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樹

薔薇科杏屬植物

梅徠樹是落葉喬木,原產於中國,在二月和三月,梅樹的葉子還沒來得及長出來,但是已經抽出幾朵五瓣花來。花朵的顏色大多是白色,也有紅色和淺紅色的。梅樹產梅子,到了梅雨季節,果實成熟后就變成黃色,味兒很酸。

形態特徵


梅樹
梅樹
全緣或上半部有疏鋸齒。雌雄異株,柔荑花序;核果球形或橢圓形,外果實為核果,近球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溝,直徑約2~4cm,密被短柔毛,綠色,6-8月左右果熟時多變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做梅干、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葯。梅核堅硬,粘核,核面具蜂窩狀小孫穴,熟果鮮紅色,酸甜可口。

生長環境


梅喜溫暖、濕潤環境。氣溫以年平均溫度16~23℃,花期5℃左右為宜。溫度過低不利於授粉常致減產。山地栽培應選擇向南朝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礫質或砂質土壤為好。

分佈範圍


梅樹
梅樹
梅樹是落葉喬木,原產於中國,在奈良時代(710—794)由吳國的僧侶傳入日本。和它一同傳入的中原特產還包括裝飾著梅花圖案的服裝,後來這種服裝在京都內廣為流行,被稱為“吳服”。
我國是梅的原產地,已有3000多年栽培歷史。我國長江以南各省是果梅與花梅的主要分佈區,其中果梅以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台灣、湖北、四川等省栽培較多。

主要價值


梅樹
梅樹
梅樹的果實可以被用來製成梅乾和梅子酒,因此梅子素有“萬能葯”之稱。
花瓣有單瓣,也有重瓣的。梅花已有300多個園藝品種。果實呈球形,上面有一條溝。到了梅雨季節,果實成熟后就變成黃色,味兒很酸,所以古人稱這個季節為“人梅時節”。
在中國的中藥古籍《金匱要略》中,就有一個名為“烏梅丸”的處方。這個處方是將沒有成熟的梅子蒸熟后晾乾、製成丸,具有解熱、鎮咳和驅蟲的功效。而日本特有的“梅肉汁”就是在這個處方的基礎上研製出來的民間驗方,對於治療腹瀉和消化不良非常有效。比梅肉汁容易製作的是梅干。江戶時代中期以後,用紫蘇的葉子將梅干染色的食用方法開始在民間廣為流行。
梅子里含有檸檬酸丙酮酸和琥珀酸等特殊的良性植物有機酸。由於有機酸呈酸性,能在胃腸里發揮抗菌的功效。酸被腸道吸收、運送到血液之前會變成鹼性,從而達到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未成熟的梅核里含有有毒的苦杏仁苷,因此才會流傳有“食梅不吃核,核里有天神”的說法。但是如果將梅子用鹽或燒酒腌制一個月的話,苦杏仁苷的毒性就會逐漸分解而消失。梅乾和梅酒就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民間有許多使用梅子治病的療法。比如頭疼時,可以把梅干貼在太陽穴上;扁桃腺發炎的人,可以喝一點稀釋過的梅肉汁。過去的家庭主婦,如果誰能做得一手好梅乾的話,就會受到別人的尊敬。日本人發明的“日之丸便當”就是為了防止飯菜變質而想出來的妙法。
梅樹染色
梅樹樹皮
梅樹樹皮
梅樹染色的方法稱為梅染,在日本有歷史記載,從室町時代初期到江戶時代作為加賀地區獨特的染法而享譽盛名。將梅樹的樹皮,樹心細細搗碎煮汁做成染液經幾回浸泡,用石灰等使其反映生色。其中略帶紅色的黃色梅染製品最有人氣。
用這種梅染的染法,使帶有黑色的顏色發色的東西被稱作為黑梅染。
梅染染液
梅染染液
與藍染相比,黑梅染加工過的絲綢不但顏色配合得比較和諧,而且手感質地非常舒適,所以經常被用於向日本中央政府進貢所用。這種素色染法後來漸漸被稱為加賀染或者國染。

植物文化


梅花
梅花
梅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越是砍伐它,它就越是不斷地鑽出嫩芽、抽出枝條。所以,勝海舟曾作詩歌頌這在寒風中開放的花朵:“梅花啊,你堅強的枝條,寧折不彎!”

