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城
日本熊本縣熊本市下轄城
熊本城(くまもとじょう)位於日本熊本縣熊本市中央區,別名銀杏城,是日本著名景點之一,“熊本城跡”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跡,其中櫓、城門、塀等13棟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與大阪城、名古屋城合稱為日本三大名城。加藤清正建造此城時,考慮到發生圍城戰時城內需要有食物供應,因此便廣植銀杏,為戰備存糧,所以又名銀杏城。
熊本城由名將加藤清正耗費七年心血建造完成,前身是室町時代的隈本城,面積達98萬平方米,是安土桃山時代的代表性建築。熊本城大部分建築於1877年(明治十年)在西南戰爭中被燒毀,現存建築於1960年(昭和徠三十五年)開始陸續重建。
文明年間(1469年-1487年),肥后守護菊池氏的同族—出田秀信開始在熊本地區建造千葉城。
16世紀早期出田氏勢力衰退。在大永、享祿年間為菊池氏領地,由鹿子木親員建造隈本城,並將藤崎八幡宮遷宮。
1550年(天文十九年)大友義鑒遭到家臣殺死。與義鑒敵對的菊池義武(義鑒之弟,以養子身份繼承菊池家)控制了隈本城。
1554年(天文二十三年)年大友氏攻佔隈本城,此後約30年左右由大友氏控制。
1587年(天正十五年)豐臣秀吉完成九州征伐后,當時城主城久基移封筑後國。由秀吉家臣佐佐成政入主,成政不理秀吉指示進行檢地,導致了肥后國人一揆。
熊本城築城者——加藤清正
1606年(慶長十一年)築城完畢,翌年將城堡由隈本城改名為熊本城。然而,在1625年(寬永二年),熊本城遭遇強烈地震,並且導致城內的火藥庫誘爆引發大火,熊本城遭到巨大破壞。
1632年(寬永九年)細川忠利取代加藤氏管治熊本藩。忠利接管熊本城后,立刻下令儘速修復熊本城城池。該修理工程花了超過10年以上才算大功告成。後來,由於熊本地區在江戶時代頻發地震,所以歷代細川氏城主一直重視維修熊本城,避免城池遭受臨界損害。直到廢藩置縣為止,熊本城一直是細川氏宗家的居住城。
1871年(明治四年)廢藩置縣,熊本縣縣廳被設置在城內二丸,同年縣廳改在花畑邸鎮西鎮台。駐守熊本鎮台後,將老朽化的櫓及多重櫓逐個拆卸。特別是西出丸石垣。在西南戰爭前,只俘留本丸主要部份的天守及本丸御殿。
1876年(明治九年)神風連之亂期間,反亂者種田政明控制了城內的炮兵營,很快被政府軍鎮壓。
西南戰爭時期,熊本城是政府軍的重要根據地,用於對抗守舊勢力西鄉隆盛所帶領的西鄉軍。不過在西鄉軍發動攻勢之前,天守閣意外發生大火,火勢雖然立刻獲得控制,但是許多重要的文物、城樓已遭到燒毀。戰爭方面,政府軍在谷干城指揮下成功擊退西鄉軍,西鄉軍並沒有一人進入城中範圍內。
西南戰爭后,陸軍將沒被戰火燒毀的之丸五階櫓及飯田丸三階櫓拆除。
1884年(明治十七年)城內設置午炮台,使用空炮進行報時(1941年停止)。
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日本陸軍第6師團司令部被設置在熊本城天守台。
1933年(昭和八年)總共有13棟建築物被列入國寶(現今的重要文物),熊本城跡列為國家史跡。
1955年熊本城遺跡被列為日本的國家特定史跡。
地震后的熊本城
2007年建城400周年紀念,部分建築再被重建。
2016年4月14日開始,熊本縣發生多起震度逾6級的地震,其中16日的主震規模達7.3級,造成熊本城多處城牆石垣及屋瓦崩落。熊本市市長大西一史於7月26日表示,熊本城天守閣將於2019年修復,而整座城的修複目標定在20年內完成,總體修復費用逾600億日圓。
熊本城風景
加藤清正除了勇猛果敢的形象之外,在築城方面的頗有成就。清正的築城才能,是在築造大坂城時被豐臣秀吉所發現的,當時只有二十四、五歲的清正,確立了如今大坂城的確切位置並擔任了築城下準備工事的奉行,為日後建成雄偉的大坂城立下大功。
在發現了清正築城的潛力后,秀吉命令清正與寺澤廣高等人築造了日軍侵略朝鮮的大本營肥前名護屋城,其五層七重的天守閣以及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兼具美觀和實用。
1588年(天正十六年),佐佐成政因為失政被秀吉勒令剖腹並沒收領地后,肥后一國分為南北兩國,由清正和小西行長兩人分別領取。清正拜領二十五萬石,以隈本為居城。小西行長則得到二十四萬石,以宇土城為居城(肥后是五十四萬石的大國,另外的五萬石則勘定為公領。另外在《川角太閣記》中還有清正二十六萬石,小西十二萬石的說法)。清正對此感到強烈的不滿,認為小西行長憑藉花言巧語得到了秀吉的信任,竟與身經百戰的自己得到同樣的領地。從此兩人交惡,甚至在朝鮮戰役中還有過小西行長欲槍殺清正的事件。
