了幕府權力核心的分化,更將其中一些公卿大名推向倒幕陣營;而家茂淪為井伊的傀儡,亦使各方對幕府領導失信心

滅亡

在地方上,與西方列強有過交涉甚至短暫交戰經驗,因而具有維新思想的藩士們(長州、土佐、薩摩等藩),1866年開始結成軍事聯盟,並嘗試與天皇接觸,主張倒幕。1867年新繼位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許可倒幕的密詔。後來,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為了轉移矛盾,在坂本龍馬居間斡旋下,提出“大政奉還”上奏文,表明將政權歸還給天皇,但仍拒絕交出兵權與領地,並計劃利用天皇剛重新掌政,與倒幕派皆對政務運作不熟悉之時,派遣家臣進入政府,借協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對於這樣的結果很不甘心,但由於武力倒幕的正當性銳減,因此只好暫時按兵不動。
後來,政府內倒幕派與德川派的鬥爭漸趨白熱化。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宣布廢除幕府,並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將一切權力重新歸於天皇。當倒幕派得知德川慶喜決定從大坂(今 大阪)出兵進攻時,旋即派出以薩摩藩、長州藩成員為主力的軍隊,在京都附近的鳥羽、伏見兩地展開激烈戰鬥。經過三天的交戰,以寡擊眾的新政府,在新式軍隊與精良武器的助威下取得重大勝利,並決定乘勝追擊,派遣東征軍攻打德川幕府的中心據點—江戶。
倒幕派組成了新的政府, 揭示基本施政方針的“五條御誓文”則於同年4月6日公布。新政府軍、舊幕軍雙方決戰江戶之前,幕府代表勝海舟與新政府代表西鄉隆盛達成協議:以國家為重,一致對外。1868年5月3日,江戶不流血和平開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

將軍一覽

日本江戶幕府時期,德川氏十五任將軍的列表。德川家的將軍除了秀忠以外,在就任同時都會一併得到源氏長者的稱號,死後也會追贈正一位的地位。
代數姓名生卒年在任期間御台所享年任職總年數
初代德川家康1543年-1616年1603年-1605年松平廣傳通院
築山殿
旭姬
732
2代德川秀忠1579年-1632年1605年-1623年德川家康西鄉局淺井達子5318
3代德川家光1604年-1651年1623年-1651年德川秀忠崇源院鷹司孝子4728
4代德川家綱1641年-1680年1651年-1680年德川家光寶樹院淺宮顯子女王3929
5代德川綱吉1646年-1709年1680年-1709年德川家光桂昌院鷹司信子6329
6代德川家宣1662年-1712年1709年-1712年德川綱重長昌院近衛熙子503
7代德川家繼1709年-1716年1713年-1716年德川家宣月光院八十宮吉子內親王73
8代德川吉宗1684年-1751年1716年-1745年德川光貞凈圓院真宮理子女王6729
9代德川家重1712年-1761年1745年-1760年德川吉宗深德院比宮增子女王4915
10代德川家治1737年-1786年1760年-1786年德川家重至心院五十宮倫子女王4926
11代德川家齊1773年-1841年1787年-1837年德川治濟慈德院近衛寔子6850
12代德川家慶1793年-1853年1837年-1853年德川家齊香琳院樂宮喬子女王6016
13代德川家定1824年-1858年1853年-1858年德川家慶本壽院鷹司任子一條秀子近衛篤子345
14代德川家茂1846年-1866年1858年-1866年德川齊順實成院和宮親子內親王208
15代德川慶喜1837年-1913年1866年-1867年德川齊昭登美宮吉子女王一條美賀子761

德川家與村正刀

