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久保利通
明治維新第一政治家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男,幼名正助,號甲東,后改名利通。生於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原為武士,日本明治維新的第一政治家,號稱東洋的俾斯麥。
為了改革翻雲覆雨,鐵血無情,不論敵友。在推翻幕府,建設現代日本國家等方面,他功勛卓著。儘管壯志未酬身先死,但日本被威爾斯評價為“從未有一個民族像當年的日本那樣昂首闊步”,應該說是大久保為這一切奠定了基礎。
大事件
1830-09-26
出生
1830年9月26日生於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
1846
因其父在藩內政爭中失勢而受株連
1846年起仕藩政府,任下級官吏。因其父在藩內政爭中失勢而受株連,被解職並受“謹慎”處分,家居3年。
1853
得到島津齊彬的重用
1853年得到開明藩主島津齊彬重用,成為改革派中堅人物。
1868-01-03
發動“王政復古”政變
1868年1月3日與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岩倉具視等人發動“王政復古”政變,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
1871-12
赴歐美考察
1871年12月任岩倉使節團副使赴歐美考察。
1874-04
侵略台灣
1874年4月派兵侵略中國台灣。
1874-08
與清政府談判
1874年8月以全權大使身份到中國與清政府談判,迫使清政府支付50萬兩白銀賠款。
1877
平定鹿兒島士族叛亂
1877年平定西鄉隆盛為首的鹿兒島士族叛亂(西南戰爭)。
1878-05-14
遇刺身亡
1878年5月14日,在東京被士族島田一郎等人刺死,時年49歲。
1830年9月26日,大久保出生在薩摩藩鹿兒島下家治屋町的一個城下武士家庭,儘管在士農工商四民中屬於統治階級——士的一員,但城下武士在武士中卻屬最下層。
17歲時便被任命為藩記錄所的助理。
19歲那年,薩摩藩因藩主繼位人選問題發生“由羅騷亂”,其父大久保利世支持的開明的島津齊彬一派失勢。在父親受株連被流放鬼界島之後,身受免官和幽禁雙重處分的年輕的大久保,獨力承擔起了供養母親和三個妹妹的生活重擔。但大久保並未就此消沉,對國家命運和政治的共同關心,逐漸把他和同鄉西鄉隆盛、吉井友實、伊地知正治等人聚集在一起。當時的日本已得知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消息,如何使日本免蹈中國的覆轍成了每個關心國家命運的日本人必須思考的問題。大久保等40餘人結成的政治團體“精忠組”,經常聚會討論天下大事,以期有朝一日在藩內東山再起。
1853年6月,島津齊彬在幕府老中阿部正弘的支持下,終於當上藩主,大久保官復原職。齊彬在藩內施行開明政治,而佩里叩關造成的幕府危機又增大了各藩的發言權,身為雄藩藩主的齊彬自然不甘寂寞,經常活躍在中央政局的前台。大久保積極協助齊彬,才華日益顯露,官職也由藩記錄所書記,升為步兵監督,政治經驗日漸豐富。
然而好景不長,保守的井伊直弼代替病死的阿部正弘成為幕府大老之後,興“安政大獄”,許多愛國志士慘遭屠殺。齊彬恰在此時病死,井伊任命齊彬之弟久光之子忠義為薩摩藩主,保守派開始在藩內抬頭。形勢的逆轉曾使傑出如西鄉者絕望自殺,大久保卻決心在真正的實權人物久光身上下功夫,以圖扭轉不利局面。他發現久光愛下圍棋,便苦練棋藝,以便交流。聽說久光想看《古史傳》,他便設法弄到多達28冊的《古史傳》分冊借給久光,並乘機在書中夾帶紙條以讓久光明白自己對形勢的見解。功夫不負苦心人,久光終於逐漸疏遠保守派,開始重用大久保,“精忠組”也獲得合法地位。
