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類獎項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The 8th Mao Dun Literature Award)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類獎項。
該屆茅盾文學獎共有178部作品參評,有20部作品被提名。最終張煒的《你在高原》、劉醒龍的《天行者》、莫言的《蛙》、畢飛宇的《推拿》及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獲得該獎。
2011年9月19日,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
由於得到港商李嘉誠的贊助,從該屆獎項起,獎金由5萬元提升到50萬元。
時間 | 日程 |
---|---|
2011年3月2日至2011年4月30日 | 徵集參評作品 |
2011年6月16日 | 公示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 |
2011年8月14日 | 公布提名作品名單 |
2011年8月20日 | 公布獲獎作品名單 |
2011年9月19日 | 舉行頒獎典禮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 | |||||
主任 | 鐵凝 | ||||
---|---|---|---|---|---|
副主任 | 李敬澤 | 高洪波 | |||
委員 | 王必勝 | 王紀仁 | 王春林 | 王炳根 | 韋健瑋 |
王彬彬 | 東西 | 葉梅 | 劉成 | 劉復生 | |
包明德 | 朱向前 | 劉曉林 | 次仁羅布 | 許輝 | |
麥家 | 李國平 | 李掖平 | 楊揚 | 楊紅昆 | |
吳義勤 | 吳秉傑 | 汪政 | 何弘 | 何向陽 | |
汪守德 | 陳世旭 | 苑坪玉 | 張未民 | 張志忠 | |
張清華 | 張燕玲 | 陳曉明 | 陳福民 | 於可訓 | |
周大新 | 歐陽友權 | 孟繁華 | 季宇 | 柳建偉 | |
哈若蕙 | 修忠一 | 胡平 | 施戰軍 | 敖超 | |
高海濤 | 黃濟人 | 高葉梅 | 彭程 | 彭學明 | |
郭寶亮 | 黃桂元 | 賴大仁 | 雷達 | 盛子潮 | |
龔旭東 | 閻晶明 | 傅恆 | 溫遠輝 | 程金城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 | ||
主任 | 胡平 | |
---|---|---|
副主任 | 彭學明 | 何向陽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紀律監察組 | |
組長 | 副組長 |
---|---|
張健 | 梁鴻鷹 |
作品名稱 | 作者 |
---|---|
《天行者》 | 劉醒龍 |
《一句頂一萬句》 | 劉震雲 |
《推拿》 | 畢飛宇 |
《蛙》 | 莫言 |
《麥河》 | 關仁山 |
《你在高原》 | 張煒 |
《農民帝國》 | 蔣子龍 |
《農曆》 | 郭文斌 |
《遍地月光》 | 劉慶邦 |
《生命樹》 | 紅柯 |
《我是我的神》 | 鄧一光 |
《水在時間之下》 | 方方 |
《河岸》 | 蘇童 |
《天·藏》 | 寧肯 |
《無土時代》 | 趙本夫 |
《大地雅歌》 | 范穩 |
《老風口》 | 張者 |
《坼裂》 | 歌兌 |
《赤腳醫生萬泉和》 | 范小青 |
《青木川》 | 葉廣芩 |
茅盾文學獎是1981年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旨在推出體現中國當代長篇小說思想高度和藝術水準的優秀作品,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茅盾文學獎評獎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原則,重視作品藝術品位,提倡題材、主題、風格多樣化,以評選出站得住的高質量長篇力作在中國文壇和廣大文學愛好者中享有盛譽。
2011年5月中旬,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會正式成立。評委會主任由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擔任。62名評委中的30名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直接聘請長篇小說創作、編輯和研究方面的專業人士擔任。同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作家協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各推薦一名符合條件的人選,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審核聘請。5月至7月,全體評委開始分散閱讀參評作品。8月6日,開始以實名制進行了首輪投票,產生了81部備選作品。直至8月14日第三輪投票,產生了包括最後獲勝的5部長篇在內的20部提名作品,並在中國作家網和《文藝報》上進行了為期5天的公示。