提起德川家,就不能不說村正刀。村正(刀工的名號)刀為日本相當著名的刀,鋒利無比,然而因為它與德川家的詭異傳說,世人們將它稱作為妖刀。天正七年(1579)九月十五日,德川家康嫡子松平(岡崎)三郎信康於遠江二俁城自害,其原因是織田信長疑心築山殿(家康正室)和信康與武田家暗中勾結,雖經家康百般解釋仍然下達了處死二人的命令,最後家康迫於信長的淫威不得不違心接受了這一命令。當時築山殿已於八月二十九日被殺。當信康切腹之際被派遣成為介錯人的是服部半蔵正成和天方山城守通綱,當時具體的職務是半藏擔任介錯,通綱擔任檢視,事實上他二人都很不願擔任此任務,但是事實是無情的,當信康切腹時,三人都十分悲傷,尤其是半藏,在信康切腹之後已無法舉刀,而使信康承受了很大的痛苦,此時通綱見狀,不顧悲痛,毅然拔刀砍下了信康的頭。事後二人一邊哭泣著一邊向家康報告信康的最後,此時家康也十分傷心,突然家康問通綱介錯(剖腹時助手的輔助工作)時用的是哪把刀,通綱回答說是“勢州村正”,家康頓時顏色大變。事實上,家康以前的松平家兩代當主都是死在了村正刀下,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於天文四年(1535年)在尾張國守山被家臣阿部彌七郎暗殺,當時彌七郎用的就是村正,家康的父親被近臣岩松八彌暗殺,當時八彌的配刀也是村正。而家康本人幼年在駿河時也曾被村正刀傷了手指,這些雖然都可以說是巧合的,但是在慶長五年(1600年)關原合戰中織田河內守長孝(織田有樂齋嫡子)的長槍又誤傷了家康的手指,即當年受傷的那一手指,更巧的是此長槍也是勢州村正制的,這一切不得不讓家康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
以上諸事件都是村正與德川家的相關事件,而且無一吉兆,後來家康斷定:“村正刀是專門作祟德川家的妖物”,並下令毀棄所有村正刀。也正是因為此到了江戶時期,雖然勢州村正的刀工仍然在打制日本刀,但迫於幕府的壓力,也沒有人敢公然攜帶村正刀了,以前銘刀村正也都被改成了無銘刀或者偽裝成了其他的刀銘。直到倒幕戰爭開始時,倒幕派武士為了增強氣勢,在自己的佩刀上刻上村正二字,顯示自己與德川幕府的勢不兩立。

德川御三卿


代表大名家 石 高 親藩·譜代·外樣
田安家 德川(田安)家 甲斐·武藏·下總·攝津·和泉·播磨內天領、10萬石 親藩
一橋家 德川(一橋)家 甲斐·武藏·下總·下野·和泉·播磨內天領、10萬石 親藩
清水家 德川(清水)家 各處天領內、10萬石 親藩
辨別:御三家與御三卿
聽起來很相象,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御三家
御三家,德川幕府親藩中筆頭,封地在紀伊(德川賴宣)、水戶(德川賴房)、尾張(德川義直),稱紀伊德川家、水戶德川家和尾張德川家。准許用德川姓氏。若將軍無子嗣,則繼承人從御三家中的尾張和紀伊家挑選。
御三卿
御三卿,由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創定。為德川家嫡系一族,姓氏分別為田安、一橋、清水,封地散布在各處天領內,各領10萬石。
(順帶一說,日本歷史資料上說,那個七代將軍家繼身體不好智力又偏低,在位時被民間取了個綽號“尿床公方”。由八代將軍吉宗起,將軍一職便由德川秀忠一系轉移到紀伊德川賴宣一系,德川吉宗也非常出名,被譽為“中興之主”大河劇就曾經拍過他。十二代將軍家慶時日本爆發過一場激烈的農民起義,日本人仿效我國寫了本有名的小說〈〈天保水滸傳〉〉,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一下)
