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邊上

中國現代作家楊絳創作的散文集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中國現代作家楊絳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07年8月。

徠《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一書共分為兩部分,在前邊部分,楊絳關注了神和鬼的問題,人的靈魂、個性、本性,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命與天命以及人類的文明等問題。融會了文學、哲學、倫理學、精神分析等學科的知識,並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註釋”由多篇散文構成。該散文集是楊絳對於生死以及人的本性、靈魂等哲學命題的一次終極思考。

內容簡介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是楊絳對錢鍾書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的註釋。此書共分為兩部分,在書的前一部分楊絳關注了神和鬼的問題,人的靈魂、個性、本性,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命與天命以及人類的文明等問題。融會了文學、哲學、倫理學精神分析等學科的知識,並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則由註釋《寫在人生邊上》的多篇散文構成,包括《溫德先生爬樹》《勞神父》《記比鄰雙鵲》《〈論語〉趣》等篇目。

作品目錄


自序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註釋
前言一阿菊闖禍爬樹
一神和鬼的問題二溫德先生
二有關人的問題
(一)人有靈魂
(二)人有個性
(三)人有本性
1.本性的意義
2.什麼是人的本性?
(1)食色性也(2)靈性良心
3.每個人具有雙重本性
三勞神父
三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
(一)靈與肉既有矛盾,必有鬥爭;經過鬥爭,必有統一
1.鬥爭的雙方
(1)一方面是肉體
(2)另一面是靈性良心
(3)在靈與肉的鬥爭中,靈魂在哪一面?
2.靈與肉怎樣斗
(二)靈與肉的統一
1.靈性良心佔上風
2.靈性良心被棄置不顧
3.靈與肉的妥協
(三)靈與肉的鬥爭中,誰做主?
四記比鄰雙鵲
四命與天命
(一)人生有命
(二)命理
(三)人能做主嗎?
(四)命由天定,故稱天命
五三叔叔的戀愛
五萬物之靈六孔夫子的夫人
六人類的文明
(一)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二)天地生人的目的
七《論語》趣
七人生實苦八鏡中人
八人需要鍛煉九他是否知道自己騙人?
九修身之道
十窮苦人三則
(一)路有凍死骨
(二)吃施粥
(三)“瞎子餓煞哉!”
十受鍛煉的是靈魂
(一)人受鍛煉
(二)在肉體和靈魂之間,“我”在哪一邊?
(三)鍛煉的成績
十一胡思亂想
(一)胡思亂想之一
(二)胡思亂想之二
十一人生的價值十二她的自述
結束語十三韓平原的命
十四良心 

