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天行者的結果 展開
天行者
劉醒龍著長篇小說
《天行者》為中國當代作家劉醒龍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9年。《天行者》 以中國20世紀90年代貧乏的鄉村教育為背景,講述了一群在貧苦生活中無私為鄉村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民辦教師為求轉正而發生的辛酸故事,也反映出被人們遺忘已久的鄉村民辦教師曾有過的艱難歷程。該書秉承了作者現實主義的一貫風格,以細膩的筆觸、樸實的文字落腳於中國社會的一隅。
2019年9月23日,《天行者》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序號 | 創作時間 | 內容梗概 |
第一部 《鳳凰琴》 | 1992年 | 落榜生張英才被身為教育站長的舅舅安排工作到了生活貧困的界嶺小學黨民辦教師。張雖不甘,但苦於前途難料只得委曲進山。在界嶺他認識了那裡的三位民辦教師:界嶺小學余校長、副校長鄧有米、教導主任孫四海。張執教不久迎來了教育義務法的檢查工作,領導有意將先進與獎金頒給界嶺小學以幫助其維修校舍,不曉曲折的張卻將此告發給相關部門導致維修計劃泡湯。張因此受到排擠。張聽從同學藍飛的建議假裝有轉正機會作弄界嶺老師,不料害的大家都受到了傷害,張為此倍感愧疚。他體會到了民辦教師的艱辛寫了一篇文章寄給省報,不料引得重大關注,界嶺因此獲得一個轉正名額,大家經過一番討論后決定把名額交給張英才。一番曲折后,張英才最後接受了這個名額,下山進修。 |
第二部 《雪笛》 | 2008年12月-2009年4月 | 張英才的文章雖然受到了關注,但是並未改善界嶺的教育條件,村長余實依舊拖欠界嶺教師的工資。三位教師為此幫助另一位村民葉泰安選上村長,然而葉卻在村委會受到排擠無奈退出,余實重掌大權。界嶺迎來了支教老師,然而這兩位老師都各自因為不同原因離開了界嶺。支教老師離開后,藍飛被調到界嶺任校長助理。余校長決定前往省城學習。在余校長學習期間。界嶺又得到了一個轉正名額,藍飛卻憑藉著公章在手的便利私自填寫了自己的資料上報,孫鄧二人憤憤不平決定上報,余校長學習歸來平息了大家的憤怒。與此同時,孫四海與王小蘭的“偷情”終於得到大家認可,孤身一人的余校長也愛上了藍飛守寡的母親藍小梅。 |
第三部 《天行者》 | 2008年12月-2009年4月 | 一場暴雨摧毀了界嶺的教室,余實指揮工匠維修卻不願支付費用。教室得不到維修,同學們只得在露天上課,還留在界嶺的藍飛在課上與突然前來的余實大打出手。此後藍飛離開學校前往新單位工作。無奈之下,孫四海又將自己剛收穫的茯苓賣出維修了校舍。而余校長與藍小梅的愛情終於修得正果。國務院在此時下達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將所有民辦教師轉正。政策下發的地方卻變味了,要求民辦教師用錢買工齡,否則不予轉正,三位老師中只有鄧有米有錢能夠轉正,其餘二人卻無賴至極。此時一對外來夫妻的決定出資為界嶺建造新校舍,全校歡騰。鄧有米主持修建,他在工程中私吞了兩萬元希望幫助兩位好友轉正,不料,工程隊卻造的是一棟豆腐渣校舍,校舍交予的那天轟然倒塌。鄧有米貪污的事被查出,被開除了公職,在眾人的幫助之下逃走。張英才在認真思考後決定回界嶺教書。 |
20世紀90年代,中國存在著四百多萬人之多的民辦教師,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里擔負著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億幾千萬農村中小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劉醒龍有感於這種現象,1992年為他們寫下中篇小說《鳳凰琴》。《鳳凰琴》在取得成功后,劉醒龍接到眾多讀者來信希望看到小說的續集。劉醒龍並為理會這些信件。而十幾年後,鄉村教育出現了極大的變化,作者又有感於一篇講述鄉村教師的文章,於是寫下了《鳳凰琴》的續集。
人物分類 | 簡介 |