德川幕府時代特點德川幕府時代的突出和發展 一、將安土桃山時代之特質更加擴展,可以看出集權的封建制度的完成及其衰退(完成之時即是衰退之日)。二、都市及商工業的發達。三、町人文化(商業文明)的發展。四、對外採取鎖國禁教政策。五、儒學(朱子學、陽明學)、蘭學(江戶時代中期以後,因由荷蘭人最先傳入日本,故我國清末所謂西學於日本幕末謂之蘭學)的興起。由以上五點,可看到德川幕府時代的突出和發展,幕府自身的內在矛盾,導致了德川幕府的沒落和衰亡,德川家康以巧妙的政策最後完成了由前人開始的封建制度的中央集權化,江戶幕府使武家政治組織,達到最高峰。但是集權的封建制度完成之後,武士向都市集中,消費的刺激,也帶來了都市和商工業的繁榮,逐漸使農民的被壓迫日益加重,商品也向農村滲透,最後由於農民的階層分化,招致幕藩體制的解體,從而原有剝削與統治的政治經濟體系崩潰,難以計數的農民起義對幕府的沉重打擊,加之幕府末期外交問題的複雜和緊迫,儒學者,國學者提倡尊王攘夷、尊王斥霸,最後朝廷和強藩聯合倒幕,終迫使德川幕府只有大政奉還。德川幕府的鎖國令 1633年,譯文據中川清次郎著《西力東漸本末》,1943年版,第196-198頁。一、除特許船隻以外,嚴禁其他船隻駛往國外。二、除特許船隻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國。如有偷渡者,應處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併扣留。三、已去外國並在外國構屋營居之日本人,若返抵日本應即處以死罪。但如在不得已之情勢下,被迫逗留外國,而在五年之內歸來日本者,經查明屬實,並系懇求留住日本者,可予寬恕。如仍欲再往外國者,即處死罪。四、如發現有耶穌教蔓延之處,汝二人應即前往誡諭。五、發現耶穌教教士者,應予以褒賞。告發人之功績優良者,賞銀百枚。其他告發人,依其忠行情節,酌量褒賞。六、外國船來到,應即呈報江戶。並應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請其派遣監視艦船。七、如有發現傳播耶穌教之"南蠻人"或其他邪言惑眾者,應即押解至大村藩之牢獄。八、外國船所載各種貨物不得由某一地方全部包購。九、禁止官吏在長崎直接購買外國船之貨物。十、外國船之貨物應列單呈報江戶。但可以按照往例令其交易,不必等待江戶批示。十一、外國船裝來之生絲,應於確定價格后,全部分配於五處。十二、生絲以外之其他各種貨物,應在生絲價格確定后,按絲價標準,各立行情,進行交易。(附:貨物之買賣,限於價格確定后二十日內交易完畢。)十三、外國船之歸期,限於9月20日以前,遲到之船,其歸期限自駛到之日起,五十日以內。十四、禁止外國船將賣剩之貨物寄存於日本,並禁止日本人接受此等寄存。十五、五處之商人限於7月20日以前抵達長崎。遲到者不列入分配額中。十六、駛抵薩摩、平戶及其他任何之港口,交易必須按照長崎之絲價,在長崎絲價未確定前,不準交易。上列諸條,應各遵守查照辦理。寬永10年2月28日 此令 曾我又右衛門 今村傳四郎 幕府五大臣 印幕府時期的文化一、寬永期的文化 寬永期的是江戶初期的文化特點,受桃山文化的影響,安定幕府體制,傾向新的開始。在這一時期朱子學的儒學最為盛行。在這一時期的建築,流行靈廟建築,特以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為代表,這一時期的建築受桃山文化的影響施行豪華的裝飾雕刻。這一時期的書院以京都的桂離宮為代表,繪畫以狩野派的狩野探幽(1602~1674)為幕府的御用畫師。在這一時期還有京都的土佐派、元祿的琳派為先驅。在這一時期,因為侵略朝鮮,很多朝鮮制陶工人被帶回日本,所以九州·中國地方各地出現了朝鮮系的工藝,有田燒、薩摩燒、萩燒、高取燒等很有名的陶瓷。二、元祿文化 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為元祿時代,這一時期幕政安定、經濟得到發展的社會成熟時期,民眾也開始有多彩的文化。這一時期的文化稱為元祿文化。元祿文化的特色是以人和社會為中心比較強傾向於現實主義和實證主義。著重實證於古典研究和自然科學問題的發展。這一時期的美術,受桃山文化和江戶初期的文化的洗禮。元祿時期的文學藝術中心的代表井原西鶴(1642~1693)、松尾芭蕉(1644~1694)、近松門左衛門(1653~1724)。在這一時期歌舞伎和民眾演劇得到發展。