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火山
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
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佈相當廣泛,海底火山噴發的溶岩表層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卻,有如擠牙膏狀,但內部仍是高熱狀態。
絕大部分海底火山位於構造板塊運動的附近區域,被稱為中洋脊。儘管多數海底火山位於深海,但是也有一些位於淺水區域,在噴發時會向空中噴出物質。在海底火山附近的熱氣噴發口,具有豐富的生物活性。
所謂海底火山,就是形成於淺海和大洋底部的各種火山。包括死火山和活火山。
地球上的火山活動主要集中在板塊邊界處,而海底火山大多分佈於大洋中脊與大洋邊緣的島弧處。
板塊內部有時也有一些火山活動,但數量非常少。
海底火山可分3類,即邊緣火山、洋脊火山和洋盆火山,它們在地理分佈、岩性和成因上都有顯著的差異。
海底火山噴發時,在水較淺、水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常有壯觀的爆炸,這種爆炸性的海底火山爆發時,產生大量的氣體,主要是來自地球深部的水蒸氣、二氧化碳及一些揮發性物質,還有大量火山碎屑物質及熾熱的熔岩噴出,在空中冷凝為火山灰、火山彈、火山碎屑。
地中海就曾藉助火山灰出現過"火山島"。
海底火山
海底活火山主要分佈在大洋中脊和太平洋周邊區域。大洋中脊的海底火山。
大洋中脊在大洋中部,是屹立於洋底的大型山脈。它是海洋板塊的生長點,是新洋殼產生的地帶。
大樣板塊物質從這裡通過岩漿噴溢的形式不斷產生,並向兩側朝大陸方向緩慢移動,也逐漸固化和變老。大洋中脊是地殼最活動的地帶,當熔融岩漿經過地幔沿著裂谷噴溢,就產生海底火山爆發。
熔融岩漿冷卻后就在洋脊裂谷兩側出現新火山。
海底火山的分佈相當廣泛,大洋底散布的許多圓錐山都是它們的傑作,火山噴發后留下的山體都是圓錐形狀。
海底火山
據統計,全世界共有海底火山約2萬多座,太平洋就擁有一半以上。
這些火山中有的已經衰老死亡,有的正處在年輕活躍時期,有的則在休眠,不定什麼時候蘇醒又“東山再起”。
現有的活火山,除少量零散在大洋盆外,絕大部分在島弧、中央海嶺的斷裂帶上,呈帶狀分佈,統稱海底火山帶。太平洋周圍的地震火山,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80%。
海底火山,死的也好,活的也好,統稱為海山。海山的個頭有大有小,一二公里高的小海山最多,超過5公里高的海山就少得多了,露出海面的海山(海島)更是屈指可數了。
美國的夏威夷島就是海底火山的功勞。它擁有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上有居民10萬餘眾,氣候濕潤,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盛產甘蔗與咖啡,山清水秀,有良港與機場,是旅遊的勝地。
夏威夷島上至今還留有5個盾狀火山,其中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它的大噴火口直徑達5000米,常有紅色熔岩流出。1950年曾經大規模地噴發過,是世界上著名的活火山。
大洋中脊是玄武質新洋殼生長的地方,海底火山與火山島順中脊走向成串出現。據估計全球約80%的火山岩產自大洋中脊,中央裂谷內遍布在海水中迅速冷凝而成的枕狀熔岩。中脊處的大洋玄武岩是標準的拉斑玄武岩。這種拉斑玄武岩是岩漿沿中脊裂隙上升噴發而生成的產物,它組成了廣大的洋底岩石的主體。
沿大洋邊緣的板塊俯衝邊界,展布著弧狀的火山鏈。
它是島弧的主要組成單元,與深海溝、地震帶及重力異常帶相伴生。島弧火山鏈中,有些是水下活火山。
這類火山主要噴發安山岩類物質,安山岩的分佈與島弧緊密相關。由於安山質岩漿比玄武岩漿粘性大,且富含水,巨大的蒸氣壓力一旦突然釋放,便形成爆髮式火山,易釀成巨大災難。
