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

大阪名勝之一

大阪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古屬攝津國東成郡)的大阪城公園內,為大阪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由豐臣秀吉建造,是豐臣氏的本家所在。

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長約7.8公里,與江戶城初期(內郭)相當,大約是老上海縣城的規模(江戶後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長約15.8km,相當蘇州府城的大小)。

大阪城保留了貫穿整個江戶時期所修建的木製建築、門、倉庫等13處建築,整個城堡遺跡約71萬平方米的範圍被日本指定為國家的特別歷史遺跡。

歷史沿革


大阪城
大阪城
公元1615年,原大阪城與豐臣一族毀於戰火,后德川家康增建后才有今天的面貌,1997年的大阪城已規劃成為公園,作為市民休閑的場所,大阪城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美麗壯觀的天守閣是昭和六年所重建,大手門、櫻門、櫓、焰硝藏、金藏和金明水井戶屋形等成為大阪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迹,走過石橋就進入大阪城內城,循著步道經過一片有六百株的櫻花林,即可達天守閣,閣內已改為博物館典藏著大阪的歷史資料,1997年3月完成天守閣的整修,並將城跡修建后增添市民之林、紀念樹之林和運動場,成為擁有豐富綠地的市民綠地。
現存的大阪城為1931年由民間集資重建,外觀5層,內部8層,高54.8米,7層以下為資料館,8層為瞭望台。城牆四周建有護城河,附近有風景秀麗大阪城是大阪最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它以天守閣為中心,位於大阪市的中央區,是大阪的象徵性景點,也是遊客們在大阪旅遊的必到之地。
大阪城的庭園和亭台樓閣。漫步河邊,奇花異卉,滿目青翠,充滿詩情畫意。
城內櫻花門頗為著名,當年大阪城遭遇火災,僅這一道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櫻花門屹立無恙,成為僅存的遺跡。
大阪城內城中央聳立著大阪城的主體建築天守閣,巍峨宏偉,鑲銅鍍金,十分壯觀。內部保存有豐臣秀吉的木像、使用過的武器及繪畫等。從天守閣頂層可俯瞰大阪周圍的美景。如今大阪城已被定為特別史跡。
1496年(明應5年),日本佛教一向宗(凈土真宗)本願寺派第8代法主蓮如建立了大坂御坊並將其作為山科本願寺的別院,這便是石山本願寺的起源。蓮如所著的文章中記錄了這些內容,這也是首次出現“大坂”這一地名最早的文獻。
1532年(天文元年),山科本願寺被捲入了戰國時代的紛爭中被燒毀,出逃的第10代法主證如在次年將大坂御坊作為了本願寺(既石山本願寺)。石山本願寺進行了城池,屏障,土壘等武裝加固,還成功防住了戰國武將細川晴元的進攻,成為了易守難攻的城池。後來,又發展出了寺內的市井街區,在第11代法主顯如的時代,石山本願寺進入了巔峰期。對織田信長統一天下的野心報以最強烈抵抗的是一向宗(浄土真宗)本願寺派的門徒集團,其總本山就是支持法主顯如的石山本願寺。
1570年(元龜元年)起,作為持續了11年的長期戰爭結果,織田信長終於成功在1580年(天正8年)將顯如從本願寺清除,但是堂塔伽藍卻全部燒毀。在《信長記》中記載了“本來大坂就幾乎處在日本最有利的位置”這一段內容,信長雖然倒在了本能寺之變中,但是不難想象他曾經希望在大坂這裡築城。

豐臣時代

大阪城
大阪城
大坂夏之陣圖屏風所繪的豐臣大坂城天守
1583年,羽柴秀吉(後來的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丸(主郭)。直到秀吉死去之前,仍持續不斷地建設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護城河)和運河等防禦設施。大坂城天守外觀四層或五層,瓦上覆以金箔,極其奢華,位置在今日大阪公園蓄水池附近,含石垣四十米高(德川新天守約58米)。
豐臣秀吉後來次第建造了京都的聚樂第和伏見城,作為居住和處理政務的中心,較少住在大坂城。1598年秀吉死後,繼承人豐臣秀賴又從伏見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坂城。此外,實際負責政務的豐臣家大老德川家康,也入住西之丸便於辦公。