三、化政文化 化政文化的中心是以江戶時代的後期的文化,江戶的繁榮背景、都市生活為廣大背景。江戶是上方全國經濟發展的中心,多數都市民眾喜歡町人文化最盛行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化稱為化政文化。都市繁榮、商人·文人的全國性的交流、出版·教育的普及、寺院的流行等中央文化向各地傳播,都市生活多樣化的文化內容多種多樣的物質供求。一方面,學問·思想的分歧動搖著幕府體制,一些古代體制的脫落動搖著現在的幕府。江戶時代後期的文學是以政治和社會為題材的出版物和紀傳體為普及,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小說在這一時期盛行,其代表人物山東京傳(1761~1816)、式亭三馬(1776~1822)、十返舍一九(1765~1831)、為永春水(1790~1843)。在這一時期國學(即日本固有之學問,非我國之學是也)和洋學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四、幕末的文化 政局和世道的混亂,幕府和歐美各國的深入交流,文化·學術都受到近代的影響。開國后,建立藩書調所、翻譯外文書籍和聘請外國教授,還有醫學方面,建立種痘醫學所。在這一時期幕府的海外留學生們被派遣到去學習歐美各國的政治·法制·經濟,薩摩·長洲等諸藩地區也派遣去外國的留學生。之後,橫濱開放接受外國的宣教師和新聞記者的到來,他們通過歐美的政治和文化介紹給日本人。通商條例的簽定,來日本的宣教師和美國人開了診療所和英語私塾,積極地傳播西洋文化。這一時期歐美的近代化文明在日本的聲望很高。德川幕府的覆亡 佩里率軍登陸日本被稱為黑船事件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佩里率領艦隊兩次闖進江戶灣,迫使日本開港通商。德川幕府屈服於列強的軍事壓力,
江戶幕府
江戶幕府
佩里率軍登陸日本被稱為黑船事件
連續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和協定,出賣大量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因為外貨的傾入而紛紛破產,日本人民受到雙重壓迫和剝削,處境更加痛苦。日本國內矛盾迅速趨於激化,一場推翻封建幕府,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迫在眉睫。 1865年12月,長州藩倒幕派高杉晉作率領以農民為主體的“奇兵隊”擊敗保守派,奪取了藩政權。隨後,薩摩藩倒幕派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權。不久,這兩股力量結成倒幕聯盟,成為全國倒幕運動的核心,他們一方面實行政治、經濟改革,以調動農民、商人和中下級武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軍事上武裝自己,購置大量的西方先進武器,與幕府軍隊抗衡。 1867年1月30日,壓制倒幕派的孝明天皇去世,不滿15歲的明治天皇即位,宮廷形勢開始向有利於倒幕派方面發展。1867年10月,薩摩、長州、安藝三藩倒幕派在京都召開秘密會議,決定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義武裝倒幕。他們一方面擴充兵力,另一方面秘密同天皇取得聯繫,準備發動宮廷政變,把德川將軍趕下台去。明治天皇雖然年幼,可頗有見識,對幕府把持朝政也十分不滿,當即答應與倒幕派聯合起來,推翻幕府統治。於是,就寫了一份“討幕密詔”,交到大久保利通他們手裡,表示支持倒幕運動。德川慶喜聽到風聲,覺著形勢對己不利,決定先發制人,主動辭職,以免與改革派正面衝突。然而西南各諸侯並不相信德川慶喜會輕易把政權交出,看出這是對方的緩兵之計。最後,倒幕派決定以武力解決問題,給德川慶喜一個措手不及。