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

徠幼樹管理
定植后及時深鋤,提高土壤透氣性,保持土壤濕潤,沒成活的及時補栽。新梢長到10cm左右、新葉展開時,將速效氮肥施於離苗30cm處,結合葉面施0.3一0.5%的尿素水溶液,促抽梢快、多,及時培養骨幹枝,使三大主枝形成好的角度,為早結果早豐產創造條件。對於旺樹,當延長枝長到60cm。長時要摘心控秋梢生長,促枝成熟,通過擴大穴、深翻土、培土保護等措施,改善根系立地條件,防止抽條。
整形修剪
樹形大致可分為自然形和人工形二類。人工形宜採用自然開心形,其修剪方法是:定植后第1年,干高lm時修剪,以後在50cm處選留第一主枝,距第一主枝30cm處留第二主枝,再於主幹頂上留第三主枝,方向各一。其餘自主幹所生枝都除去,或酌留少數。留2一3葉摘心,角度以45’左右為宜。定植后第2年冬季,生長旺盛的株高已2m,其自主幹頂端伸長的主枝與上年對主幹施行同樣修剪,修剪時剪口芽留在外側。其延長枝自然伸向外方。本年宜視頂端伸展方向在其下部選定主枝後補枝1一2個,注意鈍角。定植后第3年對各主枝所生延長枝仍宜施行適當修剪。第4年對各主枝、副主枝以及側枝修剪部分都與上年相同,本年可再選留副主枝,利用適當部位的側枝上所生徒長枝作為副主枝。此時梅已漸入結果期,故光線要適當通透,在上面可多留小枝,以加強弱主枝生長力,使各主枝達到平衡。第5年後,宜按照近於標準的樹形進行整枝,上下各枝宜平衡。此時修剪自下全上,上部副主枝被培養后,下部的側枝感到。陽光不足,才可除去,使其迅速分枝,早形成結果枝而多結果。梅在夏季和冬季修剪,除芽在萌芽以後,摘心須在新梢長到50cm左右。盛果期修剪時,要注意維持主枝生長勢,樹冠內如見有徒長枝或強枝足以減弱主枝生長勢的必須自基部除去。側枝應分年更新,勿使密生和衰老。冬季修剪先培養或更新主枝和副主枝,而後剪去交叉密生枝,最後對所留側枝施行修剪。修剪時應往意先上後下,先里后外,上重下輕,內輕外重,調節稀密均勻,做到內里滿有光照,又要不空堂。修剪原則概括為:幼樹宜輕剪,衰老樹不重複剪,結果期宜重剪;若主枝生長不平衡時,強枝宜重剪,若側枝生長不平衡時,弱枝宜重剪。間栽樹保留枝數宜多,盡量多掛果。
合理施肥
為達到提早結果和高產,從幼樹起注意肥水管理,控制生長平衡。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關係。葉面施肥對保果有顯著作用。在花期噴施鮮人尿,可保花保果。在梅花開放三分之一時噴5%鮮人尿,謝花後用10%,幼果期用15%葉面噴施。對於樹勢強健、花量少的幼樹可少噴;對於旺盛生長期的樹和老樹,花量多,樹體衰弱,可多噴使其保花座果,便於恢復樹勢。當噴10一3oppm的NAA可防止生理落果。在只花不實的樹用1:10的KH2PO4在花開放前一個月塗樹榦,效呆良好。氮肥應在花前施入,在果實生長期間加強水肥管理,抗旱排澇,增施有機肥,1:1:1的NPK複合肥對提高產量有較好作用。

花果管理

延遲開花
梅樹開花期處在早春氣候不穩定狀態下,為避免可能遇到-6.3℃以下的低溫,並使盛花期處在適溫期,以利於昆蟲授粉,可在上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葉面噴施50mg/L的赤霉素或其他延花劑,可適當延遲花期。
輔助授粉
梅大多品種自花不實,栽植時應配置3%以上的授粉樹,如授粉品種缺乏或花量不足時,都要進行不同程度的人工輔助授粉。
其主要方法有:①放蜂授粉。梅為蟲媒花,放蜂可明顯提高著果率。一般每4~5m配1箱蜂。此法適用於授粉樹配置達到比例且均勻的梅園。②人工授粉。當授粉樹缺乏或偏少以及授粉樹當年花量不足,或是遇連續陰雨或梅花受凍等,均應進行人工授粉,如採用掛罐插花枝:在授粉樹當年開花少時,可剪取授粉樹的花枝,插在水罐中掛在需授粉樹上,並經常變換掛罐位置,使授粉均勻。此外,對於未栽授粉品種樹的可高接授粉品種,可在一株樹內於高位芽接二、三處,也可將帶有花芽的多年生枝進行高枝接,開花后即能授粉。
保花保果
保花保果是提高著果率、爭取豐產的重要環節之一。針對各次落花落果的原因,應採取相應措施:在花期噴施鮮人尿,可保花保果。在梅花開放1/3時噴5%鮮人尿,謝花後用10%、幼果期用15%葉面噴施。對於樹勢強健、花量少的幼樹可少噴;對於旺盛生長期的樹和老樹,花量多,樹體衰弱,可多噴使其保花坐果,便於恢復樹勢。當花量少,處於小年時,謝花3/4時噴施10mg/L保果素,在兩次生理落果期各噴1次。噴10~30mg/L的萘乙酸可防止生理落果。在只花不實的樹上用KH2PO4 10倍液在花開放前1個月塗樹榦,效果良好。此外,還可在第1次生理落果前,於花蕾充分膨大期和謝花70%時各噴1次保果靈1號;第3次落果前噴施保果靈2號,抑制采前落果。同時及時防治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等,但使用農藥需慎重,忌用樂果氧化樂果等易導致落葉落果的藥劑。
疏果技術
疏果是減少第3次落果,增大果實,以及防止大小年結果的重要措施。疏果時期大約在4月上旬,即在第2次生理落果剛剛結束時立即進行。疏果程度以看樹定產為準,應留有餘地。
提高花質於4月上旬枝梢速長期葉面噴施PK-10,可以增加翌年花量,減少空心花、敗育花數量,也能抑制徒長,增大果實;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再噴施YH延長劑,既能延長翌年花期,也可明顯減少空心花和敗育花,從而提高坐果率。

防治方法


病蟲害防治

梅樹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刺蛾、天牛等。
蚜蟲:蚜蟲的蟲口密度在一定範圍內影響不大,無須化學防治,因為雨水沖刷就可以有效殺死蚜蟲。
紅蜘蛛為刺吸式害蟲,主要危害葉片,體現癥狀為葉片發黃,提前落葉,影響梅樹生長,嚴重時引起梅樹死亡。可用蟲蟎光防治。
刺蛾:刺蛾幼蟲為咀嚼性食葉害蟲,危害高發期可以在一夜之間將整株樹葉食光,嚴重影響梅樹生長和引起死亡。可用觸殺性農藥防治。
天牛:天牛幼蟲為鑽蛀性害蟲,危害梅樹韌皮部。以往防治天牛主要採用捕殺成蟲,挖掘鉤殺幼蟲,注射藥劑等方法,但是后兩種方法在無形中對梅樹造成人為的二次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