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電工學院
哈爾濱電工學院
哈爾濱電工學院是哈爾濱理工大學前身學校之一,曾是一所以電為主、機電化結合、多層次辦學的高等電氣工程院校。
學院始建於1950年1月26日東北電器工業高級職業學校。1958年,經第一機械工業部批准改建為哈爾濱電工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1977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95年4月學院與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哈爾濱理工大學。
截止到1995年,擁有2個校區,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設有7個系、18個專業;圖書館藏書31萬冊。還附設成人教育學院、電化教育中心、計算機中心、電學實驗中心、印刷廠、電工廠、科技諮詢服務公司等部門。共有教職工總數120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45人;在校學生5201人,其中本科生2855人,研究生94人。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隨著哈爾濱、瀋陽等大城市逐步解放,新中國成立的曙光已經近在眼前,儘快恢復國民經濟成為當時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首要任務。百業待興,工程技術人才十分缺乏。在這樣的背景下,東北人民政府為恢復經濟,培養東北地區電器工業電器中級技術人才,決定創建東北電器工業高級職業學校。
1950-1960年代
哈爾濱電工學院工字樓
1953年4月,學校更名為哈爾濱電器工業技術學校,隸屬關係劃歸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機械工業部。同年,原北京機械製造學校電機專業併入,學校更名為哈爾濱電器製造學校,當時在校學生為781人,教職工25人。設電機製造、電器儀器、電纜電線製造、工具製造、機床設備、企業計劃、廠房及住宅建設共7個專業。
1956年,學校更名為哈爾濱電機製造學校,隸屬關係轉為電機製造工業部。
1958年6月,為了適應國家電機工業發展需要,哈爾濱電機製造學校改建為哈爾濱電工學院,由中專升格為本科,開始招收本科生。
1963年10月10日,學院教師張德怡出席全國電機工程學會代表會議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接見併合影。
哈爾濱電工學院教學樓
1970年,哈爾濱電工學院併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為哈工大三系,隸屬黑龍江省。
1973年,哈爾濱電工學院又從哈爾濱工業大學分出,招收工農兵學員,隸屬黑龍江省。
1977年,哈爾濱電工學院恢復高考招生,開始招收研究生。
1978年,“Mi-1互感線圈時間常數標準”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狀;同年8月,哈爾濱電工學院隸屬第一機械工業部。
1982年,由於國家機關機構改革,哈爾濱電工學院改隸機械工業部。
1980年代中期,學院擴大開發新校區。
1987年,學院“葛洲壩12.5萬千瓦機組推動軸承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8年,學院儀器儀錶系組織“中國1988年交直流測量技術學術會議”。
1992年,學院獲黑龍江省首屆“振興經濟一等獎”。
1995年4月,哈爾濱電工學院與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而成哈爾濱理工大學。
恢復高考後,學院積極推動管理體系改革,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崗位責任制和教職工聘任制、後勤承包制。同時,健全學生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推動學科專業建設及學風建設。
根據2017年9月哈爾濱理工大學官網和中國大學信息查詢系統信息記載,1958年,經第一機械工業部批准哈爾濱電工學院本科專業學制四年。1973年,招收工農兵學員,學制三年。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后,本科專業學制四年。
哈爾濱電工學院新區
1958年學院成立后,先後舉辦了電工、理化、語文師資培訓班,有效地補充了師資力量;至1965年,大批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吉林大學等名校畢業生充實到學科教師隊伍,同時學校派出到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進修教師陸續學成歸校。1980年代,調入和選留研究生、優秀本科生充實教師隊伍,選派中青年教師出國和到國內重點院校修。 根據2017年9月哈爾濱理工大學官網信息記載,1978年,教職工總數826人,教師251人,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45人。1995年,教職工總數1202人,教師42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45人,講師154人。
學院教授(部分):
路長柏 | 劉增祜 | 沈文豹 | 王振永 | 湯蘊璆 | 黃士鵬 |
史乃 | 張德怡 | 何璉 | 李哲生 | 任中毅 | 汪景璞 |
黃振揚(已故) | 楊思法 | 朱家璧(已故) | 麻森 | 宮國利 | 姜德譚 |
