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安徽醫科大學二級學院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是2003年由安徽醫科大學創建,是經國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獨立學院;是安徽省納入第二批本科錄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

學院秉承安徽醫科大學90餘年的文化傳統和辦學理念,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辦學宗旨,堅持“科學定位,特色辦學、質量興校”的發展思路。2017年11月遵照教育部26號令要求,由安徽醫科大學與安徽新華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舉辦,是按新機制和新模式運行的本科高校。2019年,獨立學院轉設納入教育部十三五規劃。

據2019年9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先後建立了基礎醫學部、臨床醫學系、衛生管理學系、護理學系、藥學系、公共課程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和生物醫學系。開設有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醫學影像技術、護理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公共事業管理等本科專業。學生學完規定課程和實踐、實習內容,經考核合格的、符合學位授予的發放由教育部註冊的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

學院現擁有兩個校區:南校區位於合肥市蜀山區翡翠路15號;相山路校區位於合肥市新站區相山路789號。新建設新校區位於合肥市蜀山區小廟工業園。

臨床醫學院2019年招生的本科專業為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醫學影像技術、護理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和公共事業管理。這幾個專業都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適應社會需求的傳統專業。學生學完規定課程和實踐、實習內容,經考核合格准予畢業,發放由教育部註冊的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畢業證書;學生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可申請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的學士學位證書。

歷史沿革


1926年5月,郭琦元、湯蠡舟等在原亞東醫大的校址上(上海市滬軍營)創辦東南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前身)。
校園建築
校園建築
1931年,學校改稱東南醫學院,並正式立案。院本部遷至上海真如,原校址改作附屬醫院。
1949年底響應中共中央華東局"面向農村,走向內地"的號召,內遷安徽省懷遠縣,成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醫科院校。
1952年遷至省會合肥市現址,改名為安徽醫學院。
1996年6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安徽醫科大學。
2003年經國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翡翠路15號創建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2017年11月,遵照教育部26號令要求,由安徽醫科大學與安徽新華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新建設的相山路校區地址為合肥市新站區相山路789號。
2019年12月,位於合肥市運河新城和合肥濱湖國家科學城核心發展區域的新校區開工建設。具體地址為合肥市蜀山區望江西路與天柱山路交口東北方向。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臨床醫學院招生的本科專業為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眼視光學、護理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公共事業管理和健康服務與管理。這幾個專業都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適應社會需求的傳統專業。學生學完規定課程和實踐、實習內容,經考核合格准予畢業,發放由教育部註冊的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畢業證書;學生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可申請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的學士學位證書。 
本科專業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工學生物醫學工程
理學藥學、護理學、康復治療學、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眼視光學
醫學臨床醫學
管理學公共事業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

師資隊伍

臨床醫學院依託安徽醫科大學的師資力量和辦學資源(以下參考安徽醫科大學)。
截至2014年4月,該校共有在職教職工3733人,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佔88.72%,博士生導師178人,碩士生導師1356人。
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骨幹教師,衛生部、人事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百人計劃”,“皖江學者”特聘教授,高校領軍人才等30人次。
有16人次在國際學術組織和SCI源期刊任職,6人次擔任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主編。3人擔任國家級專科學會主委,1人在亞洲學術組織擔任主席,9人入選教育部高校醫藥學科指導委員會專家。10多人獲得全國、全省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有1個高校高端人才引進團隊,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2個安徽省科技創新團隊,3個安徽省“115”科技產業創新團隊。1名教授入選“萬人計劃”第一批教學名師。
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皮膚病遺傳學創新團隊
安徽省科技創新團隊中藥抗炎免疫藥理學科技創新團隊、皮膚病的遺傳學研究團隊
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防治技術應用與開發創新團隊、抗炎免疫藥物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創新團隊、造血幹細胞移植創新團隊
教學單位
該院設有基礎醫學院、護理學院、衛生管理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二臨床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巢湖臨床學院(附屬巢湖醫院)、第四臨床學院(第四附屬醫院)等教學機構。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學校成立了臨床藥理、皮膚病、衛生事業管理等65個省、校級研究所。

科研成就

學校共承擔“863”、“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9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高校自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三項、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普獎一項。
2009年度,該校發表論文全國高校排名第44位,全國醫藥類高校排名第12位,國內論文被引全國高校排名第66位。先後以責任作者單位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自然遺傳學》等國際著名SCI刊物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該校張學軍教授研究組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銀屑病、白癜風和麻風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被評為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一。

