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鎮

吉水縣下轄鎮

水南鎮,隸屬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位於吉水縣南部邊緣山區,距縣城38千米,東和白沙鎮相連,南與永豐縣相鄰,北和丁江鎮相連,西與青原區接壤,轄區面積341.2平方千米,轄21個行政村,225個村小組,1個社區,2018年末戶籍人口3.26萬。

2018年,水南鎮有工業企業49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家。

歷史沿革


水南鎮原為鄉、區、公社駐地。1986年3月,水南由鄉改為鎮建制。1999年10月,鎮政府駐地由水南墟遷至水北。2001年12月,撤銷邱陂鄉成建制劃歸水南鎮管轄。2003年9月,撤銷蘆源、上村、義富3個村民委員會。瀘源村併入雙坑村;上村村併入新居村;義富村併入高中村。
水南鎮景觀
水南鎮景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水南鎮位於吉水縣南部邊緣山區,東和白沙鎮相連,南與永豐縣相鄰,北和丁江鎮相連,西與青原區接壤,轄區面積33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水南鎮境內六點二山一水二點八分田,圩鎮一萬畝平原,四周群山此起彼伏形成天然習障,全鎮屬屬半丘陵地,中央約有40平方千米平坦地。最高處三尖峰海拔573米,最低海拔60米。

氣候

水南鎮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夏兩季氣候潮濕,雨量集中,常有洪水出現,秋冬雨量稀少,12月起初霜,正月前後冷空氣活動頻繁,4至6月份雨量集中,降雪降溫明顯,20年來平均氣溫18.02℃,最高氣溫40℃,平均37.8℃,最低氣溫-5℃;年降雨量1512毫米左右,其中雷雨日73天,全年無霜期在294天左右。

水文

河瀧江自東向西穿鎮而過,流經里程約15千米。

自然資源


水南鎮森林覆蓋率為70.2%,林木綠化率70.5%;主要礦產資源有鐵礦、煤礦。

行政區劃


水南鎮位於吉水縣東南部,作為吉安市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個鄉鎮,擁有國土面積342平方公里。全鎮轄21個村委會,225個村小組,1個居委會。
轄區詳情
水北雙坑曲排村背沙田畲族西團
店背華山三甲水南上車新居
車田毛家高中邱陂帶元金城
鄢陂中庄白果水南

人口民族


總人口約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約1921人。
2017年末,水南鎮常住人口有2.86萬。
截至2018年末,水南鎮戶籍人口3.26萬。
總人口20096
10629
9467
家庭戶戶數4662
家庭戶總人口(總)19538
家庭戶男10206
家庭戶女9332
0-14歲(總)5378
0-14歲男2958
0-14歲女2420
15-64歲(總)13381
15-64歲男7039
15-64歲女6342
65歲及以上(總)1337
65歲及以上男632
65歲及以上女70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414

經濟


綜述

水南鎮景觀
水南鎮景觀
水南地區宜種水稻、大豆、紅薯等作物。芝麻、花生、油菜、荊芥、甘蔗是當地傳統經濟作物,近年來水果種植在大量發展。境內蘊藏豐富的鐵礦、煤礦資源,以天然植物為原料的藥用香料油的生產企業是水南鎮特色工業,水南腐竹更是水南獨有的農家特色產品。
2004年,水南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9132萬元,工農業生產總產值8754.5萬元,財政收入569萬元(支出5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2元。
2005年,水南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03億,其中工業總產值達1.03億,實現財政由入187萬元,農業人均純收入2764元。
2007年,水南鎮國民生產總值1.62億元,工農業生產總產值1.45億元,財政收入2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8元。
2010年,水南鎮實現財政總收入412萬元,其中完成國稅250萬元,完成地稅147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10元。

