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哺乳期的女人的結果 展開

哺乳期的女人

畢飛宇創作的短篇小說

《哺乳期的女人》是畢飛宇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了斷橋鎮一個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小男孩啃咬一個“哺乳期的女人”惠嫂的乳房從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的故事。作者用富有詩意的筆觸為我們生動地勾勒出一幅光彩照人的哺乳期的女人的形象。

小說獲得1995-1996年《小說月報》獎、1996年全國十佳短篇小說獎、1996年《小說選刊》獎、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依山傍水的江南小村—斷橋鎮。鎮上有兩家人,一家是開雜貨店的惠嫂,這是一個生過孩子不久的年輕母親,另一家是她緊鄰旺旺,是一個七歲的男孩。因為父母常年在外跑生意,旺旺一生下來便和爺爺生活在一起,只有在過春節時才能和爸爸媽媽相聚四五天。沒有吃過母奶的旺旺,每次看到惠嫂給孩子餵奶時都非常羨慕與神往。後來,終於控制不住自己強烈的慾望,突然地咬了惠嫂的乳房,由此引起了鎮上人的嘲謔與非議,並遭到了爺爺的毆打。應該說,旺旺在物質生活上並不貧困,他吃著各種豐富的營養品,長得結實健壯,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旺旺”。然而,可悲的是在心靈情感上卻極其荒蕪與匾乏,幾乎沒有得到過母愛的呵護與滋潤。春節期間,旺旺剛開始熟悉和喜歡陌生的爸爸媽媽,卻又在他睡覺時揚帆起航,消失得無影無蹤。當旺旺趕到河邊時,“旺旺的瞳孔裡頭只剩下一顆冬天的太陽,一汪冬天的水。”

創作背景


小說《哺乳期的女人》涉及的主題,源於作者多年前在浙江一個小鎮的見聞,及與一位剛生孩子的同事擁抱的感受,實構與虛構兼有。1995年5月,作者傍晚到達一個小鎮,找旅館的過程中,發現青壯年都到城裡打工去了,只剩老人和小孩,且都不會說普通話。作者在一家裝修不錯的房子前見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其他的話作者都沒聽懂,只聽懂了一句話,她說自己有5個兒子,說這話時表情自豪。作者那一刻他深刻感到這種自豪背後的空洞,她那麼多兒子,蓋起那麼漂亮的小樓,但這些兒子沒一個在她身邊。
後來作者在《南京日報》的同事生完孩子回來,見面時發現同事身體變形了。擁抱一下,聞到母乳的香味。後來作者經常想起那次奇特的擁抱,同時想到老太太說她有5個兒子那一幕,聯想到中國空心化的小鎮、中國社會形態出的問題。這個理性判斷和洋溢著乳香味的擁抱記憶,還原了一個巨大的空洞。構思就這麼完成了。作者拿起圓珠筆,自然寫下了“哺乳期的女人”幾個字,寫出人物關係,兩天內用時8個小時完成了這篇小說。