於是,他們開始調兵遣將,把自己的部隊調集到京都附近,準備發動宮廷政變。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諸侯率兵包圍皇宮,解除德川幕府駐後宮警衛隊的武裝。他們簇擁著年少的明治天皇,召開御前會議,宣布“王政復古”,大權全歸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隨即頒布詔書,決定建立由他領導的新的中央政府,並委派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大政奉還圖德川慶喜連夜逃出京都,退居大阪,集中了全部兵力,殺氣騰騰地向京都進犯。他們打著“解救天皇,清除奸臣”的旗號,兵分兩路,
江戶幕府
江戶幕府
大政奉還圖
準備以鉗形夾擊京都,以武力重新奪占政權。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等人以薩摩,長州、安藝諸藩的武裝,在京都附近的鳥羽、優見兩地迎擊幕府軍。明治天皇也親自到陣前督戰,大村益次郎率領的5000名裝備精良的政府軍,早已佔據有利地形,架起了巨炮,靜等幕府軍的到來。
夜半時分,兩軍相遇,雙方展開了大廝殺,只聽炮聲隆隆,殺聲震天。幕府軍雖然人數眾多,但軍心渙散,士氣很低,剛一接觸,便四處潰逃。而政府軍卻鬥志旺盛,以一當十越戰越勇。
與此同時,改革派還提出“減免租稅”、“四民平等”口號,把農民和商人都爭取到自己一邊,以壯大自己聲勢。因此,由三井等富商資助的各種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由市民群眾送到前線,並有許多市民找出土槍、土炮直接參戰。幕府軍早已不得人心,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政府軍和百姓,早已嚇得魂不附體,紛紛投降。德川慶喜看到大勢已去,長嘆一聲倉惶撤退,逃到江戶。而明治政府軍不給對方以喘息之機,跟蹤幕府殘軍,迅即包圍江戶。
德川慶喜看到自己的軍隊已經瓦解,江戶的居民也再不擁護自己,再戰只有死路一條,於是決定放下武器,向天皇投降。隨後政府軍便開進江戶,統治日本長達200多年之久的德川幕府垮台了。

德川幕府與歷史上真正的新選組

愛好動漫的朋友們可能聽說過新選組,其實,這個集體與德川幕府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繫。那麼,真正的新選組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江戶幕府
江戶幕府
新選組
在日本歷史的記載當中,“新撰組”、“新選組”同時在日文中出現,究竟哪個才是正名呢?據日本學者最近的考證,“新選組”才是正確的名稱。至於“新撰組”的由來,是近藤勇在家信中這樣寫的。
德川幕府為了對付倒幕志士,同時也為了扭轉日趨惡劣的治安狀況,招募大批浪人,在京都組織了浪士隊。雖然浪士隊成立不久就因種種原因解散了,但有部分浪人成為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會津藩主)的部下,以維持京都治安為名目,成立了新選組。也就是說,新選組實際上是德川幕府鎮壓倒幕力量的工具,可以看做秘密警察和特務組織。
新選組最早的基地是在京都附近的壬生村,因此被稱作“壬生の浪士”,但不久他們殘酷狙殺倒幕志士的行為就使人人膽戰色變,於是“壬生浪”也逐漸變成了“壬生狼”的稱呼。新選組的第二個據點,是京都本願寺。
絕密,家康暗伏的棋子。
新選組的中堅分子,是以近藤勇為首的來自於武藏多摩郡鄉下的一批農民。傳說,當初德川家康建都江戶時,為防一旦有變,可以使後代將軍安全撤至甲府,因此採納了武田遺臣大久保長安的建議,在多摩八王子地方布下了一哨人馬。這哨人馬為原住民500人,加上武田遺臣500人組成,稱為八王子千人隊。近藤等人,正是千人隊的後裔,因此對德川家具有世代相傳的強烈忠義之心。
血腥,島原料亭之變!
