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彭街道

重慶市巴南區下轄街道

南彭街道,隸屬於重慶市巴南區,地處巴南區中部,渝湘高速與繞城高速交匯區域,東鄰天星寺鎮,南與接龍鎮跳石鎮接壤,西連界石鎮,北抵惠民鎮、南泉街道,距巴南區人民政府駐地25千米,總面積127.8平方千米。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南彭街道境域隸屬於巴縣忠里一甲;2009年5月,由南彭鎮改為南彭街道。2011年末,南彭街道總人口5.19萬人。截至2020年6月,南彭街道下轄4個社區、1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南彭場南中路38號。

2011年,南彭街道財政總收入2127.4萬元,比2010年增長49.3%;生產糧食3.2萬噸,人均609.8千克;工業總產值為12.3億元,比2010年增長54.3%。

歷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隸屬巴縣忠里一甲。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南彭境域隸屬五區。
1949年12月,南彭屬九區。
1951年11月,南彭鄉從九區劃出,歸新設立的十二區(即界石區)。
1952年11月,划南彭鄉、界石鄉部分建大田鄉;
1956年1月,各回原屬。
1993年12月,南彭鄉、月華鄉合併建南彭鎮。
2001年7月,石崗鄉、忠興鄉併入南彭鎮。
2009年5月,撤南彭鎮改為南彭街道。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南彭街道地處長江中游平原的過渡中淺丘褶皺地帶。

自然資源


2011年,南彭街道有耕地面積7.5萬畝,人均1.4畝;林地面積5.1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南彭街道下轄南彭、石崗、忠興3個社區,大魚、鴛鴦、白合子、天台山、清風橋、塔落、將軍灣、斷橋、水竹、巨龍橋、高碑、大石塔12個行政村;下設19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南彭街道下轄4個社區、1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南彭場南中路38號。
社區南彭社區忠興社區石崗社區白合子社區
行政村大魚村鴛鴦村天台山村清風橋村塔落村將軍灣村水竹村斷橋村巨龍橋村高碑村大石塔村白合子村

人口民族


2010年,南彭街道人口有46786人。
2011年末,南彭街道總人口5.1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746人,城鎮化率20.7%;另有流動人口3506人。總人口中,男性26897人,佔51.8%;女性24980人,佔48.2%;14歲以下5556人,佔10.71%;15—64歲38318人,佔73.86%;65歲以上8003人,佔15.43%;以漢族為主,達5.18萬人,佔99.8%;有土家、苗等14個少數民族,共87人,佔0.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0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南彭街道財政總收入2127.4萬元,比2010年增長49.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15.2萬元,比2010年增長41.4%。

農業

南彭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南彭街道生產糧食3.2萬噸,人均609.8千克。南彭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水果、油菜、烤煙、茶葉等。2011年,南彭街道油料作物產量83噸,茶葉產量21噸,蔬菜產量3.8萬噸,水果產量5600噸。南彭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南彭街道生豬飼養量4.2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羊飼養量813隻,年末存欄299隻;牛飼養量1022頭,年末存欄628頭;家禽飼養量67.3萬羽,上市家禽22.8萬羽。2011年,南彭街道生產肉類5137噸,其中豬肉4987噸,牛肉81噸,羊肉11噸;鮮奶56噸;畜牧業總產值1.3億元。

工業

2011年,南彭街道工業總產值為12.3億元,比2010年增長54.3%,工業增加值2.9億元

商貿

2011年末,南彭街道有商業網點1815個,職工2196人。2011年,南彭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9億元,比2010年增長19.9%。

金融

2011年,南彭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1.6億元,比2010年增長82.3%;年末,南彭街道有2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7.4億元,比2010年增長32.8%;各項貸款餘額735萬元,比2010年增長2.1%。

文化


地名由來

南彭街道因該地彭姓人家居多,曾建有彭家場,且位居巴縣之南而得名。

交通


南彭街道有G5001、G65高速公路經過境內,有S104省道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南彭街道有幼兒園(所)6所,其中公辦幼兒園4所,民辦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737人,專任教師25人;小學4所,在校生1597人,教職工13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236人,專任教師10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7%,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南彭街道教育經費達21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100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南彭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2107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745人,經營管理人才595人,技能人才3872人,農村實用人才1586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南彭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電影院1座,座位300個,年放映10場次,觀眾達2800人次;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6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藏書21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7人。南彭街道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腰鼓隊、舞蹈隊。2011年末,南彭街道有體育場地10處;全部城市社區和農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2011年末,南彭街道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南彭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5張,固定資產總值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南彭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5萬人次,住院手術38台次,出院病人1200人次。2011年,南彭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6.7/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7234人,參合率96.4%;孕產婦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6‰、6.7‰、0‰。

社會保障

2011年,南彭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99戶,人數122人,支出39.3萬元,比2010年增長47.3%,月人均268元,比2010年增長1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4戶,人數1632人,支出215.6萬元,比2010年增長13.7%,月人均110元,比2010年增長17%。2011年,南彭街道新增就業人員630人,有41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0%。

物流基地

重慶公路物流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是市政府貫徹《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我市打造長江上游綜合交通樞紐、國際貿易大通道而規劃的“三基地四港區”之一,於2009年8月、9月分別獲國家發改委和市政府批准設立,定位為全國物流網路重要節點,西南地區重要陸路物流配送平台,重慶市級唯一的綜合性樞紐級公路物流基地。重點發展汽車、摩托車配件、消費品、機電、建材等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使之成為集“多式聯運、現代倉儲、貨運配載、展示交易、增值加工、城市配送”等功能於一體的公路樞紐型經濟集聚區。
重慶公路物流基地東鄰渝湘高速,西靠渝黔高速,北接內環高速,南接繞城高速。規劃區是繞城高速和內環高速相距最短的區域。通過重慶市規劃建設的二環八射高速公路網路以及城市快速幹道均可在半個小時內到達主城任一區。規劃中的鐵路東南外繞線在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設置專用貨運站場,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公水聯運:通過外環高速、內環高速和“五橫六縱”的城市快速道路,與巴南區佛耳岩港口作業區、寸灘港、東港、果園港、黃磏港、進行快速聯繫。公鐵聯運:鐵路東南環線在公路物流基地設有年吞吐量1000萬噸的貨運站,形成公路快速轉運。

旅遊


南湖風景區

南彭街道主要景區有南湖風景區。南湖風景區水域面積13.19公頃,蓄水量1330萬立方米,有全島3個,半島13個,便民橋26座。
南彭街道
南彭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