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維新鎮的結果 展開

維新鎮

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下轄鎮

維新鎮,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地處納雍縣西北部,東北、東隔總溪河與厙東關彝族苗族白族鄉相望,東、東南、南接董地苗族彝族鄉,西南、西鄰姑開苗族彝族鄉,西北和羊場苗族彝族鄉接壤,北與七星關區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田壩橋鎮毗鄰, 行政區域面積73.69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年(1941年)前,屬大方縣;1984年,改維新鎮;1991年,咪布、奢溝2鄉、併入維新鎮。截至2020年6月,維新鎮轄9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維新社區。截至2020年11月1日,維新鎮常住人口為24884人。

2011年,維新鎮財政總收入1724萬元,比上年增長142%。國稅收入54萬元,地稅收入40萬元,非稅收收入1630萬元。2018年,維新鎮有工業企業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年(1941年)前,屬大方縣。
維新鎮人民政府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成立納雍縣時更名維新鄉。
1958年,成立維新公社。
1966年,改名光明公社。
1972年,光明公社改為維新鄉。
1984年,改維新鎮。
1991年,咪布、奢溝2鄉、併入維新鎮。

地理環境


鄉鎮簡介

維新鎮位於納雍縣城西北部,鎮駐地距縣城60公里,東經105°10′至105°13′,北緯26°59′至27°03′,東南接董地鄉,西鄰姑開鄉,北隔總溪河與厙東關鄉和畢節市田壩鎮相望,總面積70.79平方公里。主要礦藏有鐵礦、大理石、無煙煤等,尤以無煙煤儲量大,分佈廣,初步勘查儲量為6825萬噸,屬中型礦床。

位置境域

維新鎮地處納雍縣西北部,東北、東隔總溪河與厙東關彝族苗族白族鄉相望,東、東南、南接董地苗族彝族鄉,西南、西鄰姑開苗族彝族鄉,西北和羊場苗族彝族鄉接壤,北與七星關區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田壩橋鎮毗鄰,[1]行政區域面積73.69平方千米。
維新鎮境內大部屬高中山丘陵地帶,地勢西北、西南高,東北低。最高峰位於咪咋梁子,海拔2016.8米;最低點位於總溪河畔,海拔1280米,平均海拔1540米。

氣候

維新鎮多年平均氣溫13.7℃。無霜期年平均25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68.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96.1毫米。[

水分

維新鎮境內河道屬烏江水系。總溪河自鎮西北入境,往東南流入九洞天,境內河道長12.5千米。[1]自然災害維新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乾旱、洪澇、風災、冰雹、凝凍等。

自然資源


維新鎮境內主要礦藏有鐵礦、大理石、無煙煤等。無煙煤初步勘查儲量為6825萬噸,屬維新礦區。耕地面積1.7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維新鎮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維新社區、朝陽社區、坪子、鹽井、光明、紅星、魚塘、馬家包、水落沖、咪布、陽光、奢溝、以蘇塊、雄塊、扒那河。截至2020年6月,維新鎮轄9個社區、6個行政村,[3] 鎮人民政府駐維新社區。
維新鎮區劃詳情
維新社區、鹽井社區、馬家包村、朝陽社區、陽光社區、奢溝村、光明社區、魚塘社區、水落沖村、紅星社區、咪布社區、雄塊村、坪子社區、扒那河村、以蘇塊村。
截至2020年6月,維新鎮轄9個社區、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維新社區。 
維新鎮區劃詳情
維新社區鹽井社區馬家包村
朝陽社區陽光社區奢溝村
光明社區魚塘社區水落沖村
紅星社區咪布社區雄塊村
坪子社區扒那河村以蘇塊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維新鎮總人口3.7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9萬人,佔51.35%;女性1.8萬人,佔48.6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萬人,佔75.7%;有苗、彝、白、伝佬等少數民族0.9萬人,佔24.3%。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苗、彝2個民族,其中苗族449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9.9%;彝族2607人,佔29%。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2.1‰,人口自然增長率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2.6人。[1]截至2018年末,維新鎮戶籍人口為39388人。
2021年6月24日,納雍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維新鎮常住人口為24884人。

經濟


綜述

2010年,維新鎮農村人均純收入2700元、城鎮人均純收入5500元。
2011年,維新鎮財政總收入1724萬元,比上年增長142%。國稅收入54萬元,地稅收入40萬元,非稅收收入1630萬元。
2018年,維新鎮有工業企業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第一產業

農業
維新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等為主。2011年,維新鎮生產玉米541噸,小麥816噸。維新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維新鎮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牛飼養量0.3萬頭,年末存欄量0.2萬頭;羊飼養量0.3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家禽飼養量5.4萬羽。

第二產業

工業
2011年,維新鎮工業總產值達到628萬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9.1%。鄉鎮企業6家。

第三產業

商業
2011年末,維新鎮有職業網點197個,員工46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281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維新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各項貸款餘額5億元,比上年增長10%。

文化


地名由來

民國三十(1941年)7月,成立納雍縣時,取“棄舊革新、維持新政權”之意命名。 

文物古迹

維新鎮境內有萬壽橋、四楞碑、觀音閣、宣慰洞、余家洞等名勝古迹。

交通


維新鎮境內有211省道經過。
維新鎮
維新鎮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維新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48人;小學13所,在校生3724人,專任教師15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完中1所,在校生1466人,專任教師7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維新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56萬元,比上年增長2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5.3%,比上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維新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服務中心15個;各類圖書室24個,藏書6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維新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門診部1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82張,固定資產總值12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2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維新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戶,人數24人,支出4.7萬元,月人均164.2元;城市醫療救助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99人次,共支出10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04戶,人數1975人,支出213.3萬元,月人均9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6.1萬元。社會福利費0.4萬元。社區服務站2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8萬人,參保率6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維新鎮有郵政儲蓄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40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用戶普及率32.8%。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維新鎮有自來水廠1座,日供水2500噸。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2000米。 
● 供電
2011年末,維新鎮有變電站1座。供電率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