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慧
沈天慧
沈天慧,女,半導體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天慧任教專業是理學-材料科學類。沈天慧是上海交通大學信息存儲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材 料與化工研究院顧問、微納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微納米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沈天慧,半導體化學分析專家,化學家。1928年生於浙江嘉善魏塘鎮,女。1923年4月出生。因病於2011年1月2日凌晨2時5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8歲。
沈天慧
1957年—1959年留學蘇聯,進修半導體材料。上海交通大學信息存儲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材料與化工研究院顧問、微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微納米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曾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用三氯氫硅法制純硅的研究工作。
1966-1986年在陝西臨潼縣航天工業部771研究所,從事半導體材料及航天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研製。1978年成功地用等平面N溝硅柵 MOS&127;工藝,研製出大規模集成電路數種,當時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1987年後,從事磁頭磁碟及電磁型微馬達的研製工作,制出具有國際水平的直徑為2mm的微馬達。現從事微機電系統研究。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少年時代沈天慧
沈天慧指導學生
沈天慧在調到上海之前,沈天慧在艱苦的東北、西北工作了35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新中國剛剛起步的宇航事業。特別是在陝西臨潼呆的那17年,回憶起來,那真是一段驕傲和艱辛並存的創業史。
1969年,由於當時中國國內形勢的需要,汪師俊、沈天慧夫婦所在的研究所從北京遷址三線臨潼。大孩子在當地的村小讀書,教室里的門窗到處是一個個的窟窿,冬天冷得不行。小一點的孩子沒有幼兒園可上,只得關在家裡,一生病,兩人就輪流利用半天10分鐘的休息時間回家照看一下。沈天慧對半導體材料及硅集成電路的研究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慢慢起步了。由於研製集成電路對於工作環境有相當高的要求,需要空氣乾燥、氣候恆定,因此,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一個類似“套子”一樣的房子里工作,以至於後來得了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手發抖並嚴重變形,腿發顫,行走不便。
沈天慧與居里夫人一樣,沈天慧的求學之路也充滿艱辛。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一把大火把老家浙江嘉善的房子燒得精光。靠獎學金和做家教,她在上海讀完了初中和高中,畢業后,因家境困難,沈天慧在上海藥廠做了三年工,然後繼續在大同大學化工系半工半讀,堅持到大學畢業。
沈天慧的愛人汪師俊是她的大學同學,據他介紹,當時沈天慧既在學校兼文書職務,又當家庭教師,而她的成績在班裡仍屬佼佼者,她的秘密就在於利用每一分可利用的時間。
沈天慧的研究為中國研製成功大規模集成電路打下了基礎。16位制的中國國產微機誕生也和她的研究息息相關。1980年,她光榮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成為中國寥寥科學女星中的一顆。1987年,她作為上海最需要的人才之一被引進到上海交通大學工作,開始了新的研究領域。
沈天慧
1、《包頭白雲鄂博稀土鐵礦全分析方法的研究》(與梁樹權合作),1954年在中國稀土鐵礦會議上學術交流。
2、《三氯氫硅法製取半導體超純硅的研究》,1963年在全國半導體材料會議上學術交流。
3、《化學在集成電路中的作用》,載《化學通報》1984年第10期。
4、《化學氣相澱積技術》(專題技術講座連載1—22),載《半導體雜誌》1985年第6期至1992年第4期。
5、《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概況》,載《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86年第3期。
6、《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薄層硅外延》,載《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87年第4期。
7、《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超微細加工》,載《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88年第5期。
8、《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4氏溫工藝》,載《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89年第4期。
9、《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金屬化工藝》,載《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91年第川期。
10、《光化學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中的應用》,載《真空應用》1986年第3期。
11、《硬磁碟化學鍍非晶體Ni—P襯底的研究》,載《薄膜科學與技術》1992年第2期。
12、《Nd—Fe—B永磁體化學鍍抗腐蝕保護層的研究》,載1992年《中國第三屆固體薄膜學術會議論文集》。
13、《光化學氣相澱積氮化硅的工藝研究》,載《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93年第2期。
14、《光化學氣相澱積氮化硅薄膜應用於提高器件的可靠性》,載《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93年第9期。
15、《用多晶硅吸雜和Si02背封工藝提高矽片質量》,載《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9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