新選組組織初期,由三位局長共掌內務,即芹澤鴨(?~1863)、近藤勇(1834~1868)和新見錦,其中以芹澤權力最大。
文久三年(1863年)9月14日夜,芹澤在京都島原地方的料亭中,與情人阿梅幽會,大醉共寢。夜半,風雨大作,近藤勇、土方歲三、山南敬助、沖田總司、原田左之助共五人突然襲至。芹澤雖身為神道無念流的高手,但醉中倉促應敵,終於倒在了血泊之中。
此後不久,新見錦被懷疑與襲殺芹澤有關連,被迫切腹,近藤勇遂獨掌新選組大權。
殘酷,高台寺黨與內部整肅。
芹澤之死,據傳是因為他過於心狠手辣,冷酷無情,連新選組內都人人自危。但是如果這樣解釋的話,新見又為何被逼切腹呢?近藤奪權的理由,或許朋友們可以在“幕末十大劍術流派”一章中找到新的端倪。
其實近藤上台以後,新選組內部的整肅更為殘酷。譬如說據傳為津藩藩主藤堂和泉守私生子的藤堂平助(1844~1867),他因為厭惡幕府狙殺隊的身份而脫組,成為洛東高台寺的衛士。和他一起逃走的還有不少人,統稱“高台寺黨”——不過據說這些人不久就被近藤派無情地鎮壓了。
順便提一句,在KOEI(光榮株式會社)的維新之嵐中,藤堂平助的劍道高達90——不要驚訝,這是新選組中最低的記錄。近藤勇是98,永倉新八是92,土方歲三是95,沖田總司是100!新選組真是個可怕到令人神往的組織。
誠忠,矛盾的思想源泉。
新選組可以說是日本近代最早有統一制服的組織。他們的旗幟,是白底,上有紅色橫紋,下有紅色山形折紋,中間一個大大的“誠”字;其服裝亦由旗幟的樣式轉化而來:在衣袖和下襟,均有連綿不斷的山形折紋。
“誠”,是新選組思想之旗,但“忠”,才是其思想之源。不要以為他們只是一幫幕府的走狗,嗜血如命,殺人如麻。不,他們是狼,而不是狗,他們有自己獨特但完整的思想體系。
那就是尊王、攘夷、護幕。攘夷不必多說了,連高杉晉作、坂本龍馬之類的革命家最初都曾懷抱著攘夷思想,何況近藤之流不讀書的人。但尊王和護幕這對矛盾的統一,卻實在讓人有點摸不到頭腦——也許接近公武合體的思想吧。
血祭、非情的池田屋之斬!
使新選組名聲大噪的,是元治元年(1864)發生的池田屋事件
6月5日夜,三十餘名攘夷志士集合於京都一間名為池田屋的小旅館開會,會議內容主要包括:
1.乘狂風之日在京都縱火;
2.趁亂突襲御所,斬殺佐幕的中川官親王、京都守護職會津藩主松平容保等人;
3.勸說天皇離開幕府的控制範圍;
4.奉天皇的命令發動倒幕戰爭;
5.襲擊新選組屯所,奪回被捕的同志古高俊太郎。
然而,會議的召開時間、地點及內容,經過嚴刑拷打,已經從古高俊太郎口中泄露了出去。當晚,新選組全體集合於八坂神社,由局長近藤勇親自帶隊,奇襲池田屋。開會的志士們當場有七人被斬,剩餘二十多人全部被擒。新選組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人殉,最終的敗亡。
新選組雖然厲害,但逐漸不少倒幕派人斬(劊子手)也出現了,而且作為幕府下屬半警察性質的團體,其命運不能不隨著幕府的敗亡而敗亡。
新選組幾乎參加了戊辰戰爭中的每一仗,先是鳥羽伏見之戰,失敗后據守大坂城;由於將軍德川慶喜的陣前逃亡,大坂已不可守,於是再退至江戶,與彰義隊遙相呼應。
彰義隊被大村一日蕩平,新選組又在甲府、下總等地數度戰敗,損失慘重,逃至會津。然而,奧羽越列諸藩在新政府軍的討伐下也傾刻崩潰,近藤勇在下總國流山一戰為掩護隊友撤退而投降,之後被判斬首。土方歲三率領新選組余部,北依大鳥圭介(與榎本武揚等在北海道鬧獨立)。五棱郭之戰,土方被流彈打死,新選組遂亡,真正成為了德川幕府的殉葬品。
德川幕府後期,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改革成了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向西方學習,日本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一場革命,但也被視為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同時這是被原中下層武士,資產階級化了的封建貴族甚至原幕府人員等竊取果實的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留下了大量封建殘餘,為以後日本經由封建軍事帝國而成為法西斯帝國主義侵略者奠定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