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是由BBC Films出品的一部驚悚劇情片,由琳恩·拉姆塞執導,埃茲拉·米勒蒂爾達·斯文頓等主演。該片於2011年10月21日在英國上映。該片根據萊昂內爾·斯韋弗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一位名叫凱文的男孩因父親的溺愛與母親的冷漠而最終變成殺人惡魔的故事。

劇情簡介


截圖
截圖
伊娃(蒂爾達·斯文頓飾)是一名夢想週遊世界的職業女性,但突如其來的婚姻和意外的懷孕使她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婦。可是,她的犧牲換來的卻只有失望。小時候的凱文(Jasper Newell飾)不是一個令人省心的孩子,他無休止的哭鬧,對母親的關懷無動於衷,對於這樣一個孩子,伊娃難免有些自暴自棄。很快,一個小女兒的誕生打破了僵局,遺憾的是,小姑娘天生失語,這悲慘經歷更是讓伊娃將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了她的身上。成年後的凱文(埃茲拉·米勒飾)與母親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倒是和父親頗為親近,他愛好射箭,父親便送了一副弓箭給他,沒想到,正是這副弓箭帶給了這個家庭以及整個社會一次破滅性的打擊。凱文到底怎麼了?誰也無法回答,就連凱文自己,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也只能沉默以對。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伊娃蒂爾達·斯文頓凱文的媽媽
富蘭克林約翰·C·賴利凱文的爸爸
凱文埃茲拉·米勒成年凱文
凱文Jasper Newell6-8歲的凱文
KevinRock Duer嬰兒時期的凱文
CeliaAshley Gerasimovich----
WandaSiobhan Fallon----
Colin亞歷克斯·曼奈特----
SowetoKenneth Franklin----
Smash LadyLeslie Lyles----
Corrections Officer AlPaul Diomede----
Prison Boy (as J. Mal McCree)Jamal Mallory-McCree----
Eva's LawyerMark Elliot Wilson----
Dr. Foulkes詹姆斯·陳----
Dr. GoldblattLauren Fox----
Young Assistant Rose艾琳·瑪雅·德克----
student1金柏莉·杜蒙德----
student2Jennifer Kim----
TeacherJ.J. Kandel----

職員表

製作人
Suzanne Baron、Michael Corso、Molly Egan、Christopher Figg、盧克·羅伊格、蒂爾達·斯文頓、羅伯特·薩勒莫
、史蒂文·索德伯格、克里斯婷·朗根
導演琳恩·拉姆塞
副導演(助理)Ivan J. Fonseca、Marcos González Palma、Federico Untermann、Adam T. Weisinger
編劇Rory Kinnear、蘭諾·絲薇佛、琳恩·拉姆塞
攝影西穆斯·邁克加維
配樂強尼·格林伍德
剪輯Joe Bini
選角導演比利·霍普金斯
藝術指導Judy Becker
美術設計Charles Kulsziski
服裝設計Catherine George
視覺特效Sean Farrow
布景師Heather Loeffler

角色介紹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凱文(成年)
演員 埃茲拉·米勒
一個叛逆的16歲青年。成年後不服從母親,處處唱反調,愛好射箭,父親便送了一副弓箭給他,然而偷聽到父母談話的他知道父母要把自己送到寄宿學校而決定報復。他利用弓箭策劃並發動了一場校園大屠殺,並且把他的父親和妹妹也射殺了。
伊娃
演員 蒂爾達·斯文頓
凱文的母親,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儘管她對兒子的照料盡職盡責,可她對兒子的愛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她所做的就是努力要扮演好一個母親應有的角色。凱文事發后她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也是自己應得的報應。
凱文(兒童時期)
演員 Jasper Newell
他自打出生開始就不讓人省心,從小哭鬧不停,三歲還不開口說話,到了換牙齒的年齡,大小便還不會自理,還得穿紙尿褲。但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到並做好這一切,他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母親的關注。
富蘭克林
演員 約翰·C·賴利
凱文的爸爸,他在母子間扮演調解人的角色,兒子凱文就利用父親無條件的溺愛和媽媽較勁。因為不了解伊娃為何如此不信任、提防和戒備自己的兒子,他提出要跟伊娃離婚。最後被凱文用他送的箭射死在自家花園內。
科里亞
演員 Ashley Gerasimovich
她的誕生打破了伊娃對凱文操心的僵局,遺憾的是,她天生失語,這悲慘經歷讓伊娃將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了她的身上。然而就是因為這樣使凱文對伊娃的關係越來越糟,他不但弄瞎了她的眼睛,最後還用箭殺死了她。

幕後花絮


• 由於經費不足,劇組只能選擇適合大部分場景拍攝的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德進行拍攝。經常是在同一個地方做不同的場景轉換。例如,一個廢棄的職業學校被改成了醫院、兒科醫生辦公室、少年拘留中心、學校以及破落的賓館等。
• 米勒因為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當中,以至於等到影片結束,他才意識到他所演的角色對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他甚至到拍攝的後期必須叫上他的媽媽一起和他待上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

獲獎記錄


獲獎年份獲獎儀式獲得獎項獲獎方獲獎情況
2011第24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蒂爾達·斯文頓獲獎
第64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我們需要談談凱文》提名
2012第69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蒂爾達·斯文頓提名
第6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主角蒂爾達·斯文頓提名
最佳導演琳恩·拉姆塞
最佳英國影片《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英國標準晚報電影獎最佳電影《我們需要談談凱文》獲獎