儘管薩摩藩和幕府都在策劃讓幕府和朝廷合作以對付外來危機的公武合體運動,但兩者的實質卻迥然不同,幕府心目中的公武合體,是要回復一切政事委於幕府的幕府全盛時代的制度,而薩摩藩則是要建立一個朝廷對幕府具有政治上發言權的橋頭堡。
1862年,久光進諫天皇敕命德川慶喜為將軍監護,讓越前藩主松平慶永就任大老,由薩摩藩兵任京都的警衛,同大久保一起率藩兵一千人進京,向朝廷施加壓力。這樣的軍事行動在德川幕府時代尚屬首次。就在大久保積極推進公武合體運動之時,早年的“精忠組”同志有馬新七等人因早已投入更加激進的尊王攘夷運動,正在策劃乘久光進京之際襲擊佐幕派公卿。大久保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在派人勸說無效后,斷然派兵殺死有馬新七等人,是為“寺田屋事件”。此事件造成公武合體派和尊王攘夷派的完全分裂,並加速了公武合體運動的進程。朝廷頒布敕命,基本滿足了久光的要求並宣布要改革幕政。
1864年初,作為公武合體運動結晶的雄藩會議籌備就緒,設置了慶喜、久光等六人組成的“參與會議”,在天皇主持下討論國策。然而,因各雄藩各懷私心,政見不同,慶喜則夢想幕府重新獨攬大權,不到三個月,“參與會議”便因六參議的相繼辭職而煙消雲散。公武合體運動遭受重大挫折。
1865年初,另一雄藩長州的藩政權回到尊王攘夷派木戶孝允、高杉晉作等人手中,長州開始實行倒幕割據政策。幕府策劃第二次征討長州。本來薩摩曾在禁門之變、第一次征討長州的戰爭中多次與長州兵戎相見,這時卻因長州通過薩摩購買英國武器而逐漸與之接近。大久保早年即有“一國割據”思想,此時看到它以另一種形式在長州實現,便逐漸轉變為倒幕派。
1866年2月,薩長兩藩在坂本龍馬、中岡慎太郎的斡旋下,結成了倒幕同盟,薩摩藩與慶喜的友好關係從此中斷。
1868年1月3日,大久保與朝廷公卿岩倉具視合作,利用天皇權威,成功發動宮廷政變。朝廷發布的“王政復古大號令”,廢除了朝廷的攝政、關白制度與幕府的征夷大將軍。隨後朝廷的軍隊擊敗進至京都郊外的幕府軍隊,自殺未死的西鄉在此後的戊辰戰爭中消滅了幕府。大久保則擔任參謀后又任總裁局顧問處理內務,協助西鄉指揮作戰,從而建立並鞏固了明治新政權。
明治政府在徹底消滅幕府勢力后,為加強中央集權,先後實行奉還版籍、建立御親兵、廢藩置縣等措施,大久保在其中出力甚大。
1871年6月任大藏卿。此時日本已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但對以後如何行事,新政府卻感到迷茫,於是決定以岩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以大久保為副使巡訪歐美。
1871年4月,使節團踏上征途。本來使節團有修改不平等條約和考察各國實況兩項任務,但因日本實力弱小,各國拒絕談判,使節團遂將精力集中於後者。在巡訪中,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給大久保以最深印象,他認為日本想富強只有如此行事。
1873年5月,大久保應太政大臣三條實美之召提前回國。原來,在使節團出國之後,留守政府中的各派系之間鬥爭加劇,尤以“征韓”問題為劇。此後,日本政府於10月召開一系列會議以解決此問題。大久保在參會之前起草的一份意見書表明了自己反對征韓的態度,他列舉了七大理由,尤其提到國內不穩的情況——留守政府頒布的《學制》《徵兵令》和地稅改革等措施已引起農民的大規模反抗。出席會議的參議分為“征韓派”和“內治派”兩派。天皇採納了岩倉等“內治派”的意見,西鄉等“征韓派”被迫辭職。
大久保利通,明治五年
大久保以英國為目標,著手創建資本主義。在政治方面,他也把英國的立憲政治當做理想,但在當前,他感到仍需學習後進國的普魯士。這決定了大久保政權政治上的保守,但在其他方面,大久保卻努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因為他發現日本與英國地理條件頗為相似,都屬於面積小、資源少的島國,所以認為日本應像英國那樣大抓海運和工業。他同時還非常重視礦山開發和鐵路建設,強調煤和鐵是製造業興盛的動力。
