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庄鎮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轄鎮

蘇庄鎮,隸屬於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位於開化縣西部邊境,蘇庄溪南岸。距縣城43公里,東接長虹鄉,南接張灣鄉和楊林鎮,西連江西省德興市新崗山鎮,北連江西省婺源縣的江灣鎮,是開化縣邊界貿易區、革命老區、民間藝術展示區、龍頂名茶主產區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全鎮地域面積233.35平方公里,下轄11個行政村,總人口17062人(2017年)。鎮政府駐大坂灣村毛坦68號。鎮內山林面積28萬畝,其中公益林面積13.8萬畝,商品林面積8萬畝;耕地面積11213畝,人均0.5畝。古田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峰海拔1257米。星(口)古(田山)公路過境。

歷史沿革


1950年設蘇庄鄉,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更名毛坦鎮,1992年又改蘇庄鎮。1996年,面積233.2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大坂灣、洪源、平坑、橫(土+忠)、唐頭、余村、溪西、倪川、茶嶺、蕉川、蘇庄、梘畈、漳田、富樓、富戶、龍坦、山坑、茗川、高坑、方坡20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轄古田、橫中、唐頭、余村、溪西、蘇庄、富戶、毛坦、茗富、高坑、方坡等11個行政村。

經濟


綜述

主要骨幹企業有古田山有限公司、余氏飛龍有限公司、誠信樹脂廠、旭升木業等,農業主導產業主要有名茶、油茶吊瓜、板栗等,其中茶園1.1萬畝,油茶6.3萬畝,吊瓜1500餘畝,板栗1500餘畝。2007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2.1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74元。該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特色興縣”發展戰略,圍繞新農村建設總要求,立足鎮情,突出特色,全力推進“1255”工程。著力打響古田山“一塊牌子”;樹立新農村建設、集鎮建設“兩面旗幟”;做好工業上規模、特色農業產業化、生態旅遊、下山脫貧、基礎設施“五篇文章”;突出革命老區、邊界貿易區、古田山保護區、民間藝術展示區、龍頂茶主產區等“五區”建設。按照“清醒有為、創優特色、齊心協力、務實奮進、加快發展”的工作要求,以強組織,夯基礎,創平安,快發展為工作重點,狠抓落實,努力推進全鎮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十一五”期間,該鎮將著力打造教育強鎮、體育強鎮、衛生強鎮和民間藝術之鄉品牌,到2010年努力實現基本建成生態鎮、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2011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70元。
2018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5億元,增長11.3%,財政總收入753.3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57萬元。

旅遊


2007年,該鎮依託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鎮域特有的生態資源、悠久文化和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大力推進休閑旅遊產業開發。市級農家樂——楊家農家樂現有經營戶17家,備有床位150餘張,農家屋室外保持原有的古樸風格和農家原味。
蘇庄旅遊景點:古田山國家原始森林、石耳仙山、東山水庫、
蘇庄特色名吃:汽糕、炊粉蒸肉(菜)
蘇庄特產:山茶油、開化龍頂
蘇庄名人:賴金泉

生態村


蘇庄

曾名蘇川,書川,鎮屬村,東南距鎮治1.5公里。村以川名,川以蘇氏始居稱,雅稱書川。
轄東山等5個自然村,462戶,1662人。
有姜,方,汪,賴等諸姓。諸姓中以蘇庄方氏卜居歷史最久,五代時,從鄰村上林遷入,迄今1040年。姜氏,明永樂年間(103-1424),入贅余氏,迄今580年。
地屬山區,耕地1140畝,以水稻為主,輔以油菜,豆類等。林地13890畝,以松杉雜和油茶為主,輔以毛竹,茶葉,板栗等。
姜氏宗祠,清道光年間(1821-1850)建,為縣境內現存木製雕刻最完整之古建築,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梘坂

隸屬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蘇庄鎮,下轄田坂自然村。187戶,669人。
曾名柘溪,俗稱蔗溪,鎮屬村,西南距鎮治3公里。村以溪名,川以柘樹稱,“柘”與“蔗”諧音,故名柘溪,蔗溪,后架竹梘引水至田畈邊,“坂”與“畈”方言諧音,遂稱梘坂。
有程、余、方、汪、曹等諸姓。諸姓中以梘坂程氏卜居歷史最久,唐乾符五年(878),從安徽歙縣篁墩遷入,迄今1127年。
地屬山區,耕地411畝,以水稻為主,輔以油菜,豆類等。林地7140畝,以松杉雜為主,輔以毛竹,茶葉,板栗等。
村後山有古杉1株,傳為明太祖朱元璋親手所植,埋金於此,做記號之用,有650年歷史。

高坑

鎮屬村,東北距鎮治1.5公里。村以坑名,坑處高山旁稱。
轄葉家等10個自然村,413戶,1297人。
有汪,姜,陳,魯,江,程,方,余,何,黃,詹,鍾,倪等諸姓,多從鄰村遷入。諸姓中以下槽汪氏卜居歷史最久,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從鄰村山頭遷入,迄今940年。
地屬山區,耕地760畝,以水稻為主,輔以油菜,豆類等。林地22850畝,以松杉雜為主,輔以毛竹,茶葉,板栗等。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建有中共地下黨支部。1985年,開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革命老區村。

唐頭

曾名上林,鎮屬村,東南距鎮治5公里。村處密林上方,故名橫溪,又處水塘之旁,故稱塘頭,“塘”與“唐”方言諧音,遂成今名。322戶,1180人。
主姓方。《上林方氏宗譜》載:先祖庚旺,庚成,庚金,庚生兄弟,後梁開聖二年(908)太祖賜宅,即從安徽歙縣篁墩遷入,迄今1097年。
地屬山區,耕地840畝,以水稻為主,輔以油菜,豆類等。林地13790畝,以松杉雜為主,輔以毛竹,茶葉,板栗等。
永同公祠,清代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