農業

水南鎮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大豆、芝麻、花生、油菜、荊芥、甘蔗等。農牧以豬、牛為主。
2004年,水南鎮出欄肉豬1.35萬頭,出售和自宰肉牛1873頭,出售和自宰家禽41萬羽;年末肉豬存欄8112頭,牛存欄3081頭,家禽存籠54萬羽。水產品(魚、蝦、蟹)360.9噸。
2007年,水南鎮出欄肉豬1.25萬頭,出售和自宰肉牛2639頭,出售和自宰家禽8.2萬羽;年末肉豬存欄9927頭,牛存欄3822頭,家禽存籠6.7萬羽。

企業

2004年末,水南鎮有地方工商業254家,主要有食品加工、化工原料和煤炭採掘。
2007年末,水南鎮有地方工商業254家,其中引進幫扶的工業企業22家,主要有食品加工、香料化工原料,2007年底三家小煤窯全部關閉。
2017年末,水南鎮有企業58家,企業從業人數932人,其中工業企業49家。
2018年末,水南鎮有工業企業49家。

商貿

2018年末,水南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12家。

文化


水南鎮在革命戰爭年代屬於蘇區,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公略縣駐地,留下了毛澤東、朱德、曾山、毛澤潭等革命先烈的足跡,有公略縣舊址尊德堂,毛主席曾下塌的懷德堂,召開過共產黨員大會的西堡祠等。

人文景觀

境內自然、人文景觀豐富。革命戰爭年代屬於蘇區,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公略縣駐地,這裡留下了毛澤東、朱德、曾山、毛澤覃等革命先烈的足跡,有公略縣舊址尊德堂,毛主席曾下塌的懷德堂,召開過共產黨員大會的西堡祠等。在青山碧水的瀧江兩岸有風景優美、香火旺盛的五聖山、玉華山、西華山;有歷史悠久,具文化觀賞和考古價值的關帝廟、龍王廟等名勝古迹。還有吉水人民建造的集發電、灌溉、旅遊為一體的螺灘電站庫區自然風光。金城村有明代修建的“江西福主第一神”之稱的萬壽宮、古書院;充滿神奇傳說的陳溝灣18學士景點;有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大坳自然風光;另還有九棟十八廳的吉水第一大洞——水南洞古建築。

地方特產

水南鎮地方特產有水南腐竹、綠色糧油、烘焙魚乾等。

交通


截至2007年末,水南鎮16個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里程達60多千米,水上交通運輸航道長20千米。

社會


城鎮建設

合理布局。一是強化“一江兩岸”,即以瀧江河總體規劃開發為重心,連接南岸的老圩鎮和北岸的新城區;二是做大“一心二翼”,即以水北新城區為中心,以水南、邱陂的兩個老圩鎮為兩翼,以點帶面,帶動全鎮經濟飛速發展;三是推進“二軸四區”,即以文水線、廣昌高速連接線和水南二橋建設為二軸,高品質規劃建設水南鎮行政區、商住區、教育園區、旅遊服務區。
水南中心小學遷建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正著手建設;萬壽苑項目主樓已完工,副樓已動工,年底可全部竣工;報仕塘至水南中學、移民點兩路段拓寬工程項目正在加快施工中;文昌商貿街項目配套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商貿街旁的水南生態公園項目用地35畝,其中水域面積約8畝,總投資300餘萬元,由江西麗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標興建,結合園林造景藝術手法,打造成集休閑、教育、環保於一體的生態主題公園,該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即將完成;公園南面規劃的居住組團、集貿市場及至廣吉高速連接線的路網等項目正著手建設;新區組團征地已完成。
2003年,水南鎮政府將墟鎮街道拓為9米寬的水泥路面,在四條環形街道安裝了路燈,樹立文明語言宣傳牌,有專職城管和環衛人員;在水北構建了佔地20畝的休閑廣場,場內設有休息亭、步行道,種植了花草、樹木。周邊有餐飲店、攤,是休閑、娛樂的好場所。

教育事業

截至2007年末,水南鎮有初中2所,在校學生1160人,在校教師77人;小學20所,在校學生2150人,在校教師116人。

醫療衛生

水南鎮設有水南中心衛生院和邱陂衛生分院,2007年末有醫務人員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