江戶時代

1603年(慶長八年)德川幕府成立后,豐臣秀賴依然居住在大坂城支配攝津國。1614年(慶長十九年)德川家和豐臣家矛盾表面化,德川家康率大軍包圍大坂城,史稱大坂冬之陣。戰役中雙方講和,德川家提出條件要求拆毀二之丸和三之丸,填平外圍的水堀,使大坂城成為一座僅有內堀和本丸的裸城。豐臣家雖然一時接受了這個屈辱的條件,但後來毀約重新開挖水堀,讓德川家康得到借口於次年發動大坂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而大坂城也在此役中化為灰燼。
德川幕府控有大坂城后,家康一度把該城封給外孫松平忠明,但1619年(元和五年)又收歸幕府直轄。1620年(元和六年)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坂城,並在1629年(寬永六年)完成。
德川氏將豐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牆和水堀全部破壞,覆以數米厚的土,再興建更高的石牆,把豐臣大坂城的遺跡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設置在不同的地點,位置更高,並採用完全不同的設計。德川家用全新且更為雄壯的城郭,將豐臣氏留給世人的記憶徹底埋葬,並誇耀幕府統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於豐臣氏。
作為德川幕府的直轄城,歷代將軍都由自己兼任大坂城的城主,並且從重要的譜代大名(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選派大坂城代(代理城主)。
1665年(寬文五年)大坂城天守被閃電擊中燒毀,並未重建,自此成為沒有天守的城池。
江戶末期,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的大號令,撤除幕府,由天皇親政。前將軍德川慶喜改以大坂城為居城。但隨即發生了舊幕府軍反抗維新政府的鳥羽伏見之戰,舊幕府軍失利,德川慶喜倉皇逃回江戶城,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幾近全毀。

近代

明治時代,將大坂城畫為陸軍基地,並在東側廣大的空地上興建大阪炮兵工廠。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軍空襲的目標。
1928年(昭和3年),大阪市市長關一提議重建大阪城,並在半年內募得市民捐款150萬元。
1930年(昭和5年),天守動工,以鋼筋水泥復築,隔年完成。這座復興的天守並未忠實複製豐臣或德川時代,基本上以德川時代的白漆風格為主,但最上面一層重現豐臣時代的黑漆描金風格。
大阪城
大阪城
1931年(昭和6年),“大阪城天守閣"登陸有形文化財產。
1933年(昭和8年),紀州御殿改名為天臨閣。
1942年(昭和17年),出於防止間諜的目的,大阪城不再向普通人開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阪城四周受到美軍猛烈空襲,雖然復興天守此次僥倖無事,但先前逃過戰禍的周邊建築卻劫數難逃。

現代

日本敗戰後大阪城被美軍接收。
1947年(昭和22年),美軍不慎引發大火,失去了紀州御殿。
1948年(昭和23年),美軍的接受管理結束,大阪城進入修復研究時期。
1950年(昭和25年),開始正式的復修及學術調查,當年受到颱風影響,大阪城進一步受到損傷。
1953年(昭和28年),被認定為特別史跡。
1959年(昭和34年),發現了豐臣時代的遺跡。
2006年(平成18年)4月6日,被選定為日本100名城。

大阪城公園


大阪城歷史博物館
大阪城歷史博物館
“大阪城”位於大阪的中心,作為大阪的象徵而備受愛戴。這附近都被規劃成為“大阪城公園”,梅花和櫻花等等在各自的季節綻放,這裡已成為遊客絡繹不絕的古迹公園。公園周圍與古代宮殿遺跡及商業區相鄰。還有能夠體驗最尖端技術的設施,能讓參觀者感受到大阪的多樣魅力。“大阪城公園”面積廣闊,佔地約107萬平方米,整個公園被鬱鬱蔥蔥的樹木所環繞。每年1月中旬至3月上旬,以梅林為中心,約有1250棵梅樹盛開,而到了3月下旬至4月上旬,約有4000棵櫻花樹也競相綻放,使這裡成為日本為數不多的賞花勝地,每年的花季都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
進入園內,朝著佇立於正中的“大阪城天守閣”走去,無論是從城門還是從望樓等,隨處可見日本的古代建築美。城堡的地基部分用石頭高高壘積而成,其中有的巨石之大,令人無法想象,真不知當時的人們是如何搬運的?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城堡周圍有兩重護城河,全城被指定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歷史遺跡。城中保存的13棟建於16世紀的古建築物,全都被指定為國家重點文化遺產。
氣勢雄偉的“大阪城天守閣”落成於1585年,後來又經過兩次再建,因此,現存的已是第三代建築,其內部已成為一座歷史博物館。
第8層是觀景台,大阪的建築群和住宅街區可以盡收眼底。7層以下的展廳里,展示著屏風、武器和盔甲等文物。此外還通過錄像和立體模型等,來介紹這座城堡的由來。這裡不僅可以了解到大阪的歷史,還能找到日本的傳統藝術品。

