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神宮

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

明治神宮是位於日本東京都澀谷區代代木的神社,供奉有明治天皇(1912年去世)和昭憲皇太后(1914年去世),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

神宮地處東京市中心,佔地70公頃,緊鄰新宿商業區,佔據了從代代木到原宿之間的整片地帶,是東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塊綠地。

神宮於大正4年(1915年)開工,動用樹木約10萬棵、青年志願者約11萬人。大正9年(1920年)竣工,首日參拜者總數達50萬人。平成28年(2016年)新年期間,明治神宮的參拜人數約達316萬,居東京第1位,日本第2位。

歷史變遷


近代

江戶時代,附近有加藤家、井伊家大名庭園,是明治神宮御苑的前身。
明治神宮
明治神宮
明治時代,附近的加藤家、井伊家大名庭園收歸宮內省,被稱為“代代木御苑”。御苑以外的區域是南豐島御料地(皇室領地),一片荒涼。
明治26年(1893年),神宮御苑內種植菖蒲田,是明治天皇為昭憲皇太后所設。
明治45年7月30日(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
大正3年4月11日(1914年),昭憲皇太後去世。
大正9年11月1日(1920年),明治神宮竣工。據次日的東京朝日新聞報道:11月1日當天為慶祝完工,神社境內外張燈結綵、燃放煙火,首日參拜者總數達50萬人。
昭和20年4月14日(1945年),大部分建築在東京大轟炸中損毀。

現代

昭和22年1月1日(1947年),開始提供特色神簽“大御心”。
昭和22年(1947年),明治紀念館竣工。
昭和33年11月(1958年),現存社殿重建完成。第一代大鳥居同時建成。
昭和41年7月(1966年),第一代大鳥居右柱被雷電擊中受損。
昭和43年1月1日(1968年),明治維新100周年,開始提供英文版神簽“大御心”。
日本明治神宮
日本明治神宮
昭和50年(1975年),現存第二代大鳥居竣工。
平成5年10月13日(1993年),神樂殿竣工。
平成9年(1997年),明治天皇登基130周年,明治神宮文化館竣工。
平成14年(2002年),明治天皇誕生150周年,現存社務所重建竣工。
平成29年(2017年)新年期間,明治神宮的參拜人數約達317萬,居東京第1位,日本第1位。

景觀介紹


入口

參道兩旁巨樹參天
參道兩旁巨樹參天
神宮內有南、北、西三條參道,參道兩旁巨樹參天、野鳥飛鳴。

人工樹林

現存大規模人工森林
現存大規模人工森林
明治時代荒涼的南豐島御料地
明治時代荒涼的南豐島御料地
明治時代神宮建立前,現處區域是南豐島御料地(皇室領地),除現存御苑外一片荒涼。
大正4年(1915年),明治神宮開始動工。各地捐獻樹木約10萬棵365種,青年志願者約11萬人參與植樹,后建成現存代代木社林。
創建當初,為實現百年後形成自然林的目標,當時的學者就植樹對象展開了討論,最終根據東京的氣候環境條件,放棄了伊勢神宮常見的杉樹、檜樹方案,採用了以椎樹、橡樹等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方案。
目前,樹木種類由當初的365種減少到247種,數量由12萬株增加到17萬株,林區僅用50年就提前達成目標,進入自然林狀態,受到世界矚目。

酒桶

清酒桶
清酒桶
葡萄酒桶
葡萄酒桶
南參道盡頭兩旁各有一列酒桶:左列是西方葡萄酒酒桶,右列是日本清酒酒桶。

大鳥居

現存第二代大鳥居
現存第二代大鳥居
現存大鳥居(第二鳥居)建於昭和50年(1975年),位於南北參道相匯處,高12米,寬17米,柱直徑1.2米,重13噸,是日本最大的木製明神鳥居。
大正9年(1920年),明治神宮竣工,第一代大鳥居同時建成,使用了台灣阿里山西部樹齡超過1200年的檜樹。
昭和41年7月22日午後(1966年),第一代大鳥居右柱被雷電擊中受損。
之後,由於日本本土找不到用於重建的良木,東京木材商川島康資多次前往台灣尋訪,最終在海拔3300米的丹大山種發現樹齡超1500年的檜樹巨木,之後相繼通過卡車、鐵路、海運等方式運往東京。
昭和46年(1971年),巨木運抵東京灣。
昭和50年(1975年),現存第二代大鳥居竣工。
昭和51年(1976年),運往崎玉縣大宮冰川神社的第一代大鳥居經修整后重新投入使用。

右折參道

右折參道
右折參道
大鳥居後方的參道通向社殿。通常的神社面正南而建,參道筆直。而明治神宮的這條參道卻右折近似直角,實際角度是88度。據說這是建造神社的名匠大江新一郎的提案,可其定為88度的真意卻不為人知。有人說是因為“八”字吉祥,還有人說是為了避免與御苑的南池衝突。

社殿

本殿
本殿
第三鳥居
第三鳥居
繪馬
繪馬
第三鳥居。
手水舍。
本殿。
神樂殿。

夫婦楠

夫婦楠
夫婦楠
夫婦楠是設定境內的兩棵楠樹,以注連繩相連接,被視為神木。夫婦楠既象徵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後夫婦的感情深厚,又象徵廣義上的夫妻感情良好。