王秋光 | 杜坤梅 | 胡似微 | 池曉春 | 王美夏 | 林復 |
楊起 | 魏永田 | 袁敬安 | 卓金玉 | 孫敏政 | 費正生 |
楊嘉祥 | 於治興 | 雷清泉 |
名師簡介(部分):
史乃教授 195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原電工學院副院長;曾兼任黑龍江省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旋轉電機專委會主任。長期從事電機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系全國享譽電機界的“八大教授”之一。研究方向為電機理論和特種電機及其控制。重點科研項目有“開關磁阻電動機調速驅動系統”、“300兆瓦汽輪機旁路特種電機”和“高速電機變頻裝置”等。代表著作有《電機理論與運行》、《電機學》、《電機學-機電能量轉換》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何璉教授 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製造系,曾任學院院長;兼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二、三屆常務理事、黑龍江電工技術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電工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哈爾濱市政府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黑龍江省八屆政協常委。主要從事電機CAD、電力系統數值模擬等領域的研究。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7.5KW、4級“泵用新型節能電動機”,被國家科委等部門評定為國家級新產品。1986年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評為省教育系統勞動模範,1991年被機械電子工業部評為我國機電工業有突出貢獻專家,1992年享受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黑龍江省政府頒發的“科教興省”特別獎,1994年被載入《中國當代名人大典》(1993年版)。
李哲生教授 原哈爾濱電工學院院長,國際知名電機設計專家。
費正生教授 我國電磁測量技術與儀錶專業的奠基人,創立我國第一個電子測量及儀錶專業,組織編寫了我國第一批電子測量專業的教材,培養了該專業的第一批學生。
雷清泉教授 196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曾任哈爾濱電工學院教授。現任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國家級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工程電介質專業委員會終身榮譽主任。在利用熱激電流技術研究絕緣高聚物中的電子運動規律、評定耐電老化特性和指導材料改性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且達到了國內領先及國際先進水平。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根據2017年9月哈爾濱理工大學官網信息記載,1958年第一機械工業部批准哈爾濱電工學院設置電機系、電材系2個系,4個專業,在校學生規模定為4000人。1958年-1976年,學院畢業生總數達2082人;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後,當年招收新生6個專業,6個班,共240人,在校生達900人(含進修生60人),其中研究生5人;1988年學院設置5個系,2個教學部,11個專業;學院發展到1995年,擁有7個系、4個教學部;18個專業,6個碩士點;二級重點學科2個,在校學生5201人,本科生2855人,研究生94人,夜大函授生2252人。
教學系科:
序號 | 年代 | 系部名稱 | 專業名稱 |
1 | 1958-1976 | 電機系 | 電機專業 |
儀錶專業 | |||
電材系 | 電纜專業 | ||
絕緣專業 | |||
2 | 1978 | 電機系 | 電機 |
電器 | |||
電材系 | 電氣絕緣材料 | ||
電線電纜技術 | |||
自控系 | 工業電子技術 | ||
電磁測量技術及儀錶 | |||
農電 | |||
3 | 1988 | 電氣工程系 | 電機、電氣技術、計算機及應用、工業電氣自動化、電磁測量及儀錶、電氣絕緣與電纜、電氣絕緣材料、機械設計及製造、熱能工程、經濟信息管理、審計學等11個專業 |
電工材料系 | |||
儀器儀錶系 | |||
計算機工程系 | |||
機械工程系 | |||
4 | 1995 | 電氣工程系 | 電機、電氣技術、工業電氣自動化、電纜技術與材料、電氣絕緣技術、電氣絕緣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應用電子、電磁測量及儀錶、工業自動化儀錶、計算機及應用、機械設計及製造、熱能工程、安全工程、審計學、會計學、工業經濟等18個專業 |
電工材料系 | |||
電子工程系 | |||
計算機工程系 | |||
機械工程系 | |||
管理工程系 | |||
資料來源: |
科研院所:
根據2017年9月哈爾濱理工大學官網信息記載,1978年,學院擁有實驗室12個;1988年,學院擁有實驗室18個,研究室10個;發展到1995年,學院擁有實驗室21個,研究室10個。
前輩名師
1950年至1958年(哈爾濱電工學院成立前),為學科初建階段。