1600年(慶長五年),在關原合戰中,清正作為東軍的骨幹為東軍最後取得勝利立下大功。1601年(慶長六年),加藤清正受封為肥后五十四萬石的大大名,熊本城作為名築城家清正的居城、九州重鎮,也在此不久被建造。
熊本城建築
熊本城建設地位於隈本東南的茶臼山丘陵地帶,橫跨坪井川,而肥后的白川和井芹川則成為了天然要害,是日本築城史上並不多見的佔據天險的平山城。
清正的家臣中,飯田覺兵衛、森本儀太父(據傳是九州名門少貳家的後代)、三宅角左衛門、豐田玄藩、下川又左衛門(在加藤忠廣的領地被沒收后殉死)都是有很深築城造詣的武將,加上清正每日兩次的現場監督指導,終於建成了日後為被稱為日本三名城之一的熊本城。
建築布局
石垣
清正擅於建造石垣。熊本城的石垣大多修建成“武者返”的形狀,起初坡度較平緩,到上部則近乎垂直。城池採用蔚山倭城時的技術。防守集中在南方,以應付假想敵薩摩藩的入侵。在熊本市役所外的石垣,更為日本最長的。
天守
天守是連結式望樓型,大天守是3重6層及一層地庫,稱為“第一天守”。小天守是3重4層及一層地庫,稱為“第二天守”或“御上”,是城主夫人的居所。另外,城東北的清正建立的豐國廟跡(立田山中腹)和城西南妙解寺跡(花岡山麓)的細川家靈廟,這兩者與天守在一條直線上。
櫓
建築物方面,以黑色作為外觀,天守以外的櫓、門的屋頂少見彎曲,大多數為直線。多重櫓全為望樓型。當中以宇土櫓最高,建成於1607年(慶長十二年),逃過了西南戰爭中的熊本城大火,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甚至被稱為“第三座天守”。
文物遺存
熊本城築城傳說中,最有名的故事是“橫手五郎的首掛石”。
傳說,這塊凹字形的大石頭是建築熊本城之際,幾個大男人合力搬也搬不動,卻由1位名為橫手五郎的怪力男掛在脖子上走了兩公里路程從花崗山搬運過來。天草地區內亂時,城主加藤清正殺死了五郎的父親,五郎為了復仇,假扮成石工,混進城內加入築城施工伺機打算暗殺加藤清正。後來風聲走漏,五郎被換到挖掘水井崗位,並利用五郎挖掘水井時,從上面投入大石要把他活埋,不過,五郎毫不費力不斷地接住石頭並置於腳下做為立足處,不斷的往上升,之後眾家臣命人拋進大量細沙,才把五郎活活埋死。這塊花崗岩,被稱為“首掛石”,重1.8噸。據說此後持續發生鬼魂作祟的情形,後來就在橫手村建造祠堂供奉五郎為橫手大明神。
橫手五郎的父親是木山彈正,木山是肥后國南邊天草豪族之一。當時肥后國北半邊是加藤清正的領土,南半邊則屬於小西行長的領地。小西行長在建築宇土城時,央求當地五豪族協助,卻遭拒絕。豐臣秀吉認為這是造反行為,命加藤清正協同小西鎮壓天草叛亂。加藤清正與木山彈正單騎對打時,日頭已下山,四周昏暗。彈正壓著清正躺在地面,某士兵分不清到底誰是主人,開口問纏在一起的兩人:“主人是上是下?”在下面的清正大喊:“從上面一口氣刺下!”士兵聽命地用長矛一口氣刺穿兩人。結果長矛刺死了木山彈正,卻在清正的盔甲腹部停止,清正好不容易才擺脫困境。
木山彈正的側室阿京,聽聞丈夫戰死的消息,親自率領2~30騎娘子軍闖入加藤軍陣地,打算砍下清正頭顱。就在阿京騎馬奔向清正時,突然被擋住去路的梅花樹枝挑起阿京頭上的頭盔。加藤軍發現騎在馬上的武將是女人,周圍的眾兵全蜂擁而上,把阿京拖下馬匹,用長矛刺死。阿京斷氣前,死不瞑目地大喊:“這梅樹於日後即便開花,也將永遠不會結果!”之後,人們便把這株梅樹取名為“兜梅。”這株樹齡百年,5.3公尺高,根部圓周約2公尺,東西樹枝長約11公尺,南北樹枝長約六公尺的卧龍梅(白梅),是熊本縣指定天然紀念物,位於天草市延慶寺後院。據說每年都會開花,卻不會結梅子。
1、乘坐JR“熊本”站或是“上熊本”站轉搭熊本市電第2號線,在“熊本城前”或是“市役所前”下車徒步約5分鐘即可抵達。
2、乘坐JR“熊本”站轉搭公車在“交通中心”(交通センター)下車徒步約10分鐘即可抵達。
熊本城建築
在九州道“熊本交流道”下高速公路,約30分鐘即可抵達。停車資訊附設收費停車場。第2個小時200日元。
費徠用單程130日元。另外也有可以無限次數搭乘的1日票,每張300日元。
單程費用不限距離,小孩單程70日元,1日票150日元。
08:30~18:00(3月~11月)
08:30~17:00(12月~2月)
營業結束時間30分鐘前截止入場
大人:500日元
高中生:500日元
小學生、初中生:200日元
熊本馬肉刺身
馬肉在熊本也被稱為“櫻肉”(由於切成片的馬肉一接觸到空氣,肉色就會馬上變成櫻花色而得名),是節日宴席上不可缺少的菜肴。熊本的馬肉料理種類很多,有生馬肉、串燒、馬肉燒肉、馬肉涮涮鍋、馬肉櫻花味噌鍋、馬內臟鍋、馬肉角煮、馬肉天婦羅、馬肉飯糰等,烹調方式超過40種。
馬肉易消化,多吃不膩,而且馬本身體溫很高,抗菌性很強,所以才可以作為食用刺身。馬肉含礦物質比牛肉和豬肉都高,高蛋白低膽固醇尤其適合愛美的女性。另外,馬肉含有降低膽固醇的脂肪酸,對老年人也有益。加上馬肉本身無異味、微甜、肉質柔軟,在遊客中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