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漢語成語,拼音是bǐ bǐ jiē shì,釋義: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出自《戰國策·秦策一》。

釋義


比比:一個挨一個。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

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請救濟江淮饑民疏》:“年亢旱,民食艱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典故


到處都是。形容多。宋.包拯《請救濟江淮饑民疏》:“連年亢旱,民食艱阻,流亡者比比皆是。”《紅樓夢》二回:“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亦作“比肩皆是”。《舊唐書.元行沖傳》:“然雅達通博,不代而生;浮學守株,比肩皆是。”亦作“比比皆然”。《隋唐演義》五三回:“將無固守之志,兵無敢死之心,人情趨利,比比皆然。”

近反義詞


【近義詞語】俯拾即是、比比皆然、舉目皆是、漫山遍野、不計其數、數不勝數
【反義詞語】寥寥無幾、屈指可數、寥若晨星、絕無僅有、獨一無二、九牛一毛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用於人與物

例句

啃老族月光族屢見不鮮道德滑坡食品安全比比皆是。

英文翻譯


can be found every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