因安山岩粘性大,熔岩可堆砌成陡峭的山峰,突出水面,但逸出的氣體又常使它生成火山灰和浮石。安山質火山的剝蝕產物可組成雜砂岩沉積相。
海底火山
洋盆火山起初只是沿洋底裂隙溢出的熔岩流,以後逐漸上長加高,大部分海底火山在到達海面之前便不再活動,停止生長。
其中高出洋底1000米以上者,稱海山;不足1000米者,稱海丘。少數火山可從深水中升至海面,這時波浪等剝蝕作用會不斷抵消它的生長。
一旦火山錐漸次加寬並升出於波浪作用線之上,便能形成火山島,幾個鄰近的火山島可連接成較大的島嶼,如夏威夷島。洋盆火山的活動一般不超過幾百萬年,出露海面的火山停止活動,將被剝蝕作用削為平頂。
海底火山
各大洋,特別是太平洋中,發現許多平頂的水下死火山。
儘管它們的頂部可能冠有珊瑚礁,但其主體皆是火山錐。
洋盆各海山或大洋島嶼的火山岩以鹼性玄武岩較常見,極少數島嶼有硅質更高的熔岩,如冰島及其附近有大量粗面岩和鈉質流紋岩。
鹼性玄武岩組成的洋盆火山可能與熱點或地幔柱的活動有關。
兩年之後,1966年8月19日,這座火山再度噴發,水汽柱、熔岩沿火山口衝出,高達數百米,噴發斷斷續續,直到1967年5月5日才告一段落。這期間,小島也趁機發育成長,快時每晝夜竟增加面積0.4公頃,火山每小時噴出熔岩約18萬噸。
人們常認為海底火山附近溫度較高,但在火山口附近仍有厭氧耐熱菌存在,這為科學家的聲明存活條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國陸地上的火山已經有較多記載,如雷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火山群、長白山火山、藏北火山及大同火山群等等。在我國海底,同樣有火山存在。
大洋邊緣的海底火山。在大洋的邊緣,特別是西太平洋的邊緣,由於大洋板塊較重,大陸板塊較輕,大洋板塊俯衝到大陸板塊之下,形成島嶼--海溝系列地形(島弧,即指延伸得很長的弧形列島),島弧往往有火山活動,有些在島上噴發,有些在海底噴發。台灣島和澎湖列島就是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弧上,故有眾多火山。
台灣的海底火山。台灣自8600萬年前就開始有火山活動。斷斷續續的火山活動,在台灣島的北端、東邊和南部留下不同時期噴發的火山。台灣東南海上的綠島、藍嶼、小藍嶼,台灣北部外海的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基隆到和龜山島等,原來都是300萬年以來因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後來經地殼運動和海平面變化,才由海底火山變為火山島。又如澎湖列島,除花嶼以外的63個島嶼都是火山岩構成的島嶼。從火山岩層之間夾有海里生長的貝殼和有孔蟲化石,說明澎湖列島的火山也是在淺海環境噴發而成的。釣魚島也是由火山岩組成的。台灣海外,可能還有未出露的海底火山。
西沙群島的高尖石--海底火山的露頭。高尖石位於西沙群島東部東島的西南方14千米的東島大環礁西緣。這個面積不組300平方米、呈4級階梯狀的小島,實為海底火山的露頭。在岩石鑒定中發現,在火山碎屑岩中夾有珊瑚和貝殼碎屑。可以想象在200萬年前,地動海嘯,熱氣濃煙衝出海面,在上空翻騰,震撼著西沙海區。據岩層傾向分析,當時的噴發中心在高尖石的東北方。估計附近海底會有海底噴發的枕狀熔岩。高尖石只是由火山碎屑物組成的火山錐體的殘留部分。南海深海盆的海底火山。南海深海盆是南海海底擴張形成的。在距今3200-2300晚年期間,由於這裡洋殼底部熔岩上溢,火山噴發,形成早期海山如長龍海山、中南海山等。之後,約在2300-1700萬年期間,南海海盆沿北緯15度附近為擴張軸,朝南北方向擴張,也帶來海底火山活動,形成第二期海底火山。如黃岩海山、珍貝海山等。據中國與美國的海洋科學家聯合在南海中央海盆探測,使用先進的地質拖網技術,在南海深海盆底的海山上,刮到火山岩石,這是有力的證據,足以證明南海深海盆存在著海底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