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綠色長城的結果 展開

綠色長城

關山月創作的紙本設色畫

《綠色長城》是關山月於1973年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設色畫,現藏於中國美術館

該畫作描繪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山水圖景,防風沙林帶如一道綠色長城正經歷狂風的襲擊,保護著農田,防止沙、土流失。該畫作畫面重點是防風沙林帶,而蘊含的意義則是民兵是祖國邊防的一道長城,同時樹林和海水都融入了西洋油畫的表現手法。

作品內容


畫作取材於中國第一灘(廣東電白)的沿海防護林帶。畫中一排排的防護林正經歷狂風的襲擊,如一道綠色長城,保護著農田,防止沙、土流失。

創作背景


為配合文藝服務於政治的需要,中國傳統山水畫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畫改造過程中發展出三大題材的創作:革命聖地山水畫、毛澤東詩意山水畫、表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山水畫。“文革”期間,三大題材已成為絕大多數國畫家迫不得已的選擇。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嶺南面派的代表畫家關山月,在社會主義新山水畫的創作中走出了自己的新路。《綠色長城》是被看做傳統山水畫實現了成功改造和轉換的範本。關山月在提高思想認識后,才下決心要把沙洲變林帶的景象用中國畫來表現。1973年關山月回家鄉廣東陽江參觀,該地處於南粵海濱,屬風沙帶,很難生長植物,在“綠化祖國”的號召下,海疆也發生了變化,風沙地植滿木麻黃樹,畫家覽物生情,經過多次體驗生活,關山月著手進行創作,井把題目定為《綠色長城》。

藝術鑒賞


技法

在藝術語言上,該畫作以色彩為主,別具一格,其表現手法較為特殊。為體現“階級鬥爭”,在畫面的遠景的突出位置上,出現了民兵。民兵在海岸線上的巡哨,提醒了觀者海岸線是暗流洶湧,“綠色長城”不僅防風防沙,還可以拒敵於門外。畫家在防風沙林帶的層次表現和海水的畫法上也吸收了西畫技法,樹林和海水都明顯融入了西洋油畫的表現手法,作品境界的闊大似乎更勝關山月的其他畫作,從而使該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山水圖景更顯出現實的自然美。

形象

該畫作畫面重點是防風沙林帶,而蘊含的意義則是民兵是祖國邊防的一道長城,藝術地再現了關山月家鄉的變化,遠處的海面上煙波浩渺,帆影點點,近處的木麻黃樹迎風而立,搖曳多姿,遠樹如層波疊浪構成一道綠色的屏障,恰是一道“綠色長城”。

作品評價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趙欣歌;《綠色長城》是山水畫創新的代表作品,不僅表現的內容新,是前所未有的題材,而且筆墨更新,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頗具影響。
鄧鋒評;1973年,關山月回到家鄉,在深入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聆聽林濤與海濤共鳴,有感於林帶之美,遂創作了這件藝術性與時代性、寫生技法與傳統筆墨高度結合的新山水畫佳作,並參加了同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連環畫、中國畫展覽會”。從畫面構圖來看,作者以“之”字形構成平遠推移和連貫氣勢:遠處海面煙波浩渺、機帆點點;近景叢林迎風而立、搖曳多姿;中景重色山林如層波疊浪,構成一道綠色屏障,海灘上還隱現著一隊巡邏的民兵。開闊的整體氣象與沉厚的石綠設色既展現出南方海岸特有的風情,又點明畫題,同時也暗喻了沿海人民眾志成城改造自然和保家衛國守護海疆的精神與力量。(鄧鋒評)

作品影響


《綠色長城》是一幅主題性山水畫,它標誌著山水畫不僅有審美欣賞的功能,也完全可以為政治服務,為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服務。

重要展覽


2019年9月26日至2019年11月2日,《綠色長城》在“偉大曆程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中被展出。

作者簡介


關山月
關山月
關山月,1912年生(1912—2000),廣東省陽江縣人,原名關澤霈。早年在廣州春睡畫院隨高劍父學中國畫。代表作有為人民大會堂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出版有《關山月畫集》《傅抱石、關山月東北寫生集》《關山月作品選集》等。解放前,曾在國內多次舉行個人畫展、寫生畫展,出版了《關山月紀游畫集》兩輯。建國后,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曾任華南文藝學院教授兼美術部副部長,中南美專、廣州美院教教授兼副校長、副院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美協常務理事。曾任廣東畫院院長、廣州美院教授、全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廣州分會主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全國第五屆人大主席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