人物介紹


旺旺
旺旺是小說的主人公,一個七歲留守兒童。旺旺從小缺少母愛,他沒有吃過母奶,一生下來就跟著爺爺了。他的名字也是由於他手上整天提一袋旺旺餅乾或旺旺雪餅得來的。旺旺從小吃奶粉長大,對門的惠嫂每天坐在家門口給嬰兒餵奶,後來,終於控制不住自己強烈的慾望,由此引起了鎮上人的嘲謔與非議,並遭到了爺爺的毆打。斷橋鎮人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將這個“新聞”傳遍全鎮。當旺旺爺得知旺旺做了“醜事”后,又羞又惱,狠揍了旺旺一頓,而旺旺卻沒有哭,淚水汪了一眼,掉下來一顆,又汪開來,又掉。這是一種獨特的傷心,令人心痛的傷心,也是弱勢人群在受到強勢群體欺凌時,作出的一種反抗姿態。而旺旺也因此變得孤僻早熟。當善良的惠嫂想讓旺旺吃幾口母乳時,旺旺把頭靠過來,兩隻小手慢慢抬起來了,抱向了惠嫂的右乳。但旺旺的雙手在最後關頭卻停住了。萬分委屈地說:“我不。”旺旺健康正常的身心需要遭到成人無情的踐踏之後,已經扭曲變形,他的身上有了一種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懂事”和固執。
旺旺的父母
旺旺的生母為了兒子衣食無憂”選擇到城裡打工”以為每次回來時給旺旺帶上好吃的好玩的就可以很好地表達她對旺旺的疼愛”卻沒覺察到物質生活的富足更反襯了旺旺心裡的孤獨和無奈,每當旺旺在父母遠離后尋找父母”(旺旺的瞳孔裡頭只剩下一顆冬天的太陽”一汪冬天的水)短暫的相聚”易逝的溫存”給幼小的心靈徒添了一處無力的蒼白”讓他心中那對愛的渴求變得更加強烈。
旺旺的爺爺
在旺旺的事情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后,當天下午便傳遍斷橋鎮上。爺爺沒有理解他,給他買了奶粉,旺旺不吃,還把沖奶粉的碗和勺都扔了。爺爺想打他。爺爺不知道,旺旺並不是缺奶吃,他缺的是他想要的愛。旺旺為自己找愛的行為付出了代價,他最終找來的是爺爺的痛打,連爺爺也把他當成了小流氓。
惠嫂
對門的惠嫂是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正處在哺乳期,使得從未吃過母乳的旺旺對惠嫂每次哺乳時的情景都為之陶醉、為之憂傷、為之神往,最後在奶香的誘惑下,旺旺咬了惠嫂的乳房。這件事在斷橋鎮掀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對旺旺的行為報以“流氓”的理解,大家都將孩子簡單的“吃奶”視為無恥的“性上頭”,終至招來爺爺的痛打和懲罰。惠嫂作為普通的母親,對旺旺的遭遇給與了母性的同情和理解,體現出的是母愛的寬廣和溫暖。
斷橋鎮人
斷橋鎮人把旺旺當成了“流氓”,把他的行為命名為“吃豆腐”。他們用惡毒的舌頭和曖昧的表情扼殺了一個幼兒的稚嫩的心靈,給他造成了終身難以癒合的心理創傷。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在小說中惠嫂儘管遭到旺旺突然的“襲擊”與“傷害”,“在右乳上印上一對半圓形的牙印與血痕”,但是,年輕的母親並沒有對旺旺的行為表現出嚴厲的譴責,隨著旺旺受到鎮上人的指責、爺爺的體罰及生病住院之後,惠嫂逐漸理解了孩子的心。特別是面對著旺旺的一雙憂傷的眼睛,這位處於哺乳期的女人,心中激發起對旺旺的疼愛和憐憫。她要讓旺旺如同親生的孩子一樣吸吮著自己的奶水,從而用一顆母愛的心輕輕地慰藉旺旺那遭受傷害的弱小的心靈。旺旺拒絕吃奶后,她為與孩子之間的愛的隔膜不禁痛哭失聲。當她聽到旺旺挨打的聲音與圍觀者對於旺旺的譴責時,“她的淚水泛起了一臉青光像母獸。