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黑龍江省委員會
中國民主同盟黑龍江省委員會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1956年11月,黑龍江省民盟召開第一次盟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民盟黑龍江省委員會。
從1950年7月開始,原松哈地區的民盟組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幫助下著手籌建。1951年1月2日,原松江省的松哈支部臨時工作委員會在哈爾濱市成立,這就是後來黑龍江省的第一個民盟組織。1953年11月9日,正式成立了民盟松哈支部委員會。1954年8月,東北大行政區撤銷,原黑龍江省和原松江省合併為黑龍江省,原民盟松哈支部亦隨之改名為民盟黑龍江省支部。
20世紀50年代,是黑龍江省民盟初建階段,它在中共原松江省委、哈爾濱市委和民盟東北總支部、民盟中央的領導下,無論在組織發展、成員思想改造、參加國家政治生活和文教建設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就。
1956年11月,黑龍江省民盟召開第一次盟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民盟黑龍江省委員會。到2013年,先後建立了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雙鴨山、伊春、七台河、鶴崗、黑河、大興安嶺等12個市級委員會、1個縣級市委員會,1個基層組織。
在1957年“反右鬥爭”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期間,黑龍江省民盟組織和盟員,雖飽經磨礪和打擊,但信念不移,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廣大盟員始終堅定地相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黑龍江省各級民盟組織,在中共各級黨委的領導下,遵照民盟中央的指示精神,消除了盟務工作中“左”的影響,逐步地把民盟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軌道上來。各項盟務工作開始出現了朝氣蓬勃、興旺發達的新局面。
黑龍江省民盟,作為一個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的省級地方組織,堅定不移地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無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都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為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民盟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黑龍江省民盟組織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經濟建設和統一戰線中重大問題的協商討論;努力推進文教科技事業的發展;在開展智力諮詢、支邊支農、面向社會服務方面;在為深化改革、獻計獻策方面;在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科學技術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三個《決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
黑龍江省民盟組織從20世紀50年代初籌建直至2013年所走過的道路,是一條光明而曲折的道路。有成功的喜悅和經驗,也有挫折和失誤的教訓。
回顧黑龍江省民盟六十多年來的歷史,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深深紮根在我國土壤上的深得人心的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點。它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和領導作用,也確定了民主黨派的參政黨性質和任務,因而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和強大的生命力。
黑龍江省民盟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得出的基本經驗,是必須堅定不移的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只有這樣,民盟的工作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沿著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軌道不斷前進,去迎接新的更大勝利。
中國民主同盟黑龍江省委機關設婦女工作委員會、文教衛生委員會、科技工作委員會、聯絡工作委員會、離退休盟員工作委員會和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組織部、宣傳部、社會服務部、基層工作部、辦公室。
民盟黑龍江省第十二屆委員會
主任委員:趙雨森