1874年派兵侵略台灣。
1875年侵略朝鮮。同年,曾力排眾議啟用戊辰戰爭中的對手榎本武揚為海軍中將,派他出使俄國,與俄國簽訂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暫時解決了日本的北方邊患問題。
1876年強力推行“秩祿處分”,公布“金祿公債發行例”;剝奪武士階級的俸祿,從根本上瓦解了舊的封建武士階級,促進了日本資本的原始積累。
大久保的改革雖然成功,但並非一帆風順,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和不滿士族的叛亂是不斷威脅大久保政權的兩大要素,但這兩股力量都被大久保血腥鎮壓了下去,即使是最大規模的士族武裝叛亂“西南戰爭”也最終告敗。農民起義和士族叛亂暫告平息后,自由民權運動也在大久保的鎮壓下轉入地下,北方的邊患已經解決,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有了一定提高。此時的大久保躊躇滿志,準備將已經取得一定效果的各項改革繼續推進,以完成日本與萬國對峙的夙願。
1878年5月14日,大久保到太政官去辦公的路上,他乘坐的馬車突然遭到石川縣島田一郎等六名征韓黨士族的襲擊,大久保當即身亡,時年49歲。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9.29—1878.5.14),自稱“東洋俾斯麥”,明治維新時成為政治家,與西鄉隆盛及木戶孝允並稱維新三傑。天保元年(1830年)8月10日,大久保生於薩摩藩加治屋町,幼名正助,后改一藏,號甲東。其父大久保利世是薩摩藩士。其母皆吉富久是醫生皆吉鳳德的次女。皆吉鳳德非常熟悉歐洲情況,是日本一流的蘭學家。大久保自幼受到外祖父的寵愛和管教,對他成年後的政治生涯有很大的影響。
1846年,17歲的大久保當上了薩摩藩屬下的記錄所書役(書記官)。他在步入社會的最初幾年,一帆風順,但很快便陷入困境。當時的薩摩藩形成了以藩主島津齊興的嫡子島津齊彬為首的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對立。當改革派聞知島津齊興欲立寵妾由羅的兒子島津久光為藩主時,改革派高崎五郎等準備發動政變,不料被由羅發覺。藩主對改革派大肆鎮壓。大久保的父親因參加高崎派受株連。
1850年被流放到鬼界島。大久保也被免除記錄所書役的職務。從此,扶養母親和三個妹妹的重擔,就落到大久保的身上。他並不因生活困苦而沮喪,在逆境中反而增強了堅韌的性格和追求權勢的野心。
大久保一面為生活而奔波,一面組織和開展勤王改革活動,經常在家召集西鄉隆盛、吉井友實、稅所篤、有馬新七、伊地知正治等同鄉好友,討論藩內外政治形勢,直至深夜,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個勤王的改革派組織“精忠組”。德川幕府的首席老中(最高行政官)阿部正弘是個開明派,是島津齊彬的支持者。
1851年齊興隱退,其子齊彬當了薩摩藩主,大久保和西鄉等人立即受到器重,成了改革派藩士的中堅人物。
1853年,大久保恢復了記錄所書役的職務,其父也結束了流放生活。
1857年28歲的大久保被提升為步兵監督,並結了婚。
1857至1858年,政局動蕩不寧,幕府老中阿部正弘突然死去。保守派頭子井伊直弼就任大老(位於老中之上)。他在將軍繼嗣問題的處理上排斥德川慶喜,決定由德川慶福繼任將軍。在對外簽約問題上,他違敕簽署《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尤有甚者,他還一手製造安政大獄,鎮壓堅持尊王攘夷的愛國志士。這時,薩摩藩的保守派也有重新上台執政的苗頭。
大久保看到齊彬的權力即將落到久光的手裡,就設法接近久光,投其所好,求得信任。當得知久光愛好圍棋,他就向吉祥院的和尚乘願學習棋術,並常在吉祥院向久光獻納的書中夾上寫有政治建議的紙條,以博得久光的好感。