學術資源

編輯出版的國家級及面向全國發行的期刊有《安徽醫科大學學報》、《中國藥理學通報》、《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誌》、《中華疾病控制雜誌》等15種。學校藏書86萬餘冊,中外文印刷期刊及網路電子版期刊30餘萬冊,為全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路安徽省級中心館。

學術交流

學校同德國、瑞典、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以及台灣、香港地區的高等院校開展了密切的交流,雙方互派專家學者、互派學生、相互交流信息資料、共同開展科研合作。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校標圖案主體由迎客松、蛇杖和阿拉伯數字“1926”等基本元素組合構成。圖案呈圓形,圖案內圓上弧為郭沫若所題的中文校名,下弧是安徽醫科大學英文全稱。其中迎客松代表學校位於安徽省,蛇杖代表學校的醫學屬性,1926是學校的建校時間。

精神文化

校訓
“好學力行,造就良醫”是中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分別於1933年和1934年為安徽醫科大
學前身———上海私立東南醫學院師生的題辭。
蔡元培題詞
蔡元培題詞
“好學”、“力行”是古賢之言,出自《中庸》。“好學”是“致知”的必經之道,強調的是自覺;“力行”是“致知”的升華之本,倡導的是實踐。好學並且力行,方能進入“致知”的“自由王國”。
“造就”、“良醫”是兩個通俗的現實話語,質樸無華。“造就”是錘鍊的過程,是方法,上承“力行”並將“力行”具體化。
人才的造就有其主客觀兩個方面,主觀是自身修養,它以自覺即“好學”為其主,“力行”為其輔,主輔並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此可稱其為內因;客觀是外在培育,以教育為其主,養成為其輔,“力行”既有教育的一面,又有養成的一面,它同社會環境,特別是學校環境融合在一起,構成通往“目標”的重要條件,此可稱其為外因。
主客觀並進,內外因結合,就是目標“造就”過程。“良醫”即醫學教育的目標,是指道高德馨、學富術精的醫生,他們應是是德才兼備的人類健之衛士,當以人民利益為上,是一個民族不可或缺的神聖職業。
校風
厚德至善,博學濟世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學生團體
學生會、樂隊、廣播站、大學生團體工作委員會(下設11個社團,其中讀書社專設指導老師)、精神文明執勤隊(專設指導老師)、記者團(專設指導老師)、院刊《致遠》編輯部(專設指導老師)。
社團
社團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學生會於2002年成立,隸屬於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分團委。學生會現下設機構有:辦公室、學習部、宣傳部、文藝部、女生部、生活部、體育部、公關部、網路信息部、勤工部共十個部門。
《致遠》系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院刊,由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主管、學工部薛政老師指導、《致遠》編輯部主辦,創刊於2006年9月,每學期發行一期,單期發行1000冊,創刊至今(2014年)發行逾萬冊。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記者團成立於2007年10月20日,是隸屬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分團委的校園傳媒機構,由黨總支特派指導老師指導記者團日常工作。每年開辦校報編輯部業務培訓班1個,舉行文化活動3場左右、交流會2場左右、義務勞動1~2次。
學生風采
近年來,學院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辦學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2010年,學院榮獲“全國先進獨立學院”稱號;近年來,在安徽省百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科普創意創新大賽中榮獲多項獎勵,並7次摘得優秀組織獎;在校學生還積極參加醫學、數學、體育等各類競賽活動,並屢創佳績。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平均考研錄取率達到20%以上,部分專業達到30%以上。部分同學考研考取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蘇州大學、南昌大學、蘭州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海軍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徐州醫科大學、南通大學、寧波大學、江蘇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學院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承擔和參與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省級重大項目1項,省級重點項目8項,精品課程1項,教學團隊1項,博士基金1項,獲得省級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

知名校友


許嵩,中國內地男歌手。王琦,安徽省六安市副市長。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奇迹樂隊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位名單
黨委書記趙良慶
院長余永強
執行院長王可
常務副院長葉冬青

歷任領導

學校名稱姓名職位任期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夏雲任院長2003年-2014年
聶鷹任院長2014年-2017年
余永強院長2017年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南校區規劃面積378.5畝。劃分為教學樓區、學生公寓區、學生餐廳區、運動場區、籃球場區、綜合訓練館區、花園區等7大板塊。
相山路校區規劃面積500畝。劃分為教學樓區、學生公寓區、學生餐廳區、運動場區、籃球場區等板塊。
望江西路新校區規劃面積500畝,已開工建設。。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