余校長一家 | 余校長,界嶺小學校長,一個老好人。為了分擔妻子的負擔放棄外出打工的機會在界嶺當民辦教師,後妻子生病,他既教學又照顧妻子,同時自己主動負擔了十幾個學生的住宿飲食管理。有一個兒子。余校長是三個老教師中唯一轉正的人。明愛芬,余校長的妻子,原本是界嶺小學的民辦教師,后因故發瘋,在《鳳凰琴》中去世。余志,余校長的兒子,界嶺小學學生,結局時已經在讀初中,成績優秀。藍小梅,藍飛的母親,余校長在第三部《天行者》中的妻子。 |
孫四海一家 | 孫四海,界嶺小學教導主任,一個清高、表面孤傲而內心極度熱情的人,幾次自己出資修繕校舍,他愛著已婚的王小蘭,並且與其生下了李子。王小蘭,孫四海的情人,深愛著孫四海,而她的丈夫經常毆打她,在結局時被她的丈夫掐死。李子,王小蘭與孫四海的女兒,界嶺小學學生。 |
鄧有米一家 | 鄧有米,為人精明,喜歡鑽門路,結局為了幫助兩位好友轉正貪污了2萬元,被發現后追究責任逃走在外教學,希望憑藉自己的努力重建界嶺小學。成菊,鄧有米之妻。 |
張英才一家 | 張英才,高考落榜兩次,后在舅舅的安排下進了界嶺小學教書,機緣巧合而轉正,一直覺得愧對三位老師。萬站長,張英才的舅舅,教育站站長,為人精明油滑,但是心繫界嶺,是個好人。李芳,萬站長的妻子,為人潑辣但是結局時因得血癌變得溫柔。 |
支教團隊 | 夏雪,界嶺小學的第一個支教老師,是一個熱愛詩歌的溫柔女生,結局時已自殺。駱雨,界嶺的第二個支教老師,愛好表現,由於過於表現,導致舊病複發被迫離開界嶺。藍飛,藍小梅的兒子,深愛厚黑學。 |
其餘人物 | 余實,界嶺村村長,為人歹毒狡詐,結局時與孫四海競選村長落敗。王主任,省報主任,對界嶺的教育事業較為熱心。葉碧秋,是界嶺小學的學生,成績優秀,隨著故事的發展輟學,最後自考考入大學,暗戀張英才。 |
以上資料整理自 |
《天行者》是獻給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鄉村英雄的悲壯之歌。書寫了一群民辦教師在農村中的堅守與盼望,是對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農村四百多萬民辦教師的近乎臨摹式的描寫。長期以來的文學作品中,民辦教師的形象一直被限定於低下的文化、社會地位之中,政治形象以及教育貢獻往往被簡單的勾勒或直接忽略,而劉醒龍則超越了這層簡單的政治道德評價,立體地表現了中國民辦教師在底層無私奉獻的形象。《天行者》從宏闊的政治、文化以及時代變革的歷史進程出發,深度把握了中國民辦教師的歷史命運,透過民辦教師的道德光輝,深入地窺探了民辦教師的文化心理!同時,《天行者》不同於其他書寫民辦教師的作品的是作者也將藝術觸角深入到廣袤的中國鄉村,思考著被文學作品遺忘已久的中國鄉村的文化與政治。
小說《天行者》採用了劉醒龍慣用的敘事模式,即以一個鄉鎮或某一個單位作為相對完整的敘事空間,在一部作品中非常集中地書寫其中的種種情事。《天行者》的敘事結構包括一主一輔兩條線索,其主線主要講述了西河鄉界嶺小學三代民辦教師轉正的故事,而輔線則是張英才、余校長、孫四海、萬站長、藍飛和夏雪等人的愛情故事。然而在這些大故事中又穿插小故事,每個小故事又可以作為下個故事開展的源頭,相互交叉匯合,使小說的敘述不再僅僅拘泥於雙線結構而構成一個紛雜的面,使得小說的敘事精彩紛呈,緊縮而富有張力。與20世紀80年代流行的隱藏作家情感的敘事態度不同,劉醒龍在小說中顯現出了鮮明的愛憎。如小說中余校長等民辦教師轉正要交根本難以負擔的巨額工齡費時!作者先描述了去省城上訪的鄧有米妻子成菊的所見所聞,她去教育廳時,那裡正在蓋一棟仰頭看不到頂的高樓。成菊說,夏雪父母捐的那麼一點小的樓都要花十萬!教育廳的樓蓋得像界嶺小學後山那樣大!要花多少錢?只要節省一隻牆角!全省的民辦教師就不用交錢買自己的工齡了,作者在此通過成菊之口就表達了自己的不平和憤慨之情。在敘事策略上,作者則採用了全知敘事的第三人稱,但同時又使用了一個外部敘事人敘述張英才來敘述,通過張英才的視角在另一個層面來講述界嶺的破敗和落後。同時大量的內聚焦使小說的空間營造豐滿起來,而張英才對界嶺的看法也在另一層面寫出了張英才的內心成長,可謂一舉兩得。