有些驚人。惠嫂兇悍異常地吼道:“你們走!走—!你們知道什麼?”表現出為愛護兒女不惜以死相搏的崇高和悲壯,不難發現在惠嫂的身上不僅充滿母愛這一人類發展中最原始、純潔與無私奉獻的自然情感,而且富有善良、仁慈、愛護弱小這一超越母愛層面的更為博大的人道主義情懷。在旺旺稚弱的心靈里多是孤獨與寂寞,所謂名叫“旺旺”,仔細品味,其中便含有諷嘲與憐憫的意味。所以,當惠嫂奶孩子時,她那碩健的白色的乳房及散發出的乳香對於旺旺情感饑渴的心理便構成了巨大的誘惑。顯然,乳房在這裡已成為母愛的象徵,旺旺所表現出的對於乳房的親近並渴望佔有的心理與行為,實際上正表達出對於母愛的渴求和呼喚。與此相應,小說成功地寫活了一位滿懷愛心的年輕母親。
在《哺乳期的女人》中,既有對美好情感的呼喚與讚頌,同時也具有鮮明的批判思想。文本中表現為雙重的批判指向,其一是批判商品經濟對人間真情至愛的扼殺。不可否認,隨著社會轉型,各種價值觀念都經受著商品大潮的猛烈衝擊,令人震驚與悲哀的是,包括母愛在內的人性美與人情美都遭到空前的冷落與裹讀。旺旺的父母正是為了發財致富才狠心地拋下孩子。讓他生下后就孤兒般地承受著無愛的荒涼與孤苦。物質的富有與情感的缺失成為這個時代觸目驚心的反差與錯位,作家意在呼籲,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千萬不要踐踏人類社會中最寶貴的尊嚴、情感與精神。其二是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了斷橋鎮人的精神領域。在斷橋鎮的文化空間中至今還瀰漫著封建思想的陳腐氣息。在人們的文化心理結構中還沒有徹底清除卑劣與驅逐陰暗,並自在斷橋鎮形成了濃厚的思想輿論氛圍,成為謀害情與愛的看不見的殺手。當旺旺咬了惠嫂的乳房之後,人們不僅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竟然把一個年僅七歲的男孩非常荒唐地與性連在一起,以至於連溺愛旺旺的爺爺為履行管教的責任,不得不讓孫子承受皮肉之苦。也許,人們在戲謔旺旺的同時,釋放了心中被壓抑的情慾,然而,卻不知道這種傷害兒童的行為是多麼的卑劣與殘忍!因此,為了培養兒童的健康心理,讀者不僅需要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同時更需要建構一個純潔的精神空間。
作者對惠嫂餵奶的細節的勾畫也頗具匠心:惠嫂不解扣子,直接把襯衣撩上去,把兒子的頭擱到肘彎里,而後將身子靠過去,等兒子銜住了,才把上身直起來。……她總把脖子傾得很長,撫弄兒子的小指甲或小耳垂,弄住了,就不放了。一個以這種姿態哺乳的女人,彷彿通體籠罩著母愛的光環,而正是其身上閃耀著的母性光芒,照亮了小旺旺懵懂的世界,喚醒了潛藏在其幼小心靈里對母愛的強烈嚮往和熱切期盼,這時,他眼前的惠嫂就是母親的化身,於是他迫不及待地撲進了“母親”的懷抱……作者在小旺旺身上更是傾注了無限的同情和深切的關懷,並且通過幾個生動的細節折射出來。當旺旺爺得知旺旺做了“醜事”后,又羞又惱,狠揍了旺旺一頓,而旺旺卻沒有哭,淚水汪了一眼,掉下來一顆,又汪開來,又掉。這是一種獨特的傷心,令人心痛的傷心,也是弱勢人群在受到強勢群體欺凌時,作出的一種反抗姿態。當善良的惠嫂想讓旺旺吃幾口母乳時,旺旺把頭靠過來,兩隻小手慢慢抬起來了,抱向了惠嫂的右乳。但旺旺的雙手在最後關頭卻停住了。萬分委屈地說:“我不。”旺旺健康正常的身心需要遭到成人無情的踐踏之後,已經扭曲變形,他的身上有了一種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懂事”和固執。

