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潮門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古城門

候潮門,是浙江舊杭城東南的第一座城門,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宋高宗趙構築杭州城時,在竹車門的舊基上重建城門,並將之取名為“候潮門”。

目錄

簡介


候潮門
候潮門
白居易說:“杭州老去被潮催”。候潮門,是浙江舊杭城東南的第一座城門,它所昭示的,正是一個在潮水中“老”去的杭州。這一“老”,是“大”,是“久遠”,是城市的厚蘊,也有前人多少的沉浮。“不是前人功德遠,滄桑幾度事模糊。”要說這“模糊”,候潮門外,倒是最能讓人讀清楚的。
一千四百年前,杭州東面的城牆在中河的西岸,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南路一線。白居易有《杭州春望》一詩,其中一句:“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上段說的就是在吳山伍公廟中,能聽到滔滔的江潮。要知道,這指的還是春潮,要是八月十八的大潮,估計在蘇小小家裡喝茶也是能聽得到的。
公元893年,也就是唐昭宗景福二年,接二連三得了擢升的錢鏐擴建杭州城,將城牆擴到了中河的東面。這一擴,東南一角就接近錢塘江了。江潮無情,城牆屢建屢毀,錢鏐懊惱了。錢鏐搞的也是“一國兩制”,長安城里無論那家上台,他都相當臣服。錢鏐說:既然朝廷封我錢鏐為杭州之主,那我管的就不光是軍民了,一方的鬼神也得聽我的。潮水怎麼敢如此無知,屢次使我的善政不能成功!這也未免太藐視我這個朝廷命官了!這一段話,出自清康熙年間的古吳墨浪子的《西湖佳話》。寫書的“墨浪”將這潮水的侵襲與朝廷的聲譽系在了一起,也算是主題先行,錢鏐的豪氣也就理所應當的凌雲了。他調集了一萬名身強力壯的兵士,各持強弓勁弩,一字兒排開江岸。時辰一到,潮頭驟起,濁浪排空,吞天沃日而來,錢鏐鳴炮三通,一陣鑼響,兵士萬箭齊發。羽箭嗖嗖出去,箭箭射在潮頭之上,那感覺就像是在和張牙舞爪的蛟龍較量。
一萬箭過去,又是一萬箭,惡浪瞬間退去,軍民一時歡聲雷同。估計那潮頭不射箭也會退的,歡呼的士民也是捧個人場。據說後來的潮水直衝了對岸西興,施孽到南岸去了,這就奇了。於是,運來巨石,盛在竹籠(也稱“竹車”)里,沉落江底,再打入木樁捍衛,城牆的基礎就這麼鞏固了下來。城門建起,稱“竹車門”。
不過,對錢鏐射潮的說法,也有不同意見。北宋熙寧年間的杭州通判蘇軾,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說到候潮門外射潮,他說這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吳王夫差所為,而不是六十多年前的錢鏐。這蘇閣老倒不是一個痰氣很重的人,他這麼說,估計也是怕說得近了,招惹是非。這也是古今文人的通病,尤其熙寧年間,官場上跟人跟線很講究。該貶的你褒了,那就倒大霉了。
其實,錢鏐射潮的傳說出在他築捍海塘的時候,時間是公元910年(後梁開平四年),當時還留下一個鐵幢浦的遺跡。不過,按《五代吳越國大事記》的說法,後梁開平四年,錢鏐也有過擴城三十里的史實。到了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宋高宗趙構築杭州城,在竹車門的舊基上重建城門,此門才取名“候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