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東南形勝

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

《望海潮·東南形勝》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西湖,展現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全詞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此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作品原文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⑴,錢塘自古繁華⑵,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⑶。雲樹(10)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⑷,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⑸。有三秋桂子⑹,十里荷花。羌管弄晴⑺,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⑻。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⑼。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三吳:即吳興、吳郡、會稽三郡,在這裡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區。
⑵錢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時候的吳國的一個郡。
⑶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齊貌。
⑷珠璣:珠是珍珠,璣是一種不圓的珠子。這裡泛指珍貴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為界,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曆九月。王勃《滕王閣序》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詩經·王風·采葛》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⑺羌管(qiāng guǎn):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
⑻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將軍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這裡指高官孫何。
⑼鳳池:全稱鳳凰池,原指皇宮禁苑中的池沼。此處指朝廷。
(10)雲樹:茂密如雲的林木。

白話譯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美,是三吳的都會。這裡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樑,擋風的帘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高聳入雲的大樹環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琳琅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採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讚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他日把這美好的景緻描繪出來,回京陞官時向朝中的人們誇耀。

創作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處飄泊流浪,尋找晉陞的途徑,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便去拜會孫何。無奈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無法見到。於是柳永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東南形勝》。後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覆地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走了,也沒有怎麼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此詞一開頭即以鳥瞰式鏡頭攝下杭州全貌。它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緻。“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雲樹”三句,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裡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並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琅滿目,暗寫商人比誇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於宋初已十分秀麗。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裡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的兩種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鍊,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徵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蕩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著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說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採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遊樂圖卷。
接著詞人寫達官貴人此遊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這首詞的結束語。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攏。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誇示於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字組成的片語,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誇張的語氣,有助於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

名家點評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雲“東南形勝”云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時謝處厚詩云:“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余謂此詞雖牽動長江之愁,然卒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於荷艷桂香,妝點湖山之清麗,使士夫流連於歌舞嬉遊之樂,遂忘中原,是則深可恨耳!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九:柳永詠錢塘詞曰“參差十萬人家”,此元豐前語也。自高廟車駕自建康幸杭駐蹕,幾近二百餘年,戶口蕃息,近百萬餘家。杭城之外城,南西東北,各數十里,人煙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鋪席駢盛,數日經行不盡,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見杭城繁盛耳。

作者簡介


柳永像
柳永像
柳永,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庄,崇安(今屬福建)人。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於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作慢詞獨多,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