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車

井車

井車是由轆轤發展而來的古代從深井中提水進行灌溉的工具,約產生於隋唐時代。用畜力或人力拉動,盛水水斗連續上升,繞過大輪,傾瀉於水簸箕,再流入田地中,然後空水斗下降,如此周而復始。井車在北方主要用於垂直地底取水,在西南地區主要用於鹽井取鹽水。

概念


井車是由轆轤發展而來的古代從深井中提水進行灌溉的工具。圓木上絞纏繩索,索系水平,圓木旋轉,帶動繩索。水斗隨之起落以取水,水斗只直上直下。不能繞圓木旋轉。井車約產生於隋唐時代。

構造


井車是將許多木製水斗都以小橫軸連接成串,如同大鏈,套在井上面一大輪上;在這大輪的軸的一頭,裝上一個大立齒輪,再和上部一個大卧齒輪相銜接;用畜力或人力拉動套桿,則卧齒輪迴轉,大立齒輪及大輪隨之而轉,盛水水斗連續上升,繞過大輪,失傾瀉於水簸箕,再流入田地中,空水斗由另一邊下降,如此周而復始。

產生原因


應我國北方雨水缺少、地下水位低的特點,井車乃垂直地底取水,在我國西南地區也用於鹽井取鹽水。為了方便故而造就井車。

相關記載


井車最早見於唐文獻《太平廣記》卷二五0引《啟顏錄。鄧玄挺》:“唐鄧玄挺入寺行香,與諸僧詣園,觀植蔬。見水車以木桶相連,汲於井中,乃曰:‘法師等自踢此車,當大辛苦。’答曰:‘遺家人挽之。’”唐劉禹錫《何處春深好》詩:“分畦十字水,接樹兩般花。櫛比載籬槿,咿啞轉井車。”不僅提到井車,還描寫了井車運轉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