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散沙
一盤散沙
一盤散沙是一個成語,拼音是yī pán sǎn shā,出自清·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論》:“然終不免一盤散沙之誚者,則以無合群之德故也。”意思是比喻力量分散,沒有組織起來。在句中一般用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散亂。
比喻大家不團結,或力量分散,沒有組織起來。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然終不免一盤散沙之誚者,則以無合群之德故也。”魯迅《致台靜農》:“蓋北新已非復昔日之北新,如一盤散沙,無人負責。”朱自清《新詩的進步》:“沒有看慣的只覺得一盤散沙,但實在不是沙,是有機體。”亦作“一片散沙”。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一講》:“外國旁觀的人說中國是一片散沙,這個原因是在什麼地方呢?”
四分五裂、一片散沙、七零八落、孤掌難鳴、人心渙散、烏合之眾
萬眾一心、上下一心、濟濟一堂、眾志成城、戮力同心、團結一致、一統天下
如果我們像一盤散沙,敵人很輕易就可以打敗我們。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指散亂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8章:“我們像一盤散沙。同學們,這種情況我們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in a state of disunity like a sheet of loose sand
明月照戈壁
成語結構:偏正式
感情色彩:貶義詞
產生年代:近代
成語正音:散,不能讀作“sàn”。
成語辨形:沙,不能寫作“砂”。
成語謎面:明月照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