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俠

英國故事

小飛俠叫彼得·潘(英語:Peter 肯辛頓公園的彼得·潘(Peter 《彼得和溫蒂》(1911年),后更名為《彼得·潘》,一部基於戲劇的兒童小說。

身份背景


小飛俠叫彼得·潘(英語:Peter Pan),是由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所創造的小說角色名,也是同名改編的舞台劇、兒童故事、以及其他衍生作品的共同名稱。
小飛俠最早出現在1902年巴利的小說《Little White Bird》中,兩年後改編的戲劇在倫敦首演,令小飛俠一舉成名,巴利又於1911年把這個故事改編成兒童書。

角色經歷


故事是關於一個拒絕長大的小男孩,帶領著一群孤兒在永無島(Neverland)所遭遇到的各種冒險故事。
故事梗概
出生於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孩溫蒂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中,還整天被一個呆板頑固的父親扼殺她童年的快樂和夢想,她一直渴望著能逃脫這裡,去一個夢想中的世界。
終於,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長著乳牙的小飛俠彼得·潘飛到了她的窗前,並帶上她和另兩個渴望夢想的男孩來到一個美麗的海島——夢幻島。然而,夢幻島上並不平靜,雖然這裡充滿了神奇的魔法和奇妙的生物,但也潛伏著未知的危險,如巨大兇狠的鱷魚和詭計多端的妖精人魚等。在這裡他們歷經磨難與考驗,並戰勝了邪惡的鐵鉤船長,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夢想……
巴利總共寫過三個關於彼得潘的故事:
肯辛頓公園的彼得·潘(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1906年),取材於書中的一節“小白鳥”(1902年)。
舞台劇《彼得·潘》,也作《不願長大的男孩》(於1904年12月27日首演,1928年首次公開演出)
《彼得和溫蒂》(1911年),后更名為《彼得·潘》,一部基於戲劇的兒童小說。
一些續集、改編以及衍生產品在那之後出現,都有一些對故事線的輕微修改。
改編電影
至少有10部電影改編自《小飛俠》。為慶祝《小飛俠》戲劇誕生100周年,好萊塢去年還拍了兩部電影,分別是《小飛俠2004》和《小飛俠前傳之魔幻童心》(又名為《尋找夢幻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