大阪城天守閣

大阪城天守閣
大阪城天守閣
大阪城天守閣本來是於十六世紀由豐臣秀吉所建。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國的諸侯都要參與興建工程。許多護城河及城郭的石塊也是由各地諸侯所捐獻而來,並且在三年內動用了數十萬名的勞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大阪城外整個長達 12 公里 的石牆,估計約動用了 50 萬塊的石塊。整個大阪城的建築結構共分成內城、中城與外城,雖然經過戰亂,但是內外兩道護城河以及兩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從殘存焦黑的石壁仍可懷想當年德川與豐臣交戰時的慘烈情形。其它如大手門以及多門箭樓則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頗值得觀賞,除此之外,在櫻門的部分則有一塊約有36 帖榻榻米大的石塊,更讓觀者匪夷所思,到底當年是花費多大力氣與血汗才得以鑲鉗豎立在石壁之上。
天守閣指的是大阪城內主要的建築主體,而天守閣則是經過 1931 年模仿豐臣時代的天守閣外觀所建造的。高 13 公尺 的天守台上矗立著高 39.8 公尺 的天守閣,最高的第八層樓上則可以眺望大阪市景,其它層樓則展示了包括各種的武器、豐臣秀吉的木像、書簡、以及以模型展示當年作戰的作戰圖等,還有以電視配合投影的方式描繪豐臣秀吉的一生,除此之外也呈現了大阪城復原之後的模型。在 2 至 7 樓的數據館中,你將可以看到短小的豐臣秀吉由一介平民成為不可一世的英雄,其輝煌卻也悔恨的一生,所以天守閣等於是了解這位日本戰國時代梟雄的最佳地點。
經過 1997 年重新翻修之後,天守閣有著白色的牆面配以綠色的屋瓦,並在每個飛翹的檐端裝飾著用金箔所塑造的老虎與龍頭魚身的金鯱(有防火之意)的動物造型,看來相當金碧輝煌,也彷彿重現當年豐臣秀吉壯闊的雄心與曾有的輝華。

歷史博物館

晚秋時的大阪城
晚秋時的大阪城
2001年開放的大阪城歷史博物館,是一處真實再現從古代至近現代共4個時代、讓遊客親身感受大阪城市歷史的景點。參觀時,除了提供可詳細參觀展品的“全程線路”外,還提供了通過實物模型和影片,一小時左右即可參觀完畢的“精華線路”,遊客們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大阪的歷史。而10層是可以一覽大阪城美麗風景的最佳眺望點。從這裡可對護城河的形狀一目了然,您就一手拿著地圖盡情享受這美景吧。
首先從最高層的——古代樓層開始參觀。在這一層有專門區域將距今約1300年前的古代宮殿(難波宮大極殿)按實物比例復原。殿里排列著硃紅色柱子,整齊地站立著宮殿里的官員,屏幕上還播放著當時舉行儀式的場景。實際上,這個博物館是在當時宮殿的位置上建造起來的,地下還保存著原物遺跡,這裡每天還提供6次的參觀(免費,須當天申請),您可以前來一飽眼福。
在接下來的中世·近世樓層里,通過立體模型和錄像詳細介紹商業繁榮的水都——大阪。緊接著是距今大約80年的近現代,追溯繁榮的城市發展,再現摩登都市——大阪。此外還有真實再現古迹發掘現場的樓層,受到了國內外的研修旅行學生的好評,讓人不禁感覺彷彿置身於考古學的世界。

城郭介紹


姐妹城郭

·長浜城
1983年(昭和58年)4月29日結成。兩城皆為豐臣秀吉所築。
1985年(昭和60年)11月2日結成,此城為豐臣秀吉之弟秀長所築。

友好城郭

·上田城
2006年(平成18年)10月10日結成。
·德國格拉茨市
2009年(平成21年)10月02日結成。

作品


繪畫

• 豐臣大阪城
• 大阪城圖屏風-大阪城城堡收藏
• 京都・大坂圖屏風-大阪歷史博物館收藏
• 在大坂冬之陣圖屏風-大阪城城堡收藏
• 大坂夏之陣圖屏風-大阪城城堡收藏
• 豐臣期大阪圖屏風-奧地利・艾克
• 德川大阪城
• 大坂市區圖屏風-個人收藏
• 大阪市街・淀川堤圖屏風-大阪城城堡收藏