1958年到1965年(哈爾濱電工學院成立后),是學科發展較快的時期。
1970年代至1995年,電氣工程學科逐漸成為學院各學科中最有優勢和特設的學科,也是學院其它電氣信息類學科發展的基礎和搖籃,同時為學科在2000年代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和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根據2017年9月哈爾濱理工大學官網信息記載,1958年學院成立后,堅持教學、生產、科研三結合,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至1975年有記載的主要科研課題與成果9項。“文革”結束后,學院面向經濟建設,實行校企合作,同100餘家工廠企業建立了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研究和成果轉化的合作關係。積極爭取承擔國家有關部委、省和市項目,年科研課題由1982年的40項增加到近100項。年科研經費由12萬增長到200萬,1992年以後逾千萬。“七五”期間近50項科技成果獲國家部委和省市級獎勵。長江三峽工程國家基礎研究項目2項。
1958-1975年主要科研課題與成果:
序號 | 項目課題 | 課題時間 | 項目負責單位 |
1 | 感應電動機試製(1.7、2.8、4.5千瓦) | 1958 | 電機教研室 |
2 | 反應式同步電動機 | 1959 | 電機教研室 |
3 | 氧化膜鋁線研究 | 1960 | 電材電纜教研室 |
4 | 通訊統計裝置 | 1960 | 儀錶教研室 |
5 | 電磁理論研究 | 1962 | 電機教研室湯蘊璆 |
6 | 測量電路理論研究 | 1965 | 電機教研室 湯蘊璆 |
7 | 大型高壓電機主絕緣研究 | 1973 | 電機教研室 費正生 |
8 | 6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阻尼繞組研究 | 1974 | 絕緣教研室 |
9 | “330”工程1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定子振動和電勢波形研究 | 1975 | 李哲生 |
資料來源: |
1977年黑龍江省科技大會獻禮項目(4項):電機內電磁場計算、紅外線連續硫化雙層擠出機、飛機發動機測溫巡檢儀、定碳儀。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省科學大會獲獎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獲獎情況 | 主要人員 |
1 | Mi-1互感線圈時間常數標準 | 全國科學大會獎狀 | 費正生 等 |
2 | 絕緣材料快速熱老化試驗方法 | 黑龍江省科學大會獎狀 | 湯蘊璆等 |
3 | 凸極同步電機空載電壓波形研究 | 黑龍江省科學大會獎狀 | 李哲生 等 |
4 | 推力軸承的研究 | 黑龍江省科學大會獎狀 | 周世昌等 |
資料來源: |
1979-1995年主要獲獎科研成果:
序號 | 成果名稱 | 獲獎情況 | 獲獎時間 | 主要人員 |
1 | 鑄件振動時效裝置研究 | 機械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 1981 | 張德怡 等 |
2 | MLK-1目標指示雷達訓練器 | 省優秀成果三等獎 | 1984 | 孫性如 等 |
3 | 耐熱70℃PVC電纜料研究 |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1986 | 鄒元傳 等 |
4 | 電工用環氧樹脂固化物力學譜介電譜 | 機械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 1986 | 唐傳林等 |
5 | 1萬千瓦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 | 機械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 1986 | 李哲生 等 |
6 | 葛洲壩12.5萬千瓦機組推動軸承研究 |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1987 | 周世昌等 |
7 | JMB-1型微機煤表 | 機械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 1987 | 呂志強 等 |
8 | 大型交流電機和變壓器內電磁場數值 |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 1989 | 湯蘊璆等 |
9 | 10.35Kv變壓器絕緣結構實驗研究 | 機電部二等獎 | 1989 | 路長柏 等 |
10 | 大型高壓電機高膠粉雲母帶評定研究 | 機電部科技三等獎 | 1989 | 費敏明 等 |
11 | 新型低雜訊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 經貿部一等獎 | 1990 | 羅應立等 |
12 | 變壓器外線圈圍屏樹狀放電 | 機電部科技二等獎 | 1990 | 楊嘉祥、路長柏等 |
13 | 電動工具 | 機電部科技二等獎 | 1990 | 劉國琨 等 |
14 |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電材料 | 機電部科技三等獎 | 1990 | 鄒元傳 等 |
15 | 新型低噪音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 國家進步三等獎 | 1991 | 羅應立 等 |
16 | 中小型非同步電動機計算輔助設計系統 | 機電部科技一等獎 | 1993 | 楊起 等 |