1858年7月齊彬死去,忠義任藩主。久光為忠義之父,任藩主后見(即藩主監護人),掌握薩摩藩的實權,大久保得到重用。
1860年晉陞為御小納戶(在主君身邊工作的家臣武士)。從此,年青的大久保便同中山忠左衛門、小松帶刀等一起掌握了藩的政治實權,在政界嶄露頭角。
大久保利通黑白照片
1862年3月,久光和大久保曾率千餘人出師京都,向朝廷施加壓力,以便迫使後者接納他們的條陳。大久保趁機在京都活動。5月6日與岩倉具視會談,並由岩倉起草了改革幕政的報告。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只好採納久光等人的意見,將慶喜為管家人、松平慶永為大老的命令下達幕府。幕府屈服了。久光獲得初步勝利,大久保的名聲很快傳遍政界。
1864年1月,由德川慶喜、松平慶永、松平容保、山內容堂、伊達宗城、島津久光等六人組成了“參預會議”。其任務是在天皇主持之下,公卿們共同參與協商,決定國政方針和幕府的政策。參預會議的誕生,是公武合體論的一個具體表現。但是以參預會議為手段的政治改革,並不能適應日本歷史發展和社會改革的需要。朝廷、幕府、雄藩之間各有打算,龜裂四起。實際上公武合體已經破產。大久保這時在政治上已趨成熟。他又在考慮選用新的倒幕手段了。
1862年8月21日,久光等人返回薩摩藩,路經橫濱郊外生麥村,遇到英國商人里加遜等攔阻。里加遜被奈良原喜左衛門殺死。史稱“生麥事件”。英國當局一再追究“生麥事件”的責任,要挾日本寫認罪書,賠款10萬英鎊。薩摩藩還應處罰兇手,賠償2萬5千英鎊。當久光拒絕這些要求后,英國派艦隊到鹿兒島灣進行軍事威脅。
1863年7月2日,爆發了薩英戰爭。大久保在這次戰爭中,任薩軍總指揮官,初步掌握了進行近代戰爭的基本知識。薩摩藩雖然戰敗,但未因此降低它在諸藩中的地位,反倒由於它敢同世界強國對抗而提高了在國內的威望。10月,大久保去京都和江戶,一為實現公武合體,二為同英國進行和平談判。大久保答應給英國2萬5千鎊(約7萬兩)的賠款,但這筆錢需向幕府借用。幕府斷然拒絕。大久保威脅說:“如若不借,我即斬英公使而後剖腹自盡!”幕府無奈,只好籌借7萬兩。英當局在接受賠款時,方知薩摩藩是開國論的中心,從此薩英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後來,英國成了支持倒幕的重要國際力量。
1864年久光解除了西鄉隆盛的流放生活,任命他駐守京都。大久保則把京都的事宜委託給西鄉。5月間退回薩摩藩。大久保回到薩摩藩后,致力於藩政改革。他從薩英戰爭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深感落後的日本定會處處挨打,決心制定“富國強兵”之策。他向中央申請購買英國軍艦。送藩士到幕府海軍操作所受訓,命令藩士村田經芳研製新式槍炮。他還採納五代友厚同英、美、比利時等國進行貿易的建議。
1865年派遣15人(包括五代在內)去英國留學。
正當大久保改革薩摩藩內政期間,京都開始騷亂。以長州為中心的尊王攘夷派策劃政變。幕府接到皇室敕令決定征討長州。西鄉隆盛先是參與了鎮壓活動,但後來為了制約幕府勢力,拒絕執行征討命令。這時,富有政治遠見的幕府大臣勝海舟會見了西鄉,提出“必須依靠雄藩解決開國問題”。西鄉把這個情況告知大久保,使他很受啟發,感到有必要聯合雄藩,脫離幕府,大久保開始產生了武力倒幕的思想。他同西鄉隆盛等一起拒絕幕府的命令,全力阻止征伐長州,致使自齊彬以來薩摩藩與德川幕府的關係,公開破裂。次年1月末,在西鄉的直接努力下,薩摩和長州兩藩又秘密結成了軍事同盟。6月7日,幕府當局不聽勸阻,發動了征長戰爭,結果戰事失利,將軍家茂一命嗚呼。
