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辣子
鱗翅目刺蛾科的動物
洋辣子,褐邊綠刺蛾,屬鱗翅目刺蛾科。別名綠刺蛾、青刺蛾、黃緣綠刺蛾、四點刺蛾、曲紋綠刺蛾等,俗稱癢辣子。分佈地域廣泛,幾乎遍及全國。
成蟲體長15至16毫米,翅展36至40毫米,體綠色;複眼黑褐色;卵扁橢圓形,淡黃綠色,老熟幼蟲略呈長方形,初黃色,后稍大為黃綠至綠色;蛹卵圓形,初為乳白色至淡黃色,后漸變為黃褐色;繭橢圓形堅硬,顏色多與寄主樹皮色,一般從灰褐色至暗褐色。
洋辣子
褐邊綠刺蛾在河北省任丘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枝幹或地下的繭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開始化蛹,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為成蟲期。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數十粒呈魚鱗狀排列,多產於葉背主脈附近,每雌成蟲產卵150餘粒,卵期7天左右。幼蟲於6月下旬至9月下旬發生,8月危害最重。幼蟲共8齡,少數9齡,初孵幼蟲在原處取食卵殼,1天後蛻皮,並將蛻下的皮吃掉,以後幼蟲開始嚙食寄主葉肉,稍大后將葉片吃成缺刻或孔洞,6齡后則將葉片全部吃光,僅剩葉脈。低齡幼蟲有群集習性,4齡后逐漸分散危害。8月下旬至9月下旬陸續老熟,多入土或在樹枝幹上做一石灰質的繭越冬。
分佈在福建、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重慶、四川、雲南等地。
喜陰、對強光、熱、水有本能的抗拒性,通常為群居。
低齡幼蟲取食下表皮和葉肉,留下上表皮,致葉片呈不規則黃色斑塊,被害葉成網狀;幼蟲長大后把葉食成缺刻,嚴重時將葉片吃光,致使秋季二次發芽,影響樹木生長和發育。
褐邊綠刺蛾(Parasaconsocira)是常見園林食葉害蟲。近年來,伴隨經濟林果和城市綠化發展格局的改變,褐邊綠刺蛾種群猖撅趨勢逐漸加重。調查發現,在上海管理粗放的局部林區,該蟲短期內即可將楊樹等寄主樹種整株葉片取食殆盡,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景觀效益。
褐邊綠刺蛾在浙江1a可發生2代,其寄主十分廣泛,常取食植物的葉、嫩枝、嫩梢等部位,形成孔洞、缺刻或咬斷枝梢,減少光合作用,增加水分蒸騰,嚴重時可使枝條或整株枯死。另外,褐邊綠刺蛾幼蟲蟲體有毒毛,人體接觸後會引起皮膚腫癢,對小區居民和景區遊客的身體健康存在較大威肋。
1、秋冬季人工挖蟲繭燒毀。
2、幼蟲群集為害時,摘除蟲葉,人工捕殺幼蟲,捕殺時注意幼蟲毒毛。
3、在成蟲發生期,利用燈光誘殺成蟲。
4、幼蟲3齡前選用生物或仿生農藥,如可施用含量為16000IU/mg的Bt可濕性粉劑500至700倍液,1.2%苦煙乳油800至1000倍液,25%滅幼服懸浮劑1500至2000倍液,20%米滿懸浮劑1500至2000倍液等。
5、幼蟲大面積發生,可噴施用20%速滅殺丁2000至3000倍液,2.5%敵殺死1500至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20%菊殺乳油1000至15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
6、保護天敵,如刺蛾紫姬蜂、膛螂、蠍蝽等。
1.蟄後用膠帶粘受傷部位,可以把刺入皮膚的細毛給清理掉,這是最直接的方法。
2.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濃肥皂水塗患處。可以重複一次。一般十分鐘左右就會減輕。
3.中藥喉症丸研碎,水調敷於患處。
4.有發燒,關節腫痛等全身癥狀,應到醫院治療。
5.被蜇后可用棒棍挑破其身體,會發現一綠(或青)和黑的經脈。將其中綠(或者青)的一條取出搗碎,敷在被蟄處立馬有奇效。千萬別動黑色那條,這是他毒液所在處。
6.被蟄后可在患處抹上一些牙膏,抹過牙膏後患處會感覺清涼,大約5分鐘后疼痛感就會減輕,牙膏迅速凝固后,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把凝固的牙膏剝落,即可將毒刺給帶出。(老家皖北,夏秋季洋辣子很多,尤以梧桐樹和玉米地里為甚,農村人的土辦法,但是效果很好,若是蟄后出現大面積紅腫和過敏的,建議迅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