17 | 三相交流參數綜合測試裝置 | 機電部科技三等獎 | 1993 | 費正生 等 |
18 | 3006型中規格萬能齒輪測試機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93 | 張貴誠 等 |
19 | 激光掃描指式交聯聚乙烯電纜料雜質顆粒測試儀 | 機電部二等獎 | 1993 | 趙洪等 |
20 | PH6-1精密工頻相位表 | 機械部科技三等獎 | 1995 | 姜德譚 等 |
21 | TCB-1型通信電纜擊穿點定位儀 | 機械部科技三等獎 | 1995 | 麻森 等 |
資料來源: |
哈爾濱電工學院學報(1959年創刊)
根據2017年9月哈爾濱理工大學官網信息記載,《哈爾濱電工學院學報》於1959年創刊,是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專業性學術期刊。旨在反映國內外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領域中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具有創造性的學術成果。主要刊登:電機與電氣、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導航制導與控制、機器人控制等方面具有原創性、創新性和較高學術水平的學術論文。
1989年1月榮獲機械電子工業部系統1987一1988年度優秀科技期刊評審編輯質量獎;3月榮獲黑龍江省優秀科技期刊;11月榮獲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評比一等獎。
1997年更名為《電機與控制學報》。
根據2017年9月哈爾濱理工大學官網信息記載,1977年至1995年合校前,學院以強電為主的科系有兩個,分別為電機系(電氣工程系)和電工材料系,共6個專業。
強電類科系 | 專業 |
電機系(電氣工程系) | 電機 |
電氣技術 | |
自動化 | |
電工材料系 | 電纜技術與材料 |
電氣絕緣技術 | |
電氣絕緣材料 | |
資料來源: |
儀器儀錶系(電子工程系)的電磁測量技術與儀錶專業為全國最早設置。
學科及教學建設
至1980年代中期,“電機”專業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電機專業水平相當;“電氣絕緣材料”專業為國內唯一的部級試辦專業,被譽為電線電纜行業的“黃埔軍校”。
教學成果:
根據2017年9月哈爾濱理工大學官網信息記載,學院深入教育與教學改革,增開選修課,加強實驗教學,突出計算機和外語訓練。
1992年,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統考,一次及格率達71.4%,列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第二名;學院獲國家教委“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估優秀學校”稱號;黑龍江省首屆“振興經濟一等獎”。
1993年,哈爾濱市高校數學競賽,學院獲團體第一名。
學子榮譽:
1980年代初,蔡蔚(電機78級本科生、電機82級碩士生)以120分的滿分成績獲機械工業部屬高校物理統考第一名。
優秀校友(部分):
行業 領域 | 姓名 | 成就 |
教育 領域 | 張卓 | 原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院長 |
張奕黃 | 原北京交通大學電機與電器研究所所長 | |
岳繼光 | 同濟大學教授 | |
陳玲 | 同濟大學環境測試技術研究室主任 | |
蔣念東 | 中山大學工學院教授 | |
羅應立 | 華北電力大學博士生導師 | |
范瑜 | 北京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 | |
王學偉 |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 | |
張鐵岩 | 瀋陽工程學院(瀋陽工業大學)院(校)長 | |
孫立軍 | 東北農業大學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
劉煥平 | 哈爾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 | |
王曉龍 |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院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學科部主任,教授 | |
許承斌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教學帶頭人 | |
張傳義 | 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系教授 | |
趙繼俊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船舶工程學院教授 | |
徐凱宏 | 東北林業大學機電學院教授 | |
張克儉 | 原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 |
李晉川 | 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教授 | |
張麗秀 | 瀋陽建築大學測試分析中心教授 | |
苗潤忠 | 長春理工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儀器與材料研究所副研究員 | |
