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望海潮的結果 展開

望海潮

詞牌名

望海潮,是詞牌名,屬於十二調中的仙呂調。最早起源於北宋時期,柳永詞《望海潮·東南形勝》為創調之作,因此以該詞為正體。

望海潮,共有雙調一百零七字,上闋有十一句五平韻,下闕有十一句六平韻。另有上闋十一句五平韻,下闕十二句七平韻等不同形式的變體。

代表作有秦觀望海潮·洛陽懷古》、厲聲教《望海潮·悼周恩來總理》和納蘭性德《望海潮·寶珠洞》等。

歷史沿革


北宋新聲,屬仙呂調,柳詞為創調之作。此為宋人通用之正體。其他宋人所作往往後段結兩句之句式有異。
柳永寫《望海潮》一詞,其創作緣起已無從考察,但據楊棣《古今詞話》載“柳曹卿與孫相何布衣交。孫知杭州,門禁甚嚴,謄卿欲見之不得,作望海潮詞,往謁名妓楚曰:‘欲見孫相,恨無門路。若因府會,願借朱唇歌齡孫相公之前。若問誰為此詞,但說柳七。'中秋府會,楚楚宛轉歌之,孫即日迎謄卿坐。”可見這首詞本是柳永欲用來打動舊知的,沒想到卻轟動了當時的詞壇。《望海潮》一詞是柳永將觀潮時的感受譜入律呂而創製的新聲。而在柳永之後,此一詞牌的作詞者則多未沿用柳永的本意。這在詞史上亦是一種規律,即詞牌名在產生之時,往往詞作的內容會與之相聯繫,但是在詞的逐漸發展過程中,便逐漸與詞作內容相乖離。柳永之後宋代的《望海潮》詞作內容可分為歌頌昇平、酬和朝壽、吟詠江南風物、傷春歸思、寫男女艷情、抒懷泄憤這幾類。

格律標準


正體,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韻;後段十一句,六平韻。以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為代表。此調以柳永詞為正體,秦觀、張元干、史巂之、石孝友、趙可、折元禮諸詞俱照此填。若秦詞別首之句讀小異,鄧詞之換頭押短韻,皆變格也。此詞前結“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例作對偶,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多。按折詞前段第一句“地雄河嶽”,“地”字仄聲。張詞第三句“玉簪羅帶綢繆”,“玉”字仄聲,“羅”字平聲。折詞第六句“野煙縈帶滄州”,“野”字仄聲,“縈”字平聲。第七句“虎旆擁貔貅”,“虎”字仄聲。趙詞第九句“似隔盈盈”,“似”字仄聲。劉一止詞第十句“雙闕連雲”,“雙”字平聲。史詞第十一句“駒留空谷接英游”,“駒”字平聲。呂渭老詞“半篙綠水漫斜橋”,“綠”字仄聲。張詞後段第一句“使君冠世風流”,“使”字仄聲。晁補之詞“年年高會江陽”,“高”字平聲。石詞第二句“奈碧雲暗斷”,“碧”字仄聲。折詞第六句“賀闌烽火新收”,“賀”字仄聲,“烽”字平聲。張詞第七句“逸興醉無休”,“逸”字仄聲。石詞第八句“但烏啼渡口”,“烏”字平聲。張翥詞第九句“釃酒長瀾”,“釃”字仄聲。石詞第十句、十一句“擬把無窮幽恨,萬疊寫霜綃”,“幽”字平聲,“萬”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秦、鄧二詞。若石詞之前後段第四句“柳色搖金”、“春草生池”,“搖”字、“生”字俱平聲。趙詞之前段第五句“百街高選”,石詞之後段第五句“芳塵凝榭”,“高”字、“凝”字俱平聲。
變體一,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韻;後段十一句,六平韻。以秦觀《望海潮·洛陽懷古》為代表。此與柳詞同,惟后結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異。前後段第四、五句例作“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按晁補之、呂渭老、劉一止、張翥、沉公述詞俱與此同,唯沉詞前段第八、九句“少年人,一一錦帶吳鉤”,句讀與此小異,註明不另列。
變體二,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韻;後段十二句,七平韻。以鄧千江《望海潮·上蘭州守》為代表。此與柳詞同,惟換頭藏短韻異。鄧詞之前段第四句“錯”字仄聲,俱與調不合,譜內不校注平仄。

例詞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望海潮·東南形勝》
中平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平平。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望海潮·洛陽懷古》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化。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望海潮·上蘭州守》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雲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綉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鏖戰血猶殷。見陣雲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命,上將齋壇。甌脫晝空,兜鍪夕解,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間。且宴陪朱履,歌按雲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秦觀《望海潮·洛陽懷古》
鄧千江《望海潮·上蘭州守》
厲聲教《望海潮·悼周恩來總理》
納蘭性德《望海潮·寶珠洞》
曹冠《望海潮·越州懷古》
折元禮《望海潮·地雄河嶽》
晁補之《望海潮·人間花老》
丘處機《望海潮·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