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許遜的結果 展開

許遜

道教凈明派祖師

許遜(239年-374年),字敬之,江西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汝南(今河南許昌),吳赤烏二年(239)出生於南昌縣益塘坡(今麻丘鄉)。

晉代著名道士,道教凈明派祖師,尊稱許天師。道教尊為許真君,在道教流派中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晉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任旌陽令,后棄官東歸,於西山中修道煉丹,著書立說,創“太上靈寶凈明法”,白日飛升。

於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齊飛天成仙,世人尊奉他為“許仙”。東晉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

人物生平


感悟入道

許遜[晉代道教人物]
許遜[晉代道教人物]
字敬之,豫章南昌人,東晉道士,凈明道派尊奉的祖師。相傳著有《靈劍子》等道教經典。據道書記載,少以射獵為業,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始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聞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吳猛得術士丁義神方,乃拜大洞君吳猛為師,傳三清法要。
他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愛好道家修鍊法術。
二十歲舉為孝廉,屢薦不就。二十九歲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吳猛學道,盡得秘傳。
三十六歲時與文學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最後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今新建西山鄉)隱居,只求修鍊,不願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鄉里,深為鄉人尊敬。

出任縣令

直至西晉太康元年(280)四十二歲時,因朝廷屢加禮命,難於推辭,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陽縣令。到了旌陽,去貪污,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的措施。有一年,旌陽大水為患,低田顆粒無收,許遜讓大批農民到官府田裡耕種,以工代稅,使災民獲得解救。當時瘟疫流行,許遜便用自己學得的藥方救治,藥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時旌陽傳唱一首民謠:“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盛讚許遜的功德。鄰縣民眾紛紛前來歸附,旌陽人戶大增。許遜在旌陽十年,居官清廉,政績卓著,被人們親切稱為“許旌陽”。

掛冠東歸

元年(290),鑒於晉室將有大亂,料知國事不可為,許遜掛冠東歸。啟程時,送者蔽野;有的為他建生祠、畫神像,終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隨來到西山,聚族而居,與許遜為伴,都改姓許,人稱“許家營”。
許真君東歸后,時逢彭蠡湖(今鄱陽湖)蛟龍為害,水災連年,許祖率領眾弟子,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斬妖除魔,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飛升成仙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21),許遜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凈明真境”,立凈明道派。其宗旨為“凈明忠孝”。傳說許遜活到一百三十六歲,後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並受歷代王朝賜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

軼事典故


許遜得道

許遜[晉代道教人物]
許遜[晉代道教人物]
元康元年(291)爆發八王之亂,許遜以晉室紛亂,乃棄官東歸,與吳猛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據說許遜的西山教團有上百人的規模,教團骨幹有十二人,稱十二真君,即許遜、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勛、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其中五人為許遜的家族或姻親。他以南昌西山為中心,傳教活動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區,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許遜傳教遺跡。豫章各地多有許遜斗蛟斬蛇、為民除害的神奇故事。道教傳說,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十五日許遜“合家飛升,雞犬悉去”。西山道士乃以許遜故宅建游帷觀為祭祀所。據《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載:每當許遜升遐之日,“四鄉百姓聚會於觀,設黃籙大齋。邀請道流,三日三夜,升壇進表,上達玄元,作禮焚香,克意誠請,存亡獲福,方休暇焉。”①
宋代,許遜極得北宋皇室尊崇。大中祥符三年(1010),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政和二年(1112),遣內使程奇請道士在玉隆宮建道場七晝夜,誥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后又仿西京崇福宮規制,在洪州西山改建玉隆萬壽宮。建築宏偉壯觀,為宋代著名道觀。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②宋代中國民間對許遜的信仰已很盛行。“每歲夏季,諸卿士庶,各各香華,鼓樂、旗幟,就寢殿迎請真君小型像幸其鄉社,隨願祈禳,以蠲除旱蝗。”③據傳每年仲秋“凈月”,前往西山玉隆萬壽宮朝拜者,扶老攜幼,肩輿乘騎,肩摩於路。因此,南宋何真公、元初劉玉都假託許遜神靈降授,並尊為凈明道祖師。

人物爭議


許遜得道

西山萬壽宮
西山萬壽宮
許遜事迹正史無傳,道書所載,也多不一。道書所載,也多不一。如關於許遜得道,至少有三種說法:
得道於吳猛
《雲笈七箋》卷一百六《許遜真人傳》稱:“(吳)猛升仙去時,語其子云:‘吾去后,東南方有人,姓許名遜,應來吊汝,汝當看重之,可以真符授也。’至時,遜果來吊,其子以父命將真符傳遜,奉修真感有愈於猛。”
得道於蘭公
據《十二真君傳》載:蘭公系孔子故鄉兗州曲阜縣人,因“精專孝行”,斗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並預示晉代有真仙許遜,當傳此“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果然,蘭公死後,其孝道秘法、寶經金丹、銅符鐵券,為許遜所得。
得道於諶母
吳猛、許遜皆得道於諶母。《墉城集仙錄》稱諶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關於許遜的籍貫,《雲笈七?》說是南昌人。《十二真君傳》記許遜籍貫為汝南,《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謂許遜“望本高陽”。汝南許氏是漢代主持“元旦評”的名流,高陽許氏是魏晉北朝的名門。這或許是為了神化許遜而有意地攀附。

後世紀念

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許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台灣島以許遜為主神之廟宇以桃園縣大園鄉仁壽宮最為悠久,相傳為清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台,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