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角蟾

大圍角蟾

大圍角蟾雄蟾體長32-40毫米,雌蟾為42-48毫米。頭扁平,長寬幾相等。吻短,吻棱顯著。大圍角蟾頭部後方的刺粗大銳利,身體和尾巴上也布滿了刺,看了叫人汗毛直豎。由於大量捕獲,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資料


大圍角蟾
大圍角蟾
中文名:大圍角蟾
物種分類:兩棲類→無尾目→鋤足蟾科角蟾屬
拉丁名:Megophrys daweimontis
英文名:DaweishanMogophrys
屬中文名:角蟾屬
是否藥用動物:否
是否經濟動物:否

形態


大圍角蟾
大圍角蟾
頰部垂直,向內凹陷。鼓膜大而圓。無犁骨齒。舌後端圓,多數有缺刻。前肢細,指短粗,指端球狀。後肢粗壯,趾細長,有蹼跡。皮膚光滑。背部及四肢有小痣柱,體側小圓疣較多。腹麵皮膚光滑。背面橄欖色;眼間有淺色邊的黑色三角形斑;四肢有深色橫紋;腹麵灰白色,腹側有黑色花斑

生活環境


生活在海拔700-2850米的山澗溪流附近的草叢中。夏季雨後之夜常連續鳴叫。溪邊草根處與碎石隙間都可以發現蝌蚪,若遇驚擾,迅速藏入石隙。分佈較廣,能捕食害蟲。系我國特產蟾類,應予保護。

習性


大圍角蟾
大圍角蟾
這一身刺不僅僅為了自衛,還有一種奇妙的功用;如果它往水裡浸一下,水就會進入小刺之間的凹陷處,再從那兒進入皮膚上的小孔,然後流向頭部。在它的嘴角旁有收集水分的小囊,水就儲藏在那裡,如果遇到天旱缺水,它只要動一下須部,水滴會從小囊里冒出來。
大圍角蟾不單單依靠角刺來自衛,還會擬態,由於身上的刺和周圍沙礫形狀相近,再加上體色和沙礫差不多,當它靜止時,你很難發現它。它還有第三手自衛本領,要到危急時才會施展出來,那就是突然眼噴鮮血,射程為一至二米,侵害它的敵人準會被這迎面噴來的血嚇得張惶失措,它就可以趁機逃走了。

飼養


飼養大圍角蟾一般溫度要維持在24℃以上,最佳溫度是25-28℃。高於30℃時會導致過熱而死,低於22℃時食慾開始減退,而20℃以下就完全不進食也不運動了。空間濕度要在70%以上,否則依然會脫水而死。外傷會導致傷口潰爛,而墊材不潔凈會導致腹水和局部炎症。如果確實不經意忘記了更換陳舊的墊材或飼養水,導致局部發紅出現炎症,甚至潰爛。不要驚慌。可以用土霉素溶水后噴淋在患處乃至全身,並每天更換墊材或飼養水。一般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康復。除此以外,強壯的角蟾幾乎不易患病。一般情況下大圍山角蟾可以在人工條件下活4年以上,長壽者可達6-7年。
大圍角蟾
大圍角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