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窯峪村

燒窯峪村

燒窯峪村隸屬延慶區舊縣鎮。

概述


燒窯峪村隸屬延慶縣舊縣鎮,位於延慶縣城東北17公里、舊縣政府西北5.8公里處。明代有村,屬永寧衛軍屯,為燒炭之所,故稱燒窯峪。

燒窯峪摩崖造像


燒窯峪村
燒窯峪村
在燒窯峪村北1公里,有一座160米高的小山,山南側有一段陡直的崖壁,崖壁上從東至西水平排列著三座石刻佛殿,總長約18米,有小路可攀援而上。東殿較小、面闊3.5米、高1.9米、深3.2米,正面一字排列三個高80厘米,長、寬各35厘米的神台。神台上原有三尊石刻神像,在60至70年代期間被推至山下,一個全被損壞,另外兩個殘像倒在深壑之中。中殿面闊4米,高1.96米,進深2米,在崖壁上雕出11尊神像。
燒窯峪村
燒窯峪村
1947年,頂部在前方遭炮擊被炸塌,砸毀一尊神像,其餘10尊雖有破損,但基本完好。神像排列為一字形,正面中間有大佛一尊,高1.44米,坐式,兩手垂膝,可惜其頭像已無;左右兩側各侍立5尊神像,上首5尊有的手托貢品,有的做出服侍狀,神情虔誠,下首五尊面目威嚴、凶煞。西殿面闊進深與中殿一樣,但比中殿高0.64米。殿內石雕基本完好,共雕 有10尊神像,有兩尊破損較嚴重,其餘尚保持原貌。
正面佛台上有大佛像3尊,坐式抱手,目視前方,高L45米,中間佛像抱手上有插香的槽。中西兩殿雕刻精細,殿頂部雕有斗拱,斗拱下有蓮花圖案。人物造像比例適當,造形美觀,表情各異,栩栩如生。根據佛殿的總體設計、石刻紋飾、圖案以及雕像神態推斷,該雕像約為明代的作品。摩崖造像四周群山環抱,南有山間小路與該山及燒窯峪村相通。
這裡的造像大部保存較好,是北京郊區規模第二的摩崖造像群,這些造像藝術水平較高,雕刻精巧細膩,實不多見。

燒窯峪村的“雷鋒之家”


在燒窯峪村,以陳雙來、杜萬鳳,李金德、李鳳義、李鳳君5個人為代表的家庭,以助人為樂為榮,帶動鄰里互助互愛,被稱為“雷鋒之家”。

“金剪子”——陳雙來

燒窯峪村
燒窯峪村
陳雙來為鄉親免費剪枝,一剪就是20年。後來,幾位村民也加入進來。到2013年,陳雙來光是能修剪果樹的徒弟就有三四十人。
隨著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來採摘的遊客一年比一年多。經過修剪的果樹,不但給遊客提供了採摘樂園,也直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跟陳雙來學修剪的村民徐振來說,如今,果樹已經成了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而全村300多畝果樹,全由陳雙來和他的徒弟免費來修剪。

“愛心理發師”——杜萬鳳

49歲的杜萬鳳是燒窯峪村有名的“愛心理發師”,十餘年來,一直堅持為村裡老人免費理髮。

“義務導遊”——李鳳君

李鳳君守著山上的文物摩崖造像,已經有二十幾個年頭,只要有遊客上山,他不但給帶路,還主動給遊客義務講解,介紹村裡這寶貝文物。
“我們村這摩崖造像,是北京市發現的北方地區最大的道教龕窟,有三個洞窟,又叫東殿、中殿和西殿。這東殿,又叫"三官殿",供著天官、地官和水官……”說起摩崖造像,李鳳君頭頭是道。
陪伴李鳳君的,還有他的大黑狗。“跟著上去,能保證遊客安全;順路,把護林防火的活兒也幹了。”

“義務電工”——李金德

李金德曾是村裡的電工,布線、修理樣樣在行。只要他在村裡,誰家要換個保險絲,修個小家電,都找他,像電飯鍋、電磁爐、電吹風等小家電,修過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這樣的大家電。活兒儘力做好,報酬分文不取,大家都稱他是“義務電工”。
李金德笑著說,“咱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也不缺這幾個錢。”這些年,李金德修理過電飯鍋、電磁爐、電吹風等小家電,也修過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這樣的大家電。只要誰家有跟“電”沾邊兒的事兒,他總是有求必應。

“文藝電焊工”——李鳳義

燒窯峪村
燒窯峪村
李鳳義當過兵,還在鎮上的冶鍊廠焊接車間當過車間主任。回村后,他是村委委員兼文化組織員。因為有電焊手藝,全村電焊的活兒,都被他包圓兒了。平日誰家農具壞了,隨來隨修。不著急用的,就攢個三四件一起修。工具、焊條,都是他自己花錢買。光是電費,李鳳義家都比其他村民家高好多。
“開春了,該下地幹活了,農具不好使的,都提前修修。”村民徐貿起說,“找鳳義幹活,還能免費聽歌!可逗樂了。”
小小燒窯峪村,有說不完的好人好事。2011年7月1日,陳雙來牽頭,把這些愛做好事的人組織到一塊兒,成立了“樂農家志願服務隊”。如今,不但本村人,外村人也爭相加入志願隊。志願隊的志願者已經從最初的二三十人,發展到近300人。鎮上的其他村,紛紛申請成立分隊。
村黨支部書記李來有說:“在我們農村,多干兩下活兒,累不死;少干兩下活兒,也閑不著。我幫你,你幫我,四兩換半斤。就是這麼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