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宗
中國佛教宗派
法華宗中國佛教宗派,又稱天台宗。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稱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並於9世紀初被日本僧人最澄傳到日本。
天台宗學統自稱有九祖: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章安大師)、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禪師為初祖,或以智顗大師為初祖。智顗大師為慧思禪師之徒,承繼中國南方的禪觀,與北方三論宗的中觀見,尊奉《妙法蓮華經》,因此也被稱為法華宗。
創立於陳隋之際的法華宗又稱“天台宗”,是中國最早的本土化的成熟佛教宗派。由於“天台宗”這一稱謂本身實際上已經潛涵了相當明顯的地域意味,而在歷史上對文學產生過相當大影響的,還應包括荊州和衡陽兩大祖庭為中心的支系學理,歷史上“天台宗”的稱謂至中唐湛然才正式提出,之前往往稱為“華宗”;另外,《法華經》思想是法華宗義理學說創造和推衍的核心依據,同時《法華經》極高的文學價值使它本身就與隋唐文學存有千絲萬縷的關聯,更能直觀體現法華宗與文學的因緣關係,所以論文通稱該宗為“法華宗”。佛教與文學關係的研究中必須要通過徹底透入佛學核心義理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二者的關係,所以論文“上編”部分主要就是對法華宗思想源流、實相境界、以及《法華經》本身的文學性進行了深入發掘和思考。法華宗思想以“中道實相”學說為中心義理,表徵在這種學理體系中的美學意味通過“實相境界”得以凸顯,包括能所俱泯的直覺境界,主要體現在“一念三千”的學說之中;同體相即的圓融境界,主要體現在“三諦圓融”學說之中;亦真亦俗的日用境界,主要體現在“諸法實相”的學說之中。這三種境界為法華宗與文學的關聯綰合提供了可以生髮的觀念依據。
天台宗與禪宗、華嚴宗都是中國佛教大師為適應本民族文化而開創的,因此被稱為最具中國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於“教觀雙美”。在漢傳佛教大乘八宗之中,華嚴、法相、三論諸宗偏於教義理論的發揮;禪、凈、律、密諸宗偏於觀行實踐的進取。天台宗講究將“教觀”兩者發揮到極致並圓融一體。天台宗講“真空妙有”,以其“真空”,所以了無一念一塵,法界無相,萬物一體;因其“妙有”,所以森羅萬象,頭頭安立,緣起三千,法界無礙。
慧思在慧文的理論基礎上發展了“一心三觀”的理論:一切事物都由因緣所生,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這是觀空;但雖然如此,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像貌,這是觀假;然而空與假是同一的,此謂觀中。在這個基礎上智顗認為世上有3000種世間,但這3000種世間都出於一念心中,因此稱之為“一念三千”。能將這一切都領會,那麼人就達到了頓斷三惑,圓證三智的境界。這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
天台宗的宗旨是《妙法蓮華經》,指南是《大智度論》、《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扶疏是《大般涅盤經》,觀法是《大般若經》。
法華宗
法華宗
以《妙法蓮華經》為宗旨,《大智度論》作指南,《大般涅盤經》為扶疏,《大般若經》為觀法。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該宗的根本典籍。智顗判佛一代說法為五時八教。五時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盤時。這是根據《大般涅盤經》中從牛出乳、從乳出酷,次第而出生酥、熟酥、醍醐五味的譬喻而立的。乳譬第一華嚴時,說《華嚴經》;酷譬第二鹿苑時,說“阿含經”;生酥喻第三方等時,說《大方等大集經》、《寶積經》、《維摩經》、《楞伽經》、《勝鬘經》等;熟酥喻第四般若時,說《般若經》;醍醐喻第五法華涅盤時,說《妙法蓮華經》、《大般涅盤經》。這是佛陀在不同時機、對不同聽眾分五個階段說出的五類不同教法,叫“別義五時”。
法華宗
該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它集合南北各家義學和禪觀之說,加以整理和發展而成一家之言,當時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對隋唐以後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響。元明以後,該宗學者往往兼倡凈土,形成“教在天台,行歸凈土”之風。該宗在漢族地區雖幾經興衰,但仍延續至今不絕。
9世紀初,日本僧人最澄將此宗傳到日本,在平安時代(784~1192),與真言宗並列發展,史稱“平安二宗”。13世紀由此宗分出日蓮宗。當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蓮宗都很興旺,而日蓮宗在20世紀又分出幾個新興教派。
創始人
淵源於南嶽慧思。他建立“十如”(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的諸法實相說。智顗用以與十法界(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四聖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凡)、三種世間(即五陰世間、眾生世間、依報國土世間)等相配,構成“一念三千”的理論。認為一心具有十法界,十法界——互具成百法界。而十法界又各具有三種世間,成三十種世間。依此推算,百法界就具有三千種世間。這三千種世間,都不過是具在介爾(微細)一念心中,謂之“一念三千”,亦名“性具”,或名“理具”。依此理具三千,而有事造三千。智顗又用此三千諸法為介爾現前一念心的所觀之境,進而聯繫慧文的“一心三觀”來考察,認為一切事物都由因緣所生,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即空;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又是相貌宛然,即假;空、假原是諸法一體的兩個對立側面,從全體看不應偏於任何一面,空即假,假即空,空假不二即是中。空、假、中同時具於一念,叫做“一念三千空假中”。空、假、中都是真實,稱為三諦。三即一,一即三,三一融通無障無礙,是為三諦圓融。修此一念三千空、假、中的三諦圓融,見空為一切智,見假為道種智,見中為一切種智。所以三諦圓融也就是三智圓融。通過圓修三諦,達到頓斷三惑,圓證三智,此即天台宗的中心理論。用此一念三千和三諦圓融兩層實相說作為觀法修修行,即觀三千、三諦諸法具於現前介爾陰妄一念之心,心即諸法,諸法即心,心法一體,無待絕待,謂之“觀不思議境”,此中能觀之智對所觀之境為第一重能所,能觀智境對所觀陰妄一念為第二重能所,這是總觀。另有九種助觀,即真正發菩提心、善巧安心、破法遍、識通塞、道品調適,對治助開、知位次、能安忍、離治愛等。合稱十乘觀法。是為天台宗的圓頓止觀(禪法)。止觀是融為一體的。止是定,觀是慧,攝(散)心入止為定,靜明觀照為慧,止中有觀,觀中有止。“止觀明靜”,即含止觀並運、定慧力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