1867年5月召開的“雄藩會議”上,大久保等人就長州和兵庫開港等問題同慶喜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時,討幕條件已經成熟,武力變革勢在必行。大久保等與長州藩確立密約后,又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與土佐藩的后藤象二郎,芸州藩的辻將曹結成聯盟,因而出現了四藩聯合的局面,但因后藤象二郎反對武力討幕,所以只達成三藩出兵的協定。德川慶喜發覺有人正在準備武力討幕,便提出用“大政奉還”的辦法,形式上讓天皇執政,而實權仍在幕府,企圖以此來緩和矛盾,矇騙人民。大久保識破了慶喜的陰謀,立即把武力倒幕提上了日程,並做了周密的行動安排。11月23日,西鄉和島津忠義率領3,000薩軍進駐京都,作為推翻幕府的武力後盾。12月6日,大久保同岩倉、西鄉等具體商定了大變革的時間。
1868年1月3日,倒幕運動獲得成功。年僅14歲的明治天皇採納了由大久保等制定的“王政復古”計劃,頒布了包括“廢除攝關、幕府”等內容的“大號令”,宣布了新的官制,組織由總裁、議定、參與三個官職構成的新政府。委任有栖川宮熾仁親王為總裁,任命了議定和參與。大久保被任命為參與。當夜的御前會議又決定讓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明治政府的成立,結束了統治日本長達近700年之久的封建武士領主統治。日本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木戶孝允一起在歷史轉折時期,發揮了卓越的組織才能,是明治維新的元勛,史家譽為“維新三傑”。
1868年(明治元年)4月,39歲的大久保被任命為總裁局顧問,後任參議,大藏卿(財政部長)等。大久保開始執掌明治政府的實權,這位討幕派領袖又肩負起改革日本內政的重擔。
1869年3月,明治政府正式遷都東京。明治政府建立初期,在革除舊的體制、廢除藩制、設置縣制等建立新的政權時,遇到了舊的保守勢力的反對。大久保沒有屈服,更沒有後退。為了考察歐美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引進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
1871年11月,明治政府派出了以岩倉具視全權大使為首的大型赴歐美考察團,身為大藏卿的大久保為全權副使。他們同參議木戶孝允、工部大輔伊藤博文、外務少輔山口尚芳等構成考察團的中樞人物。在德國,大久保對德國首相俾斯麥佩服得五體投地,決定回國按照德國模式經營國家。這個考察團經過歷時近兩年的考察,先後回到日本。大久保是5月26日歸國的。對歐美各國的考察打開了他的眼界,更加堅定了改造日本的決心。他認為:要使日本富強,必須“創建制鐵業,並採用各種機器,這是當前政務中最緊迫的任務”。他的結論是只有仿照西洋文明,殖產興業,才能防止歐美列強的侵略,安定日本政局。這是明治政府實現變革的唯一國策。
1874年5—6月間,大久保向明治政府正式提出《關於殖產興業的建議》。明治政府從公布《五條誓約》到大久保提出“關於殖產興業的建議”的6年間,逐步制定了一套比較合乎日本國情特點的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方針和政策。在推行文明開化政策時,有人曾指責大久保過激了。大久保卻對他們說:“在文明開化的問題上,一定會出現過頭現象,到那時讓後代的政治家去修正好了,如今必須在這個道路上突飛猛進”。
大久保利通照片
1873年11月10日內務省正式成立,大久保以參議兼任內務省內務卿。他把勸業、警保、戶籍、驛遞(即郵政)、土木、地理六個部門和測量司的大權都集中到自己手裡。大久保所管轄的範圍涉及到“殖產興業”的各個方面。他在擔任內務卿期間,創建了明治政府的行政組織,即包括外務、內務、大藏、陸軍、海軍、文部、教部、工部、司法、宮內十個省的中央官僚機構。於是以大久保領導的內務省為中心,同大隈重信控制的大藏省、伊藤博文的工部省在日本形成了推行殖產興業政策的三位一體的領導體制。
大久保注重人材的選拔和吸取外國先進科學文化。他不惜工本,用高薪招收、聘用外國科技人員和各種專家學者,改造山林、河川和港灣。他還積極培植養蠶制絲業和振興農業。他曾派人到外國學習先進技術,回國后大膽授予開發養蠶之全權。