序號 | 作品名稱 | 作者 | 發表或出版單位 | 發表或出版日期 | 字數(萬) | 終評得票數 (滿票:61) |
---|---|---|---|---|---|---|
1 | 《你在高原》 | 張煒 | 作家出版社 | 2010.3 | 450 | 58 |
2 | 《天行者》 | 劉醒龍 | 《十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9.4期 2009.5 | 28 | 56 |
3 | 《蛙》 | 莫言 | 《收穫》 上海文藝出版社 | 2009.6期 2009.12 | 23 | 54 |
4 | 《推拿》 | 畢飛宇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8.9 | 22.4 | 48 |
5 | 《一句頂一萬句》 | 劉震雲 | 長江文藝出版社 | 2009.3 | 36.5 | 45 |
作品名稱 | 作者 | 頒獎嘉賓 | 授獎詞 |
---|---|---|---|
《你在高原》 | 張煒 | 劉雲山 | 《你在高原》是“長長的行走之書”,在廣袤大地上,在現實與歷史之間,誠摯凝視中國人的生活和命運,不懈求索理想的“高原”。張煒沉靜、堅韌的寫作,以巨大的規模和整體性視野展現人與世界的關係,在長達十部的篇幅中,他保持著飽滿的詩情和充沛的敘事力量,為理想主義者繪製了氣象萬千的精神圖譜。《你在高原》恢宏壯闊的浪漫品格,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和追問,有力地彰顯了文學對人生崇高境界的信念和嚮往。 |
《天行者》 | 劉醒龍 | 鐵凝 | 《天行者》是獻給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鄉村英雄的悲壯之歌。一群民辦教師在寂寞群山中的堅守與盼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劉醒龍以內斂克制的態度,精確地書寫複雜糾結的生活,同時,他的人物從來不曾被沉重的生活壓倒,人性在艱難困窘中的升華,如平凡日子裡詩意的琴音和笛聲,見證著良知和道義在人心中的運行。現實性、命運感和對人類精神燦爛星空的確信,使《天行者》的意蘊凝重而曠遠。 |
《蛙》 | 莫言 | 李冰 | 在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莫言保持著旺盛的創造激情。他的《蛙》以一個鄉村醫生別無選擇的命運,折射著我們民族偉大生存鬥爭中經歷的困難和考驗。小說以多端的視角呈現歷史和現實的複雜蒼茫,表達了對生命倫理的深切思考。書信、敘述和戲劇多文本的結構方式建構了寬闊的對話空間,從容自由、機智幽默,在平實中盡顯生命的創痛和堅韌、心靈的隱忍和閃光,體現了作者強大的敘事能力和執著的創新精神。 |
《推拿》 | 畢飛宇 | 金炳華 | 《推拿》將人們引向都市生活的偏僻角落,一群盲人在摸索世界,勘探自我。畢飛宇直面這個時代複雜豐盛的經驗,舉重若輕地克服認識和表現的難度,在日常人倫的基本狀態中呈現人心風俗的經絡,誠懇而珍重地照亮人心中的隱疾與善好。他有力地回到小說藝術的根本所在,見微知著,以生動的細節刻畫鮮明的性格。在他精悍、體貼、富於詩意的講述中,尋常的日子機鋒深藏,狹小的人生波瀾壯闊。 |
《一句頂一萬句》 | 劉震雲 | 翟泰豐 | 《一句頂一萬句》建立了極盡繁複又至為簡約的敘事形式。通過塑造兩個以“出走”和“還鄉”為人生歷程與命運邏輯的人物,形成了深具文化和哲學寓意的對稱性結構,在行走者與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緣起緣盡中,對中國人的精神境遇做了精湛的分析。劉震雲繼承了“五四”的文化反思精神,同時回應著中國古典小說傳統,在向著中國之心和中國風格的不懈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原創性成就。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最大亮點是首次吸納網路小說參與評獎,儘管最終所有網路小說都敗北無緣該獎,但中國作協力圖改革的用意和決心由此可見一斑。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五部作品中,張煒歷時20多年創作完成的450萬字的長篇小說《你在高原》共39卷,被稱為“已知中外小說史上篇幅最長的一部純文學著作”。《天行者》是劉醒龍在其著名中篇小說《鳳凰琴》基礎上再創作的長篇小說,故事圍繞一群民辦教師“轉正”這一主線,敘述了當代中國鄉村知識分子令人喟嘆的生活與命運。在長篇小說《蛙》中,莫言以新中國成立后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的人生經歷。《推拿》是畢飛宇首次涉足盲人題材的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師內心深處的黑暗與光明。《一句頂一萬句》被評論家認為是劉震雲極具想象力的作品,用不同時代的兩段故事和具有血緣關係的不同時代的普通人的命運,講述了人生的“出走”和“回歸”的大主題,由此追問橫在東西古今之間現代中國的“大歷史”。(中新網、《海南日報》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