藝術手法

這篇小說的藝術魅力不是來自情節的委婉曲折、引人人勝,主要是在對瑣碎的民間生活的真切描摹中注人豐富深邃的人性,其中特別突出的是對人物的細節描寫,例如惠嫂給孩子餵奶時的動作與神態,旺旺拒絕食用奶粉的倔強,尤其在旺旺眼睛的描寫上,不僅惟妙惟肖、生動傳神,而且精確細膩、曲折有致,含蓄地暗示出旺旺在特定場景中的心理狀態。例如,旺旺在挨打后看惠嫂餵奶的眼神:“他的黑眼睛總是在某一個圓洞或木板的縫隙里憂傷地閃爍”;“一抬頭就汪了滿眼淚”;“他的淚在陽光底下發出六角形的光芒,有一種爍人的模樣。”在這些對眼睛的刻畫中,讓我們捕捉到一個精神上受到傷害的兒童,對母愛既渴望親近、又憂懼哀傷的複雜心理。
錯位
小說的結構上,以旺旺為中心,從人性與心理的不同角度上設置了兩種錯位的情景,一種是從小依靠喝奶粉長大的旺旺,在母愛情感上構成嚴重的缺失。與此同時,惠嫂的飽滿的乳房對旺旺產生了強烈的誘惑,於是這二者之間便形成鮮明的錯位,基於這種人性的反差,小說有力表現出母愛匾乏的現實及對母愛的真誠的企盼。其二惠嫂與旺旺的純潔的母愛之情與斷橋鎮卑瑣的文化氛圍在心理上具有明顯的錯位,在相互對比中,愈加襯托出前者的聖潔與美好,反襯出後者的陰暗卑鄙。並昭示出,正是這種群體性的精神病態,才構成了對旺旺心理的殘酷迫害。作為這部小說的最基本的框架就是建立在這兩種錯位情景的精心布局上。通過這種巧妙的結構,不僅實現了對文本題旨的預設,而且賦予思想意蘊以一定的彈性與張力。
意象
作者對旺旺使用的不鏽鋼碗與不鏽鋼調羹進行了反覆的描寫,這種現代化的工業產品便成為當代物質文明的象徵,但饒有意味的是,當這兩種食具相互撞擊時發出的卻是冰涼的聲響,這一意象暗示出在現代化物質文明的背後,卻分明掩蓋著愛的缺失與情感的冰冷。
兒童視角
兒童視角是指藉助兒童的眼光觀察與判斷事物,具有較鮮明的兒童思維特徵。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先生指齣兒童眼光“與那些爛熟的成年狀態相比,他更多一些質樸無華的天性,更多一些可愛稚拙和迷人的純情。當一個嬰兒用了他清澈的目光看這個世界時,他必要省略掉複雜、醜陋、仇恨、、惡毒、心術、計謀、傾軋、爾虞我詐……而在目光里剩下的只是一個藍晶晶的在這裡,無論是天藍色的血管,溫暖清涼的奶水,還是半透明的陽光,顯然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這種兒童視角的選擇和運用,一方面能對兒童心理做出準確的精神分析;另一方面,在兒童視角的凈化下,藝術化的生活富有情致和韻味。

作品評價


《哺乳期的女人》的確是一篇將思想性、藝術性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的短篇佳作。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祁麗岩
《哺乳期的女人》和作者的許多作品一樣都屬於一種無事的悲劇,一種心靈的悲劇,瀰漫著古典的傷感色彩。
——山東濟寧師專中文系教授宗元
《哺乳期的女人》既是一篇精彩絕倫的小說,也是一篇文情並茂、含蓄雋永的散文。
——山東濟寧師專中文系教授宗元

作者簡介


畢飛宇
畢飛宇
畢飛宇,1964年1月出生於江蘇興化,中國當代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南京大學教授,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
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陸續發表了《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莊》等小說。1998年2月,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優秀短篇小說獎。2011年3月,以長篇小說《玉米》獲英仕曼亞洲文學獎;8月,憑藉長篇小說《推拿》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3年10月,出版首部非虛構作品《蘇北少年“堂吉訶德”》;12月,獲人民文學獎短篇小說獎。2015年1月,推出《畢飛宇文集》九卷本。2020年12月,當選為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