創作背景


2005年1月6日,楊絳由醫院出院,回三里河寓所。楊絳是從醫院前門出來的。如果由後門太平間出來,就是“回家”了。躺在醫院病床上,楊絳一直在思索一個題目:《走到人生邊上》。一回家,楊絳立即動筆為這篇文章開了一個頭。從此,楊絳好像著了魔,給這個題目纏住了,想不通又甩不開。楊絳尋尋覓覓找書看,從曾經讀過的中外文書籍——例如《四書》《聖經》,到從未讀過的,手邊有的,或請人借的——例如美國白璧德(IrvingBabbitt1865—1933)的作品,法國布爾熱(PaulBourget1852—1935)的《死亡的意義》。讀書可以幫楊絳思索,可是她這裡想通了,那裡又堵死了。
在這段時間裡,楊絳疾病纏身,《走在人生邊上》這個題目,偏又纏住她不放。2005年,楊絳出醫院后,她擅自加重降壓的葯,效果不佳,經良醫為她調整,漸漸平穩。但是她如果這天精神好,想動筆寫文章,親友忽來問好,這半天就荒廢了。睡不足,勉強工作,往往寫半個字,另一半就忘了。
思路不通得換一條路再想。這篇短短的小文章,竟費了楊絳整整兩年半的時光。廢稿寫了一大疊,才寫成了四萬多字的《自問自答》。在思索的過程中,發現幾個可寫散文的題目。楊絳寫下了本文的草稿,就把這幾篇散文寫成《註釋》,因為都是註釋本文的。費心的是本文,是楊絳和自己的老、病、忙鬥爭中掙扎著寫成的。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哲學思考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可以看作是楊絳對於生死以及人的本性、靈魂等哲學命題的一次終極思考。“我試圖擺脫一切成見,按照合理的規律,合乎邏輯的推理,依靠實際生活經驗,自己思考。我要從平時不在意的地方,發現問題,解答問題;能證實的予以肯定,不能證實的存疑。這樣一步一步自問自答,看能探索多遠。好在我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沒什麼條條框框阻礙我思想的自由。”因此,該書更多的是楊絳的個人感悟,少了些羈絆和束縛,體現了楊絳獨特的哲學思考。
藝術特色
非常格局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全書編排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四萬餘字為“本文”,將後半部十四篇散文冠以“註釋”之名。就是說,前半部是主體,是文本;後半部是文本的註腳。本文與十四篇散文之間,形成“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非常格局。
契合照應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的“註釋”部分讀來備感親切。它們是讀者熟悉的風格,喜愛的筆墨。阿菊闖禍險釀大火;喜鵲夫婦築巢之勤,喪子之痛;三叔叔的家庭悲劇;秀秀為親人無私付出,回報卻是親情的疏離和背叛,等等。作者平實寫來,卻動人心魄,猶如陽關三疊,一唱三嘆。其內容呈現的善善惡惡、是是非非,又無不與前半部的本文相契合照應。楊絳之冠名“註釋”,很是貼切,很是深刻。
文風獨特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的本文部分文風一變,夾議夾敘,開合自如,縱心而論。議論時雖然旁徵博引,卻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論文;敘述時文筆靈動,旨歸又緊扣議論。在不大的篇幅中,作者議論所及,都是古往今來的大命題、大難題。諸如:生存死亡、神靈鬼魅、肉體靈魂、宗教信仰、道德良心、人生價值,等等,不一而足。
不同寫法
徠《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的註釋部分長達80頁,收有散文十四篇。這些散文的文字不完全是楊先生以前一貫的那種清麗、委婉風格,而是根據題材不同採取不同的寫法。《阿菊闖禍》因一場不小的火災寫一家人“驚惶慌張”,最後以喜劇結束。同《溫德先生爬樹》一樣,寫得生動有趣;《記比鄰雙鵲》用委婉的文字表現凄切之情;《三叔叔的戀愛》寫得悲涼而又無奈;《她的自述》明白無華,用平實的文字加以記述。

作品影響


2007年12月,《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入選第八屆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
2008年1月,在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組織發起,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華讀書報、南方周末和新京報等42家媒體聯合推出的“2007年度十大圖書”評選中,《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入選。

作品評價


這真是一本奇異的書。一個自稱已“走到人生邊上”的老人,竟敢於繼續前行,而不是“苟活”,敢於問:當她走一步,“我的靈魂也沒有了嗎?”於是她一面掙扎著與自己的老、病、忙作鬥爭,一面又為解惑繼續用功讀書,試圖求得答案。(《中國青年報》評)

出版信息


2007年8月《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由商務印書館首次出版。2008年4月,由商務印書館再版。2009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楊絳文集·散文卷》,收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在其中。
2014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楊絳全集4散文卷》,收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在其中。2016年5月,《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由商務印書館再版;7月,由商務印書館再版。
書籍出版時間出版社ISBN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2007年8月商務印書館978-7-100-05610-6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2008年4月商務印書館978-7-100-05733-2
《楊絳文集·散文卷(下):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2009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978-7-02-007561-4
《楊絳全集4散文卷》2014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978-7-02-010497-0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2016年5月商務印書館978-7-100-12007-4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2016年7月商務印書館978-7-100-12298-6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包括創作四卷、譯作
楊絳
楊絳
四卷的《楊絳文集》。創作四卷有小說卷,收入長篇《洗澡》等,散文卷(上)收有《幹校六記》《將飲茶》等,散文卷(下)收有《我們仨》《懷念陳衡哲》等,另有戲劇、文論卷。譯作四卷有《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癲子》,另有《斐多》(譯自“勒勃經典叢書”版《柏拉圖對話集》原文與英文對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