電影

哥吉拉系列
“哥吉拉的逆襲”
“哥吉拉vs碧奧蘭蒂”
昭和卡美拉系列
“大怪獸決鬥卡美拉對バルゴン”
“卡美拉對大魔獸
“長篇的怪獸電影奧特曼”
“大坂城物語”
“貓頭鷹的城堡”
“野獸刑警”
“黑色Rain”
“公主·豐臣”
“妖怪大戰爭”

小說

“公主·豐臣”
“城堡”
“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
“城堡里的人”

建築特點


總體結構
大阪城採用的是輪郭式繩張的建築布局,設置有以西庭園為主的副城池和以天守為中心的主城。
從外向里,首先是南外堀(既南外護城河)。堀即是圍繞城池挖掘的深溝,注水則為護城河,空置則成壕溝。南外堀是拱衛副城池的第一道屏障。
南外堀兩側的石垣,里側即為大阪城副城池的範圍。大手門即為副城池的正門。大手門所處的塀與後面的多聞櫓圍成一個四方形的院落,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枡形虎口。突破大手門的敵人需要左轉90°才能到達另一扇門,在此期間則會在虎口內受到兩邊多聞櫓的夾擊。同時,在大手門側面還有一座凸出的二重櫓,專門用於掩護此處。
大手門正面,可以看到是一座多聞櫓,而非進入內城的城門。這樣做除了能遲滯敵軍外,最大的好處可能是避免了直射火力直接破壞兩道城門。
大手門側面的兩層建築,名為千貫櫓。其下方有開口可以投擲石塊以對付攀爬石垣之敵,稱為石落。
進入大手門后,可以看到牆上開設的射擊孔,也就是狹間。塀上開有較小的丸狹間,下方連接石垣的石狹間則比較大,其形狀明顯是為了照顧鐵炮的左右射角。
多聞櫓分為兩部分,正面面對大手門的為続櫓,另一側為渡櫓。続櫓可算作渡櫓的延伸部分,結構也較簡單。
帶大門的渡櫓,是整個多聞櫓的重點防禦部分,與大手門呈90°夾角。進攻之敵必須首先暴露在兩座櫓的火力之下才能接近這道門。
渡櫓上挑出的檐口部分設有“槍落”,打開活動蓋板后,可從上面刺下長槍。大門為厚重的包鐵木門,門內就是副城池。
城牆構造
狹縫,是指城牆上的鐵炮(火繩槍)射孔。射孔在石塊上鑿開而成,整體呈漏斗形,外小內大,外部被彈面積不到10×10厘米。射孔內有一梯形斜坡,長約40厘米,寬約50厘米,高低差約25厘米,士兵可俯卧支肘穩定射擊,內壁圓滑,人機工效良好。射孔間距約2.5米,多名士兵可輪番從一個射孔射擊。大阪城不同武器的射孔也有差異,鐵炮射孔呈正方形,弓箭射孔為長方形,大小相當於兩個鐵炮射孔,便於弓箭瞄準發射。主城天守閣上還有多個伸出城牆約半米左右的射擊台,用於打擊攻到城下、位於牆根死角的敵人。
扇坡。與很多日本城池類似,大阪城城牆呈陡坡狀,帶弧形,尤其是城牆垂直交接處弧度更大,明顯拉長,使敵方攀爬距離更遠,越往上越接近垂直。扇坡處城牆採用體積更大的整體石塊,打磨光滑,石塊之間的縫隙小,難以攀爬。
