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
韓國天台宗
大覺國師於高麗肅宗二年(1097),稱為國清寺首任住持,始講天台教學此舉標誌著韓國天台宗開宗立制,大覺國師開創高麗天台宗的目的,是以天台宗“會三歸一”、“一心三觀”的教義實現禪教的統合。
目錄
宗史篇
“天台宗”,又稱“天台法華宗”,簡稱“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於南陳太建七年入天台山修行八年,確立法華教義與止觀行門之基礎。其後,又以“教”與“觀門”為中心建立本宗,以天台山國清寺為根本道場開宗布教,故世人稱為“天台宗”。天台宗思想起源要上溯至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論》等著述中體現出的“一心三智”、“一心三觀”等思想,構成天台宗的起源,龍樹菩薩可視為天台宗之高祖。
高麗滅亡、朝鮮興起后,在“崇儒排佛政策”影響下,佛家各派系、宗團間出現了一個存廢統合的過程。太宗六年以後,十一宗派(曹溪宗、華嚴宗、天台疏字宗、天台法事宗、總持宗、道門宗、慈恩宗、中道宗、神印宗、南山宗、始興宗)減少為七宗(天台宗、曹溪宗、華嚴宗、慈恩宗、中神宗、總南宗、始興宗)。世宗六年後,七個宗派再次合併為禪、教兩大宗團,天台、曹溪、總南等三宗合併為“禪宗”,華嚴、慈恩、中神、始興等四宗合併為“教宗”,之後,天台宗作為佛家宗名就消失了。544年之後,上月圓覺祖師重建韓國天台宗。圓覺祖師的法統由上首弟子南大忠大宗師承繼,法統又由南大忠大宗師傳給了金道勇大宗師。
教理篇
一、所依經論
天台宗所依根本經典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妙法蓮華經》,簡稱為《法華經》。《法華經》的中心思想是一佛乘和久遠成佛思想。經典前半部之核心品——方便品第二主要講“一佛乘”思想,後半部的核心品是如來壽量品,主要講如來既於久遠之昔成佛。天台宗的主要思想依據是天台智者大師講說的“法華三大部”——《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中論》、《大智度論》、《大品般若經》、《菩薩瓔珞本業經》、《涅磐經》等對天台宗也有所影響。
天台智者大師在《法華文句》中按照“二門六段”將《法華經》進行了分科,將全經分為兩大部,前十四品稱為“跡門”、后十四品稱為“本門”,二門各自再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二、天台教門
天台教門是把《法華經》的教說體系化的結果。智者大師稱之為“圓滿之教”或“圓融之教”,即“圓教”。從圓教的立場來看真理,稱之為“圓融三諦”;用圓教的視角來看世界,稱之為“一念三千”。由於現實即實相、現實即真理,因此“圓融三諦”與“一念三千”只不過是對唯一實相的不同表述而已。
《法華經》反覆強調“諸法即實相”。天台智者運用“三諦”來說明這一思想。“三諦”是指空諦、假諦、中諦,明確表明三諦思想的是《中論?觀四諦品》的“三諦偈”:“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謂是假名,亦名中道義”。一切依因緣而生,無實體謂“空諦”;森羅萬象的存在謂“假諦”;此二者本質上無有不同,則謂“中諦”。此三諦,互具互融,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如觀空時,無假無空無不空白;觀假時,無空無中無不假;觀中道時,無空無假無不中,所以名為“圓融三諦”,也稱為“不縱不橫”或“不次第”三諦。
“一念三千”意指日常一心中具有三千法界森羅萬象。“三千”是指一切法,是智者大師以《華嚴經》、《法華經》、《大品般若經》等為根據導出的數據。《華嚴經》中講十法界之眾生、《法華經》中論十界眾生之十如是、《大品般若經》中認為眾生生活在三世間。智者大師認為,十法界又各自擁有十法界,而每一個法界又具有十如是,這樣就得到一千如是,而這一切又反映到五蘊世間、眾生世間、國土世間,由此所得的法數應為三千。“三千”不是簡單地羅列世間法,而是表現存在個體之內包容全世間的圓融相。“一念三千”是對《法華經》諸法實相法門的智者大師親身體悟的結果,是圓頓止觀的實際觀察之境界,是行圓頓止觀之結果。
三、天台觀門