同時作為現實主義的作品,作者運用了現實主義較為常用的典型環境塑造典型人物的寫法。劉醒龍將小說人物放在異常惡劣的自然環境、極其窘迫的經濟狀況以及其充滿偏見甚至近乎專制欺壓的社會環境中來描寫,抓住人物與外部環境抗爭時的種種表現,使得人物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化;另外作者又運用小說人物自身以及人物和人物之間的衝突發生和消融化解使得人物形象立體化、真實化。而人物其內在心理矛盾又通過細膩的描寫幾位主人公在不同時期對待同一事物前後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矛盾來展現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雖然作為現實主義的作品,但是劉醒龍也出色的運用了象徵主義的寫作手法使小說的意蘊更加飽滿瑩潤,多種象徵性的物象使現實主義的《天行者》意境顯出詩意的美感,語言流露出感性的魅力。如小說當中的“大雪”,該物象多次出現,一方面是為了客觀現實的反映界嶺自然環境的惡劣,從側面又反襯出那裡生活的艱難。另一方面,比其自然現象的下雪,這裡的大雪意象又是獨特的,它在小說中昭示著新生的力量,而小說中的第一位支教教師則名為“夏雪”,與“下雪”諧音,這並非巧合,而是寄託著作者的希望----希望更多的“雪”來到貧困的農村地區支教。其次,大雪的出現總是伴隨著故事情節的轉折,如新建教學樓因質量問題轟然倒塌后,外面則“又在落雪了”。最後,大雪意象也承載著小說人物的懺悔意識,無論是張英才、夏雪還是藍飛的離開,都伴隨著漫天的飛雪。小說中類似“大雪”這種意蘊深遠多樣的意象還有“笛聲”、“狼”和“鳳凰琴”等,都透露出作者現實主義文字的弦外之音。
《天行者》在創作上與其他小說一樣並非是完美的,而是同樣存在著缺陷。在人物塑造方面,整部小說採取的都是寫實,通過寫實筆法讀者可以讀到現實場景,可以透過當前的景象看到背後的真實內涵。然而,小說寫張英才將藍小梅還回來的皮鞋放在了余校長的被窩裡一段,張英才對余校長未在報上看見王主任文章困惑的開解的一段,卻都離開了真實的筆調,離寫實也相距甚遠,前者顯示了張英才的輕浮,與人物一貫形象和性格不符,後者顯得張英才很老成,圓滑世故。而從小說全篇來看,張英才本人的形象和性格卻不應該這樣的。同時在對鄉村知識分子的書寫中,作者的筆調也較為含糊,比如作者在描寫作為鄉村英雄的民辦教師時沒有把握好現實的正常的人格缺陷和文藝的上的“正常人”塑造的區別,余校長對孫四海和鄧有米說的藍飛年輕,千萬不要成為他的絆腳石一句,顯然是陳腐的濫調。而孫四海所說我也想繼續當老師,是他們在逼良為娼,一句卻也是意非所指。作為小說中最完滿的人的余校長和界嶺小學最有頭腦的孫四海都說出了這樣的話,實際指向知識分子道德感的缺失,以及所謂知識分子做派的荒唐。作者謳歌這些知識分子,但他們自身卻並不完滿,作者也並非有意顯示他們身上的缺點,而是作者思想觀念里的英雄就是這樣。關於英雄人物,我們當然要摒棄文革文學中的假大空的形象,但是作為面對新世紀的創作,也不能將知識分子刻畫成沒有道德原則和陳腐守舊之人,那是對知識分子形象的誤解。
獲獎時間 | 獲得獎項 |
2001年 | 第一部《鳳凰琴》獲《小說月報》第五屆百花獎 |
2009年 | 第11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2007年—2009年)”獎 |
2009年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
2011年 |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圖書提名獎 |
2013年 | 《十月》“最具影響力作品獎” |
2019年9月23日 | 《天行者》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茅盾文學獎頒獎現場
陳瑤:“《天行者》不是一部簡單的鄉村知識分子精神的頌歌,而是一部意蘊豐厚的現實主義力作。”
劉醒龍,湖北黃岡人,1956年生。歷任英山縣創作室主任,黃岡地區群藝館文學部主任、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委會委員。現任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芳草》文學雜誌總編輯,湖北省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副主任。
天行者作者
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說《鳳凰琴》《分享艱難》《秋風醉了》等。
出版有《威風凜凜》《至愛無情》《生命是勞動和仁慈》《聖天門口》等長篇小說和多部中短篇小說集。部分作品曾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