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卡廷慘案的結果 展開
- 蘇聯針對波蘭軍人的屠殺事件
- 2007年安傑依·瓦伊達執導波蘭電影
- 1990年馬塞爾·羅欣斯基執導紀錄片電影
卡廷慘案
2007年安傑依·瓦伊達執導波蘭電影
《卡廷慘案》是由安傑依·瓦伊達執導,帕威·馬拉欣斯基、瑪雅·歌摩勞斯嘉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劇情片,於2007年9月21日在波蘭上映。
該片講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數千名波蘭戰俘被屠殺的故事。影片也反映了波蘭當時處在戰爭期間和戰後的複雜局勢和地位。2008年,該片獲得第80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卡廷慘案劇照
1939年9月1日,德國從西邊進攻波蘭,9月17日,蘇聯從東邊進攻波蘭。蘇聯俘獲了波蘭東部30萬軍人後,釋放了大部分士兵,但軍官、科學家、學者、牧師、工程師這些“精英”人士被扣留下來。這些人的家屬再也沒有親人的消息。1943年4月13日,納粹德國無意中在俄羅斯的卡廷森林發現大量的萬人坑,經鑒定,埋藏的正是二戰中被槍殺的波蘭軍民,蘇德兩國互相指責為對方所為。1990年4月13日,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承認卡廷慘案是蘇聯所為。
角色 | 演員 |
Pawel | 帕威·馬拉欣斯基 |
Sturmbannfuehrer Mueller | Joachim Paul Assb ck |
Magda | Magdalena Cielecka |
Danuta | 達努塔·斯坦卡 |
Maja | 瑪雅·歌摩勞斯嘉 |
Wladyslaw | Wladyslaw Kowalski |
Artur | Artur Zmijewski |
Maja | 瑪雅·奧斯坦澤斯卡 |
Stasia | 斯坦尼斯拉娃·塞林 |
Anna | 安娜·拉德旺 |
Young Joanna | Agnieszka Kawiorska |
Antoni | 安東尼·鮑里克基 |
Wiktoria | Wiktoria Gasiewska |
Joanna | Joanna Kawiorska |
Agnieszka | Agnieszka Glinska |
Actress | Alicja Dabrowska |
General | 揚·恩格萊特 |
Soviet officer | 謝爾蓋·加爾邁什 |
Professor of chemistry | Krzysztof Globisz |
Priest | Krzysztof Kolberger |
Young priest | Jakub Przebindowski |
Commisar (as Oleg Dracz) | Oleg Drach |
NKWD Officer (as Oleg Sawkin) | Oleg Savkin |
Propaganda Abteilung Officer | Sebastian Bezzel |
Lt. Klin | Jacek Braciak |
Old Man at the Bridge | Stanislaw Brudny |
UB Major | Leon Charewicz |
Teacher | Aleksander Fabisiak |
Militia Officer | Zbigniew Kozlowski |
Priest | 奧爾基爾德·魯卡斯.. |
Wanda Wasilewska (voice) | Maria Maj |
German Translator | Józef Mika |
German Soldier | Andrzej Pieczynski |
Priest | Leszek Piskorz |
Polish Officer | Dariusz Toczek |
Photographer Wladyslaw | Tadeusz Wojtych |
Postman | Wieslaw Wójcik |
Mrs. Greta | Krystyna Zachwatow.. |
Lt. Kozlov | Ilia Zmiejew |
(as Vladimir Abramuszkin) | Vladimir Abramushkin |
Professor | Andrzej Szenajch |
製作人 | 邁克·文辛斯基、Katarzyna Fukacz-Cebula、Dominique Lesage |
導演 | 安傑依·瓦依達 |
副導演(助理) | Ewa Brodzka、Marek Cydorowicz 、Agnieszka Glinska |
編劇 | 安傑依·瓦依達、Przemyslaw Nowakowski、瓦迪斯瓦夫·帕西科夫斯基 |
攝影 | 帕維爾·愛德曼 |
配樂 | 克里斯托夫·潘德雷茨基 |
剪輯 | Milenia Fiedler、Rafal Listopad |