大久保執掌大權時,走上了專制統治的道路。他毫不留情地鎮壓所有的反抗活動。對版籍奉還、廢藩置縣一直心懷不滿的島津久光上書天皇,提出14條建議,反對各項資產階級改革,並要求撤掉大久保的職務。當然大久保等改革派不能接受,對保守派進行反擊,島津久光被迫引退。當島津等舊藩勢力在內部進行反政府活動的時候,對明治維新各項資產階級改革強烈不滿的反動士族公開發動了反政府的武裝叛亂。最先發動的是1874年2月由江藤新平和島義勇領導的“佐賀之亂”。結果被大久保鎮壓下去。
大久保的專制受到日本人民,特別是以板垣退助為首的愛國公黨的抨擊。他們提出設立民選議院,以此與大久保的獨裁統治相對抗。
1874年4月,日本以台灣高山族殺害琉球漁民事件為借口,出兵侵入中國台灣,招致中國的反抗。大久保以全權大使身份到北京,在交涉中迫使清政府付出50萬兩白銀的賠償金。
1875年9月,製造侵略朝鮮的江華島事件。翌年迫使朝鮮訂立不平等的《江華條約》。他鎮壓農民起義和一切反政府活動,以《誹謗律》、《報紙條例》等壓制自由民權運動。
1876年3月,政府發布了廢刀令。8月,又發行金祿公債,廢除俸祿制,使失去利權的士族更為憤怒,在熊本爆發了“敬神黨之亂”。在其影響下福岡縣爆發了“秋月黨之亂”,在山口縣爆發了“萩之亂”。這些叛亂都被大久保一一鎮壓下去。
1877年2月2日,鹿兒島的反動士族擁立辭職回鄉的西鄉隆盛為首領發動了叛亂,即所謂西南戰爭,結果仍以失敗告終。大久保的這一系列高壓政策,必然遭到士族的痛恨,埋下了這位日本“鐵血宰相”的死因。
明治十一年(1878)5月14日晨,來東京出席地方會議的福島縣令山吉盛典到大久保的邸宅。大久保很高興地接見了山吉,聽取了他關於福島縣形勢的報告,還就福島縣的疏水工程交換了意見。後來山吉想走,大久保挽留他並說:“維新以來已經十年歲月;內外事件頻發。不肖利通擔任內務卿以來未見政績,實在不勝慚愧。現在是內外安定,此時正欲努力貫徹維新的盛意。要達到此目的,不得不以30年為期。假如將它分為三期,明治元年至十年為第一期,還是創業期。明治十一年至二十年為第二期,確實這是最重要的時期,整頓內政、充實國力就在此時。利通雖然不肖,但欲排除萬難完成此志。明治二十一年以後的十年為第三期,這是守成時期,等待後進的優秀分子繼承大業。”以上的話想不到競成了大久保的遺囑。
山吉走後,大久保便到太政官(相當國務院)去辦公,乘馬車來到曲町清水谷。大久保在馬車內還利用時間閱讀了文件,不料8點左右,遭到石川縣島田一郎等六名征韓黨士族的襲擊。大久保雖然身受白刃,還厲聲呵斥,沉著將放在膝上的文件用綢巾包好,不久倒向前方斷氣了。時年49歲。
大久保死後,日本政府追贈為右大臣、正二位。並且為他舉行維新以來第一場國葬,葬於東京青山墓地。大久保利通雖然因為政敵的刺殺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但他的後繼者繼續沿著他開創的道路,完成他未竟的事業,迅速使日本成為近代化的資本主義強國。
在行刺的三天前,島田一郎寫了遺書對妻子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時還寫了一份除奸書,列舉大久保利通的五條罪狀:
一、杜絕公議,抑壓民權,私議政事。
二、亂施法令,朝令暮改,而且賄賂勾結,隨心施威。
三、興不急之土木,專事無用之修飾,徒費國財。
四、排斥慷慨忠節之士,懷疑憂國敵愾之徒,醞成內亂。
五、誤外交之道,喪失國權。
島田一郎把大久保利通當作大“奸吏”,把一切失政都推在他的身上。大久保的專制統治遭到大家的痛恨,這是他沒有人緣的緣故。但是他所推行的資產階級改革——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被伊藤博文等人繼承和發展下去,完成了日本資本主義近代化,這是無可否定的。
大久保利通墓
小說
海音寺潮五郎《西鄉與大久保》
司馬遼太郎《宛如飛翔》
和月伸宏《浪客劍心》(台譯「神劍闖江湖」)
《お~い!龍馬》《喂!龍馬》,作者:小山ゆう(台譯小山優或小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