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宮

會澤縣萬壽宮

萬壽宮是會澤縣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會館建築之一,整個建築體現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建築格局。

簡介


會澤縣萬壽宮
會澤縣萬壽宮
萬壽宮以雄、奇、秀、美而著稱,被譽為雲南古建築之首,被錄入《中華瑰寶》。是研究清代會館建築的寶貴資料萬壽宮建築布局嚴謹,氣勢宏大,特別是古戲台,造型別緻,外觀秀美,是研究清代會館建築的寶貴資料。位於縣城北部江西街中段南側,亦稱江西廟、江西同鄉會館、豫章會館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具體信息


位於會澤縣城北部江西街中段南側。亦稱江西廟、江西同鄉會館、豫章會館等。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毀於戰火,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經東川、南昌、臨江、瑞川、建昌等五府公議,並由參加公議的五府及九江、南安等共14府捐銀重建。清道光、咸豐及民國年間均作過多次修繕。
萬壽宮是會澤縣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會館建築之一,總佔地面積7545.92平方米,建築面積2594.74平方米。萬壽宮坐北朝南,建築布局藝術是以南北中軸線為座標,在中軸線上建中心主體建築,東西兩側建蓋房屋,形成對稱格局。南北中軸線上建有門樓(兼戲台)、中殿(真君殿)、後殿(觀音殿)。門樓東西兩側各建有一棟耳樓房屋,觀音殿西廂房的西側處建有一獨立的小戲院(現屬整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中),真君殿和觀音殿東西兩側建有廂房等,組成了萬壽宮整個古建築藝術群體,佔地面積7545.92平方米。萬壽宮是一個集娛樂、道教、佛教於一個院落之中的活動場所,這種奇特的組合形式,頗具雲南地方民族特色,實屬罕見。萬壽宮是遠離家鄉的江西人聚會消閑娛樂以慰藉思鄉情懷的精神寄託場所,和遙祝家鄉親人安康的祈願地。
徠門樓是萬壽宮古建築中木結構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精華所在,其建築技術為中國古建築木結構中的“抬梁式”木構架,是兩樓一底的樓閣式建築,高13.6米,寬16米,進深6.5米。底層為大門出入的通道,二層為演出用的戲台,包括化妝室,演奏室等,三層閣樓為神龕。屋頂為五重檐歇山頂,屋面全鋪以灰瓦;屋頂上第三條屋脊最高,屬正脊,中間有寶頂,兩端有吻獸,另兩條屋脊兩端也有吻獸;垂脊中間有垂獸頭,下端起一翹角;沒有戧脊和戧獸,無岔脊和走獸,每層屋檐下用五攢斗拱支托飛檐及眾多的翹角。門樓五重檐下所用的斗拱屬支撐飛檐及翹角的功能性和裝飾性雙重作用的斗拱,每層飛檐下的斗拱層層疊壓而上,且所有斗拱的昂嘴(亦稱“檐牙”)都是飛雲樓頭層,極具裝飾藝術性。門樓屋頂脊上的各種脊獸裝飾藝術瓦件和五重檐下的裝飾藝術性極強的斗拱及眾多的翹角,是其獨特之處,有著強烈的裝飾藝術性。28隻翹角對稱的東西各14隻向兩側對稱伸展,好似大鵬展翅欲飛,門樓的整個屋頂呈現著輕巧活潑,美麗動人的藝術形象,令人讚嘆不已。
第二進為中殿,氣勢巍峨。中供許遜神像。許遜,江西南昌人,生於晉朝,相傳為江西道教創始人,亦稱許真君,故
萬壽宮
萬壽宮
中殿亦有真君殿之稱。中殿東西兩側各建偏殿,南側后檐於明代延伸出一亭,亭中置一一龕,供奉韋陀神像。在第二進中殿至第三院後殿間,另闢有東西跨院,東跨院為花園,西跨院建有小戲台,對稱布局。後殿較中殿稍高,兩旁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