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網路

分類網路

分類網路是在1993年左右用於描述網際網路的網路體系的一個術語。它將IPv4的IP地址分成五個類別。每個類別的地址都由它們的前3位來標識;每個類別都定義了網路的大小或者類型(單播或多播)。

分類網路


現在,只有在一些網路軟體和硬體組件(例如掩碼)的缺少配置參數這些有限的領域裡才還使用分類網路這個概念,但是,這個術語在網管員間的討論中還經常可以聽到。
The prototype Internet in 1982; note that all the networks (the ovals) have addresses which are single integers; the rectangles are switches.

分類之前


一開始,32位的IPv4地址只由8位的網路地址(指定了主機連接到的那個網路)和剩下的主機位(指定了主機在該網路內的地址)。這種格式用在區域網出現之前。在那時,只有一些很少很大的的網路,例如ARPANET。這使獨立的網路的數量不能太多(最多254個),這在區域網出現的早期,就已經顯得不足夠了。

分類


為了和已存在的IP地址空間及IP數據報兼容,對IP地址的定義在1981年的RFC 791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IP地址共有三種網路地址長度不同的單播地址。如下表所示:
Class前綴位網路地址位數剩餘的位數網路數每個網路的主機數
A類地址 0 8 24 128 16,777,214
B類地址 10 16 16 16,384 65,534
C類地址 110 24 8 2,097,152 254
D類地址(群播) 1110 未定義 未定義 未定義 未定義
E類地址(保留) 1111 未定義 未定義 未定義 未定義
可用的主機地址總是2N - 2(N是所用的位數,減2是因為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地址都是無效的)。因此,對於用8位來表示主機地址的C類地址來說,主機數就是254。
更多的網路位允許更多的網路,因此適應了網際網路的持續增長。
現在總和IP地址連在一起的掩碼在那裡是不需要的,因為掩碼可以從IP地址推出。所有的網路設備都會通過查看IP地址的前幾位來確定地址所屬的類別。
但是比較兩個IP地址的物理網路的方法沒有改變。對每個地址,在確定它的網路地址所佔的位數和相應的值之後,就可以比較它們的網路地址了。如果兩個網路地址相同,則兩個IP地址在同一網路上。

對分類的替換


第一輪的改變在短期內已經足夠,但是IP地址仍然在不斷變得短缺。其中主要的問題是,多數的網對站c類的網路地址來說太大了,因此它們都得到了b類的地址。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b類的地址(共214個)迅速減少。分類網路於1993年被無類別域間路由取代以解決這個問題。 IANA在早期對IP地址的分配在某些情況下並不是很高效,這也是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但是,人們認為一些美國的組織不公平地和非必要地得到了A類地址這個觀念其實只是一個惡作劇;那些不高效的分配多是在分類地址出現之前。在那裡,只有後來所謂的A類地址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