錯層。大阪城的城牆並非四四方方,而是採用錯層設計,以製造防禦縱深、加大火力打擊面、分散敵人力量。面對一字形城牆,敵方兵力可一線平推,支援火力可覆蓋整個城牆。錯層城牆可將敵兵力分割為多段,支援火力也會受到錯層遮蔽。錯層城牆構成L形陣地,將正面接敵變為正側結合接敵,從正面和側面構成交叉火力打擊敵方,火力發揚效果遠超一字形城牆。打擊攻到牆根、位於正面射擊死角之敵時,一字形城牆防守者不得不探出很大身體才能完成,而錯層城牆可直接以側射火力保護。同時,錯層長度約在20至50米,正好在鐵炮或弓箭的有效射程內。
特點
豐臣大坂城
豐臣氏的大坂城由初代築城總奉行——黑田孝高擔任總的建築規劃。設計為輪廓式的平城,以總城池為中心向外擴展大規模的同心圓城牆,期間又分別設置內外護城河。在黑田孝高建城之際,豐臣秀吉下達指示,要求其要在街道的設計、以及天守位置的設計上下功夫,使人們在市區中也能清楚地看到天守。大坂城直接沿襲了丹羽長秀建築的安土城的石牆。
在台地北端築城的大阪城的防禦弱點是敵軍可以在台地的南側展開進攻,為此,在南側圍起了一道可以從西方將南側包圍的總的護城河,在大坂冬之陣之前,真田信繁在玉造門的南方設計了可以半月形出城的結構(真田丸)。在冬之陣中,從此處攻來的德川軍與守城的豐臣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德川大坂城
德川氏的大坂城是將豐臣氏大坂城的石牆和護城河破壞,並發動“天下普請(在各地大興土木)”的號令進行修建的,任命了藤堂高虎為總負責人。
修建時,首先堆砌好總高為1~10米的土堆,在此之上再堆砌更高的石牆,將豐臣大坂城的殘骸埋在了土中。天守等建築物也沒有沿襲之前的構造,而是進行了原創。豐臣大坂城在當時是30年以上的“古城”,它經歷了朝鮮戰役、關原合戰大阪之陣的洗禮。
作為德川氏這次天下普請的結果,大坂城的城郭縮小為豐臣時代四分之一規模的大小,但是在天守的建築上,無論高度還是佔地面積都超過了豐臣時代的天守。雙層的環繞護城河的規模可以凌駕於江戶城之上。此外,被放棄掉的護城河部分也作為空地或者耕地,維持了可以再次建築的可能。
城牆石塊
大坂城石牆的規模不僅巨大,而且都是質量堅硬的花崗岩,在重要位置更是使用了少見的巨石,在日本全國城郭中也是少有。加上各個大名們的競爭之心,大阪城的石牆高度在當時可見一斑。
大坂城的石塊,是從廢城伏見城、加茂(京都府)以及六甲(兵庫県)等地搬運而來,特別是懶戶內海的各個島嶼(小豆島、犬島、北木島)為優質花崗岩的產地,很多石塊被切割之後搬運到海路、大阪。在大阪市內,放置著一些沒有被使用為石牆的石材,被稱為“殘念石(譯為遺憾石)”。也有一說是因為搬運的時候掉落的石頭,預兆著城池會被攻陷所以未被使用。在陸地上搬運這些巨石的道具被稱為“修羅”。
高5~6米、最大14米的巨石被大量使用,其中最大的巨石,是由備前國岡山藩主池田忠雄搬運來的位於總城櫻門枡形的蛸石,重量約為130噸,與埃及的胡夫金字塔每個石塊約2.5噸相比的話,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金字塔內部的花崗岩也不過才大約80噸,此外,英國巨石陣中最大的石塊高度為6.6米,重約45噸。
石牆的石頭上面,雕刻著各種刻印,有的是為了顯示大名的所有權,有的是為了表示建造作業的目的。

