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方言

南樂方言

南樂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隅三省接壤處。全縣43.9萬人,通用南樂方言。南樂方言屬漢語華北官話中的中原官話,接近普通話。一縣之內的方言又有差異,根據音系方面差別,可將全縣分為:縣城周圍、元村、梁村、縣東南邊沿帶四個方言小區。

分佈範圍


縣城周圍包括城關鎮、楊村鄉、張果屯鄉、西邵鄉寺庄鄉近德固鄉福堪鄉谷金樓鄉韓張鎮千口鄉大部,人口35萬,佔全縣總人口的79.6%,該區方言是南樂的主要方言。

主要特點


尖團音分明,有節奏感,語尾拖長腔,且多降升調,口語有一些合音字。元村方言區,限元村鎮所轄全部村莊,人口4.3萬,佔全縣人口的 9.9%。某些字音同濮陽、滑縣方言接近。普通話中基本音節是zhi、chi、shi的字,元村話中大部讀作[tſi]、[tſ‘i]、[ſi],聽起來好象ji、qi、xi,普通話中讀zhu chu shu的字,在元村話中大部讀作[tſy]、[tſ‘y]、[ſy],聽起來很象ju、qu、xu這是元村話區別城關話的重要標誌。梁村方言區,在衛河西岸,梁村鄉所轄全部村莊,人口3.6萬,佔全縣人口的8.2%。主要特點不分尖團,沒有尖音,鄰近河北魏縣的千佛、吳村、安庄等村莊部分人把聲母是z、 c、s的字讀作zh、ch、sh,口音生硬拗口。縣東南邊沿地區包括千口鄉的武家村、杜家村、閻村、張庄集、樊村、西節村、郭村、棗科、焦村、李家村、大清,人口近萬人,佔全縣人口的2.3%,從語音到語彙很大程度上近於山東莘縣。主要特點:聲母sh、f相拼的合口呼韻母u、uo、ui不分,ei、ai混用,比城關話多一個聲母,代表字有娘、牛、年等。

原因分析


究其各方言小區特點的淵源,原因有三:
(1)受行政區劃的影響 南樂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邊沿冀、魯、豫三省交界,縣西梁村鄉與河北魏縣,縣東南邊沿區與山東莘縣,世代相鄰,聯姻通商,交際因便利而頻繁,語言互為感染,故縣西梁村鄉口音與河北相似,縣東南邊沿區口音近于山東。
(2)地理環境的局限 舊時,縣西衛河、縣東徒駭河為天然屏障,交通受阻,兩岸人民往來不便,水土相鄰,語音有異。縣東、縣東南邊沿地帶同與山東接壤,而縣東受徒駭河的阻隔,語音亦不受其影響。再則,南樂自古多南北向官道(即大路),東西官道極少,人們南北流動性大,交往多;東西流動性小,交往少,這也是形成南樂東西語音差異的原因所在。
(3)移民帶來的語音差異 元明之際,由於戰亂、災害,南樂境內人煙稀少,明初曾徙山西之民實南樂。移民並非來自一地,語音各不相同,外地移民與本地居民語音互為雜糅、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區,這是元村話別出一格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是形成南樂現階段各方言區語音特點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隨著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社會交往的頻繁,以及普通話的推廣,使用方言土語的人越來越少,群眾語音逐漸向標準化(普通話)發展。尤其是學校實行普通話教學,對於語言的統一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