選角導演 | Ewa Brodzka |
藝術指導 | Magdalena Dipont |
美術設計 | Marek Kukawski、Ryszard Melliwa |
造型設計 | Magdalena Dipont |
服裝設計 | Magdalena Biedrzycka |
視覺特效 | Jarek Sawko |
布景師 | Wieslawa Chojkowska |
創作背景
《卡廷慘案》劇照
波蘭在被蘇聯佔領45年時間裡,卡廷慘案是一個高度禁忌的話題。在當時的電影審查制度下,要製作一部關於卡廷大屠殺的電影幾乎是不可能的。在1989年國家解放之後,波蘭電影導演的安傑依·瓦依達花了17年的時間才終於找到一個令他滿意的劇本。他最終選擇了波蘭最具有影響力的劇作家之一Andrzej Mularczyk的劇本。導演瓦依達的父親是一名軍官,後來成為卡廷慘案中被殺害的犧牲者中的一個。瓦依達把這段纏繞他一生的傷痛經歷拍成了電影,他認為“這部電影一定能喚起每一個人沉睡的心靈”。
穿幫鏡頭
當男孩在做他的文書工作時,掛在大學辦公室牆上的肖像畫變成了一幅波蘭的白鷹畫。
上映日期 | 國家 | 卡廷慘案劇照 |
2007年9月17日 | 波蘭 | |
2008年8月15日 | 中國台灣 | |
2007年9月21日 | 波蘭 | |
2007年11月14日 | 法國 | |
2008年2月15日 | 德國 | |
2008年4月 | 美國 | |
2008年5月3日 | 匈牙利 | |
2008年6月4日 | 羅馬尼亞 | |
2008年7月8日 | 捷克Czech | |
2008年8月24日 | 芬蘭 |
製作公司 | Akson Studio |
Polski Instytut Sztuki Filmowej | |
TVP S.A. | |
Telekomunikacja Polska | |
發行公司 | Atlantic Film |
MEED Films |
時間 | 榮譽 |
2008年 |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
第21屆歐洲電影獎藝術貢獻獎 |
時間 | 獎項全稱 | 所獲獎項 | 結果 | 獲獎方 |
2008年 |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安傑依·瓦伊達 |
第21屆歐洲電影獎藝術貢獻獎 | 藝術貢獻獎 | 獲獎 | Magdalena Biedrzycka |
正面評價
《卡廷慘案》可以和《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並立,導演們都是以自身的真實經歷為基礎,為自己的民族譜寫了一曲悲歌。影片中蘊含的真摯而悲憤的情感,必須要用藝術家自己的血和淚才能譜寫,因而才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歷史重量。影片在技術方面也運用得很老道,且不顯山露水。特別到結尾,故事已經毫無懸念了,20分鐘的大屠殺場景卻仍然讓人震驚。最後是10秒的黑屏,伴著哀悼的配樂,隨後打出字幕,寂然無聲。可以想見,在波蘭電影院黑暗中端坐的觀眾,感受到的是如何強大的心靈震撼。(《中國青年報》評)
在《卡廷慘案》這部影片中,瓦依達所能做的,是切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根據手頭掌握的史料,儘可能還原那一段真實,讓觀眾從真實中,體驗來自內心深處的震撼與反思。(《齊魯晚報》評)
《卡廷慘案》劇照
綜觀全片,導演極力避免渲染政治上的敵對情緒,希望可能客觀而直接地還原當時那段痛史,除了片尾那段帶著血腥的集中槍決波蘭軍官的屠殺場面,影片都如靜水深流般講述著波蘭幾個普通家族發生的故事。該片中,瓦依達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切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根據手頭掌握的史料,儘可能還原那一段真實,讓觀眾從真實中,體驗來自內心深處的震撼與反思(齊魯晚報評)。
作為政治題材影片,《卡廷慘案》手法成熟、敘事巧妙、人物飽滿。該片中波蘭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淪為兩大軍事強國的獵物,尊嚴和自由的主題很容易討好觀眾。該片沒有煽動民族情緒,更無氣急敗壞的歷史說教,影片的最後20分鐘描寫了屠殺波蘭俘虜的過程,在觀看時很容易令人產生厭戰情緒(成都商報評)。
瓦依達電影真正的“危險”在於,從人性的維度審視這個政治慘劇,這讓現在俄羅斯謹小慎微的政客心驚肉跳(南方新聞網評)。
反面評價
在電影節上,該片得到的評價並不是很高。評論通常認為它的情節劇色彩過重,筆法老套。比如蘇聯士兵撕開紅白兩色的波蘭國旗,把紅色的布條掛回旗杆,意味政權的更替,白色的則拿來裹腳。這樣的煽動對影評人而言的確過於直接(南方新聞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