主要建築


天守
大坂城的天守是在天正、寬永、昭和時期,迄今(2020年8月編寫)為止共建造過3次。每次外觀都有不同,復興天守是利用了德川大阪城的天守台。
豐臣大阪城天守
1585年(天正13年)竣工,1615年(元和元年)被攻陷之際燒毀。
一般認為,作為日本城堡的象徵之物的就是天守閣,首次建造出高聳的大天守的城堡是織田信長的安土城。自認為是信長繼承人的豐臣秀吉,以安土城為樣本,旨在建造一個方方面面都凌駕於安土城之上的城池為目標。
豐臣秀吉建造的大天守從外觀上看有5層,在鯱瓦、裝飾瓦、軒丸瓦、軒平瓦等方面使用了大量的黃金。此外,秀吉自己喜歡帶著眾多來客在主城內遊覽,在奧御殿內部裝飾著的金銀以及收藏與大天守各層財寶等,令來訪者驚嘆不已。
在被認為是豐臣大坂城的平面圖《本丸圖》中,天守是位於總護城河的東北角,挨著與山裡曲輪相隔的總護城河的石牆。豐臣大坂城的天守並沒有建造很多的天守台,而是像若松城天守那樣留下空餘地區設置了天守曲輪。天守被認為是採用了複合式或者連結式的望樓型5重6層地下2層的構造,外觀方面,以塗了黑漆的板材為底,再使用灰色的暗色調,這樣可以使金具,金箔瓦等看起來更加顯眼。在第5層,被認為有過黃金的茶室。路易斯·弗洛伊斯的《日本史》中記載,在最上層,可以容納30人,還可以看到關白的服裝。
天守的復原方案中,《大坂冬之陣圖屏風》、《大坂城圖屏風》等是參考了華麗壯大的《大坂夏之陣圖屏風》(黑田屏風)。特別是大坂夏之陣圖與冬之陣圖中,天守的模樣有著很大區別,因此可以說夏之陣的天守是重建或者改建的,三浦正幸也提出過延續此方法的復原方案。與黑田長政製作的黑田屏風相近的宮上茂隆的復原案,成為大阪城天守閣內豐臣大阪城再現模型的原始模型。
大坂城天守外觀四層或五層,瓦上覆以金箔,極其奢華,位置在今日大阪公園蓄水池付近,含石垣四十米高,德川時代之新天守則約為58米。秀吉於大坂城內設有一間活動式的“黃金茶室(日語:黃金の茶室)”,茶室的牆壁、天花板、地板甚至連門的骨架皆由黃金打造。秀吉位於奧御殿小書院的寢宮同樣奢華至極,棉被的材料為鮮紅色高級布料,床頭以黃金雕刻作裝飾。
德川大阪城天守
1626年(寬永3年)竣工,1665年(寬文5年)受到雷擊而燒毀。
德川大坂城的天守被認為是採用了與江戶城的初代天守同樣的配置關係。雖然在大天守台的南端設置了小天守台,但是卻沒有建造小天守,而是採用了天守曲輪的狀態。天守則被設置在了總城中距離御殿兩個台階下,現在外接電梯的位置。
建築物為獨立的塔形建築,分為5層,其中1層在地下,看起來像是瘦版的江戶城天守,白泥牆的表面。最上層屋頂的是銅瓦,下面是普通瓦。包含天守台的總高度為58.32米。
天守的圖紙分為內閣文庫收藏的《大坂御城御天守図》(內閣指圖)和大坂願生寺收藏的《大坂御天守指図》(願生寺指圖)。各有不同,內閣指圖中的外觀與二條城天守幾乎相同,使用的是破風配置,而願生寺指圖中的外觀則是與江戶城天守幾乎相同的破風配置。
復興天守
1931年(昭和6年)11月7日竣工。
現在,則是象徵著大阪城,象徵著大阪的大阪城天守閣。
伴隨著將本是陸軍基地的舊總城一代改造為公園的計劃,於1928年(昭和3年)11月上任的當時第7代大阪市市長關一提議再建天守,使用市民們的捐款於1931年(昭和6年)11月7日完工。這次市民的募捐,大家都很踴躍,在不到半年多的時間裡就籌集到了150萬日元的目標金額(大約相當於如今的600億~700億日元“2017年編寫”) 。其中的25萬日元為住友財閥總帥住友有成的捐款。150萬日元的使用方法為拿出47萬日元用於天守的再建,80萬日元用於第四師團司令部廳舍的建築,大阪城中,總城的一部分公園化(北部為大阪炮兵工廠,其餘大半為第四師團的用地)整備費用約使用23萬日元。
昭和以後,大阪城天守是各地所建的復興天守的第一號(洲本城天守閣雖然更早(1928年),但是是模擬天守)。
建築方面,在德川大坂城的天守台石牆中用新的鋼筋混凝土進行基礎加固,再將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弔掛方法進行修建。高度為54.8米(包含天守台和鯱) 。為5層8樓建築(有入口的1樓的一部分在地下) ,7層以下為資料館,8層為瞭望台。在復興天守中,被稱為博物館“大阪城天守閣”。
外觀以《大坂夏之陣圖屏風》為基礎,由大阪市土木局建築課的古川重春進行設計,意匠為天沼俊一,構造則由波江悌夫和片岡安擔任,施工由大林組擔當。古川為了考證建築,對各地的城郭建築進行造訪,還對各種文獻進行了調查,設計的模樣被記錄在其所著的書籍《錦城復興記》中。
大坂城的天守,雖然豐臣大坂城與德川大坂城各自建築的場所和外觀所有不同,但是在復興天守閣中,1樓到4樓採用了德川時代風格的白漆牆壁,5樓在採用了豐臣時代風格的黑漆牆上用金箔繪製了虎與鶴(設計圖中為白鷺)。這種折中的設計初衷有多種假說,也有人覺得應該統一為豐臣時代風格或者德川時代風格。
從1995年(平成7年)至1997年(平成9年)間,對大阪城天守進行了“平成大改修” 。此時,對建築物全體進行了修改,構造方面對其進行了可以經受住阪神·淡路大地震程度的補強,並對外觀進行重新塗改,對受損瓦片進行更換,以及對鯱・鬼瓦的金箔進行翻新。此外,在小天守台西側(御殿二階廊下遺跡)位置,安裝了方便殘障者、高齡者以及團體參觀的電梯。在2007年(平成19年)對外牆進行重新塗裝的時候,將5樓的塗裝設計改為了更加貼近豐臣時代風格的設計。
與存在了30年便被燒毀的豐臣大坂城天守和存在了39年被燒毀的德川大坂城天守相比,復興天守是壽命最長的天守了。
位於琵琶湖北部的竹生島上的寶嚴寺唐門,被認為是唯一現存的豐臣大阪城的遺跡。

