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足

腹足

軟體動物門中物種最多的一個綱,腹足動物頭部發達,具有一對或兩對觸角,一對眼。口腔內的齒舌極其發達,用於攝食、鑽孔。足位於軀體的腹面,故有"腹足"一名。此外,昆蟲綱鱗翅目幼蟲腹部的原足,也稱“腹足”。

物種介紹


腹足動物
軟體動物門中物種最多的一個綱。蝸牛以及田螺玉螺、骨螺等等各種各樣的海生螺類都屬於這個綱。足一般用於爬行、游泳,有時借足的收縮而跳躍。有些種類在足的後端常分泌一個角質或鈣質的口蓋口蓋一面平,一面拱凸或螺旋狀,上有同心紋等。當遇敵、休眠或防止脫水時,口蓋封閉殼口。
除極少數腹足數(如蛞蝓)沒有外殼外,多具一枚外殼。外殼多呈螺旋形,失去對稱性,是個體發育過程中軀體發生扭轉的緣故。雌雄同體或異體,卵生。水生者用鰓呼吸,陸生種類的呼吸代之以外套膜表面,起肺作用。最早出現於早寒武紀,奧陶紀-石炭紀繁盛。
腹足(prolegs)(fuzu)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如螺、蝸牛等,它們的腹壁形成發達的寬大肉足,能爬行,稱為腹足。陸生種類蝸牛的腹足,實際上是頸部的腹面,爬行時伸長成舌狀,前端鈍,後端尖。腹足的皮膚一般都有大量能分泌粘液的足腺。粘液既能保持腹足的濕潤,又能減少地面對皮膚的磨損。遺留在地面上的粘液與空氣接觸后變干,成為1條銀白色的發亮的線條。海生翼足類(如筆帽螺、龜螺)的腹足,兩側延伸呈翼狀,可輔助游泳。此外,昆蟲綱鱗翅目幼蟲腹部的原足,也稱“腹足”。
陸生有翅亞綱昆蟲幼蟲腹部的附肢。鱗翅目、長翅目、部分膜翅目昆蟲的幼蟲的腹部具有可以用於行走的附肢,稱腹足(prolegs)。鱗翅目幼蟲的腹足常有5對,分別長生在第3至第6和第10腹節上,其中第10腹節上的足又稱臀足(analleg)s。長翅目幼蟲的腹足5對。膜翅目葉蜂類幼蟲的腹足為6~8對,有時多達10對。這些腹足的構造簡單,由亞基節、基節與趾(planta)組成。鱗翅目幼蟲腹足末端的成排的小鉤叫趾鉤(crochets),葉蜂類幼蟲的腹足無趾鉤。
記述新疆準噶爾盆地和吐魯番盆地侏羅、白堊紀非海相腹足類10屬15種,其中6新種、1未定種。根據這些腹足類的地層分佈特點將它們劃分為3個組合,自下而上為1)Viviparussangongheensis組合,時代為早侏羅世;2)Viviparusqiketaiensis-Amplovalvatasuturalis組合,時代為中侏羅世;3)Cincinnaturgensis組合,時代為早白堊世。對這些腹足類生活習性的分析,這兩個盆地在早侏羅世氣候溫暖濕潤,草木繁茂,大部分地區為平靜、滯流的湖泊、沼澤;中侏羅世盆地相對下陷,水域擴大加深;中侏羅世末期至晚侏羅世早期,盆地抬升,水域範圍明顯縮小;至早白。
腹足類--蝸牛
腹足類--蝸牛
腹足綱
腹足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