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克榮

尹克榮

尹克榮(朝鮮語:윤극영,1903年—1988年),韓國著名作曲家,《小白船》的創作者。本貫海平,1903年出生於大韓帝國漢城(今首爾)。尹克榮的前半生主要在朝鮮亡國時期度過,他年輕時前往日本東京,參加了色動會(一種研究兒童文學的同人會),並創作了《半月》(即《小白船》)、《冰柱》、《元旦》等兒童歌曲。其中《小白船》不僅被朝鮮人廣為傳唱,更是為中國人家喻戶曉。1945年光復以後回到大韓民國,1988年去世。

生平


青少年時期

尹克榮(윤극영,1903年—1988年),生於漢城(今首爾),出身書香世家,性格天真爛漫。他的爺爺叫尹政末,是以前朝鮮的地方郡守,父親則叫尹稷善。尹克榮自幼聰慧,四歲時已經會讀朝鮮文的《千字文》,16歲時便結婚了。當時,朝鮮已被日本滅亡,年輕的尹克榮被送去日本讀書。本來他熱愛法律,但他在日本讀的卻是聲樂。1923年時,他在東京偶遇了方定煥(朝鮮知名民運人士,後來韓國的5月5日的兒童節便是由他所定)。尹克榮與他一齊彈琴聊天,方定煥向尹克榮說他不應只為自己創作,建議他應為兒童創作,因為兒童才是明天的希望,況且那時候的朝鮮並沒有什麼兒歌。方定煥的話啟發了尹克榮,於是他便開始努力創作兒歌。

創作經歷

1923年關東大地震后,尹克榮回到了朝鮮(關東大地震發生於中午煮飯時間,導致炊具倒塌或崩壞,造成東京市大規模火災。火災后,有謠言傳出是在日朝鮮人縱火釀災,引起東京市民展開大規模報復朝鮮人的事件發生)。尹克榮的父親尹稷善給了他一個後院當書房,叫作“一聲堂”。1924年9月,尹克榮的姐夫去世,尹克榮看見她的姐姐常在白天時,孤寂地望向天空已出現的半月,便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半月》,一方面描繪了姐姐失去親人的寂寥,一方面也暗喻痛失國土的痛苦(朝鮮此時正被日本侵佔)。尹克榮曾在訪問中談到,創作《半月》的困難在於最後一句。於是他寫下了“샛별이 등대란다, 길을 찾아라”,即晨星來引路的歌詞,以表示希望永遠都存在。

反抗經歷

當時尹克榮曾不顧日軍的禁令,偷偷地以朝鮮話教授兒歌,而多次被日軍抓了關押。1925年,尹克榮與第二任妻子結婚。後來他渡過圖們江到了中國東北教書(即當時所謂“滿洲國”),在中國一待就待了10年。在中國時,某天尹克榮在光明中學聽到了熟悉的歌聲,細聽之下居然是自己創作的《半月》,才訝異此歌居然已傳唱至中國。更有一次,日本的歌唱宣傳隊到了尹克榮任教的學校表演,居然也演唱了日文版的《半月》,並聲稱那是一首日本歌曲,讓尹克榮啼笑皆非。

晚年

1945年,朝鮮分裂為朝鮮與韓國,尹克榮歷經曲折回到家鄉。此後尹克榮開了一家布店,並繼續創作,留下了許多知名的兒歌。
1950年,人在北京的金哲南(김철남,朝鮮民運鬥士)與金正平將《半月》翻成了中文,於是便有了中文版的《小白船》。

小白船歌詞


晚年的朝鮮作曲家尹克榮
晚年的朝鮮作曲家尹克榮
附:《小白船》(《半月》)歌詞:
( )括弧內為直譯
반달 小白船(半月)
푸른 하늘 은하수 하얀 쪽배엔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
계수나무 한 나무 토끼 한 마리 船上有顆桂花樹,白兔在遊玩(一株桂樹,一隻兔子)
돛대도 아니 달고 삿대도 없이 槳兒槳兒看不見,船上也沒帆(桅竿上沒有帆,也沒有蒿)
가기도 잘도 간다, 서쪽 나라로 飄呀飄呀,飄向雲天
은하수를 건너서 구름나라로 渡過那條銀河水,走向雲彩國
구름나라 지나선 어디로 가나. 走過那個雲彩國,再向哪兒去?
멀리서 반짝반짝 비치이는 건 在那遙遠的地方,閃著金光
샛별이 등대란다, 길을 찾아라 晨星是燈塔,照呀照得亮(晨星是燈塔,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