陳同柱 | 原清華大學安全與防護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教授 | |
王建華 | 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 |
王立新 | 聊城大學傳媒技術學院教授 | |
郭立煒 | 河北科技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教授 | |
劉瑞葉 |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教授 | |
林韌卒 | 牡丹江大學校長 | |
李樹丞 |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校長、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務特殊津貼 | |
梁艷萍 | 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 | |
范勇 | 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 | |
董魯敏 | 黑龍江財經學院總會計師 | |
孟大偉 | 原哈爾濱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 | |
戈寶軍 | 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 | |
原敏 | 牡丹江技師學院院長 | |
政府 機構 | 王庭大 | 原中央紀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組組長、院黨組成員、研究員。 |
李延芝 | 原黑龍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政協副主席 | |
張顯友 | 哈爾濱市政協副主席,民進黑龍江省委主委,民進哈爾濱市委主委 | |
謝寶祿 | 黑龍江省黑河市市委副書記、人民政府市長 | |
劉兆亮 | 山東省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
叢培模 | 湖南省衡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 |
褚光宇 | 原遼寧省錦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
宋淑艾 | 原中國證監會機關事務局局長 | |
王寶良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
曹振全 | 上海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 | |
李斌 | 原黑龍江省黑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 |
陳俊山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市經濟合作促進局局長、黨組成員 | |
崔敏 | 哈爾濱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 |
王建新 | 黑龍江省同江市外事辦主任 | |
李寶昌 | 原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巡視五組副組長(正廳級) | |
企事業 單位 | 王中陽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黨委副書記 |
王穎 | 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 | |
李雲龍 | 原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 |
何公起 | 原中國電工設備總公司黨委書記 | |
孫戈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原成都化工炭素總廠技術顧問(原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
沈杏初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原中國船舶工業公司副總工程師兼配套設備局局長,三峽工程永久船閘和升船機兩項目專家組副組長;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
馬正厚 | 原湖北紅旗電纜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貼 | |
付子忠 | 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
楊成林 | 內蒙古銀行掌門人 | |
王竑弢 | 中國聯通江西省分公司總經理 | |
孫慶斌 | 華電集團龍電電氣公司總經理 | |
孫賀影 | 朗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 | |
鍾俊濤 | 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 |
汪傳斌 | 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總工程師 | |
李奎生 | 原哈爾濱變壓器廠黨委書記、廠長 | |
焦鋼軍 | 哈電集團電機實業公司總經理 | |
戴英培 | 上海電纜廠有限公司董事長 | |
魏東 | 上海電纜研究所所長 | |
時延平 | 新東北電氣集團成套公司董事長 | |
