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拂葯叉女
持拂葯叉女
《持拂葯叉女》,砂石雕像,高1.63米,約創作於公元前三世紀,現收藏於印度巴特那博物館。
孔雀王朝是公元前322年建立的印度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孔雀王朝時代是印度文化與波斯、希臘文化最初交流的時代,那時的建築、雕刻在繼承本土傳統的基礎上引進了波斯、希臘的外來影響,形成了印度藝術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孔雀王朝時代的雕刻作品以動物形象居多,人物雕像出土很少,所以顯得十分珍貴。這些雕像大多表現的是民間信仰的山林水澤的精靈,包括男性化的葯叉和女性化的葯叉女,並以葯叉女的形象更為常見。
這尊《持拂葯叉女》就是孔雀王朝時代最著名的雕刻珍品之一,顯示了孔雀王朝人物雕像的主要特色。這尊雕像出土於巴特那附近,表現的是一個身材豐腴的葯叉女形象。她面向觀眾直立著,半裸的上半身微微向前傾,右手拿著一柄長長的拂塵甩在肩后,一直垂到腳後跟;濃密的捲髮在腦後盤成優美的髮髻,前額裝飾有一顆碩大的珍珠。她面部造型端莊、純樸,溫和,嘴角含著一種古風式的微笑。雕像中人體造型極其誇張,腰肢纖細,胸部渾圓,臀部豐滿,全身的曲線韻律柔和,起伏微妙,充滿了飽滿而略微膨脹的肉感。雕像用黃褐色的砂石雕刻而成,表面高度磨光,彷彿給人物表面塗上了一層油彩般亮麗的光澤。這尊雕像表現的豐腴的女性肉體,蘊含著印度生殖崇拜的觀念,也孕育了印度藝術中標準女性人體美的雛形,對後來許多優秀的印度雕刻作品有著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