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蕨屬
金星蕨屬
金星蕨屬為中、小型陸生植物,稀生於沼澤、草甸。葉草質或紙質,干后黃綠色,少為褐綠色或近黑色,兩面多少被柔毛或針狀毛,稀干后無毛,下面有時被橙黃色或紅紫色的腺體;羽軸上面下陷成縱溝,密被短剛毛,下面圓形隆起,通常多少被有針狀毛或柔毛,罕無毛。孢子囊群圓形,中等大,背生於側脈中部或近頂部,位於主脈和葉邊之間或稍近葉邊;囊群蓋較大,圓腎形,少為馬蹄形,干後為棕色,膜質,光滑或被毛,通常宿存。孢子兩面形,圓腎形,周壁薄而透明,具皺褶,其上有多少不等的細網狀紋飾,有時周壁表面或皺褶頂部和網脊上具小刺,外壁表面光滑或具細網狀紋飾。全屬約60種,泛熱帶分佈。主要分佈於亞洲東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山區。中國現知有24種6變種,主產長江以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屬中文名:金星蕨屬
屬拼音名:jinxingjueshu
屬拉丁名:Parathelypteris
中國植物志:04(1):29
中、小型陸生植物,稀生於沼澤、草甸。根狀莖細長橫走或短而橫卧、斜升或直立,光滑或被有鱗片或被銹黃色毛;葉遠生、近生或簇生;葉柄禾稈色或栗色,多少有光澤,有時基部近黑色,基部光滑或被有開展的灰白色、多細胞的針狀毛,向上光滑或被有短毛;葉片卵狀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並羽裂,向基部變狹或否,二回羽狀深裂;側生羽片多數,狹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常對稱,平截或為闊楔形,不與葉軸合生,無柄或偶有短柄,下部羽片不縮短或一至數對羽片明顯縮短,甚至退化成小耳狀,羽狀深裂;裂片多數,長圓形、長方形或近方形,先端圓鈍,少為尖頭或具缺刻狀稜角,邊緣全緣或多少有鋸齒;葉脈羽狀,分離,側脈單一,均伸達葉邊。葉草質或紙質,干后黃綠色,少為褐綠色或近黑色,兩面多少被柔毛或針狀毛,稀干后無毛,下面有時被橙黃色或紅紫色的腺體;羽軸上面下陷成縱溝,密被短剛毛,下面圓形隆起,通常多少被有針狀毛或柔毛,罕無毛。孢子囊群圓形,中等大,背生於側脈中部或近頂部,位於主脈和葉邊之間或稍近葉邊;囊群蓋較大,圓腎形,少為馬蹄形,干後為棕色,膜質,光滑或被毛,通常宿存。孢子兩面形,圓腎形,周壁薄而透明,具皺褶,其上有多少不等的細網狀紋飾,有時周壁表面或皺褶頂部和網脊上具小刺,外壁表面光滑或具細網狀紋飾。染色體x=8、9、31。
屬的模式種: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ze.) Ching (Aspiditum glanduligerumKze.)
全屬約60種,泛熱帶分佈。主要分佈與亞洲東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山區。中國現知有24種、6變種,主產長江以南各省區。
本屬形體和毛的類型極似凸軸蕨屬Metathelypteris Ching,但羽軸上面下陷成縱溝,側脈通常單一而不分叉,伸達葉邊;囊群蓋較大而易區別。
矮小金星蕨
草山金星蕨
長白山金星蕨
長根金星蕨
長毛金星蕨
大羽金星蕨
滇越金星蕨
鈍角金星蕨
光腳金星蕨
光腳金星蕨(原變種)
光葉金星蕨
海南金星蕨
禾稈金星蕨
黑葉金星蕨
![金星蕨屬](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e/m1e0deafcfcb40bc920347d89b7fd1bce.jpg)
金星蕨屬
金星蕨(原變種)
金星蕨屬
闊片金星蕨
馬蹄金星蕨
毛蓋金星蕨
毛果金星蕨
毛腳金星蕨
秦嶺金星蕨
秦氏金星蕨
秦氏金星蕨(原變種)
日本金星蕨
台灣金星蕨
微毛金星蕨
尾羽金星蕨
狹腳金星蕨
狹葉金星蕨
有齒金星蕨
中華金星蕨
中華金星蕨(原變種)
中日金星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