幕後製作


製作背景
影片改編自萊昂內·希瑞福創作於2003年的同名小說。2005年,BBC就買下了該小說的拍攝版權,由Christine Langan等人開始籌備,電影女導演琳恩·拉姆塞在忙完電影《可愛的骨頭》的改編工作之後接下了這部電影。但是作者本人對劇本的改編不滿,否定了當初的創作團隊。2008年,製片人Jennifer Fox的加入,才使該片的製作才正式走上軌道。但投資方卻取消了投資,BBC無法籌集到原本為1200萬美元的預算。面對700萬美元的預算,導演琳恩·拉姆塞決定重新構思整個劇本,針對電影中的反社會人格問題,拉姆塞花了大量時間和專門研究變態行為的兒童心理學家在一起,對於人性本惡的問題,她認為那個領域有許多問題和觀點值得繼續探討,最後她從反社會人格的“惡魔兒子”入手,深入挖掘凱文複雜的心理以及扭曲的母子關係,將電影製作成了一部家庭驚悚片。
選角過程
2009年3月,製片人Jennifer Fox宣布蒂爾達·斯文頓加盟該片。蒂爾達·斯雖不是導演的第一人選,但她能快速地融入這個角色中。2010年1月,約翰·C·賴利確定飾演富蘭克林,而另一關鍵人物凱文的演員人選直到電影開拍才正式確定下來。埃茲拉·米勒在拉姆塞試鏡了500多個小男生之後脫穎而出成為了出演凱文的角色。
拍攝過程
影片2010年4月19日開始在美國拍攝,5月28日殺青。拍攝周期只有40天。音樂公司Radiohead為影片編寫了音樂。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主要製作
製作公司 
Independent
BBC Films[英國]
Artina Films
Atlantic Swiss Productions
Footprint Investment Fund(as Footprint Investments LLP)
Lip Sync Productions
Tax Credit Finance
The Film Council[英國]
Piccadilly Pictures[英國]
Rockinghorse Films
特技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製作國家
Lip Sync Post英國
Rushes Post Production Ltd.英國

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發行地區發行時間發行公司發行地區發行時間
人造眼英國2011Atom Cinema中國台灣2011
Diaphana Films法國2011Best Film波蘭2011
Seven Films希臘2011Bolero Film義大利2011
Shani Films Ltd.以色列2011Hopscotch Productions澳大利亞2011
Shooting Stars沙特2011PepperView Entertainment葡萄牙2011
Wild Bunch Benelux紐西蘭2011Praesens-Film AG瑞士2011
E1加拿大2012驕陽電影有限公司中國香港2011
Imagine Film Distribution比利時2011Svensk Filmindustri AB瑞典2011
The Klock Worx Company Ltd.日本2011T Cast韓國2011
Oscilloscope Pictures美國2011Volga俄羅斯2012
Paramount Pictures Pty. Ltd.澳大利亞2011Vértigo Films S.L.西班牙2011

上映日期

上映國家和地區上映日期上映國家上映日期上映國家上映日期
英國2011年10月21日比利時2011年10月20日巴拿馬2012年2月10日
中國台灣2012年2月24日愛爾蘭2011年10月21日義大利2012年2月10日
中國香港2012年3月1日美國2011年10月22日匈牙利2012年2月16日
法國2011年9月28日荷蘭2011年11月2日葡萄牙2012年2月16日
加拿大2011年9月9日希臘2011年11月3日瑞典2012年2月17日
冰島2011年9月22日斯洛維尼亞2011年11月9日紐西蘭2012年3月1日
瑞士2011年9月28日澳大利亞2011年11月17日挪威2012年3月23日
巴西2011年10月6日以色列2011年12月29日保加利亞2012年3月30日
韓國2011年10月8日波蘭2012年1月13日芬蘭2012年4月20日
墨西哥2011年10月15日俄羅斯2012年1月19日日本2012年6月30日
阿聯酋2011年10月15日阿根廷2012年2月2日韓國2012年7月26日

影片評價


該片的重點不是校園慘案,它的悲劇只是一個母子情感短路的極端表現結果。導演並沒有把研究這種校園暴力的根源作為影片主題,更多的,是通過凱文16歲人生展示和母親的對抗關係,一點點揭示母子從嬰兒孕育誕生到悲劇發生后的心理情感演變。在不露聲色的暗示后,給觀眾恰到好處的留白,體會那種因為極愛而極恨的兒子對母親的情感。該片無處不在的寓意色彩,簡練卻具有畫龍點睛之筆的對白,情節上步步推進營造出的懸念氛圍,再加上完美的配樂聲效和畫面敘事的精準,一切技術手段堪稱完美。該片更大的力量還是來自其中主創演員的奉獻,埃爾扎·米勒扮演的兒子是那樣的暴力和不可理喻,卻總有一絲人性的莫名東西牽動你無法徹底厭惡他,而蒂爾達·斯文頓扮演的母親,那個被悲劇過去像幽靈一樣纏繞、微笑著卻讓你感受到悲傷的女人,如此打動人心牽人肺腑。 (新浪娛樂評)
該片採取意識流的方式,將伊娃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痛苦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展現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飾演伊娃的女演員蒂爾達·斯文頓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細緻入微,把一個母親從討厭孩子的哭鬧到敵視孩子最後又諒解孩子的過程演繹得生動自然。印象最深刻的是母子倆在監獄里的戲,蒂爾達·斯文頓靜坐不動,她的眼神卻給觀眾以非常豐富的信息,震撼心靈。除了演員的表演,導演和攝影對於色彩的運用也值得稱道。該片描寫的是一場校園慘案,但是卻沒有渲染血腥的慘案場面,而是運用象徵性的色彩來強化視覺衝擊。片頭的西紅柿大戰和貫穿全片的伊娃家外牆上被噴塗的紅色油漆,就是強化視覺衝擊的明顯符號。當這些鮮艷的色彩出現在銀幕上時,效果遠好於對慘案場面的直接展示。 (正義網-檢察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