神簽“大御心”

神簽“大御心”
神簽“大御心”
大御心是明治神宮的特色神簽,簽上書寫的不是吉凶,而是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后的御制和歌及其解說文。
大御心誕生於二戰結束后。戰後,明治神宮脫離戰前的國家管理,成為獨立宗教法人。在開始提供神簽時,按當時的明治神宮總代、國學院大學教授宮地直一的提議,採用了現在這種書寫御制和歌的方式。最終從明治天皇的93032首、昭憲皇太后的27825首和歌作品中,各選出了15首,共計30首,所選和歌內容以道德勸誘為主。
昭和22年1月1日(1947年),開始提供特色神簽“大御心”。
昭和43年1月1日(1968年),明治維新100周年紀念,開始提供英文版神簽“大御心”。

神宮御苑

神宮御苑的花菖蒲
神宮御苑的花菖蒲
明治神宮御苑的前身是江戶時代的加藤家、井伊家大名庭園,在明治時代收歸宮內省,被稱為“代代木御苑”。明治26年(1893年),神宮御苑內種植菖蒲田,是明治天皇為昭憲皇太后所設。明治神宮建立后改稱“神宮御苑”。
御苑內有南池、隔雲亭、釣魚台、四阿、菖蒲田、清正井等景觀。
苑內各建築都由檜木建成,雕樑畫棟皆謹嚴華美。
菖蒲田是明治天皇為昭憲皇太后所種,現存花菖蒲約150種1500株,每月6月最盛,是御苑的代表性景觀。此外,苑內還有紅紫黃各色山櫻、山桃、玫瑰、蘭花、紫藤等花卉。
清正井
清正井
清正井是御苑中的水井,相傳修建者是日本戰國時代知名武將加藤清正,但學術上尚未明確。

寶物殿

寶物殿
寶物殿
寶物殿創建於大正10年10月末(1921年),明治神宮竣工次年。風格上模仿了奈良正倉院的校倉風大床造,是日本早期鋼筋混泥土建築的代表作。館內收藏有和明治天皇、昭憲皇太后相關的文具、書籍、馬車等日常用品。此外,寶物殿還在明治神宮文化館中設有別館“寶物展示室”。

四季風情

日本氣候四季分明,明治神宮內苑也隨四季變化呈現不同風貌。
正月元旦,每年都有三百萬以上的參拜者前來許願。
二月,漫步在積雪的參道上別有一番滋味。
四月是櫻花時節,不過當初造林計劃中有不栽種華麗花木的規定,所以境內櫻花樹不多。
五月,群樹新綠欲滴。
六月,菖蒲花開,菖蒲田內有一百五十種類、五彩繽紛的菖蒲。之後是南池的睡蓮盛開,直至九月。睡蓮是昭憲皇太後生前深愛的花,也是神宮內最重要的植物。
七月有七夕祭,可以看到孩子們嘻嘻哈哈在紙捻上寫下今年的願望,懸掛在竹葉上。
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三日是明治天皇生日慶典期間,各種傳統藝能集中上演,尤其是承襲了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古式祭神儀式流鏑馬祭,是是古裝弓箭手騎馬賓士射箭的儀式,最受外國人喜愛。
十一月有菊花展,也是社林楓紅季節。

其它景觀

明治神宮文化館。
武道館、至誠館。
神道文化研究所。

神宮外苑


簡介

明治神宮外苑通稱神宮外苑,原為部隊練習場,明治天皇去世後由東京都新宿區、東京都港區和國民捐款建成神宮外苑。苑內有明治紀念館、聖德太子紀念館、明治神宮棒球場等設施。附近有國立競技場、東京都體育館等設施。

明治紀念館

明治紀念館庭園夜景
明治紀念館庭園夜景
明治紀念館庭園
明治紀念館庭園
明治紀念館是舉辦婚禮、宴會、會議等活動的場所。紀念館創建於昭和22年(1947年),至平成24年(2012年)開館65周年,舉辦活動達20萬組。
館內有綠地庭園,面積約3000平方米,植樹約50種2000棵。
神前婚禮
神前婚禮
紀念館是舉行婚禮的熱門場所,提供日式神前婚禮、西式婚禮等多種形式。在紀念館舉辦婚禮的有名人有:演員澤尻繪里香、演員加藤夏希、電視主持人松島尚美、職業棒球選手王貞治、相撲冠軍貴乃花光司等。

實用信息


交通方式

JR山手線,代代木站或原宿站下車。
電鐵小田急線,參宮橋站下車。
東京地鐵千代田線、副都心線,明治神宮前站或北參道站下車。
東京地鐵大江戶線,代代木站下車。
各站下車後步行5-10分鐘可進入參道。
周邊地鐵站
周邊地鐵站

門票價格

明治神宮:免費。
寶物殿:500日元,兒童200日元。
神宮御苑:500日元,兒童200日元。

開放時間

寶物殿:3月至10月:9:00-16:30。11月至2月:9:00-16:00。
神宮御苑:6月以外,為9:00-16:30。6月8: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