張銳 | 原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昆明市副市長 | |
孫玉田 | 哈爾濱大電機研究所副所長 | |
李廣德 |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大電機研究所副總設計師 | |
石萬儉 | 原四川省電力工業局局長、黨委書記 | |
樓頌森 | 北京華天機電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 | |
周立群 | 中國誠通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
賈申龍 | 政協陝西省合陽縣委員會副主席、陝西合容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
王振德 | 原中國經濟出版社經濟管理編輯室主任、編審 | |
李賢明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山東齊魯電機製造有限公司(濟南生建電機廠)電動機研究所研究員 | |
傅傳明 | 重慶富川機電有限公司董事長 | |
潘家忠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哈爾濱帕特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 |
汪猛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電氣副總工程師 | |
劉社梅 | 信達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總經理 | |
魯眾 | 阿里巴巴集團中國萬網首席戰略官 | |
嚴紹文 | 高級系統分析員,反計算機病毒專家,江民科技副總裁 | |
趙毅 |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 | |
人才 專家 | 蔡蔚 |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北京市“”海外高層次人才 |
吳春玲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
趙若林 | 全國機械工業優秀企業家 | |
溫勝軍 | 河南省電工材料專家 | |
黃東洙 | 佳木斯市十大科技精英 | |
佟志忱 | 遼寧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 |
陳平 | 遼寧省十大青年科技英才 | |
陳紅生 | 株洲南車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絕緣應用專家 | |
李武 | 青海省勞動模範、青海重型機床公司高級工程師 | |
陳罘杲 | 日納科技集團總經理,“一雙鞋”走出百項專利的發明大王 | |
資料來源: |
學術交流
根據2017年9月哈爾濱理工大學官網信息記載,1980年代以來,先後有美國加州大學、蘇聯科學院、波蘭華沙電工技術研究所等20多名外國專家來校講學,學院派出10多名教師去日本、波蘭、美國等國外進行學術交流。
哈爾濱電工學院
哈爾濱電工學院
學習氛圍好,品質善良,用功刻苦。
黨委書記:
序號 | 辦學階段 | 姓名 | 任職時間 | 職務 |
1 | 東北電器工業高級職業學校 (1950-1952) | 朱蘭 | 1950年12月~1952年2月 | 黨支部書記 |
2 | 哈爾濱電機工業學校 (1952-1953) | 陳子云 | 1952年2月~1953年1月 | 黨支部書記 |
3 | 哈爾濱電器工業技術學校 (1953) 哈爾濱電器製造學校 (1953-1956) | 孫岐山 | 1953年4月~1953年11月 | 黨支部書記 |
4 | 邵玉臣 | 1953年11月~1954年3月 | 黨支部書記 | |
5 | 李惠民 | 1954年3月-1958年6月 | 黨支部書記 | |
哈爾濱電機製造學校 (1956-1958) | 黨支部書記 | |||
6 | 哈爾濱電工學院 (1958-1995) | 李惠民 | 1958年6月~1959年3月 | 黨支部書記 |
1959年3月~1962年3月 | 黨委書記 (代理) | |||
7 | 馬亮 | 1962年3月~1976年2月 | 黨委書記 | |
8 | 付嘉興 | 1976年2月~1978年1月 | 黨委書記 | |
9 | 劉文昭 | 1978年1月~1981年4月 | 黨委書記 | |
10 | 王松如 | 1981年4月~1982年12月 | 黨委書記 | |
11 | 唐傳林 | 1982年12月~1986年11月 | 黨委書記 | |
12 | 王少傑 | 1986年11月~1995年7月 | 黨委書記 | |
資料來源: |
院長:
序號 | 辦學階段 | 姓名 | 任職時間 | 職務 |
1 | 東北電器工業高級職業學校 (1950-1952) | 李毅 | 1950年1月~1950年12月 | 校長(代理) |
2 | 哈爾濱電器工業技術學校 (1953-1956) 哈爾濱電機製造學校 (1956-1958) | 李惠民 | 1954年4月~1958年9月 | 校長 |
3 | 哈爾濱電工學院 (1958-1995) | 邵蔭華 | 1959年6月~1961年8月 | 院長(代理) |
4 | 馬亮 | 1962年~1977年3月 | 院長 | |
5 | 劉文昭 | 1978年1月~1981年12月 | 院長 | |
6 | 張德怡 | 1983年6月~1984年12月 | 院長 | |
7 | 何璉 | 1984年12月~1993年6月 | 院長 | |
8 | 李哲生 | 1993年6月~1995年7月 | 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