天台觀門可以概括為三種止觀,即漸次止觀、不定止觀、圓頓止觀。按照佛教修行時身儀,又可以將觀門分為“四種三昧”,包括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三昧。圓頓止觀的具體修行內容表現為十境十乘觀法。十境是指所觀察的十種所觀境,十乘是指十種觀察法。對十境用十種方法分別觀察,亦稱為“百法成乘”。十境包括陰入界境、煩惱境、病患境、業相境、魔事境、禪定境、諸見境、增上慢境、二乘境、菩薩境。十乘觀法是觀前述十境的方法,又稱為“十重觀法”,包括觀不思議境、起慈悲心、巧安止觀、破法遍、識通塞、道品調適、對治助開、知次位、能安忍、無法愛。
宗旨實行篇
一、上月圓覺大祖師法語
大祖師於1971年5月1日親自發表了“上月圓覺大祖師法語”,法語的內容是“‘實相為相,妙法無生,蓮花無染’。‘無相為體,安住無生,過無染生活,便是無上菩提、無礙解脫、無限生命的自體具現’。‘一心常清凈,處處蓮花開’。”。該法語對本宗所依持的經典——“實相《妙法蓮花經》”七字中所包含的真理及佛教根本大義作了極為精鍊的概括,準確把握了佛教諸經中“最上乘經”——《法華經》的真髓,即實相隱於形相,妙法不生不滅,蓮花根植於淤泥而不染。
二、天台宗的宗旨和修行
韓國天台宗的宗旨表現為三大綱領、三大指標、及與三大指標對應的實踐方案。
三大綱領是:“個人完成、佛國建設、法性體結合”。
“個人完成”是指轉凡成聖,立足空諦,以空觀斷盡“見思惑”,證得一切智,住於“體真止”,成就般若德,自利自覺。
“佛國建設”是指轉穢現凈,立足假諦,以假觀斷盡“塵沙惑”,證得“道種智”,住於“方便隨緣止”,成就解脫德,利他覺他。
“法性體結合”是指,圓融無礙,以中道觀斷盡無明惑,證得一切種智,住於息二邊分別止,成就法身德,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天台宗的三大指標是“建立愛國佛教、實踐生活佛教、實現大眾佛教”。其中,建立愛國佛家的實踐方案是:守護莊嚴佛法,繼承愛國愛民的護國佛教精神,實現真正的愛國佛教。生活佛教的實踐方案是:通過對佛教的信解和行證,成就廣植福德的佛教。大眾佛教的實踐方案是:從以自利為中心的小乘遁世佛教中擺脫出來,努力實現以利他為中心的大乘救世佛教。
韓國天台宗修行的中心是“觀音咒頌”,修行依據是《法華經》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具體的修行方法包括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萬善成佛(即剎那佛陀行、剎那便為佛),並依《法華經》為中心,構築了“法華三昧”的實踐體系。所包括的行法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修行”。《法華經》的修行體系,就是按照這些行法的要求進行修行,以到達一佛乘,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教相論
教相是將佛陀所說的經教,進行分類解釋,因此也稱為教判。天台的教判是五時八教,“五時”是按照佛的教說順序分類的,內容包括按其方法分類的化儀四教和按其內容分類的化法四教。五時分別是華嚴時(《華嚴經》)、鹿苑時(阿含部經典)、方等時(《維摩經》、《金光明經》、《勝鬘經》等經典)、般若時(般若部經典)、法華涅磐時(《法華經》和《涅磐經》)。化儀四教是指頓教、漸教、秘密教和不定教。頓教不主張漸進式的覺悟,而強調瞬間性的覺悟方法,以《華嚴經》為代表,漸教則與此相反,主張漸進式的覺悟方法,以阿含、方等和般若部經典為其代表。秘密教是秘密不定教,每一個眾生依其能力理解佛的教說,然相互不知曉對方的情況(人法俱不知)。不定教是顯露不定教之意,是指通過佛的不可 的能力,讓每一個眾生對佛法作各自力所能及的理解,眾生相互間有所知曉對方的情況,然而不知對佛法理解的不同(人知法不知)。化法四教包括藏、通、別、圓四教。藏教指小乘的三藏教,包括四阿含部經典、阿毗曇藏、毗尼藏。修行階段上,聲聞修四諦,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波羅蜜,為三乘人講說生滅四諦,顯老比丘之相,入無餘涅磐。通教意指通於藏教、別教及圓教。三乘人以無言之道,體色而入空。別教主張獨特的菩薩修行法,因不同於如前的藏教、通教和圓教,故謂之別教。圓教之圓意指圓妙、圓滿、圓足和圓頓。圓教講說無作四諦並住常寂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