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劉亞梅的結果 展開
-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拳三大領袖之一
- 麗江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人選
- 四川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
劉亞梅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拳三大領袖之一
劉亞梅,原名為劉遠撥,生於清咸豐年間,卒於抗日戰爭前夕。他早年喪父,少年時代隨叔父從海豐縣城東邦塘村到公平墟謀生,起初在墟南羅畲河的媽宮碼頭作腳夫,在迎來送往中目睹了太多的不平等事,決意學武強身,打抱不平。起初師從關帝廟南側萬福庵駐錫和尚及公平墟著名拳師蔡君,並曾經遠赴惠東縣西來庵及飛瓦庵、福建少林寺、湖北武當山、山西大同寺等地深造,把武術內家拳與外家拳兼容並包,融會貫通,獨創“吞吐”拳種;他以其鍥而不捨、精益求精的學藝態度修成“朱家教”的代表人物,最終擠身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拳三大領袖之列。
劉亞梅故居——什貨街70號
清光緒十二年,轉到湖北武當山群侖寺拜師,取法名志遠,專攻峨眉形意拳,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劉亞梅的拳藝已達到爐火純青地步,後來劉亞梅又到山西大同寺求師,又過數年,劉亞梅的拳藝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後來由於大同寺南派首領之間發生分岐,他憤而離開大同寺,回到故鄉,仍用劉亞梅之名,在公平設館授徒、賣葯為生。
劉亞梅拜過不少名師,學過少林、武當兩大拳系要領,掌握了外功十八門變換,內功運氣填五臟,運氣移穴位,調氣整骨胳等三十六門技藝,並把各派武功之精華揉合一起,創立了吞吐拳,因而聲名鵲起,成為一代武宗。
1999年《劉阿梅傳奇》插圖
劉亞梅[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南拳三大領袖之一]
海豐農運時期,劉亞梅曾推薦武林高手萬維新(惠陽縣堅嶺人)以開拳館為掩護,協助彭湃組織農會;大革命時期,經彭湃介紹,古大存結識了劉亞梅,並向劉亞梅學習了不少拳術;1927年11月1日,徐向前率領紅四軍到海豐,徐向前因右肩胛跌傷,經彭湃介紹,到公平請劉亞梅為徐向前治療治,徐向前亦好拳術,曾與劉亞梅比武,大讚劉的拳藝爐火純青,民國十七年(1928)底,徐向前往香港前夕還在他家隱藏了40多天。
劉亞梅於民國二十三年(1936)農曆九月十六日,在公平什貨街家中病逝,享年75歲,當時的《廣東國民日報》報導了他因病逝世的新聞,尊稱他為南拳三大領袖之一;時靈堂懸有各界哀悼輓聯多副,其中:
各種文獻記載
生平德義人間頌,身後聲名世上傳。
陸豐縣大安墟:
手蹄灣攘賊改正,公平路惠商通行。
海豐民眾體育館:
蓋棺論定德及梓里,留范長垂拳揚南方。
日興市慈善堂:
武術滋慈善,恩情濟孤貧。
劉亞梅綜合了中華武術素有外家拳之稱的少林派和內家之稱的武當派等各大門派的武功,獨創了“吞吐拳”,被尊為“南拳王”和“南拳領袖”。
劉亞梅是海豐縣三位寫入《廣東體育志》中,唯一的一位武術宗師,另二位是彭湃和蔡玉。
劉亞梅徒孫潘文發表演吞吐拳2009年
海豐縣公平墟,是山區茶炭等土特產和沿海漁鹽交易的中轉點,粵東各地貨物人員彙集於此,清末民初,墟內人物藏龍卧虎,有所謂三不入,即:“文不入,武不入,靈都不入(靈都就是道術)”,當時民謠有云:“文出鍾敬文,武出劉亞梅”,鍾敬文:中國民俗學之父,劉亞梅:南拳王、一代武宗,這一文一武兩大頂尖人物,大寫了公平墟的歷史,足以令公平人引以為豪。
門戶嚴密,高架軟手,手法靈巧,突出吞吐連環,剛柔相濟,靈活善變,以柔克剛,借力用力,攻守兼備,體現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擊特色。其手法與鳳陽拳有雷同之處;吞吐拳的上肢動作綿密迅疾,極富變化,有時下肢不動,拳掌可連續擊出數次,力求快速密集;吞吐拳要呼喝作聲,吐氣催力,以增大爆發力。
奉劉亞梅為祖師爺的公平鎮合興館麒麟獅象舞
劉亞梅其技擊套路發展為南拳一大門派,為南粵武術的發揚光大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其中,他的弟子朱友愛傳藝東南亞,成為抗日誌士;萬維新參與農民運動,成為彭湃的得力助手。
來源:海豐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