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

中國佛教宗派

中國佛教宗派。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為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眾生本有之佛性為目的,所以亦稱佛心宗。禪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黃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廣東南華寺等。

宗派經典


《楞伽經》《金剛經》《大乘起信論》等經典對禪宗有較大影響。《六祖壇經》是禪宗代表性經典。

宗派歷史


依傳說菩提達摩為創始人,被尊為初祖,其後幾代的傳承者依次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禪宗傳承的影響,自四祖道信時開始擴展,結束了流動生活,於黃梅雙峰山聚眾定居,墾荒自給。五祖弘忍始為朝廷承認,其禪稱為“東山法門”,門徒佈於全國,形成許多傳禪基地。安史之亂后,禪宗分為南北二派。北宗尊神秀為領袖,強調“拂塵看凈”,要求“慧念以息想,極心以攝心”,通過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實現拂除客塵煩惱,清凈自心的目的,被稱為“漸悟”。南宗奉慧能為領袖,經慧能弟子神會等人的努力,受到自藩鎮以至王室的重視,主張心性本凈,覺悟不假外求,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強調“無念”、“無相”,“即心是佛”,“見性成佛”,自稱“頓門”。慧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嶽懷讓、青原行思、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形成禪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嶽、青原兩家弘傳最盛。南嶽下數傳形成溈仰、臨濟兩宗;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世稱“五家”。其中臨濟、曹洞兩宗流傳時間最長。臨濟宗在宋代形成黃龍、楊岐兩派。合稱“五家七宗”。

宗派義理


作為禪宗代表經典的《六祖壇經》,主張心性本凈,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舍離文字義解,直徹心源。認為“於自性中,萬法皆見;一切法自在性,名為清凈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若識自性,“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提出了“即身成佛”的“頓悟”思想。
另外,禪宗思想廣泛流傳的過程中,將其自然任運的態度注入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禪家南宗的主張經過南嶽、青原一二傳以後,便將禪的意味滲透在學人的日常生活里,使它構成一種隨緣任運的態度。嚴格的說來,這已不屬於佛家三學的純正類型,而它的理論根據也和教說相去漸遠了。本來,南宗主張定慧等學,不分先後,是用契理的知行合一來解釋定慧為一件事的兩方面,又還說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這樣早已擴大了禪定的範圍。到了南嶽的啟發馬祖,更生動地用磨磚不能成鏡來形容坐禪無從作佛,就不再拘泥平常所說靜坐習禪那些功夫了。但是,禪家一切行為的動機,始終在向上一著,探求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並且不肯泛泛地去走迂迴曲折的道路,而要直截了當把握到成佛的根源。這個根源,在他們所認識到的,即是人們的心地,也可稱為本心。說心還嫌空靈,於是從心思所表現的各方面即言語舉動等來講。像馬祖門下的大珠(慧海)回答如何用功修道的問題就說:“飢來吃飯,困來即眠”;而這些和常人不同之點,即在當時毫無計較,純任本然。他們又常常說“平常心是道”、“擬向即乖”,可見都是在日常生活上著眼的。後來更有人說這些不但是心的作用,而且是性的發現,所引的論據即異見王和波羅提尊者的問答。波羅提說見性是佛,性在作用,意指見聞覺知,這樣說成性和作用無異。宋明理學家很不滿意這種看法,常批評禪宗只知道心而不明白甚麼是性,因為泛泛的見聞覺知並沒有當為不當為的意義,自然說不上是性。但在禪家認定“即心即佛”,不假修成,由此本心流露無不解脫,是無妨看它作性的。所謂真正道人,“隨緣消舊業,任運著衣裳”,當行就行,當止就止,自然合泊而成為隨緣任運的生活。禪宗的這種思想特質,對於後世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主要分派


溈仰宗。溈山靈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創立。其修行理論繼承和發揚道一、懷海“理事如如”的精神,認為萬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見性,即可成佛。
臨濟宗。義玄創立。因義玄住鎮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臨濟院而得名。提出“三玄”(三種原則)、“三要”(三種要點)、“四料簡”(四種簡別)、“四照用”(四種方法)等接引學人。因其機鋒峭峻,別成一家。
曹洞宗。洞山良價及其弟子曹山本寂創立。其教法“五位君臣”說,從理事、體用關係上說明事理不二、體用無礙的道理。
雲門宗。文偃創立。因文偃住韶州雲門山(在今廣東乳源縣北)光泰禪院而得名。其禪風被稱為雲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常用“顧”、“鑒”、“咦”三種表示,接引學人,表現出“剛勁”的宗風。
法眼宗。文益創立。南唐中主李璟賜謚其為“大法眼禪師”而得名。提出“理事不二,貴在圓融”和“不著他求,盡由心造”的主張。以“對病施藥,相身裁縫,隨其器量,掃除情解”,概括其宗風。
黃龍派。慧南創立。因其住黃龍山(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法門為“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禪不假學,貴在息心”。
楊岐派。創始人方會。因住楊岐山(治所在今江西萍鄉縣北)而得名。時人稱其兼百丈懷海、黃檗希運之長,得馬祖道一大機、大用,渾無圭角,宗風如龍。
8世紀新羅僧信行入唐,從神秀受法,把北宗禪傳至朝鮮。道義從馬祖弟子智藏受法,回國傳入南宗禪,稱禪寂宗,后改稱曹溪宗,成為朝鮮禪宗主流。13世紀初,日僧道元入宋,從天童如凈受法,將曹洞宗傳入日本。17世紀,福建黃檗山萬福寺隱元隆琦應邀赴日弘法,設壇傳授禪戒,將黃檗宗傳入日本。

宗派傳播


8世紀新羅僧信行入唐,從神秀受法,把北宗禪傳至朝鮮。道義從馬祖弟子智藏受法,回國傳入南宗禪,稱禪寂宗,后改稱曹溪宗,成為朝鮮禪宗主流。13世紀初,日僧道元入宋,從天童如凈受法,將曹洞宗傳入日本。17世紀,福建黃檗山萬福寺隱元隆琦應邀赴日弘法,設壇傳授禪戒,將黃檗宗傳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