文物遺產


重要文化財產
類型財產名創建時間修復時間解體修理
大手門 1628年(寬永5年)1848年(嘉永元年)1956年(昭和31年)
塀3棟(大手門南方、
大手門北方、多聞櫓北方) 
1628年(寬永5年)1848年(嘉永元年)-
多聞櫓(渡櫓、続櫓) 1628年(寬永5年)1848年(嘉永元年)1956年(昭和31年)
千貫櫓 1620年(元和6年)-1961年(昭和36年)
乾櫓 1620年(元和6年)-1958年(昭和33年)
一番櫓 1628年(寬永5年)-1964年(昭和39年)
六番櫓 1628年(寬永5年)
焔硝蔵 1685年(貞享2年)--
金蔵 -1837年(天保8年)-
金明水井戸屋形 1626年(寬永3年)-1969年(昭和44年)
櫻門 -1887年(明治20年)-
城內主要的巨石
順位位置石名推定重量產地擔當大名
1桜門枡形蛸石約130噸備前國犬島岡山藩池田忠雄
2京橋門枡形肥後石約120噸讃岐國小豆島岡山藩池田忠雄
3桜門枡形振袖石約120噸備前國犬島岡山藩池田忠雄
4大手門枡形大手見付石約108噸讃岐國小豆島熊本藩加藤忠広
5大手門枡形大手二番石約85噸讃岐國小豆島熊本藩加藤忠広
6桜門枡形碁盤石約82噸備前國沖ノ島か北木島岡山藩池田忠雄
7京橋門枡形京橋口二番石約81噸讃岐國小豆島岡山藩池田忠雄
8大手門枡形大手三番石約80噸讃岐國小豆島熊本藩加藤忠広
9桜門枡形桜門四番石約60噸備前國犬島か前島岡山藩池田忠雄
10桜門枡形竜石約52噸備前國沖ノ島岡山藩池田忠雄
11桜門枡形虎石約40噸備前國沖ノ島岡山藩池田忠雄

保護措施


物質文化遺產
1931年(昭和6年),大阪城天守閣被指定為日本的物質文化遺產(日語:登録有形文化財)。
1997年,大阪城被日本政府指定為物質文化遺產(日語:登録有形文化財)。
特別史跡
1953年8月31日,大阪城跡被日本政府指定為特別史跡。

旅遊信息


開館時間:AM9:00~PM5:00 (售票處PM4:30關)
休館日:每年12月28日到下一年1月1日
門票:成人600日元;兒童免費(15人以上有團體優惠)
交通:
方式線路站點
地鐵谷町線天満橋駅、谷町4丁目駅
中央線森ノ宮駅、谷町4丁目駅
長堀鶴見綠地線大阪ビジネスパーク駅
JR線環狀線森ノ宮駅、大阪城公園駅
東西線大阪城北詰駅
市內巴士-大手前、馬場町
京阪線-天満橋
水上巴士-大阪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