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延濱
《詩刊》主編
葉延濱,男,1948年11月17日生於哈爾濱,現任《詩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5年調中國作家協會任《詩刊》主編等職。曾獲中國作家協會優秀中青年詩人詩歌獎(1979—1980)、第三屆中國新詩集獎(1985—1986)以及十月文學獎、四川文學獎、北京文學獎、郭沫若文學獎等40餘種全國及省以上的文學藝術獎。代表作品《二重奏》《乳泉》《心的沉吟》《葉延濱詩選》等。
1948年11月17日生於哈爾濱,在成都讀小學,在涼山西昌讀中學,在延安插隊,在富縣總後軍馬場當牧工、倉庫保管員,后陸續當工人、工廠團委書記、文工團創作員及新聞報道幹事等。
葉延濱早年
1978年考入大學,在校期間獲全國詩歌獎並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82年分配到四川作家協會《星星》詩刊任編輯、副主編、主編共12年整。
1994年調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系任系主任、教授。
葉延濱活動照
1995年調中國作家協會任《詩刊》副主編、常務副主編、主編及編審,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遼寧省作協副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
2020年9月,吉林省娛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中秋節主題詩歌徵集活動,傾情推出12首著名詩人現代詩歌獻給中秋明月故人進一步弘揚和提振中國傳統文化,葉延濱創作的《趁著中秋天高雲淡》入選。
時間 | 作品名 |
1983 | 《不悔》 |
1985 | 《二重奏》 |
1986 | 《乳泉》 |
1986 | 《心的沉吟》 |
1988 | 《囚徒與白鴿》 |
1989 | 《在天堂與地獄之間》 |
1989 | 《蜜月箴言》 |
1989 | 《都市羅曼史》 |
1988 | 《葉延濱詩選》 |
1991 | 《血液的歌聲》 |
1992 | 《禁果的誘惑》 |
1992 | 《現代九歌》 |
1993 | 《與你同行》 |
1994 | 《玫瑰火焰》 |
1997 | 《二十一世紀印象》 |
時間 | 作品名 |
1988 | 《生活啟示錄》 |
1993 | 《秋天的傷感》 |
1993 | 《二十二條詩規》 |
1996 | 《聽風數雁》 |
1998 | 《白日畫夢》 |
《趁著中秋天高雲淡》 | 《稱呼的無窮韻味》 | 《當代詩歌的發展以及面臨的境遇》 | 《不算靈感算髮現》 |
《張家界水墨》 | 《陰溝和細節》 | 《另種憶舊》 | 《童年的烏鴉和都市的麻雀》 |
《騰衝行記》 | 《風景線上的煙囪》 | 《風情如畫》 | 《流行與流言》 |
《馬場的詩社》 | 《吃竹筍屙背篼——談文說藝札記》 | 《我的時尚物品簡史》 | 《細雨霏霏中的碉樓》 |
《海的韻味》 | 《你的手上也有一朵花》 | 《總有一朵花正在為你開放》 | 《裹蒸與詩》 |
《睜眼閉眼》 | 《蟈蟈骨牌和草蛇》 | 《戴墨鏡的臉》 | 《讓詩歌成為更多人的親密朋友》 |
《虹》 | 《喝涼水》 | 《星河與燈河》 | 《盤子定律》 |
《春天來了,樹木飛向它們的鳥》 | 《迎新春》 | 《在戈蘭高地》 | 《拿撒勒風情》 |
《改革:青春與詩的時代—記1980年“青春詩會”前後》 | 《追 憶》 | 《兩進耶路撒冷》 | 《“票證”的故事》 |
《釘在紙板上的蝴蝶》 | 《一百元的傳記》 | 《從加利利湖到戈蘭高地》 | 《一彎月亮上了山(外一首)》 |
《郵票往事—人生雜說》 | 《紀念品》 | 《真誠使詩永恆》 | 《為超越完美鼓掌—看北京殘奧會感懷》 |
《奧運引出的聯想》 | 《從奧運會開幕式綵排想到的》 | 《亞特蘭大的光榮與疼痛—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 | 《夢想成真的奧運》 |
《月亮走,我也走》 | 《陽台與夢》 | 《陽光清明的詩歌之路》 | 《樹與我》 |
《北京四環路:地底的傳奇》 | 《殷墟雜感》 | 《一個啟蒙時代最深刻的故事》 | 《珍惜火柴的記憶》 |
《大愛,也許只是一滴》 | 《誰解法蘭西風情(五)簡寫巴黎》 | 《誰解法蘭西風情(四)里昂的色調》 | 《誰解法蘭西風情(三)格拉斯的香水和 阿維尼翁的皇宮》 |
《誰解法蘭西風情(二)懸崖上的金絲鳥籠》 | 《誰解法蘭西風情(一)最美的海岸與最好的藥方》 | 《與影子打架》 | 《細節是生活的證據》 |
《最酷是編劇》 | 《蟈蟈、骨牌與打草驚蛇》 | 《茶會涼》 | 《壓低聲音》 |
這本詩集展現了處於時代大潮中的詩人對社會人生的詩性記錄軌跡,同時又展現了一個當代中國詩人大愛之心、智性雅趣、悲憫情懷。詩人自選了三十年來各個時期的作品,按年代順序編輯,用意有三,一是給讀者展示值得賞讀的詩作,二是為研究者勾劃出詩人創作的脈絡,三是用詩人的創作成果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一幅詩意的“年輪”。
葉延濱演講
著名詩人葉延濱隨筆《世界的理由》由太白文藝出版社結集出版,本書收集了葉延濱近年來的文學隨感、文藝札記及對生活的藝術思考,文筆犀利老練,觀點獨特精闢,風格幽默灑脫,在報刊上相繼發表時引起讀者熱烈關注和反響。
時間:1966年10月至1967年2月。路程:從四川經延安到北京,共計6700里路。方式:背著行李,打著小旗的步行串聯。同行人:我、陶學燊、王守智、張雲洲四個高中學生。串聯理由:“我們也要見毛主席!”真實原因:因父母均被打成“反黨分子”,我不能參加當時所有的活動,於是動員三位同班好友組成長征隊。
時間 | 具體獎項 | 頒獎機構 |
1979—1980 | 優秀中青年詩人詩歌獎 | 中國作家協會 |
2020年11月29日 | “2019’中國誦讀文學貢獻獎” |
曾獲第三屆中國新詩集獎(1985—1986)以及十月文學獎、四川文學獎、北京文學獎、郭沫若文學獎等40餘種全國及省以上的文學藝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